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0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特征研究
1
作者 于杰 唐振朝 +1 位作者 陈作志 陈国宝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8,共12页
为了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利用2014年夏季灯光罩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上升流核心区有鱼类13种,隶属于3目8科11属,优势种为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 为了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利用2014年夏季灯光罩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上升流核心区有鱼类13种,隶属于3目8科11属,优势种为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ps;周边海域采集鱼类11种,隶属于2目8科10属,优势种为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鱼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上升流核心区低于周边海域。上升流核心区平均渔获率为45.9 kg/h,是周边海域的1.63倍。鱼类种类数最大值出现在上升流核心区的FT1断面,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大值所处断面一致,但渔获率最大值出现在叶绿素a质量浓度次高的FT2断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上升流核心区和周边海域鱼类群落具有边缘显著差异,主要分歧种为鳞首方头鲳、扁舵鲣、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Auxis rochei。相关性分析显示,海表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研究海域鱼类丰度空间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鱼类 群落结构 南海中西部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海水倒灌事件多发原因探析——以2024年10月长江以北沿海高潮洪水事件为例
2
作者 王慧 石绥祥 +3 位作者 李文善 王兆宇 张建立 付文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8,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大,给沿海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远高于过去2000年的上升速率,且在20世纪以来呈加速上升趋势。1901—2010年,... 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大,给沿海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远高于过去2000年的上升速率,且在20世纪以来呈加速上升趋势。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mm/a,1993—2023年间达到3.4 mm/a,增加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海平面 长江以北 极端天气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火星上升器的冷弹射装置设计与仿真研究
3
作者 荣吉利 王圣龙 +4 位作者 董洋 祁玉峰 王波 邓雨昊 张世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3,共7页
针对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火星上升器发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控俯仰角冷弹射装置.该冷弹射装置具有质量轻、机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实现弹射并控制上升器在弹射最高点的俯仰角.首先通过分析弹射装置和上升器的运动,得到了弹射所需的... 针对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火星上升器发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控俯仰角冷弹射装置.该冷弹射装置具有质量轻、机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实现弹射并控制上升器在弹射最高点的俯仰角.首先通过分析弹射装置和上升器的运动,得到了弹射所需的理论最小作动力;然后在ABAQUS中建立了弹射装置和上升器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弹射装置的可行性.考虑到火星表面复杂环境,进行了俯仰±30°、滚转+30°加俯仰±30°共4种极限弹射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有工况下,弹射装置均能够实现上升器弹射最高点到发射平台的距离大于4 m,俯仰角度大于+15°.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火星大气阻力对弹射过程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上升 冷弹射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周健 于道德 +4 位作者 李琼 朱现晔 李莉 杨韫琪 吴志宏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共14页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全球性、缓发性的海洋灾害,其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但当前研究普遍存在灾害效应分析孤立割裂、风险评估体系差异明显、防范应对存在局限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归纳梳理国内...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全球性、缓发性的海洋灾害,其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但当前研究普遍存在灾害效应分析孤立割裂、风险评估体系差异明显、防范应对存在局限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归纳梳理国内外海平面上升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海平面上升所诱发的风暴潮增水、海岸侵蚀、海水/咸潮入侵、湿地退化等不同类型灾害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成果,并从灾害管理角度阐述了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向。未来研究应在健全完善调查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推进海平面上升影响综合研究及量化评价,总结凝练经典研究范式,推进灾害链式协同防治,强化动态风险预测评估,提升滨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扰动的韧性,推进海平面上升应对与管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灾害效应 风险评估 灾害管理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s情景下华南地区海平面上升淹没风险分析
5
作者 王晨旭 姜彤 +3 位作者 陈思蓉 董志博 黄金龙 苏布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9-528,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以红树林为特色的华南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考验。依据历史海平面观测数据和基于多个气候模式结果预估的海平面上升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探索低辐射强迫(SSP1-2.6)、中辐射强迫(SSP2-4.5)以及高...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以红树林为特色的华南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考验。依据历史海平面观测数据和基于多个气候模式结果预估的海平面上升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探索低辐射强迫(SSP1-2.6)、中辐射强迫(SSP2-4.5)以及高辐射强迫(SSP5-8.5)情景下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淹没风险,结果如下:(1)1995—2022年,华南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96 mm/a,高于同期全球平均约3.3 mm/a的海平面上升速率。预计华南地区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不同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80—2100年)相对于基准期(1995—2014年)分别上升0.46[0.31~0.58]m、0.54[0.36~0.71]m和0.72[0.55~0.89]m。(2)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将有23.5万(SSP1-2.6)~36.8万(SSP5-8.5)hm^(2)的海岸带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淹没超过1.0 m水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海南东北部以及广西东南部等地。(3)土地利用维持在2020年水平的情景下,受淹没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4.82万~7.16万hm^(2));红树林受淹比例很高(0.99万~1.43万hm^(2)),占其总面积的39%~57%。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全面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和针对性土地利用调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保护红树林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淹没风险 SSPs情景 土地利用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电压上升率下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击穿特性研究
6
作者 苏大智 曾福平 +3 位作者 黄萌 钟恒鑫 陈日荣 唐炬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0,共8页
现有研究表明,功率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绝缘强度受脉冲电压边沿时刻的电压上升率影响较大,为此本文聚焦有机硅凝胶在陡电压上升率下的击穿特性开展研究。基于电气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搭建陡电压上升率击穿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不均匀电... 现有研究表明,功率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绝缘强度受脉冲电压边沿时刻的电压上升率影响较大,为此本文聚焦有机硅凝胶在陡电压上升率下的击穿特性开展研究。基于电气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搭建陡电压上升率击穿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不均匀电场下有机硅凝胶在不同电压上升率的陡波击穿特性,并围绕有机硅凝胶的击穿过程展开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场致电离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有机硅凝胶的击穿过程,气隙缺陷的产生将导致碰撞电离加强,促使缺陷区域逐步扩展,并最终击穿;在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下,有机硅凝胶的击穿场强均随着电压上升率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对于绝缘介质的破坏作用也随之增加,但因气隙缺陷内空间电荷的调制作用使击穿场强逐渐趋于稳定;稍不均匀电场下存在明显“面积效应”,使得有机硅凝胶在稍不均匀电场下试样的击穿场强小于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场强。研究结果可为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可靠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凝胶 陡电压上升 击穿特性 功率器件 封装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真空触发开关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柏昕澎 陈占清 +4 位作者 吝伶艳 郭烘瑛 康爱亮 雷志鹏 廖敏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为提升真空触发开关的放电功率,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对大功率开关器件的需求,文章对影响真空触发开关(Triggered vacuum switch,TVS)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理论计算,明确结构电感与电弧电阻变化对TVS电流上... 为提升真空触发开关的放电功率,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对大功率开关器件的需求,文章对影响真空触发开关(Triggered vacuum switch,TVS)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理论计算,明确结构电感与电弧电阻变化对TVS电流上升率的影响。随后基于可拆真空腔体搭建TVS放电试验平台,对比并分析电极结构、工作电压及电极间距等参数对开关输出电流上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VS内电极直径、导电杆尺寸、电极材料等参数的变化会导致结构电感或电弧电阻的变化,影响其输出脉冲电流的上升率。采用平板电极时,TVS输出的电流上升率要高于纵磁杯状电极。工作电压的升高和电极间距的减小可使TVS输出更为陡峭的脉冲电流,间距10 mm的TVS样机可在10 kV电压下输出上升率1.91×10^(9) A/s的电流。建议研制用于高功率系统的真空开关时,合理设计其电极间距、结构等参数以提高开关输出电流的上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触发开关 电流上升 电极结构 电弧等离子体 电弧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气流对雷暴云中电荷结构复杂程度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吴泽怡 郭凤霞 +4 位作者 鲁鲜 刘舟 邓洁 陈可 王清源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72,共20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升气流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加入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DC3试验中2012年6月6日一次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起电区对应强回波区,主要发生在上升气流区中心云水混合...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升气流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加入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DC3试验中2012年6月6日一次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起电区对应强回波区,主要发生在上升气流区中心云水混合比大于0.2 g kg^(-1)的冰水混合区,非感应起电机制主导着雷暴云内的起电过程。上升气流区外围区域存在可观的电荷,主要是由气流将起电区域的荷电粒子向后水平输送形成的。同类粒子带电极性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少,但由于各类粒子的含量和荷电量不同,导致净电荷密度分布呈现较复杂的结构。达到一定强度的上升气流可以破坏电荷区的连续性,导致对流区出现高密度的、正负极性交错分布的、范围更小的电荷区。层云区由于没有上升气流,荷电粒子主要源自上升气流区的水平输送,所以其电荷区分布较连续且范围较大,但电荷密度相对弱。处于不同生命期的单体由于上升气流强度和倾斜程度不同,单体间的水成物粒子分布特征会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反转温度和起电率出现较大不同,因此单体合并时上升气流区之间的电荷区更破碎,电荷结构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结构 水成物粒子 起电 上升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能量梯度上升的光束入腔指向方法
9
作者 邢成文 徐天尧 +7 位作者 马超群 栾苏琪 李跃 孟范超 孟令强 吕刚 印雄飞 贾建军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2-690,共9页
为了解决光束与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失调问题,本文基于谐振模式能量梯度上升自适应调整双反射镜步进,实现所需谐振模式的入腔光束指向。首先,利用双反射镜步进与入腔光束失调的关系,提出分离式入腔光束平移与角度调整方法。其次,利用Effi... 为了解决光束与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失调问题,本文基于谐振模式能量梯度上升自适应调整双反射镜步进,实现所需谐振模式的入腔光束指向。首先,利用双反射镜步进与入腔光束失调的关系,提出分离式入腔光束平移与角度调整方法。其次,利用EfficientNET神经网络对谐振模式图片进行分类,实现不同激光模式的图像识别。最后,利用腔后模式能量梯度调整双反射镜步进,低成本、高效率实现目标谐振模式的入腔耦合。本文的入腔光束指向调整方法为超稳激光器以及引力波探测中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耦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腔耦合 光束指向控制 法布里珀罗腔 双快速反射镜 梯度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外雨带长生命史对流尺度上升运动的演变机制
10
作者 方俏娴 李青青 +2 位作者 伍红雨 程晶晶 梁秀姬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5-659,共15页
利用理想数值模拟资料,开展了热带气旋外雨带长生命史对流尺度上升运动演变机制的个例研究。选取的个例起源于热带气旋外雨带顺垂直风切变方向的右侧,其垂直质量输送具有双峰时间演变特征,存在两次增强阶段,生命史长达2.5 h。结果表明:... 利用理想数值模拟资料,开展了热带气旋外雨带长生命史对流尺度上升运动演变机制的个例研究。选取的个例起源于热带气旋外雨带顺垂直风切变方向的右侧,其垂直质量输送具有双峰时间演变特征,存在两次增强阶段,生命史长达2.5 h。结果表明:强垂直风切变和低层高值相当位温为上升运动长生命史的维持提供了有利环境,邻近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通过调节相当位温的局地变化造成上升运动强度的不同响应。上升运动的两次增强阶段均是正热力浮力和正浮力扰动气压垂直梯度力主导,但两次增强机制存在区别:首次增强阶段邻近对流单体的发展引起低层相当位温升高,同时上升运动倾斜增大,水凝物粒子持续增长释放潜热引起热力浮力显著增大,因此垂直速度较大;二次增强阶段前期新的邻近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增大了低层相当位温,但随后邻近对流单体发展成熟和消亡,造成下沉运动增强和局地相当位温降低,热力浮力和垂直速度较小。与中纬度普通对流单体的减弱机制类似,减弱阶段上升运动倾斜较小,下沉运动在上升运动下方形成并发展,该下沉运动和其他邻近对流单体的下沉运动将低值相当位温输送至低层形成近地面冷池,热力浮力减小,负热力浮力和降水拖曳作用导致上升运动减弱。热力浮力、浮力扰动气压垂直梯度力和降水拖曳作用的不平衡过程是上升运动长时间演变的主要机制,但也不可忽视上升运动的倾斜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外雨带 上升运动 长生命史 演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的上升流特征及其机理——基于2023年夏季观测探究
11
作者 严雨露 白晓林 +1 位作者 陈希荣 胡建宇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93,共14页
利用2023年7月19日至23日的航次实测数据,结合同年6月至8月的卫星遥感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航次期间的上升流现象及整个夏季上升流区的强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上升流强度与风场、潮汐混合、背景流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2023年7月19日至23日的航次实测数据,结合同年6月至8月的卫星遥感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航次期间的上升流现象及整个夏季上升流区的强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上升流强度与风场、潮汐混合、背景流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多个海区显示出上升流特征,可划分为3个上升流区,分别为东山近岸上升流、台湾浅滩中部上升流和台湾浅滩外缘上升流。2023年夏季,东山近岸上升流主要受西南风驱动,其强度在7月上旬达到最强,且与沿岸风速存在滞后约1 d的相关关系;台湾浅滩中部上升流主要受潮汐混合作用影响,呈现低温特征,其上升流强度在整个夏季较为稳定;台湾浅滩外缘上升流区主要受底地形限制下背景流的驱动,其下层的上升流强度和沿等深线方向的海流流速相关,但还受到风应力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 台湾海峡 海表温度 风应力旋度 潮汐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志留世华南扬子地区大陆风化作用与上升洋流演化及其对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指示
12
作者 冉倍 杨向荣 +3 位作者 齐爽怡 史嘉欣 杨增辉 严德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32,共16页
关于华南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有机质富集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揭示古气候条件转变背景下大陆风化作用和上升洋流的演化特征,并探究该地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主控因素,以四川省布拖地区布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 关于华南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有机质富集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揭示古气候条件转变背景下大陆风化作用和上升洋流的演化特征,并探究该地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主控因素,以四川省布拖地区布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方法重建了早志留世古气候和古海洋水化学条件。研究表明,龙马溪组沉积期化学风化作用展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而水动力条件总体处于停滞局限的状态。龙马溪组早期伴随赫南特冰期的结束,全球气候变暖,冰盖消融促进了河流径流量增加,进而增强了物理剥蚀速率和化学风化速率,并导致了该时期表层海洋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此外,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沉积存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上的差异性。在时间序列上主要受到强烈气候波动下的大陆风化作用演化影响,即龙马溪组早期强烈的化学风化速率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而在空间尺度上与扬子地区的上升洋流强度有关,即在扬子海外陆棚地区强烈的上升洋流促进了有机质和有机硅的富集。本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早志留世重大地质事件驱动下的有机质富集机制,总结了华南扬子地区空间上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差异发育模式,可为华南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富集模式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风化作用 上升洋流 龙马溪组 有机质 黑色页岩 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环空垂直上升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研究
13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2 位作者 何佳 廖锐全 成晨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垂直向上的环状流,随着气液表观流速增大,总压降增大,且总压降增长幅度随着气相速度增大而一直增大;气液表观流速相同时,管道的截面积越小,摩阻压降越大。考虑环空环状流内外管两层液膜流速的差异,基于文献[1]建立了环空环状流压降计算方法,计算了液膜与管壁及液膜与气芯之间的摩阻系数;结合液膜和气芯之间的动量平衡条件,利用文献[4]给出的内外管液膜厚度比相关式,建立了新的环空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用试验数据对新模型和现有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结果较为可靠,可为油套环空压力预测、气举管柱设计及油井生产工况分析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环空 气液两相流 环状流 环空压力 垂直上升 压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应急直接上升交会轨迹快速规划方法
14
作者 班焕恒 周聪 闫晓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2-1366,共15页
当月面探测器出现某些突发状况而需要返回环月轨道器或地球时,上升器需具备自主规划出合适的应急上升交会轨迹的能力。以上升交会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基于序列二阶锥规划方法,建立直接上升交会轨迹优化模型,并构建求解直接上升交会轨迹... 当月面探测器出现某些突发状况而需要返回环月轨道器或地球时,上升器需具备自主规划出合适的应急上升交会轨迹的能力。以上升交会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基于序列二阶锥规划方法,建立直接上升交会轨迹优化模型,并构建求解直接上升交会轨迹优化问题的凸优化算法。为提高计算效率,对内点法进行定制化改进,主要改进有: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定制化改进;内点法热启动;二阶锥规划子问题求解精度动态调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月面应急上升交会轨迹优化方法可实现上升器的快速上升交会。与采用通用内点法求解器的传统序列二阶锥规划方法相比,在求解精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提的序列二阶锥规划问题求解加速方法可达到9.5倍左右的加速比。综合运用所提方法,有望实现月面上升器的自主在线轨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应急上升交会 序列二阶锥规划方法 内点法定制化 内点法热启动 在线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共识机制分析
15
作者 苗丰涛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1,共12页
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能够以较低的地方创新成本,获得全国性创新效益。围绕地方政策创新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机制,已有研究呈现出碎片化摸索特征。本研究基于政策创新扩散、共识型决策等研究,构建政策创新上升的多元共识分析框架。... 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能够以较低的地方创新成本,获得全国性创新效益。围绕地方政策创新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机制,已有研究呈现出碎片化摸索特征。本研究基于政策创新扩散、共识型决策等研究,构建政策创新上升的多元共识分析框架。运用半结构访谈与多案例比较方法,对比剖析影响政策创新上升的因素和条件,尝试归纳出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共性规律。本文经研究发现:从共识的内容属性方面,围绕地方政策经验的有效性、合规性和需求性,多方主体同时达成政策创新共识;围绕政策创新上升带动的职责权益关系调整,多方主体同时达成权益平衡共识,地方经验才能上升为国家政策。本研究总结出了政策创新上升的共识机制,对政策共识研究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验 国家政策 政策创新上升 共识机制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湾流延伸体区海洋锋对温带气旋内上升气流的影响
16
作者 韩子清 贾英来 吕东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利用公共大气模式(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CAM5)的数值试验结果,探究了湾流(gulf stream,GS)及其延伸体区海洋锋(简称为GS区海洋锋)对其上空的温带气旋内上升气流的影响机制。在模式控制试验中,对出现在GS区的气旋性扰... 利用公共大气模式(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CAM5)的数值试验结果,探究了湾流(gulf stream,GS)及其延伸体区海洋锋(简称为GS区海洋锋)对其上空的温带气旋内上升气流的影响机制。在模式控制试验中,对出现在GS区的气旋性扰动异常作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当气旋性扰动异常位于海洋锋上空时,扰动发展迅速,且海洋锋以南和扰动异常中心以北(50°N附近、海洋锋以北)出现了两支强上升流。通过能量收支分析发现,当气旋性扰动异常中心到达海洋锋上空时,其中心及北侧的涡动有效位能(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EAPE)和涡动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显著加强,这与海洋锋提供的热量和水汽密切相关。而海洋锋强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旋性扰动异常中心到达海洋锋上空前后,海洋锋对扰动异常区域内的EAPE和EKE方程各项的影响不同。在气旋性扰动异常前部到达海洋锋上空时,海洋锋主要通过影响向高纬的涡动热量和水汽输送增强了锋面以北的斜压产生项(EAPE方程中的源项),这为气旋性扰动异常中心北侧(锋面北侧)的EKE发展提供了能量来源。而在扰动异常中心到达海洋锋上空时,中心以北的上升运动和降水大幅加强,这主要增强了此处的非绝热加热项(EAPE方程中的另一个源项),并继续促进了气旋性扰动异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流区 海洋锋面 温带气旋 上升 涡动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演变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特征
17
作者 侯雅婷 谢卫明 +1 位作者 苑家恒 王宪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共13页
使用SLAMM(Sea Level Affecting Marshes Model,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海平面上升预测值以及湿地是否被海堤保护等情景,模拟崇明东滩湿地演变规律,同时探讨潮差、坡度与地面沉降等因素对于湿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崇明... 使用SLAMM(Sea Level Affecting Marshes Model,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海平面上升预测值以及湿地是否被海堤保护等情景,模拟崇明东滩湿地演变规律,同时探讨潮差、坡度与地面沉降等因素对于湿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面积未来在海平面上升影响下有一定程度缩减,2020—2050年,其湿地面积保有率为0.732~0.763,此外,预计崇明东滩湿地可能最早在2039年开始进入萎缩状态;②崇明东滩修复区域的海堤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可防止修复区域发生植被演替和出现过渡盐沼植被;③潮差、坡度以及地面沉降的改变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崇明东滩湿地的稳定性.若以2050年湿地稳定为目标,则潮差需达到3.0 m或者剖面的坡度在2.0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生态修复工程 湿地面积保有率 海平面影响沼泽模型(SLA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敬 凌娟 +2 位作者 石松标 韦章良 范利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1,共12页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细菌多样性和分布模式及其与深度的相关性。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1928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分布在5门、9纲、32目、54科、121属中的262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占46.9%;放线菌纲(Actinomycetia)为优势纲,占44.8%;Microbacteriales为优势目级类群,占21.2%。总体来说,中层海水分离得到的菌株多样性明显低于表层和底层海水环境,但三个层级环境分离获得的优势种群基本相同,最优类群均为Microbacteriales目。从不同水层海水中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数排序为:底层>表层>中层。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率排序为2216E培养基>R2A培养基>ISP2培养基>MSM培养基>IMK培养基。通过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表明,能显著影响细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是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hl)、活性硅酸盐(active silicate salts,ASS)、活性磷酸盐(active phosphate,AP)、氨及部分氨基酸(ammonia,Amm)和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本研究系统调查了粤东上升流区可培养海洋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其结果为近海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关键的资料和数据,也为近海典型上升流环境生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上升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不同分离培养基 不同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视域中的“抽象上升到具体”新阐释
19
作者 鲍金 高鑫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2,共9页
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说明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辩证法”,那么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的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辩证法的具体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 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说明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辩证法”,那么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的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辩证法的具体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在矛盾的科学考察,从而使得这一方法成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而面对“抽象上升到具体”究竟属于研究方法还是属于叙述方法的问题,则应当在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的意义上予以理解,由此才能揭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完整的方法论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辩证法 抽象上升到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沿海城市极端雨潮复合洪涝危险性评估——以海口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国凤 刘青 +2 位作者 许瀚卿 魏旭辰 王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5-1035,共11页
以海口市为例,利用1960—2017年的66场台风资料,包括台风日降雨和风暴潮的极值水位,建立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基于多个情景,对海口市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极端雨潮复合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台风事件中,风暴潮为复... 以海口市为例,利用1960—2017年的66场台风资料,包括台风日降雨和风暴潮的极值水位,建立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基于多个情景,对海口市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极端雨潮复合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台风事件中,风暴潮为复合洪涝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南渡江入海口和北部滨海地区;2)在最大雨潮复合洪涝组合情景中,海口市受淹面积估计为148km^(2),相较于最小雨潮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增加了约15倍,淹没区域中一半以上的区域积水深度超过1 m;3)在极端雨潮复合情景下,海甸岛、新埠岛及江东新区一带的滨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最显著。根据RCP8.5情景预测,到2100年,海口市受极端复合洪涝灾害的影响区域预计达到约20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洪涝 雨潮 情景构建与模拟 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