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风成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胡俊杰 马寅生 +5 位作者 吴祎 王宗秀 柳永清 高万里 李宗星 魏小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6-786,共11页
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 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的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以风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的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下白垩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伟 陈明 +1 位作者 何江林 曹竣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2-58,共7页
有关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研究是一个未曾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古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 有关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研究是一个未曾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古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微观组构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都具有较低的Mn含量和较高的Sr含量,所有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n/Sr比值,样品δ13C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波动较小。不同类型岩性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按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粒屑灰岩→粒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围岩部分→礁灰岩生物骨架部分的顺序依次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信息 成岩蚀变 礁相碳酸盐岩 上侏罗-下白垩统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尚义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后城组恐龙足迹新发现及生物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柳永清 旷红伟 +5 位作者 彭楠 许欢 陈军 徐加林 刘海 章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627,共11页
简要报道了新近首次在冀西北张家口尚义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恐龙足迹赋存于尚义晚中生代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后城组顶部。恐龙行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由数十个足迹构成。初步研究表明,造迹者分别属于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 简要报道了新近首次在冀西北张家口尚义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恐龙足迹赋存于尚义晚中生代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后城组顶部。恐龙行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由数十个足迹构成。初步研究表明,造迹者分别属于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由西向东行进。足迹中包括兽脚类足迹70余个,组成数个行迹;蜥脚类足迹15个,构成1列行迹。蜥脚类足迹特征显示其可能属于游泳状的行迹。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发育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以往在该时期沉积物中罕见脊椎动物骨骼化石。近年来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中频繁发现的恐龙足迹表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发育着以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群。该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时期恐龙属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古地理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及其与恐龙动物群发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陆地生物群更替演化和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侏罗-下白垩 后城组 恐龙足迹 古地理 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wan砂岩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分布及其对北海勘探的意义
4
作者 孙萍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10期21-23,共3页
Rowan砂岩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分布及其对北海勘探的意义D.W.Wade等Rowan砂岩段沉积在维金地堑南部的西侧边缘,与UK16/12a区块内的FlaclenGround山脊为邻。裂谷系的发育控制了地堑内中... Rowan砂岩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分布及其对北海勘探的意义D.W.Wade等Rowan砂岩段沉积在维金地堑南部的西侧边缘,与UK16/12a区块内的FlaclenGround山脊为邻。裂谷系的发育控制了地堑内中至上侏罗统的沉积,该裂谷系的发育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wan砂岩段 上侏罗-下白垩 北海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拉分盆地层序构成特征——以胶莱盆地莱阳群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华风 程日辉 +1 位作者 王璞珺 刘万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36,共6页
胶莱盆地莱阳群有4个层序界面和3个三级层序,其中SB1、SB2和SB4是区域性不整合面,而SB3是平行不整合面。根据水进体系域中泥质含量和水进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的厚度比值,将层序类型划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将冲积型层序直接判... 胶莱盆地莱阳群有4个层序界面和3个三级层序,其中SB1、SB2和SB4是区域性不整合面,而SB3是平行不整合面。根据水进体系域中泥质含量和水进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的厚度比值,将层序类型划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将冲积型层序直接判定为浅水层序,将TST中含有深湖相沉积的层序直接判定为深水型。层序Ⅰ,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诸城地区缺失TST和HST,层序类型不能确定,低水位体系域(LST)以冲积扇相沉积为主。层序Ⅱ,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半深湖泥岩;诸城、高密和莒县地区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层序Ⅲ,莱阳和诸城两地为深水型层序,以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泥岩;高密和莒县两地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胶莱走滑拉分盆地层序特征表现为:(1)靠近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浅水型层序,而远离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深水型层序;(2)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叠瓦状扇体;(3)低水位体系域下部单个扇体厚度小,上部单个扇体厚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上侏罗-下白垩统 莱阳群 走滑拉分盆地 层序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藏北嘎色地区沙木罗组的新认识 被引量:7
6
作者 廖六根 李晓勇 +1 位作者 邹爱建 肖业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笔者在西藏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南缘嘎色地区的一套缺少化石依据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Mesorbitolinasp.等化石,地层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位应归属沙木罗组上部。该套地层地质时代的确定,对研究沙木罗组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 笔者在西藏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南缘嘎色地区的一套缺少化石依据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Mesorbitolinasp.等化石,地层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位应归属沙木罗组上部。该套地层地质时代的确定,对研究沙木罗组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色 上侏罗-下白垩统 沙木罗组 生物 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票孔子鸟Confuciusornis的层位及年代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佩贤 程政武 庞其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T001,共14页
北票—义县上侏罗统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火山岩^(40)Ar-^(39)Ar年龄143.9 Ma;重新厘定的义县组下部玄武岩段,年龄137~129 Ma,上部安山岩段,年龄126~120 Ma;并确证四合屯一带孔子鸟Confuciusornis化石层就是金刚山组,年龄为123~120 M... 北票—义县上侏罗统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火山岩^(40)Ar-^(39)Ar年龄143.9 Ma;重新厘定的义县组下部玄武岩段,年龄137~129 Ma,上部安山岩段,年龄126~120 Ma;并确证四合屯一带孔子鸟Confuciusornis化石层就是金刚山组,年龄为123~120 Ma。综合燕辽地区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和层位,Confuciusornis应归属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侏罗-下白垩 同位素年代学 孔子鸟化石 氩同位素 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