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的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潘景光 朱朋 +1 位作者 冯玥 冯志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现有的颌位关系记录托盘为上下一体式设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上颌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重要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颌托(或诊断义齿)准确性欠佳,为后继进行准确边缘整塑印模及最终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带来困... 现有的颌位关系记录托盘为上下一体式设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上颌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重要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颌托(或诊断义齿)准确性欠佳,为后继进行准确边缘整塑印模及最终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带来困难。该文介绍了一种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的设计、临床使用方法及要点。其能够准确获取上颌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重要信息,为后继进行准确的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提供参考,也为利用口内扫描获取数字化印模后,基于采用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获取的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信息直接制作全口义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数字化技术 关系记录托盘 关系 [牙合]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记录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婷婷 高旭 +1 位作者 韩晓兰 凤渝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4-1256,共3页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制作3种水平颌位关系记录的全口义齿,利用吸光度法检测3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正中关系位)建牙合的全口义齿与直接咬合法确定颌位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由哥特...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制作3种水平颌位关系记录的全口义齿,利用吸光度法检测3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正中关系位)建牙合的全口义齿与直接咬合法确定颌位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往前1 mm建牙合的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记录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调牙合后比调牙合前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关系记录 咀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咀嚼肌肌电活动及咀嚼效率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翠玲 杨丽媛 +1 位作者 郑政 高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通过肌电图及吸光光度法比较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以及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对10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在适宜的垂直距离条件下,同时制作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目的通过肌电图及吸光光度法比较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以及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对10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在适宜的垂直距离条件下,同时制作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3副全口义齿,分别记作义齿A、B和C。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记录患者戴用3副义齿在正中大力咬合及咀嚼过程中的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图,记录肌电幅值,计算左右两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不对称指数;用吸光光度法评价3副义齿的咀嚼效率;通过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中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动过程中,义齿B和义齿C的肌电幅值明显高于义齿A(P<0.05),义齿C的不对称指数最高,明显高于义齿A和B(P<0.05)。义齿B和C咀嚼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义齿A(P<0.05)。结论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处建立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肌电活动更强且更加平衡,有利于咀嚼肌功能的发挥,咀嚼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上下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肌电图 咀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位关系记录——水平关系记录 被引量:3
4
作者 孟艳华 林雪峰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水平关系包括正中关系和非正中关系记录,其记录方法多样,争议颇多。本文对其记录内容及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关系记录 正中关系记录 非正中关系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丽媛 刘冠邑 +1 位作者 赵凌 高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在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的变化、前牙区覆的变化及患者舒适度差异,探寻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适宜垂直距离条件下,对12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 目的通过观察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在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的变化、前牙区覆的变化及患者舒适度差异,探寻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适宜垂直距离条件下,对12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3副全口义齿(分别记作义齿A、B和C),记录每副全口义齿义齿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量、前牙区的覆以及患者的舒适度,通过SPSS 17.0软件包对全口义齿近中移位量、前牙区的覆变化量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磨前,义齿A的近中移位量最大,明显大于义齿B和义齿C(P<0.05),选磨后,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磨前后义齿A的覆变化量明显大于义齿B和义齿C(P<0.05)。选磨前,义齿A的舒适度最低(P<0.05),义齿B与C舒适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磨后,义齿A、B、C之间舒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解剖式牙排列的三维全口义齿中,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是更符合临床的修复做法,哥特式弓轨迹顶点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需要配合调磨,都能达到临床的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上下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选磨 舒适度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应用循证医学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齐聪聪 林映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文章介绍循证医学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应用的现状的必要性及展望。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关系记录 义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法确定健康成年人水平颌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希茜 刘建彰 +2 位作者 谭建国 杨洋 徐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 目的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个体和发音音素对发音时下颌位置变化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在发7种发音时的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测量的所有下颌位置,8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牙尖交错位0.5 mm范围之内。2)不同发音音素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而不同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明显,且与研究对象本身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有正相关性。结论应用7种发音时,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同一名研究对象发音时的下颌位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 水平关系 牙尖交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位关系记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艳华 林雪峰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颌位关系记录对口腔修复、正畸、正颌、颞下颌关节病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其记录方法繁多,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各方法间评价结果仍无定论。
关键词 关系记录 评价方法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位关系记录——铰链轴关系记录及垂直关系记录 被引量:1
9
作者 孟艳华 林雪峰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颌位关系包括铰链轴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不同关系记录方法不同,同一关系记录方法多样,颌位关系的记录及其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临床及科研应用也各异。本文着重论述铰链轴关系记录及垂直关系记录。
关键词 关系记录 铰链轴 垂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全口义齿测量的牙列缺失修复用颌位记录托盘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洋 胡菳洳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孙玉春 潘韶霞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 目的: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a3:48.5、58.2、76.6;a4:37.4、50.8、61.0;a51:5.6、9.5、14.7;a52:3.8、9.9、18.8;a6:8.9、16.6、24.7;a7: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 义齿 全口 关系 义齿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婷 刘凌宜 +1 位作者 彭蓓 杨朝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位及髁突位置,比较发音时的髁突位置和正中咬合位及正中后退接触位时髁突位置的差异,筛选出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最接近的发音。结果:当发汉语拼音"n"时下颌稍向后移动,张口度小而稳定,髁突位置最接近于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在前后方向的X轴和上下方向的Y轴上,发"n"音髁突位置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距离之差分别为0.94 mm及0.99mm。发"r"音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时的髁突位置。发"n","r"音和CR位时的髁突位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汉语拼音"n"时的髁突位置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对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确定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音 咬合关系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颌位记录的临床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无牙颌颌位关系记录的目的是正确确定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以期在此位置上通过全口义齿重新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内容包括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2部分。对于垂直关系,临床上一般通过记录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来确定。当患者下颌位... 无牙颌颌位关系记录的目的是正确确定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以期在此位置上通过全口义齿重新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内容包括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2部分。对于垂直关系,临床上一般通过记录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来确定。当患者下颌位于息止颌位时,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略向前下,咀嚼肌处于均衡放松状态,临床上一般通过测量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来确定正中关系位垂直距离。在临床上医师通常在记录垂直关系的同时进行水平颌位关系的记录。本文通过图文并茂方式详细描述了颌位关系记录的几种临床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 关系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局部义齿在全口牙颌位记录中的应用
13
作者 谷无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局部义齿 全口牙记录 人工牙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真空成形改良型托在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焕苗 毛立波 周贤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58,共3页
颌位关系的确定是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常规应用的蜡托在颌位关系确定和转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变形和移位,从而导致颌位关系确定失准。而热压真空成形改良型托可以避免上述情况,提高确定颌位关系的准确性和全口义齿... 颌位关系的确定是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常规应用的蜡托在颌位关系确定和转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变形和移位,从而导致颌位关系确定失准。而热压真空成形改良型托可以避免上述情况,提高确定颌位关系的准确性和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关系 无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鼻额三点式颌位记录器的设计
15
作者 罗大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76,共1页
颏鼻额三点式颌位记录器的设计西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口腔科罗大华颌位记录是制作失去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及复杂部份义齿的重要一环。颌位记录包括上下颌骨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即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的记录。"F"形垂直距离尺的缺点是完... 颏鼻额三点式颌位记录器的设计西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口腔科罗大华颌位记录是制作失去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及复杂部份义齿的重要一环。颌位记录包括上下颌骨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即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的记录。"F"形垂直距离尺的缺点是完全不能反映上下颌骨水平位置关系,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录 颏鼻额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再植治疗上颌水平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健慧 黄丰 +1 位作者 李骏 黄慧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疗效评价 阻生尖牙 水平 牙再植 治疗 骨发育 解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颌关系全口义齿排牙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桂芳 侯晓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3,共1页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义齿排牙 关系 异常 修复体 生活质量 生理功能 制作过程 生物力学 心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患者正中颌关系与前伸颌关系肌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生根 欧阳官 张成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正中颌关系(CJR)是已确定垂直距离条件下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前伸颌关系(PJR)是因下颌前伸而形成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文献中关于无牙颌患者建立全口义齿正中(牙合)的颌位有分歧。本研究记录和分析无牙颌患者在控制验力条件下... 正中颌关系(CJR)是已确定垂直距离条件下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前伸颌关系(PJR)是因下颌前伸而形成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文献中关于无牙颌患者建立全口义齿正中(牙合)的颌位有分歧。本研究记录和分析无牙颌患者在控制验力条件下于CJR以及PJR咬合时的两侧嚼肌,颞肌的肌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 全口义齿 记录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义齿颌关系及■平面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春元 胡国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对30名无牙颌和39名中老年正常胎进行了颌关系及平面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戴总义齿垂直距离明显降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总义齿的颌平面斜度及上下中切牙的前后位置与天然牙者相近,而平面前点及后点则明显上移。
关键词 测颅法 关系记录 he平面 X线头影测量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模拟调[牙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丽娅 巢家瑞 +2 位作者 刘飞 梅健菘 沈颉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牙合]效果。方法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牙合]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牙合]效果。方法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牙合]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4、46牙单冠和44-46、45-47牙三单位桥,虚拟拔除对应牙位上的天然牙。分别使用下颌运动轨迹(下颌运动轨迹组)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虚拟[牙合]架组)对修复体进行虚拟调[牙合]。测量天然牙与调[牙合]后修复体[牙合]面间的三维偏差均方根,比较2组虚拟调(牙合)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相同修复体下,下颌运动轨迹组的三维偏差均小于虚拟[牙合]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虚拟调[牙合]方法下,44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小,46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大,且只有44牙单冠与其他修复体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咬合设计时,使用下颌运动轨迹调[牙合]较基于虚拟[牙合]架运动参数的虚拟调[牙合]能更有效地去除修复体的咬合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分析系统 关系 运动轨迹 虚拟[牙合]架 咬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