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接地框架土-结构共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一功 杨佑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93,共6页
多层接地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是很多。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多层接地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发现多层接地框架的抗震性能受到地基情况的明显影响。
关键词 多层接地框架 ANSYS 上下部共同作用 多次透射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基岩上的土-框架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佑发 王一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相互作用分析。在研究中发现,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后,结构的高阶振型在地震反应...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相互作用分析。在研究中发现,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后,结构的高阶振型在地震反应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可能在结构的地震反应傅里叶谱中形成双峰;并使地震反应沿结构高度的分布不再沿直线变化,而呈锯齿状分布。由于倾斜基岩将降低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但基本不改变地基的卓越频率,因此倾斜基岩将会抑制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倾斜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将比相应平坦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更接近直线形分布,但变化形状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基岩 上下部共同作用 多次透射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基岩在动载作用下群桩桩顶的最大弯矩分布
3
作者 杨佑发 戴湖升 王一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4期81-84,87,共5页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针对一柱一桩,桩间设置地梁的基础形式,引入了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在El-Centro波、Taft波...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针对一柱一桩,桩间设置地梁的基础形式,引入了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在El-Centro波、Taft波作用下群桩桩顶的荷载分布进行了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以定性的判断地震作用下不同位置桩的受力情况。为了探讨桩端不同约束方式对桩顶最大弯矩的影响,每个算例都分别计算了桩端铰接和桩端固接两种情况。对于倾斜基岩,在A类、B类土层情况下,各桩的最大弯矩分布形状仍呈∪形分布,但长桩所受最大弯矩大于短桩所受最大弯矩。在C类土层情况下,各桩最大弯矩呈∽形分布;当基岩斜率为9∶24时,对于桩端固接的情况,长桩的桩顶最大弯矩大于短桩的桩顶弯矩;对于桩端铰接的情况,则长桩的桩顶最大弯矩小于短桩的桩顶最大弯矩,随着基岩斜率减小,长短桩之间的最大桩顶弯矩差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基岩 动荷载 群桩桩顶 上下部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