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阳东峰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气藏产能影响因素及稳产对策
1
作者 易婷 田文忠 +4 位作者 袁玥 曾慧 卢涛 杨艾 刘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针对四川盆地资阳东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气藏试采中表现出的单井天然气产能差异大、稳产效果差等问题,综合地质、动态监测、实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了产能主控因素及递减原因分析,提出了稳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气井产能主要... 针对四川盆地资阳东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气藏试采中表现出的单井天然气产能差异大、稳产效果差等问题,综合地质、动态监测、实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了产能主控因素及递减原因分析,提出了稳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气井产能主要受井型和优质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水平井产能明显高于直井,优质储层越发育,气井产能越高;②气井稳产效果较差,稳产期平均为10个月,日产气量递减指数平均为0.0017,储层有效渗透率低、供气范围有限;③气井初期高配产带来大生产压差引发储层应力敏感伤害,地露压差小易析出凝析油造成储层反凝析伤害,使储层渗透率损失,导致气井产能迅速递减;④压裂砂回流使人工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并在近井地带堆积造成砂堵,压裂液返排困难使气井积液甚至水淹,均会导致气井停产;⑤控压开采可有效降低储层渗透率的损伤,液氮助排、优化生产管柱有利于气井排液,延缓气井产能递减。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峰场地区 上三叠五段 产能变化 递减因素 稳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波速各向异性测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天魁 张士诚 +1 位作者 葛洪魁 王小琼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利用Ritec RAM-5000仪器激发超声波信号对常规砂岩和四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开展波速各向异性实验室测试,计算5个弹性模量并表征页岩的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在未加载状态下测试结果表明,页岩层理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垂直层理方向传播波速... 利用Ritec RAM-5000仪器激发超声波信号对常规砂岩和四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开展波速各向异性实验室测试,计算5个弹性模量并表征页岩的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在未加载状态下测试结果表明,页岩层理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垂直层理方向传播波速的高低,垂直页岩层理方向传播的波速为平行层理方向的65%左右,平行层理2个方向的波速接近;当传播方向与层理面成45°夹角时,波速值基本居于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之间。所测砂岩各向异性较弱,仅有1个方向波速相对较低,但为其他方向波速的80%左右。将页岩和砂岩作为横向各向同性材料,通过计算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表明所测页岩为强非均质性材料,而砂岩为弱各向异性材料。研究结果有利于认识页岩的裂缝(层理)发育程度以及同砂岩的非均质特征差别,为该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 砂岩 层理 波速 各向异性 上三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差异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黎承银 李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3期35-41,53,共8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面积含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但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的天然气产能具有显著差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主力勘探目标不明确。为了明确川东北须家河组不同地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落实有...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面积含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但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的天然气产能具有显著差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主力勘探目标不明确。为了明确川东北须家河组不同地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落实有利勘探目标,基于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地震资料和勘探实践,以川东北元坝西部地区、元坝中东部地区及通南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须家河组构造差异及其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指出了川东北不同地区构造改造对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储、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明确了有利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西部地区为弱构造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具有源内成藏优势的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2)元坝中东部地区为构造过渡变形区,须家河组断层发育,具备下生上储成藏优势的须四段气藏是有利的勘探目标;(3)通南巴地区为海相断层、陆相断层叠加强构造变形区,沟通海相地层的深大断层发育,具备"海陆双源供烃"优势的区域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上三叠 构造差异 天然富集 勘探方向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产能控制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彦庆 毕有益 +2 位作者 牛娜 王爱 范鑫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4期1-8,31,共9页
为了探究天然裂缝欠发育致密砂岩气藏的产能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川中东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的地质特征、钻井工艺和储层改造技术,明确了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产能主... 为了探究天然裂缝欠发育致密砂岩气藏的产能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川中东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的地质特征、钻井工艺和储层改造技术,明确了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古、今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指向区,天然气富集程度较高,气井高产概率较大,而构造低部位气井生产效果较差;②储层物性越好,成藏过程中天然气富集程度越高,且生产过程中天然气流动能力较强,故优质储层发育段越厚,气井产量越高;③裂缝欠发育致密砂岩气藏需通过储层改造才能获产,加大改造规模对优质储层发育的钻井增产效果明显;④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局部发育,水平井能够钻遇更多的优质储层,故较直井而言,提产效果明显;⑤由于钻井液中的重晶石会对物性差—中等的储层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产量,故致密砂岩气藏钻井过程中需加强储层保护。结论认为:①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产能主要受古、今构造位置,优质储层发育程度,储层改造规模和井型等因素控制;②优质烃源岩发育区、正向构造区和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的叠合部位可优先考虑部署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 产能控制因素 致密砂岩 裂缝欠发育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资阳-东峰场区块须家河组地层井壁稳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聂岚 刘其明 李衡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4期49-53,59,共6页
资阳—东峰场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南构造较高部位,为了充分认识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井壁稳定性,明确泥页岩水化后力学参数及坍塌压力的变化规律,减少井下施工复杂情况,强化设计依据,确保安全顺利钻井,促进东峰场须家河组气藏高... 资阳—东峰场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南构造较高部位,为了充分认识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井壁稳定性,明确泥页岩水化后力学参数及坍塌压力的变化规律,减少井下施工复杂情况,强化设计依据,确保安全顺利钻井,促进东峰场须家河组气藏高效开发,以该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岩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钻井液浸泡后岩石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井壁稳定力学-化学耦合模型,预测了该地区水化后的坍塌压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井壁稳定力学-化学耦合模型考虑了水化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更切合现场实际,能更准确地预测地层坍塌压力分布情况;②该地区钻遇须家河组地层5 d后坍塌压力梯度由0.98 MPa/100 m迅速增大至1.28 MPa/100 m,随后缓慢增加至1.33 MPa/100 m,10 d后保持稳定。结论认为:水化对岩石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影响,泥页岩发生水化后,岩石抗压强度下降,岩石内聚力降低,井壁稳定性变差;所建立的井壁稳定力学-化学耦合模型预测的坍塌压力梯度考虑了水化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设计的钻井液密度有利于维持井壁稳定,更符合于现场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南 资阳—东峰场区块 上三叠 泥页岩 井壁稳定 水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天府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饱和度计算方法
6
作者 夏小勇 谢冰 +5 位作者 赖强 韩冰 唐吉锐 刘海军 朱绍武 王跃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川西地区天府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是四川盆地致密气下一步产能接替的重要领域,是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导致储层孔渗关系和岩电关系常出现“非线性”和“非阿尔奇”现象,给储层饱和度等测井参数精细计算和气水... 川西地区天府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是四川盆地致密气下一步产能接替的重要领域,是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导致储层孔渗关系和岩电关系常出现“非线性”和“非阿尔奇”现象,给储层饱和度等测井参数精细计算和气水识别带来不小的困难。为了准确计算储层含水饱和度,采用岩石物理实验并引入中间变量导电孔隙度,建立高精度胶结指数的计算模型,确定变m的含水饱和度模型,再与阵列声波弹性参数直接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m值、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的差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引入中间变量导电孔隙度,构建高精度的变m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较常规饱和度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2)通过阵列声波测井计算含水饱和度,并设计不同饱和度情况下弹性参数变化实验,建立阵列声波弹性参数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在钙质夹层发育段计算值偏大。结论认为,变m饱和度模型计算的饱和度与密闭取心饱和度相关性较好,能够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天府 上三叠 低渗透储层 弹性参数 导电孔隙度 变m饱和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华勋 高树生 +2 位作者 叶礼友 朱文卿 安为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然后通过数值反演将实验结果转换为有水气藏水侵动态评价参数,进而研究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水侵动态评价关键参数及水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进行水侵动态分析及水体规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水侵与产气同步发生,无水采气期井底压力与天然气采出程度呈线性关系,气藏产出地层水后水侵速度加快、水气比快速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较高水气比;②无水采气期井底压降速率与稳定水气比主要受水体体积的影响,而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和稳定水气比又可用来评价水体体积;③建立了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无水采气期稳定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与水体规模互相解释评价方法。结论认为:①气藏水侵生产动态曲线与岩心模拟水侵动态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已知的水体体积,可以预测无水采气期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依据稳定水气比,可以预测气藏水体体积,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②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预测和整体治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 有水 水侵动态 单位压降采出程度 水体体积 四川盆地 中坝 上三叠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道伟 杨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潜力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基于丰富的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开展了该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含油气地质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致密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沙溪庙组和上三叠统...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潜力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基于丰富的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开展了该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含油气地质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致密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沙溪庙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烃源条件优、储层分布广、通源断裂发育、古今构造有利、埋藏深度浅、纵向多层含气、天然气品质优等特点;②优选出了川中核心建产区,川西北、川西南加快评价区和川东、川南接替评价区等5个有利区带,有利区可工作面积达7.2×10^(4)km^(2)、致密气地质资源量达6.9×10^(12)m^(3),为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③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和勘探开发一体化思路的指导下,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形成了地质评价、钻完井、储层改造、高产井培育等较为成熟、可以复制的致密气勘探开发主体技术,为四川盆地致密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气已经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十四五”期间西南油气田将新增致密气储量1×10^(12)m^(3)、建成致密气年生产能力100×10^(8)m^(3),可以为提高天然气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石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砂岩 侏罗系沙溪庙 上三叠 勘探潜力 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西南油田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第1~6期目次
9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I0009-I0012,共4页
关键词 地质 济阳坳陷 陆相断陷盆地 东濮凹陷 断陷盆地 上三叠 川中地区 目次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工业》2011年总目次
10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2-I0009,共8页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天然条件 上三叠 普光 苏里格 田开发 田开发 凝析 致密砂岩 煤层 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勘探 勘探 元坝地区 《天然工业》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第29卷)总目次
11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年第4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天然勘探 勘探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储层特征 储集层特征 北大港油田 上三叠 准噶尔盆地 矿床 浅层 天然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年(第30卷)总目次
12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7年第4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天然勘探 勘探 上三叠 储层特征 储集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东山 董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3期8-13,共6页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区内梓潼凹陷陆相烃源岩的品质,有效指导该区陆相层系油气勘探部署工作,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为研究对象,系...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区内梓潼凹陷陆相烃源岩的品质,有效指导该区陆相层系油气勘探部署工作,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须家河组三段至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烃源岩岩心及岩屑样品,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分析、岩石热解分析、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谱分析鉴定、全岩显微组分鉴定与类型划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分析了MY1井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有机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MY1井自流井组烃源岩基本为非烃源岩,须家河组须三段和须四段为较好—好烃源岩,须五段为一般—较好烃源岩;(2)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沉积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咸水还原沉积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洗及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梓潼凹陷 上三叠 下侏罗自流井 陆相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4卷总目录
1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14,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意义 自然科学版 Simulation 济阳坳陷 上三叠 主控因素 车西洼陷 大学学报 2010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