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变岩电参数饱和度模型:以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段为例
1
作者 屈林博 岳大力 +7 位作者 王武荣 金武军 赖合川 武清钊 廖昌珍 付家麟 张佳睿 李伟 《地学前缘》 2025年第5期377-388,共12页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地区埋藏较深、储层致密、构造复杂,且断裂裂缝系统多期叠加,导致了裂缝与基质耦合作用下的多种储层类型。传统Archie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在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层中适用性差...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地区埋藏较深、储层致密、构造复杂,且断裂裂缝系统多期叠加,导致了裂缝与基质耦合作用下的多种储层类型。传统Archie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在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层中适用性差、解释精度低,制约了气藏的高效开发。本文综合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及测井数据,将储层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复合型和孔隙型3类。研究表明,不同储层类型的储集空间与渗流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岩电参数的明显分异。本文通过优化岩电参数,构建了基于储层分类的变岩电参数饱和度解释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岩心实测含水饱和度值及试气结果高度一致,平均绝对误差仅为4.35%,显著优于传统Archie模型的50.25%。本研究为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层流体饱和度解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为类似复杂孔隙结构的非常规气藏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与方法论支撑,有助于提高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量动用程度和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致密砂岩 储层分类 变岩电参数 饱和度模型 上三叠统须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华勋 高树生 +2 位作者 叶礼友 朱文卿 安为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然后通过数值反演将实验结果转换为有水气藏水侵动态评价参数,进而研究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水侵动态评价关键参数及水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进行水侵动态分析及水体规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水侵与产气同步发生,无水采气期井底压力与天然气采出程度呈线性关系,气藏产出地层水后水侵速度加快、水气比快速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较高水气比;②无水采气期井底压降速率与稳定水气比主要受水体体积的影响,而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和稳定水气比又可用来评价水体体积;③建立了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无水采气期稳定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与水体规模互相解释评价方法。结论认为:①气藏水侵生产动态曲线与岩心模拟水侵动态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已知的水体体积,可以预测无水采气期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依据稳定水气比,可以预测气藏水体体积,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②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预测和整体治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 有水气藏 水侵动态 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 水气比 水体体积 四川盆地 中坝气田 上三叠家河组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