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8-羟基喹啉根)合铝(Ⅲ)配合物的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唐英 黄静 +2 位作者 邹公伟 史坚 毕树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Al与 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三( 8羟基喹啉根)合铝 ?配合物,用氯仿萃取,在 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以甲醇乙酸乙酯水 (体积比 40∶ 20∶ 40)为流动相,于 390 nm处测定。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条... Al与 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三( 8羟基喹啉根)合铝 ?配合物,用氯仿萃取,在 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以甲醇乙酸乙酯水 (体积比 40∶ 20∶ 40)为流动相,于 390 nm处测定。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行了饮用水中总 Al的含量( 20~ 700μ g· L- 1)的测定,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萃取 配合物 HPLC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8-羟基喹啉)铝(Alq_3)发光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红征 施跃文 +2 位作者 施敏敏 林家军 汪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17,共4页
三(8-羟基喹啉)铝(Alq3)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材料。本文评述了如何通过分子的化学修饰和聚集态结构的改变来调控其发光光谱,提高发光效率。这将为开发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有机电致发光 化学修饰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取代三(8-羟基喹啉)铝衍生物电子结构、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实现蓝色发光的途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冬 任爱民 +4 位作者 封继康 杨丽 许海 施敏敏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56-2159,共4页
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研究了三(8羟-基喹啉)铝(A lq3)的3种氟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讨论了氟原子在不同位置取代对A lq3的前线轨道、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光谱的影响,发现氟取代使A lq3... 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研究了三(8羟-基喹啉)铝(A lq3)的3种氟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讨论了氟原子在不同位置取代对A lq3的前线轨道、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光谱的影响,发现氟取代使A lq3的前线轨道能级降低,在6位碳上氟代的A lq3的HOMO-LUMO能隙变大,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蓝移,而在5和7位碳上氟代的A lq3能隙变小,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事实基本吻合,证明在A lq3分子的合适位置进行化学修饰可实现蓝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氟代作用 基态构型 分子轨道分析 能级调控 电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三(8-羟基喹啉)合铝杂化材料的浸渍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
4
作者 张晓霞 魏佩君 +2 位作者 叶剑清 石建新 龚孟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用阳极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 (PS) ,合成了三 (8_羟基喹啉 )合铝配合物 (AlQ3 )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PS_AlQ3 杂化材料 ,并研究了其室温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利用浸渍法确能将AlQ3 掺入PS中 ,这种杂化材料同时保留了PS和AlQ3
关键词 多孔硅 (8-羟基喹啉)合 浸渍法 光致发光 杂化材料 半导体材料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8-羟基喹啉)铝的紫外增强薄膜研究
5
作者 田鑫 张大伟 +2 位作者 黄元申 倪争技 庄松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为了提高硅基成像器件的紫外响应,本文通过对Alq3发光机理与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出了基于Alq3的有机金属薄膜。通过测量Alq3薄膜的透过率、光致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发现Alq3薄膜在可见波段有很好的透过性,用紫外光... 为了提高硅基成像器件的紫外响应,本文通过对Alq3发光机理与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出了基于Alq3的有机金属薄膜。通过测量Alq3薄膜的透过率、光致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发现Alq3薄膜在可见波段有很好的透过性,用紫外光激发会产生较强的绿光(中心波长位于510nm),且激发光谱宽(250~425nm)。结论表明Alq3薄膜的发射光谱能够与传统硅基成像器件的响应光谱匹配,是一种符合实际要求的紫外增强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响应增强技术 (8-羟基喹啉) 光致发光 真空蒸镀 硅基成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铝光电性质的Ab initio和DFT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苏忠民 程红 +4 位作者 高洪泽 孙世玲 初蓓 王荣顺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16-1421,共6页
利用 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 B3L YP等方法 ,对金属有机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铝 (Al Q3)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探索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时主要为π-π* 跃迁 ;电荷从含氧的苯酚环转移至含氮的吡... 利用 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 B3L YP等方法 ,对金属有机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铝 (Al Q3)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探索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时主要为π-π* 跃迁 ;电荷从含氧的苯酚环转移至含氮的吡啶环上 ,包括两环之间 C→ C转移和 O→ N转移 ,与金属离子关系不大 .考虑到配体对发光性质的贡献 ,进一步设计了 3种 Al Q3的衍生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ab INITIO DFT 电子跃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pH8.3)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性土壤中的可溶性铝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九玉 徐仁扣 季国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09,共3页
8-羟基喹啉(pH8.3)分光光度法对酸性土壤中的可溶性铝测定的研究表明,A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0 (mol/L,相关系数R2 = 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95 ( 104 L/(mol·cm),回收率在98.7 %~106.8 %之间,该方法重现性好,选择性高.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酸性土壤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唑和8-羟基喹啉对铜的缓蚀协同作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大全 高立新 +1 位作者 周国定 陆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苯并三唑(BTA)和8-羟基喹啉(HQ)对铜的缓蚀协同作用,BTA和HQ复配使用后提高了电极的膜电阻,降低了电极的膜电容,增强了对铜腐蚀的抑制作用.通过MM2分子力学程序和PPP-SCF量子化学方法优化计算了...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苯并三唑(BTA)和8-羟基喹啉(HQ)对铜的缓蚀协同作用,BTA和HQ复配使用后提高了电极的膜电阻,降低了电极的膜电容,增强了对铜腐蚀的抑制作用.通过MM2分子力学程序和PPP-SCF量子化学方法优化计算了BTA和HQ的分子结构参数,分析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 8-羟基喹啉 协同作用 交流阻抗谱 PPP-SCF程序计算 缓蚀作用 缓蚀剂 络合物保护膜 电化学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海蓉 张福甲 郑代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0,共7页
叙述了制备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铝 (Alq3 )的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及荧光光谱测试分析 ,对Alq3 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标定了Alq3中喹啉环的存在 ;分析了Alq3 ... 叙述了制备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铝 (Alq3 )的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及荧光光谱测试分析 ,对Alq3 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标定了Alq3中喹啉环的存在 ;分析了Alq3 中各个H原子的归属、Alq3 分子内部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螯合物的分子构型。进一步证实Alq3 分子中Al—O键为共价键而非离子键。通过X射线衍射谱分析了样品的化学成分 ;由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分析了Alq3 分子中的电子状态和晶体特性。得到了Alq3 的荷质比为45 9 1以及由于金属Al本身的特性 ,使得在Alq3 中Alq+ 2 继续裂解为Alq+ 的几率很小。证实了Alq3 的荧光发射光谱位于 5 10nm处 (绿光范围 ) ,光激发位于喹啉环上而不是金属铝离子。与镓、铟螯合物相比 ,Alq3 中铝离子成键共价性弱 ,极化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羟基喹啉 结构表征 ALQ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在微细粒铝硅矿物浮选分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毅屏 谭燕葵 +2 位作者 冯其明 张国范 欧乐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53-1359,共7页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8-羟基喹啉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的捕收能力较弱,选择性差。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是油酸钠用量的1/10或更小时...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8-羟基喹啉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的捕收能力较弱,选择性差。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是油酸钠用量的1/10或更小时,可以显著提高Al2O3精矿的回收率;其中油酸钠在较低用量水平时,8-羟基喹啉可基本保持原有的选择性,实现铝硅分离。动电位测试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在0-5×10^-4 mol/L范围内,在两个不同的油酸钠用量下,高岭石的ζ电位均随着8-羟基喹啉用量的增大而负移;而对于一水硬铝石而言,结果却不一样,这说明8-羟基喹啉在铝硅矿物表面吸附的模式可能不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络合作用被吸附在矿粒表面,造成矿物表面的初步疏水,促进捕收剂对矿物的捕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 高岭石 8-羟基喹啉 油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掺杂8-羟基喹啉铝薄膜的荧光谱及发光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宏建 彭景翠 +3 位作者 瞿述 夏辉 许雪梅 罗小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ene成了主发光体 ,Alq变成了客发光体 ,出现了发光体的互换现象。由于Rubrene的吸收光谱与Alq的发射谱重叠较大 ,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Alq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过程 ,而电致发光则是由于Rubrene导带 (LUMO)比Alq导带 (LUMO)低很多 ,且它们价带 (HOMO)基本相同 ,使得从负电极注入到Rubrene导带中电子浓度远大于注入到Alq导带中电子浓度 ,造成Rubrene导带电子与价带空穴复合的几率比Alq中的复合几率大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11 12-四苯基甲苯并 掺杂 8-羟基喹啉 薄膜 荧光谱 发光机理 有机薄膜 分立能级 电荷转移 荧光染料 能量传递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铝的老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贵 刘云圻 朱道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8 羟基喹啉铝 (Alq3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致发光材料 ,无论是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观点来看 ,还是就其应用价值而言 ,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Alq3 的老化机理 ,分析了影响Alq3 老化的主要因素 ,并对防止Alq3 老化方法进行了简... 8 羟基喹啉铝 (Alq3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致发光材料 ,无论是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观点来看 ,还是就其应用价值而言 ,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Alq3 的老化机理 ,分析了影响Alq3 老化的主要因素 ,并对防止Alq3 老化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老化 发光二极管 发光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8-羟基喹啉配合物静态结构和动态水交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晶 董绍楠 +2 位作者 侯晓霞 张婧 毕树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5-1133,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铝-8-羟基喹啉配合物(Al-8-Hq)的静态结构以及水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开展了以下工作:(1)采用GP-PCM(气相模型并考虑本体溶剂效应)在B3LYP6-311+G(d,p)水平优化了Al-8-Hq溶液中可能存在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铝-8-羟基喹啉配合物(Al-8-Hq)的静态结构以及水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开展了以下工作:(1)采用GP-PCM(气相模型并考虑本体溶剂效应)在B3LYP6-311+G(d,p)水平优化了Al-8-Hq溶液中可能存在的8种构型,获得了相应的静态结构参数、NPA电荷和能量;(2)采用GIAO方法在HF 6-311+G(d,p)水平下计算了1∶3配合物的27Al NMR化学位移,结果表明采用HF的GP-PCM模型化学位移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3)通过模拟1∶1/1∶2配合物8个不同位点的动态水交换反应,探讨了水交换反应机制并预测了水交换反应速率.本研究有助于从原子层面加深对Al-8-Hq配合物形态结构以及水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8-Hq) 静态结构 水交换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苯氧乙酸与8-羟基喹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的表征及抑菌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洪 陈超球 梁利芳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 4种稀土苯氧乙酸与 8-羟基喹啉三元固体配合物 ,其通式为 RE (POA ) 2 · hq(RE=Nd、 Gd、 Dy、 L u;POA=苯氧乙酸根 ;hq=8-羟基喹啉 )。 4种配合物均溶于 DMF、 DMSO,但不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除 Nd ...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 4种稀土苯氧乙酸与 8-羟基喹啉三元固体配合物 ,其通式为 RE (POA ) 2 · hq(RE=Nd、 Gd、 Dy、 L u;POA=苯氧乙酸根 ;hq=8-羟基喹啉 )。 4种配合物均溶于 DMF、 DMSO,但不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除 Nd (POA) 2 hq为黄绿色粉末外 ,其它 3种为黄色粉末。摩尔电导 7.32 s· cm2 · mol- 1~ 8.36 s·cm2· mol- 1。对配合物进行 IR、U V、TG- DTA分析 ,表明各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均相似 ;在紫外光区均产生 π- π跃迁吸收光谱 ;配合物热稳定性高于游离配体 ;随着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少 ,配合物分解温度升高而热稳定性增加。以马铃薯为培养基 ,在 30℃~ 37℃下观察各配合物 (浓度 :2 5 0× 10 - 6 、 5 0 0× 10 - 6 、10 0 0× 10 - 6 )对酵母菌的抑菌作用 ,二甲基甲酰胺为对照 ,重复 2次 ,结果抑菌环直径为 5 .7mm~ 12 .2 mm ;表明各配合物对酵母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配合物与配体 8-羟基喹啉的相差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苯氧乙酸 8-羟基喹啉 配合物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薇 范华均 +1 位作者 李伟雄 司徒漪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4-175,178,共3页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盐酸缓冲溶液中 ,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 460 nm处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0 4× 1 0 4 L·mol-1· cm-1,铜浓度在 0~ 50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应用于中药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7-(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 显色反应 中药 环境水样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环己基锡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和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庾江喜 冯泳兰 +3 位作者 邝代治 张复兴 蒋伍玖 朱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7-942,共6页
微波辐射下,8-羟基喹啉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配合物Cy3SnOC9NH6(Cy为环己基)。通过UV、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9... 微波辐射下,8-羟基喹啉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配合物Cy3SnOC9NH6(Cy为环己基)。通过UV、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9530(5)nm,b=1.01129(5)nm,c=2.58327(13)nm,α=89.1880(10)°,β=86.6290(10)°,γ=81.2490(10)°,Z=4,V=2.5654(2)nm3,Dc=1.326 Mg/m3,μ(MoKα)=1.013 mm-1,F(000)=1064,R1=0.0447,wR2=0.0891。配合物在200℃以下稳定,对人体的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和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基锡8-羟基喹啉配合物 微波辅助合成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基取代8-羟基喹啉铝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与液晶性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瑛 王广途 +2 位作者 李曦 蒋青 谢明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6,共6页
8-羟基喹啉铝(Alq3)是目前最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一.但是Alq3难溶,一般通过真空蒸镀制作器件,成本高.将其掺杂在高分子基质制作的器件因器件发热发生聚集结晶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合成了8种烷氧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铝(Alq3)是目前最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一.但是Alq3难溶,一般通过真空蒸镀制作器件,成本高.将其掺杂在高分子基质制作的器件因器件发热发生聚集结晶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合成了8种烷氧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的Al(Ⅲ)和Zn(Ⅱ)配合物, 其结构经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确证.测定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并通过DSC、TGA和偏光显微镜考察了热力学及液晶性质,Tm为341~269 ℃,Tg为158.3~119.6 ℃,4个Zn(Ⅱ)配合物均有液晶性.证实随柔性侧链链长的增长,其玻璃化温度及熔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了一种Al(Ⅲ)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在28.6 V的驱动电压下得到最高亮度为27 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金属配合物 液晶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铝在多孔铝中的发光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艳锋 李清山 王菲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3-845,共3页
利用多孔铝非常高的孔隙率,将8-羟基喹啉铝(Alq3)镶嵌到多孔铝中,得到Alq3/多孔铝镶嵌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多孔铝镶嵌膜的荧光光谱。实验表明,Alq3在多孔铝中的发光峰位在490 nm左右,比其在固态粉末状态蓝移了许多。Alq3/多孔铝... 利用多孔铝非常高的孔隙率,将8-羟基喹啉铝(Alq3)镶嵌到多孔铝中,得到Alq3/多孔铝镶嵌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多孔铝镶嵌膜的荧光光谱。实验表明,Alq3在多孔铝中的发光峰位在490 nm左右,比其在固态粉末状态蓝移了许多。Alq3/多孔铝镶嵌膜的发光特性与多孔铝中嵌入Alq3分子的数量及聚集程度有关。当分子数量较多、聚集程度较大时,发光增强,光谱峰位红移,但聚集程度太大时,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数量较多时,由于Alq3分子大多以范德瓦尔斯力结合,聚体较少,所以峰位移动幅度不大。实验中还发现,Alq3因为处在小孔中,光学性质稳定,荧光光谱带宽超过100 nm,比一般染料大得多,这使Alq3/多孔铝镶嵌膜有可能在固体可调谐激光器方面得到新的应用;同时也为探究Alq3/多孔铝镶嵌膜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特性奠定了基础,为将其进一步推向实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多孔 发光 光致发光光谱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邻菲罗啉-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明 赵永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0-562,共3页
In the anhydrous alcohol solution of the ternary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s oxine phenanthroline have been sythesized.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 complexes are RE(Phen)(Oxine) 2Cl·H 2O(RE=La 3+ ,Pr 3+ ,Nd 3+ ,S... In the anhydrous alcohol solution of the ternary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s oxine phenanthroline have been sythesized.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 complexes are RE(Phen)(Oxine) 2Cl·H 2O(RE=La 3+ ,Pr 3+ ,Nd 3+ ,Sm 3+ ,Eu 3+ ,Gd 3+ ,Tb 3+ ,Dy 3+ ) has becn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s of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a,UV spectra and molar conductivity.The data of IR spectra show that the bonds of RE O and RE N exist in the RE phen oxine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8-羟基喹啉 邻菲罗啉 合成 表征 元固体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8-羟基喹啉合钴(Ⅲ)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凡 蒋毅民 许河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在甲醇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C9H6NO3)3]·CH3OH,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72(1),b=1.3122(2),c=1.6681(2)nm;β=97.661(1)°,V=2.3585(5)nm3,Z=4,F(000)=1080,Dc=1.474g/cm3,μ=0.76... 在甲醇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C9H6NO3)3]·CH3OH,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72(1),b=1.3122(2),c=1.6681(2)nm;β=97.661(1)°,V=2.3585(5)nm3,Z=4,F(000)=1080,Dc=1.474g/cm3,μ=0.769mm-1,S=1.023.配合物中Co( )离子是六配位变形八面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合钴 钴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配位能力 牛磺酸缩2-噻吩甲醛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