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思维的三重必然关系及其意义─—哲学思维学探要
1
作者 苗启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4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首次探讨了判断的三重性质:任何判断既是主体的论理识别,又是客体的符号体系,更是自身的逻辑序列。这三得性质表明思维同时处在与主体、与客体、与自体的三重必然关系之中,并由此推出人类思维有其自为的、自在的与自身的三重逻... 本文首次探讨了判断的三重性质:任何判断既是主体的论理识别,又是客体的符号体系,更是自身的逻辑序列。这三得性质表明思维同时处在与主体、与客体、与自体的三重必然关系之中,并由此推出人类思维有其自为的、自在的与自身的三重逻辑基础,以及思维与主体的相容性、与客体的相应性、与自体的相依性三大规律群(共九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的三重规定性 思维的制约性 必然关系 规律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启晨 张福军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8期12-17,共6页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正确方向,动态优化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三重规定性 劳动时间转换规律 数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