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专利视角的偏光片用三醋酸纤维素膜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时钢印 彭龙泉 马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78-683,共6页
作为液晶面板偏光片最重要的核心材料之一,三醋酸纤维素膜不仅制约着偏光片技术的发展,也制约着整个液晶面板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专利视角,对三醋酸纤维素膜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人情况、技术创新趋势、重要技术发展及专利保护情... 作为液晶面板偏光片最重要的核心材料之一,三醋酸纤维素膜不仅制约着偏光片技术的发展,也制约着整个液晶面板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专利视角,对三醋酸纤维素膜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人情况、技术创新趋势、重要技术发展及专利保护情况等进行分析,为三醋酸纤维素膜的技术创新和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偏光片 三醋酸纤维素膜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萃取水体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柯润辉 许宜平 王子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45,共4页
以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萃取作为监测水体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探讨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膜萃取分析方法对17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3%—111%,对强疏水性污染物表现出较高的回收率.利... 以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萃取作为监测水体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探讨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膜萃取分析方法对17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3%—111%,对强疏水性污染物表现出较高的回收率.利用该方法在南方某自来水厂各工艺段水体中检测出了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六六六等五种有机氯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复合 TECAM 水体 痕量有机氯农药 萃取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陶玉强 张淑贞 +1 位作者 许宜平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将一种新型被动式采样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暴露于10种人工老化土壤中富集萘、菲、芘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PAHs),并与土壤模型动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比较以研究该采样器用于评价土壤中多环... 将一种新型被动式采样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暴露于10种人工老化土壤中富集萘、菲、芘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PAHs),并与土壤模型动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比较以研究该采样器用于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可利用性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TECAMs能有效富集土壤中萘、菲、芘和苯并[a]芘,并在48h内基本达到平衡,远快于赤子爱胜蚓的21d平衡时间.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中总有机质(TOM)含量呈负相关(p<0.05),土壤pH对TECAMs富集PAHs的影响不显著(p<0.05).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中PAHs含量、赤子爱胜蚓体内PAHs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p<0.01).研究结果表明TECAMs有可能应用于评价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复合 被动式采样器 多环芳烃 赤子爱胜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用三醋酸纤维素的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俞文骥 杨齐 +1 位作者 邹耀邦 王燕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三醋酸纤维素(TAC)是液晶显示行业的战略性原料,目前作为液晶显示(LCD)面板用偏光片的保护膜无可替代。详细分析了TAC的现状及其在LCD面板中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是提高分子量分布以及取代度的均一性,以降低雾度、提高产品透光率。
关键词 液晶显示 醋酸纤维 三醋酸纤维素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陶玉强 张淑贞 薛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8-576,共9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中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具有生物累积性,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相关研究.... 多环芳烃(PAHs)是中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具有生物累积性,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相关研究.本文研究了农田污染土壤中14种中到高疏水性PAH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及从根部向茎叶部分的传输.结果表明中到高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可在植物体内发生从根向茎叶的传输,向茎叶传输的量与化合物的疏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同时,一种新型半渗透膜采样装置——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中PAHs的采集及其对植物(Triticum aestivumL.)和蚯蚓(Eisenia andrei)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TECAM对土壤中PAHs的采样可在48h内达到表观平衡,大大缩短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时间;TECAM可反映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土壤有机质及溶解有机碳含量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TECAM内PAHs浓度与蚯蚓体内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化学提取方法相比,TECAM采集的PAHs不仅在浓度上与小麦根中浓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且TECAM采集的PAHs量也与小麦根富集的量相当;进一步提出了"土壤-孔隙水-TECAM"三室模型,并成功地描述了TECAM采集土壤中PAHs的三相平衡过程;此外,TECAM采样对土壤扰动小,操作简单,因此是采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及评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有效性 传输 被动采样 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