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产业同构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艳华 韦素琼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海西区/珠三角区和海西区/长三角区的产业同构的现状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方法,预测其产业同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够为海西区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同构化 相似系数 R/S分析方法 海峡西岸经济 三角经济 三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三角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业喜 刘运伟 赖格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3,139,共7页
在红三角经济圈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红三角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红三角经济圈人口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北北西方向,经... 在红三角经济圈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红三角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红三角经济圈人口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北北西方向,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正西方向;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西高东低格局;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红三角经济圈可划分为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和经济滞后型3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 人口 经济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竹汝 郑瑞 陈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共5页
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根本问题仍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而不在于行政组织和行政区划领域的变革。理由有二:一是行政管理的科层制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怎样变革,行政管理的责任边界总是存在的;二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所遇到的困境正是... 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根本问题仍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而不在于行政组织和行政区划领域的变革。理由有二:一是行政管理的科层制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怎样变革,行政管理的责任边界总是存在的;二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所遇到的困境正是以政府的特定职能为基础的。而与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府职能的重心则在于:第一,强化政府的区域公共政策功能;第二,从发展战略意义上积极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一体化 政府职能 公共政策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蓉 刘乃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6,共6页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凸显出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地区间差异缩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凸显出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地区间差异缩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过程中城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三角经济一体化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增长阻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葛扬 何婷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土地等基本自然资源的约束会造成实际经济增长水平趋于下降。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就长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在1978-2006年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而造成长三角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 土地等基本自然资源的约束会造成实际经济增长水平趋于下降。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就长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在1978-2006年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而造成长三角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下降了0.52%;上海和江苏的土地"尾效"分别为0.21%和0.18%。改变上述状况的一个有效途经就是调整经济增长中的要素结构,减少土地和资本的依赖程度,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 增长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圈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何芸 贝政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4,共5页
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及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构建耦合评价模型,设计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圈2008-2016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圈科技与金融之间存在相... 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及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构建耦合评价模型,设计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圈2008-2016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圈科技与金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但良性耦合的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圈内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差距显著;安徽省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省市,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水平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水平。据此建议各省市要因地制宜,重点考虑发展相对滞后的系统,通过结构性改革扩大复合系统的协同作用,同时整合各省资源优势,搭建长三角经济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建圈内"创新联盟",实现长三角经济圈科技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发展 三角经济 耦合机制 耦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 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艳 华德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2009年7月5日,由安徽省发改委和安徽大学主办,安徽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 2009年7月5日,由安徽省发改委和安徽大学主办,安徽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及其体制与机制、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与区域扩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思路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三角经济 分工与合作 社会发展 产业转移 示范区 城市带 三角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流动的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曲泽静 张慧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37,共5页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徽和江苏两省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现实中江苏、安徽两省要素流动较多表现为单向输入与接受的过程,安徽省存在明显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 要素流动 协同发展 博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产业加速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评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重庆 三角经济 经济战略 产业结构 产业工人 经济竞争力 产业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荒山生态恢复与经济林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志宏 陈华 李贤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91-193,共3页
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荒山作为我国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增加。在东部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中发现,长三角经济区存在着许多荒山,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大部及江苏省北部及西南部。根据地貌资料统计,浙江省低山丘陵为4.38万k... 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荒山作为我国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增加。在东部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中发现,长三角经济区存在着许多荒山,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大部及江苏省北部及西南部。根据地貌资料统计,浙江省低山丘陵为4.38万km2,根据野外森林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浙江省至少有1/3即1.46万km2低山丘陵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期无人管理,处于自然恢复状态。若要进行经济林建设,既可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又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 荒山 生态恢复 经济林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规划构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5-62,共8页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成渝经济区规划拓展区为联接带的区域一体化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角经济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一个多层次核心—外围综合框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4,67,共10页
长三角经济处在内外多级分层的交汇中心,外部须同时面对中西部地区和同属沿海地区的其他两大工业化地带的互动力量,内部构建在三个层次的区域科层之上。本文主旨就在于解析这个多层结构的区域经济内外互动,构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研究揭... 长三角经济处在内外多级分层的交汇中心,外部须同时面对中西部地区和同属沿海地区的其他两大工业化地带的互动力量,内部构建在三个层次的区域科层之上。本文主旨就在于解析这个多层结构的区域经济内外互动,构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研究揭示,与多层区域结构一致,存在多级政府干预;与制度转型的未完成及对外开放超长发展相一致,存在多种类型的微观主体;多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互动的主基调各异;可以按照新经济地理学范式构建一个多层级的核心—外围分析框架。按照目前业已成型的区域经济互动格局,可对这个框架下多层的核心—外围区域分野提出一些合乎逻辑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地理学 分析框架 核心一外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海英 张宇 聂廷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50-52,共3页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是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是周边省区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是抓住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它有利于拓展广东经济发展的腹地 ,为各周边省区提供强大的经济“辐射中心” ,有利于开拓区域经...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是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是周边省区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是抓住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它有利于拓展广东经济发展的腹地 ,为各周边省区提供强大的经济“辐射中心” ,有利于开拓区域经济合作新思路 ,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区域经济中心的选择 ,经济合作的成本与收益 ,利益分割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积极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合作机制 ;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经济圈”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跨越及区间收敛——泛长三角经济区接力式增长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51,共5页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数量追赶和质量追赶,其中质量追赶主要侧重于后发地区在完成数量追赶,步入工业化后期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等。泛长三角经济区内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经济增长的接力以及先发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相应传统行业发展的接力等现象,揭示了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前提在于后发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先发地区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培养新型增长极,重要杠杆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长三角经济 后发优势 质量追赶 接力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路径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智洪 吴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文章通过西三角经济区的界定及其基本区位的明确,结合西三角的自然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互补、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集聚、便捷式立体交通等现实基础的分析,探索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战略思路,实现西三角区域经济... 文章通过西三角经济区的界定及其基本区位的明确,结合西三角的自然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互补、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集聚、便捷式立体交通等现实基础的分析,探索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战略思路,实现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机构集中化、区域治理多元化和投资平台国际化的可持续战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角经济 城市群 重庆 成都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京津冀经济 三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永铭 周海燕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6,共6页
“十一五”期间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形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背景下,本文认为... “十一五”期间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形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应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培育新的核心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合作欠发达地区 泛珠三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春娟 冯利华 罗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区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结果,并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此提出应对措施,可为长三角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佐证。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三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服务业与长三角经济联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靖学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二者具有比较稳定的、联动发展的长期趋势。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长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二者具有比较稳定的、联动发展的长期趋势。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长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上海服务业发展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协整方程中解释变量的参数来看,上海服务业发展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长三角经济增长对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更大。上海应积极参与和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密切与江浙两省的经济联系,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服务业发展 三角经济增长 联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权重下区域产业结构收敛性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6,共7页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以不同空间权重模型下产业结构收敛性研究为基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和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β收敛 三角经济 空间相关性 地理空间权重 经济空间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