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上乌尔禾组退覆式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滩坝复合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文建 郭瑞婧 +5 位作者 唐勇 纪友亮 马铮涛 刘笑语 梁涛 马玉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4-599,共16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从源外常规圈闭逐渐走向源内岩性圈闭,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是该盆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沉积体系展布对上乌尔禾组岩性油气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利用岩心数据、薄片资料等,并结合地震数据和钻测井资料,对准噶尔...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从源外常规圈闭逐渐走向源内岩性圈闭,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是该盆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沉积体系展布对上乌尔禾组岩性油气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利用岩心数据、薄片资料等,并结合地震数据和钻测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和刻画,总结了大型退覆式扇(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复合砂砾岩体的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在盆地西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在盆地东部和北部,滩坝相叠置在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之上或在其前端独立分布;(2)准噶尔盆地上乌尔禾组各段沉积体系是在整体湖侵的背景下发育的,乌一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较小,沉积的砂体较厚,延伸距离近,靠近凹陷的中央;乌二段沉积时期物源持续供应,湖盆水体加深,湖盆面积增加,沉积砂体厚度薄,分布广;乌三段沉积时期湖侵作用增强,湖盆面积进一步扩大,湖盆内广泛发育湖泛泥岩;(3)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在湖平面不断变化与湖浪的改造下,形成了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滩坝复合砂砾岩体;(4)准噶尔盆地上乌尔禾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气候、物源供给、湖平面变化和沉积时的古地形坡度和古地貌。该研究为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上乌尔禾组 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复合砂砾岩体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亚格列木组扇三角洲群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孟璐莹 张莉 +2 位作者 刘洪平 毕小龙 杨沁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67-5779,共13页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以源汇理论为指导分析物源区特征对扇三角洲的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发育扇三角洲群沉积。在亚格列木组沉积时期,雅克拉断凸地区的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呈北东东向的条带状隆起,呈现东、西两个凸起,中部地势低的特征。基于源-汇体系分析,明确扇三角洲群沉积物源来自古隆起风化剥蚀区域,多支古沟谷为扇三角洲群沉积提供了沉积物输送通道。可见古地貌、沟谷发育特征等控制着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源-汇体系,形成多物源供给的沉积格局,古隆起西段主要表现为高隆起、沟谷面积较大;东段主要表现为低隆起、沟谷面积较小。物源区沟谷的发育规模控制了古隆起周缘三角洲沉积展布规模。古隆起以南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北发育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源-汇体系分析降低了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研究的不确定性,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多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三角洲 -体系分析 亚格列木组 雅克拉断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模式 被引量:35
4
作者 纪友亮 卢欢 刘玉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40,共12页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38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识别出岩性、结构、构造标志,进一步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一段的相标志和沉积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其具有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相的沉积特征,其中浅水三角洲可进一步分为...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38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识别出岩性、结构、构造标志,进一步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一段的相标志和沉积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其具有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相的沉积特征,其中浅水三角洲可进一步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和浅水三角洲前缘2个沉积亚相,前者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3个沉积微相,后者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坝4个沉积微相。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过程中,浅水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向湖泊轴心方向推进,形成多个叠置的朵叶体;而在浅水三角洲侧缘,由于湖浪和沿岸流的改造,形成多条沿湖岸线和浅水三角洲呈狭长带状展布的滩坝。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湖平面频繁变化时期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混合沉积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阜宁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蕾 朱筱敏 +5 位作者 张锐锋 谢爽慧 高园 唐宏 齐雪竹 陈亚青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600,共14页
浅水三角洲和滩坝不仅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重要的沉积类型,沉积环境控制着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体系的发育及演化。基于岩心、钻井、测井数据及孢粉化石、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 浅水三角洲和滩坝不仅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重要的沉积类型,沉积环境控制着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体系的发育及演化。基于岩心、钻井、测井数据及孢粉化石、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的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1)沙一段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其中,沙一下亚段尾砂岩沉积时,以浅水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沉积为主;沙一下亚段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湖平面上升,浅水三角洲退积,以滨浅湖滩坝为主;沙一上亚段沉积时,湖平面下降,三角洲向湖盆中心持续推进,沉积主体转变为浅水三角洲。(2)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的沉积演化受控于沉积环境。沙一下亚段尾砂岩沉积时,处于较为干旱的亚热带气候,沉积水体较浅,为微咸水-半咸水的氧化环境,有利于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沙一下亚段特殊岩性段沉积时,发生大规模湖侵,水体加深,物源供给少,气候相对湿润,且盐度增加,过渡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滨浅湖滩坝的形成;沙一上亚段沉积时,物源供给充足,整体处于相对湿润的温带、亚热带气候,湖盆收缩,水体变浅,盐度相对较低,处于氧化条件下的淡水环境,有利于浅水三角洲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沙河街组 饶阳凹陷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6
作者 阳孝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刘景彦 郭凯 宋小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博兴洼陷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是相对独立的断陷湖盆。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沙四段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2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SI中识别出5个四级层序,下部3个四级层序构成低位体系域,上部2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 博兴洼陷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是相对独立的断陷湖盆。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沙四段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2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SI中识别出5个四级层序,下部3个四级层序构成低位体系域,上部2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三级层序SI以砂质滩坝沉积为特色,可形成于沿岸、湖湾或生长性较弱的断裂下降盘。以四级层序为基本单元揭示了沉积体系在空间的展布和演化规律。由于断陷盆地不同部位的构造、古地貌不同,洼陷不同部位的层序构造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序受到洼陷古地理、古构造和古气候共同制约的基准面及其演化的控制,沉积层序内沉积体系的发育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野煤田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美莲 魏久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1-385,432,共6页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分析 ,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旋回特点 ,划分了层序及内部单元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 ,通过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 ,对研究区三角洲沉积体系...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分析 ,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旋回特点 ,划分了层序及内部单元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 ,通过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 ,对研究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煤聚积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巨野煤田的山西组中可识别出 2~ 3套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序列。总体上 ,巨野煤田处于大型三角洲体系的三角洲平原部分 ,有利于煤聚积 ,但后期的河流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野煤田 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三角洲沉积体系 富煤单元 聚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砂坝-泻湖沉积体系中砂体分布及其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蔡进功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5-429,共5页
依据砂坝-泻湖体系的类型,对砂体作出预测:稳定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体类型多,厚度大,叠置关系复杂;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体类型少,主要为砂坝砂体,呈席状或多列阶梯状分布;海遇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坝砂体呈多列分布,泻湖... 依据砂坝-泻湖体系的类型,对砂体作出预测:稳定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体类型多,厚度大,叠置关系复杂;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体类型少,主要为砂坝砂体,呈席状或多列阶梯状分布;海遇型砂坝泻湖体系中砂坝砂体呈多列分布,泻湖中砂体类型多,并具有复杂的分布格局,破坝-泻湖体系中砂体的类型、组合关系、空间分布格局是海平面升降速度、沉积物供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湖 沉积体系 砂体分布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7+8油层组滨浅湖滩坝体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建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2-678,共7页
鄂南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发育退积型沉积层序及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与环绕延安期湖盆发育的曲流三角洲存在密切的共生组合关系;曲流三角洲的退积和废弃为滨浅湖滩坝体系的发育提供了物质补给。延7+8沉积时,陕北安塞-... 鄂南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发育退积型沉积层序及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与环绕延安期湖盆发育的曲流三角洲存在密切的共生组合关系;曲流三角洲的退积和废弃为滨浅湖滩坝体系的发育提供了物质补给。延7+8沉积时,陕北安塞-志丹地区处于延安期滨浅湖亚相区,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并构成其沉积主体,可进一步细分为滨浅湖滩砂、浅湖砂坝、浅湖席状砂及浅湖泥岩4个微相类型。滩坝砂体一般位于河口的侧翼及远离河口的平坦开阔的滨浅湖环境,平行于湖岸线生长,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块状层理、波状层理、斜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其中,滩砂往往呈席状分布,厚度较薄;砂坝呈条带状平行于岸线分布,厚度较大,剖面呈透镜状,底部具反粒序,中、上部发育水进层序,是滩坝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沉积。一系列滩坝砂体以不同相位复合叠加,形成顺岸分布、集中发育、绵延不断的大型富砂区带;而夹于其间的浅湖泥岩则构成了滩坝砂体的侧翼遮挡或者上覆的盖层。滨浅湖滩坝体系的沉积特征对延安组上部的储层发育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沉积特征 延7+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洪锋 吴海红 +4 位作者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7,共13页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等四大类,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小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表现为悬浮一段式、低斜两段式、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4种类型,具有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平直形5种测井相标志,发育前积、丘状、杂乱状、亚平行状4种地震相。(2)研究区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纵向上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砂组,Ⅱ砂组和Ⅲ砂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广泛,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Ⅰ砂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最大,砂体变细、变薄。(3)研究区阿四段自下而上表现为水进沉积序列,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前缘,预测B51-71井区和B51-74井区发育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为利储集相带,B51-19井区发育的河口坝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水进-退积旋回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测井相标志 地震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 阿四段 白垩系 巴音都兰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体系微相控烃及机理研究:以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5-1077,共13页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体系 煤系烃源岩 煤层 沉积模式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沉积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3 位作者 张元福 高丽明 魏小洁 张文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水期侵蚀作用小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填低补平";枯水期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削高填低"。河口坝的发育从水下浅滩开始,按照向前—垂向—向后—横向的顺序进行生长,并且存在单个河口坝的多级分流与多列河口坝的同时分流两种分流方式。三角洲平原河道演变包括河流改道与分流两种方式,分别与洪水和河口坝有关。洪水事件可以作为三角洲前缘滑动-滑塌沉积的触发因素。三角洲是河流搬运、卸载与蓄水体接受、改造沉积物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形成沉积坡折带,它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三角洲模拟 河口 分流河道 滑动-滑塌沉积 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披覆构造带桩96井区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斌 王冠民 +1 位作者 赵峰华 高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29,34,共4页
在沙二段沉积时期,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披覆构造带曾短暂暴露出水面,形成低缓的隆起,下伏沙三段遭受侵蚀,在隆起的周围形成"草帽边"砂体,该类砂体常被认为是滩坝砂。通过岩心观察和小层平面沉积相研究发现,这些砂体实际上属于沿... 在沙二段沉积时期,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披覆构造带曾短暂暴露出水面,形成低缓的隆起,下伏沙三段遭受侵蚀,在隆起的周围形成"草帽边"砂体,该类砂体常被认为是滩坝砂。通过岩心观察和小层平面沉积相研究发现,这些砂体实际上属于沿低隆起区周围展布的扇三角洲沉积。其形成与下伏碎屑物质松散、剥蚀与搬运速率相对较快密切相关。这些扇三角洲一般规模较小;水下分流河道较发育,且侧向迁移频繁;分流河道间泥质沉积比较少见,砂体的侧向连通性较好;波浪对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作用较强,含大量螺屑的席状砂较常见。桩96井区沙二段扇三角洲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一种新的扇三角洲发育背景,而且有助于了解该类砂体的沉积和储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披覆构造带 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砂体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桩西地区沙二上亚段滩坝沉积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宁 邓宏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滩坝沉积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又一有利储层,其中滩坝沉积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和难点。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进行划...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滩坝沉积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又一有利储层,其中滩坝沉积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和难点。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进行精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规律: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②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③潜山台地周缘滩坝沉积的主控因素为古地貌和基准面升降旋回。同时油气显示表明桩西潜山周围滩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地区 沙二上亚段 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孟昊 钟大康 +4 位作者 李超 周军良 秦刚 刘云龙 刘珂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坳陷 沙二段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环境的误区:以辽河盆地滩海东部凹陷东二段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懿 姜在兴 +3 位作者 魏小洁 陈冬 朱克 徐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通过现代河流沉积调研以及岩心、测井、地震相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以滨浅湖-滩坝相为主,而非地震属性图所反映的河流相沉积,地震属性解释存在误区。古沉积环境解释... 为了解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通过现代河流沉积调研以及岩心、测井、地震相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以滨浅湖-滩坝相为主,而非地震属性图所反映的河流相沉积,地震属性解释存在误区。古沉积环境解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理解"保存"的概念。河流在自身演化过程中迁移、改道时常发生,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内,难以保存一个完整的河道。沉积环境分析中,应当遵循从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分析过程,而不是单纯依据地震属性直接进行沉积相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东二段 河道沉积 湖泊-沉积 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体系演化 被引量:38
17
作者 田继军 姜在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6-846,共11页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反射等标志,将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沙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反射等标志,将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沙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芯、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识别出沙四段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湖泊等主要相类型。本文首次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沉积相的构成、演化与分布规律,明确了各种不同沉积砂体的相互联系以及共生规律,建立了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模式,这对于指导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沉积体系分布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赵东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自排2井区发现春光油田后,未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该区存在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困难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的沉积...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自排2井区发现春光油田后,未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该区存在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困难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以及滨浅湖坝砂、滩砂和湖泥微相。有利的储集砂体、阶梯式输导体系和保存封堵条件是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藏的主控因素。由于保存条件的不同,工区不同层位、不同位置发育的油气藏,其油品具有显著的差异。进而建立了斜坡带下部、中部和上部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最终指出斜坡带下部的SQq_1—SQq_2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和有利层位。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油气藏 下白垩统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东二下段沉积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平华 邵先杰 +2 位作者 霍春亮 赵春明 李武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5-47,60,共4页
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结合对背景资料的分析,认为渤海绥中36-1油田由三角洲、浊积扇、浅湖-半深湖3种沉积体系构成,合理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为油气聚集创造了条件。由于差异压实作用,造成潜山斜坡部位坡降加大,在洪水、地震等... 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结合对背景资料的分析,认为渤海绥中36-1油田由三角洲、浊积扇、浅湖-半深湖3种沉积体系构成,合理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为油气聚集创造了条件。由于差异压实作用,造成潜山斜坡部位坡降加大,在洪水、地震等条件的诱发作用下,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垮塌形成了多期次的滑塌浊积岩。不同沉积微相沉积砂体由于砂体厚度、分布面积、储集物性、分布位置等不同,其储量丰度不同。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量丰度最高,其他依次为河口坝、浊积扇、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沉积 浊积扇 浅湖-半深湖沉积 沉积体系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树新 许多年 +5 位作者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起源于扎伊尔山,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的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储集体是油气规模勘探的有利目标。(2)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先后经历了二叠纪水进、三叠纪早期水退与中—晚期水进及侏罗纪湖盆水体震荡发育的过程,形成了中、下二叠统规模烃源岩,二叠系—上三叠统大型三角洲扇体、侏罗系多期河道叠置的储集体以及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晚期区域性盖层,构成了纵向上多套生-储-盖优势组合;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建了沙湾凹陷油气运移、调整的有利输导体系。(3)柳树沟河水系的发现改变了沙湾凹陷没有大型远源水系、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凹陷中央及斜坡低部位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规模储层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系统 三角洲扇体 多期河道叠置 凹陷中央 斜坡低部位 远源水系 二叠纪—侏罗纪 柳树沟河沉积体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