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南部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三角洲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裴健翔 罗威 +2 位作者 呙诗阳 林璐 李科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获取的岩性、电性、薄片及测年等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简称陵三段)源-汇体系特征及源-汇耦合定量分析等研究。研究表明:①陵三段沉积期YL10剥蚀区发育东、西2大物源水... 基于琼东南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获取的岩性、电性、薄片及测年等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渐新统陵水组三段(简称陵三段)源-汇体系特征及源-汇耦合定量分析等研究。研究表明:①陵三段沉积期YL10剥蚀区发育东、西2大物源水系,在宝岛凹陷南部形成了2大优势输砂通道及2个三角洲朵叶体,整体具有西大东小的特征,可划分为初始期、昌盛期、间歇期和回春期4个演变阶段;②综合三角洲砂体发育期次、展布面积、碾平厚度及不同类型母岩区面积、成砂系数等参数进行源-汇耦合定量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具备形成规模储集体的物质基础;③钻井揭示陵三段三角洲沉积以细砂岩为主,砂岩总厚度为109~138 m,最大单层厚度为15.5~30.0 m,砂地比为43.7%~73.0%,不同断阶间储层物性差异明显;④断阶带多期隆升背景下小物源区规模三角洲发育模式揭示幕式隆升提供充足的物源供给,物源水系及流域面积控制砂体的规模,多级活动断阶控制砂体的输送通道,局部断槽控制砂体的侧向推进方向。陵三段三角洲砂体与断块耦合形成多类型圈闭,成为凹陷南部重要的勘探突破口和新领域,有望为盆地内其他构造背景相似区域油气勘探及储层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宝岛凹陷 渐新统陵水组 三角洲模式 源-汇系统 小物源区 规模储集体 断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兼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突破以及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永章 邓国军 王树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创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 2 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创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 2 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和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 ,着眼于未来。松山湖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看法 ,是广东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有力尝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研究——以卫星地区泉头组三、四段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薛丹 胡明毅 +1 位作者 邓猛 杨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5-42,57,共9页
利用研究区内26口预探井的岩芯精细观察资料以及100多口井的测井、录井资料,系统性地分析了研究区内沉积特征,建立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三、四段地层理想的近似网状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认为研究区是由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向西南入... 利用研究区内26口预探井的岩芯精细观察资料以及100多口井的测井、录井资料,系统性地分析了研究区内沉积特征,建立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三、四段地层理想的近似网状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认为研究区是由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向西南入湖而成,泉头组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浅湖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支流间湾、天然堤、洪泛沉积等微相类型。研究发现,浅水三角洲中多发育较强水动力特征的层理,垂向上出现间断性正、反韵律变化,河道砂多为垂向加积型,形成了"大前缘、小平原"为沉积主体的沉积环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地区近似网状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岩石相测井相泉头组三、四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海 许多年 +3 位作者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沙湾凹陷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和数个五级层序,且3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百口泉组的3个层段,五级层序受短期沉积旋回控制,分别对应不同的沉积微相。②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变化更为敏感,能量高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低能量区对应滨浅湖亚相。③百一段和百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面积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百三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增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为典型的水进退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性较好,被滨浅湖亚相的泥质岩所覆盖,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④研究区百口泉组扇体规模大、物源近,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潜在的有利成藏区,是油气资源规模发现的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砂砾岩 古地貌 沉积相 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小集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5
作者 李明华 姜晓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62-65,共4页
山区小集镇发展模式的选择李明华,姜晓东一、山区小集镇发展的困境和现有参考模式的不足浙江山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县域范围内的集镇体系,其中小集镇是该体系最基础的一个层次。这类集镇人口规模平均在2500人左右,... 山区小集镇发展模式的选择李明华,姜晓东一、山区小集镇发展的困境和现有参考模式的不足浙江山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县域范围内的集镇体系,其中小集镇是该体系最基础的一个层次。这类集镇人口规模平均在2500人左右,大部分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小集镇 发展模式 开发农业 集镇发展 集镇建设 奶牛养殖业 剩余劳动力 三角洲模式 工农业产值 温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记录探究古云梦泽沉积面貌
6
作者 管硕 顾延生 +2 位作者 姚仕明 丁兵 曾玉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共8页
古云梦泽是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与长江最主要的水沙交换载体,其形成演化特征为沉积物所记录,蕴藏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为了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基于2014~2019年江汉平原野外钻孔采样数据,对江汉平原钻孔沉积物... 古云梦泽是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与长江最主要的水沙交换载体,其形成演化特征为沉积物所记录,蕴藏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为了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基于2014~2019年江汉平原野外钻孔采样数据,对江汉平原钻孔沉积物的理化指标包括粒度、总有机碳、磁化率等进行分析,结合加速器质谱碳十四(AMS^(14)C)精准测年和粒度频率曲线得到晚全新世时期江汉平原整体的沉积环境变化序列,进而探讨古云梦泽沉积演化的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根据钻孔沉积相记录,古云梦泽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河流-湖泊-三角洲”复合沉积模式;钻孔横向对比发现,三角洲相沉积最先形成于江汉平原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表明这种复合沉积模式不仅仅只影响单个钻孔的沉积序列,还在空间上调控了整个古云梦泽的演化。研究成果揭示了历史时期全球变化背景下江汉平原河湖系统自然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对于指导江汉湖群的生态恢复和预测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湖关系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云梦泽演化 粒度分析 钻孔沉积物 “河流-湖泊-三角洲”复合沉积模式 江汉平原 晚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