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露头构型分析
1
作者 师学耀 高超利 +7 位作者 孟旺才 赵逸 陈立军 王彩霞 冷丹凤 马洪志 马裕武 孙宁亮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潮汐砂坝、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6种4级构型单元,它们又以复杂的组合方式构成三角洲前缘5级构型单元。构型单元的组合样式可分为垂向叠置、侧向拼接及孤立式3种。通过实地测量对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厚度和宽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为地下构型单元建模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山西组 三角洲前缘 岩相类 露头构 组合样式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及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乍得D油田PⅠ油组为例
2
作者 贾瀛 袁新涛 +5 位作者 肖康 张军涛 李隆禹 王玥 李新龙 李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8,116,共21页
乍得Bongor盆地D油田PⅠ油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近源快速堆积、沉积碎屑颗粒粗、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资料,划分研究区岩相及组合类型,识别单砂体构型单元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构型单元空间组... 乍得Bongor盆地D油田PⅠ油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近源快速堆积、沉积碎屑颗粒粗、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资料,划分研究区岩相及组合类型,识别单砂体构型单元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构型单元空间组合样式,建立扇三角洲前缘构型模式及其随基准面演化特征,探讨单砂体构型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10种岩相、5种岩相组合及4种主要构型单元类型。砂体侧向拼接样式主要有4种类型,单砂体垂向接触类型可分为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三大类10小类叠置样式。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时期,单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先由切叠型转变为叠加型,后转变为孤立型,砂体发育规模不断收缩变窄。不同构型单元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差异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21.31%和1 276.92×10^(-3)μm^(2)。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单一构型内部砂体所处位置和沉积韵律对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砂体物性从对应箱形曲线韵律的水道中部主体向对应钟形曲线韵律的两侧边部变差;叠加型接触的砂体较切叠型接触砂体非均质性更强。该结果为乍得D油田及类似油田勘探开发及井网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单元 叠置样式 储层质量 Bongor盆地 乍得D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河口坝型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与模式——以文安斜坡西5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璎宁 李胜利 +3 位作者 梁星如 杜新江 崔刚 徐丽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2,98,共11页
受控于不同的水流特征、物源供给和地形坡度,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发育程度和特征具有较大争议。以河北霸县凹陷文安斜坡西5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采用井震心综合研究方法,以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为标志,识别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 受控于不同的水流特征、物源供给和地形坡度,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发育程度和特征具有较大争议。以河北霸县凹陷文安斜坡西5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采用井震心综合研究方法,以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为标志,识别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结合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微相、亚相的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对古地貌和古水流分析其沉积控制因素和沉积模式,解释浅水河口坝型三角洲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西5井区位于三角洲前缘末端,水动力较弱,砂泥比较低,河道相对稳定,属于缓坡河口坝型浅水三角洲,且地形坡度较缓、物源供给适中或不充分、水动力条件较弱、湖平面上升等因素控制浅水三角洲河口坝的发育程度。该结果对于厘清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形成的因素,指导该类型三角洲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浅水缓 河口坝三角洲前缘 沙河街组三段 沉积特征与模式 文安斜 霸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58
4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3 位作者 杨玲 思雄 徐桂彬 韩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随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的比值不同,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应用岩电标定、公式拟合、密井网、对子井等资料对前积层和前积体进行了定量识别描述,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的三维构型模型。剩余油分析表明: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储集层构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辽河西部凹陷于楼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珏 陈欢庆 +2 位作者 周俊杰 周新茂 杜宜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为孤立型、对接型、切叠型3种构型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等5种四级构型要素;单砂体垂向构型可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孤立式河口砂坝、多期叠加式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叠置等5种模式;单砂体的平面组合可分为孤立条带状河道、交织条带状河道、连片状河道等3种模式;正韵律层为蒸汽驱的优选层段、平面上呈孤立条带状的层段,可以考虑分层注气;部署注气井和采油井时,应优选连通性较好的构型结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 界面识别 模式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建伟 肖梦华 +1 位作者 王继鹏 胡书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砂体构型界面为泥粉砂质夹层、钙质砂砾岩夹层以及泥砾岩夹层。研究区砂体的拼接样式分为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拼接以及辫状水道-溢岸砂拼接等4种类型。应用三维视窗内多视角栅状组合技术在小层内识别出3条单一河道及其相应河口坝和溢岸砂,单一河道宽度为100-150m,具有从北向南逐步交叉合并并分流的变化规律。油田现有的井网不能有效地控制单一河道砂体分布,需要缩小井距,沿单一河道完善注采系统,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单砂体 解剖 三角洲前缘 双河油田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技术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以库车坳陷前陆区索罕村剖面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庆鲁 张荣虎 +3 位作者 卢文忠 王春阳 张先龙 赵继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人工实测地质信息和分析化验资料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有效揭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样式包括不完全叠拼式、侧拼式和孤立式3种,由于构型样式不同,砂体间连通性存在差异;砂体具有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垂向叠加、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且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比底部和上部好,且以均质的中砂岩和细砂岩为最优;伴有少量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沉积,砂体厚度和宽度与厚度比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砂岩含量高,砂体间发育稳定的条带状泥岩,砂体间并非完全连通,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技术 三角洲前缘 砂体构 储层模 库车坳陷前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涛 景亚菲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成刚 吴穹螈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1,I0004,共11页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主体拼接连片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坝缘拼接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孤立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和孤立滩砂4种微相复合体平面分布样式,以及单一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拼接样式、单一河口坝之间的拼接样式两大类,主干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坝主体-坝主体拼接、坝缘-坝缘拼接、河口坝-坝间泥-河口坝拼接5种单层优势微相样式。受构型的影响,注入水沿分流河道平面舌进、侧向隔挡体和坝缘侧向阻碍、不稳定层间隔层、层间干扰分别在河口坝、坝主体边部、河口坝边部、上部砂体、相对低渗层发生剩余油富集。该结果对相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 剩余油 分布模式 三角洲前缘 下白垩统 北布扎奇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5断块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2
9
作者 袁静 梁绘媛 +2 位作者 宋璠 唐湘明 董道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共11页
高邮凹陷韦5断块阜一段一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潜力大,但分布规律不明。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对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及其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研究中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和动态监测等信息,取得如下认识:在识别出的六级构型界面中... 高邮凹陷韦5断块阜一段一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潜力大,但分布规律不明。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对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及其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研究中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和动态监测等信息,取得如下认识:在识别出的六级构型界面中,四级界面是层内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界面;以四级界面为界,识别出8种成因砂体构型单元;构型单元内部砂体韵律与构型单元之间的渗流差异控制剩余油分布。研究区内剩余油富集区可划分为边缘型和孤立型两种,前者主要位于分流河道末梢或边缘、河口坝侧缘,以及与主力构型邻接的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后者主要位于不与水下分流河道连通的透镜状河口坝、远砂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 三角洲前缘 剩余油 阜一段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型三角洲前缘钙质夹层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涛 符超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浅水型三角洲前缘利于油气成藏,储层砂体中的钙质夹层对油气分布、储藏和运移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滴水滴酸、测井识别等技术,对王家川油田佛古源区长6储层的钙质夹层进行研究,进而确定钙质夹层对油藏的形成及开发的影响。研究... 浅水型三角洲前缘利于油气成藏,储层砂体中的钙质夹层对油气分布、储藏和运移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滴水滴酸、测井识别等技术,对王家川油田佛古源区长6储层的钙质夹层进行研究,进而确定钙质夹层对油藏的形成及开发的影响。研究认为:钙质夹层形成于水体不流畅的浅水蒸发环境的叠加砂岩中,后期洪水期,原废弃分流河道再次复活期;钙质夹层非常致密,孔隙度、渗透率极低,是稳定的渗流屏障;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三低"的典型识别特征,即高电阻、高密度与高微电极和低自然电位、低自然伽马与低声波时差;在垂向上,钙质夹层常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底部的小型的侵蚀—冲刷面处,还多见三角洲前缘河口坝顶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上呈下部粒度粗,而上部粒度细的正韵律,初期泥质含量较低,砂岩粒度较粗,进而原生孔隙比较发育,孔隙水容易流动,容易形成钙质夹层,砂岩顶部和底部的钙质夹层厚度为0.5~1 m,砂岩内部的钙质夹层厚度较薄,为0.3~0.7 m,泥岩中的钙质夹层厚度多大于1m;在平面上,钙质夹层在水下分流河道的边部厚度一般大于河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 钙质夹层 水下分流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其控油作用——以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9,共8页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及其控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夹层,即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泥质砂砾岩夹层;将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划分为7个5级构型单元;在5级构型单元等时地层格架内,根据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坝)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确定出4级构型单元的规模、空间形态及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基于4级构型的3类储层构型控油模式,其中纵向相变和横向相变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和非河道低渗相带内,构型单元内不稳定夹层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夹层下部。本次研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 控油模式 三角洲前缘 核桃园组三段 赵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振华 吴胜和 +1 位作者 杨勤 于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6-13,共8页
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由河口坝不断迁移、前积形成的,内部发育薄层泥质夹层,三维表征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粗化模型,为表征前积层会影响粗化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表征方法,即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 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由河口坝不断迁移、前积形成的,内部发育薄层泥质夹层,三维表征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粗化模型,为表征前积层会影响粗化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表征方法,即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上,以3-4级构型界面作为构造层面,以单井构型特征作为条件数据,以构型单元边界约束平面规模,以构型单元顶底界面约束纵向规模,建立更符合地质模式、条件化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本文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典型区进行精细三维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能够完全忠实于条件数据,再现了三角洲前缘储层三维构型特征,有效地解决了精细表征前积层与粗化模型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油田 三角洲前缘 前积层 基于构界面 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构型解剖:以长芦油田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一砂体(4级)的构型解剖。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对注水井网、井距以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与生产动态响应特征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单元 动态响应 长芦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析——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丽强 李胜利 +3 位作者 于兴河 章彤 罗兴旺 姜国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82,共9页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为此,首先分析彩9井区目的层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建立沉积微相的单井识别标志,为进一步的井间精细对比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识别结果,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内部精细解剖,明确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以河流相沉积模式为指导,建立井间储层构型单元的静态分布模型,实现对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定量表征;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验证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与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对于油藏后期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 静态分布模 动态验证 彩9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外前缘薄层特低渗储层构型特征——以大情字井油田黑60区块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薪凯 刘景彦 +3 位作者 林晓海 付平 陈程 田青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9,I0005-I0006,共14页
根据岩心、测井、分析化验数据等资料,以大情字井油田黑60区块为例,研究三角洲外前缘薄层特低渗储层的岩相、构型要素、构型级别、砂体展布规律,建立外前缘的构型模式与识别方案。结果表明:外前缘岩相中的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槽状... 根据岩心、测井、分析化验数据等资料,以大情字井油田黑60区块为例,研究三角洲外前缘薄层特低渗储层的岩相、构型要素、构型级别、砂体展布规律,建立外前缘的构型模式与识别方案。结果表明:外前缘岩相中的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流水砂纹层理等与外前缘水道和砂坝伴生,泄水构造与包卷层理为三角洲前缘滑塌产生的浊积现象,复合层理的成因为局部水体的频繁进退、湖浪与沿岸流的改造、末端水道的交替溢出及湖泊假潮;外前缘构型具有基准面旋回明显、冲刷切割不明显、低比例朵体与低砂地比、朵体与席状砂共存等特征;与内前缘相比,外前缘泥岩为弱还原色—强还原色、水道化沉积发育较少、席状砂分布广泛、复合层理在砂质沉积中占50%以上,可容纳空间较大,沉降速率较小,能更完整保留整个基准面旋回,有较弱的砂体叠置关系与较低的砂地比,水道宽度较小、厚度较薄;与远砂坝相比,外前缘分选磨圆相对较差,朵体内正韵律与反韵律交替出现,朵体的展布多呈垂直或斜交岸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薄层 特低渗储层 基准面旋回 大情字井油田 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界面划分与识别——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璠 杨少春 +2 位作者 苏妮娜 张瑞雪 温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4,共7页
为了查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与分布模式,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综合储层构型理论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应用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的特征,明确了构型界面的分级系统... 为了查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与分布模式,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综合储层构型理论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应用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的特征,明确了构型界面的分级系统,建立了单砂层级构型界面的定性识别标准与定量判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中3级、4级构型界面是单砂层内主要的渗流屏障,控制着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4级构型界面主要为洪泛泥岩、辫状水道顶部泥质层以及河口坝顶部落淤泥,3级构型界面常为砂体顶部的细粒沉积与单期辫状水道底部滞留沉积,二者均具有较明显的测井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 界面 测井响应 锦99区块 欢喜岭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三角洲前缘 模式 单砂体 储层构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井距条件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炳凯 李贤兵 +5 位作者 李香玲 高兴军 雷诚 肖康 梁宇馨 沈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5,I0001,I0002,共14页
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提出大井距条件下动静态资料结合的储层构型表征思路。基于“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泥质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沉积为构型单元垂向边界识别标志,侧向上结合高程差异、厚度差异、韵律差异... 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提出大井距条件下动静态资料结合的储层构型表征思路。基于“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泥质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沉积为构型单元垂向边界识别标志,侧向上结合高程差异、厚度差异、韵律差异及动静态资料,建立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和单一河口坝宽厚比经验公式,进行研究区储层构型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KIV3组储层可识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3种单砂体构型单元;垂向发育孤立式、叠加式、削截式3类叠置样式,侧向发育孤立型、对接型、切叠型3类接触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在1-9 m之间、侧向延伸宽度在300-900 m之间,河口坝单砂体厚度在1-7 m之间、侧向延伸宽度在300-700 m之间。该方法可降低大井距条件下储层构型表征的不确定性,为乍得R油田R4区块注水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 砂体连通性 动静态资料结合 大井距 乍得R油田 R4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精细分析——以老君庙油田L11小层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国省 吴胜和 +1 位作者 郑联勇 喻宸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3,共9页
应用老君庙油田较丰富的钻井资料和多年积累的地质研究成果,从沉积过程角度出发,对其河口坝较发育的L11小层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对基于沉积过程的河口坝储层构型分级系统进行了探讨。该系统以末端水下分流河道控制形成的单一成因河口... 应用老君庙油田较丰富的钻井资料和多年积累的地质研究成果,从沉积过程角度出发,对其河口坝较发育的L11小层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对基于沉积过程的河口坝储层构型分级系统进行了探讨。该系统以末端水下分流河道控制形成的单一成因河口坝为三级构型单元(同时也是基本的研究单元),以主干水下分流河道控制形成的单一成因河口坝复合体为四级构型单元,以多个主干水下分流河道控制形成的河口坝复合体为五级构型单元。确定了单一成因河口坝的识别标志,在研究区共识别出14个单一成因河口坝。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切物源剖面及顺物源剖面确定各单一成因河口坝沉积的先后顺序,结合三维综合分析,最终阐明了各单一成因河口坝的时间演化序列。在沉积学原理的指导下,恢复了研究区复合河口坝的形成过程,明确了河口坝的规模及河口坝间的叠置样式与其形成过程间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河口坝 沉积过程 储层构 老君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以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任奕霖 赵俊峰 +2 位作者 陈佳宇 关新 宋璟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淡水,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包括非连通式和连通式2种,侧向接触样式包括对接式和切叠式2种。地形坡度和湖平面升降共同控制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是影响复合砂体空间发育样式的重要因素,缓坡使得河道下切能力相对较弱且具有平面交切的特征,湖平面上升和物源供给减少使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增大,导致砂体连通性减弱,河道—河道切叠和河道—河口坝切叠的砂体构型模式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宜川地区 仕望河剖面 长9油层组 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砂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