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东一段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 赵峰 +3 位作者 李晓革 李姗姗 赵崇志 何雄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9,44,共5页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主力开发层系东一段为浅水环境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发育砂体的层数多、接触关系复杂.根据层次结构分析的原理,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9级层次,研究重点为第5至第7级层次储层,即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河道砂...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主力开发层系东一段为浅水环境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发育砂体的层数多、接触关系复杂.根据层次结构分析的原理,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9级层次,研究重点为第5至第7级层次储层,即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河道砂体.在小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夹层特征完成沉积时间单元的细分(单砂层划分);根据单砂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识别出单成因砂体;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高程和厚度差异特征,在最主要的单成因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识别出单河道砂体.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5区东一段单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5m,最大宽度为400 m,且多条单河道砂体交切形成广泛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受波浪作用的改造和后期水下分流河道的破坏,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边缘砂体呈席状化展布;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仅在水下分流河道间和河道边缘部位局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层次结构分析 单砂层 单成因砂体 单河道砂体 东一段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5 位作者 宋广寿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8,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 ,对发育于陕甘宁盆地城华地区长 3油层组缓坡带上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 ,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三大类 6种类型 ,而这几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 (A...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 ,对发育于陕甘宁盆地城华地区长 3油层组缓坡带上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 ,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三大类 6种类型 ,而这几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 (A)和沉积物补给量 (S)之间变化关系两方面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 ,A/S <1时 ,以截削式河道砂体为主 ,A/S >1时 ,则为完整式河道砂体 ;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 ,A/S <1时 ,以孤立式河口坝砂体为主 ,A/S >1时 ,则以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为主 ;在水下坡折带沉积区 ,则为复合式坝砂体。基准面升降过程中 ,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 ,影响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因分析 三角洲前缘 延长组 陕甘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地层测井频谱分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严科 毕义泉 赵红兵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米氏旋回 沉积环境 基准面旋回 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外前缘薄砂体地震综合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3 位作者 王海生 陆正元 郭思祺 张鲁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9,共8页
针对三角洲外前缘储层单砂体薄、砂泥岩波阻抗值差异小的特点,结合曲线重构、地震正演等技术,分别对适用于薄储层的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声波与自然伽马曲线重构、稀疏脉冲波阻抗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联合是实现薄... 针对三角洲外前缘储层单砂体薄、砂泥岩波阻抗值差异小的特点,结合曲线重构、地震正演等技术,分别对适用于薄储层的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声波与自然伽马曲线重构、稀疏脉冲波阻抗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联合是实现薄储层精细预测的有效手段,前者提高了波阻抗反演的岩性分辨能力,后者降低了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三角洲外前缘薄砂体的厚度与地震属性间关系较分散,依据地震属性对不同规模砂体的分辨能力指导属性优选及阈值选取,可以定性刻画砂层组内薄砂体的空间展布;将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的成果进行交互验证,指导油田井位部署方案的调整,区块内钻探成功率由65%提高至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重构 地质统计学反演 属性分析 薄砂体 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构成样式及砂体成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祺 陈振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对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3种类型7种亚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3种类型分别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对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3种类型7种亚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3种类型分别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依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及其叠加样式,7种亚类型分别对应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式河口坝砂体、河口坝—远砂坝组合砂体、河上坝砂体(C1)、河上坝砂体(C2)和坝上河砂体。研究表明,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通量比值(A/S)控制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建立了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的成因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成因分析 三角洲前缘 下二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米氏旋回的三角洲前缘油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军 赵凯 张金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1-812,共12页
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理论在三角洲前缘开展砂岩组和单层级别的油层对比研究,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揭示萨尔图油层Ⅲ油层组存在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可识别出比值接近5∶2∶1的3个旋回厚度,分别对应于偏心率100 ka、斜率40 ka和岁差20 k... 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理论在三角洲前缘开展砂岩组和单层级别的油层对比研究,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揭示萨尔图油层Ⅲ油层组存在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可识别出比值接近5∶2∶1的3个旋回厚度,分别对应于偏心率100 ka、斜率40 ka和岁差20 ka周期,推测地层在沉积时受到米兰科维奇天文轨道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根据岁差20 ka周期带通滤波(BPF)和堆积速率变化特征,将萨尔图油层Ⅲ油层组划分为9个砂岩组和20个单层。研究表明,岁差20 ka周期调控气候波动的机制与超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调作用,利用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划分出的单层具有严格的等时性。20个单层砂体的展布特征表明,萨尔图油层Ⅲ油层组经历了多期水进—水退事件,与砂岩组的划分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小波变换 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 三角洲前缘 油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S油田三角洲相储层隔夹层及剩余油挖潜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超 李云鹏 +2 位作者 刘宗宾 田博 王颍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3,共8页
为有效指导S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基于构型层次结构分析,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了隔夹层展布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层组间隔夹层、小层间隔夹层、砂层间隔夹层及层内物性夹... 为有效指导S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基于构型层次结构分析,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了隔夹层展布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层组间隔夹层、小层间隔夹层、砂层间隔夹层及层内物性夹层4个层级;按岩性可划分为泥质隔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隔夹层3类;河口坝内部物性夹层表现为顺物源的"前积式"和垂直物源的"上拱式"展布样式;稳定分布的层内物性夹层可形成渗流屏障,影响注入水运移,进而控制剩余油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层次结构分析 剩余油分布 三角洲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宏波 唐辉 +3 位作者 程刚 王定峰 张于勤 张孝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89-95,101,共8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A/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A/S<1,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岩储层 成因分析 长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64
9
作者 张喜林 朱筱敏 +3 位作者 钟大康 梁兵 曹冰 杨立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是江苏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开发区,是一个南断北超的典型箕状断陷湖盆,其中的古近系戴南组为一套厚度近2 0 0 0m的河湖相砂泥岩地层,从下到上分为一段和二段。通过沉积充填分析和沉积相编图,戴南组一段沉积时,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是江苏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开发区,是一个南断北超的典型箕状断陷湖盆,其中的古近系戴南组为一套厚度近2 0 0 0m的河湖相砂泥岩地层,从下到上分为一段和二段。通过沉积充填分析和沉积相编图,戴南组一段沉积时,苏北盆地断陷构造活动相对强烈,地形高差大,水体相对较深,水体范围相对较小,从南向北分别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戴南组二段沉积时,断陷构造活动有所减弱,地形高差变小,水体相对较浅,水体范围扩大至整个凹陷,从南向北分别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利用砂岩等厚图等资料,确定了戴南组的沉积相图。沉积相在平面上分布范围明确,纵向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继承性。高邮凹陷边缘和内部的同沉积断层对沉积相和砂体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沉积相控制了油气分布,特别是对隐蔽油气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隐蔽圈闭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断层—岩性、砂岩上倾尖灭及透镜体圈闭等。湖底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等为有利的储集岩相带。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沉积相 戴南组 古近系 近岸水下扇 三角洲前缘 石油地质条件 构造活动 地形高差 砂泥岩地层 同沉积断层 湖底扇 油气勘探 江苏油田 断陷湖盆 充填分析 三角洲 分布范围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Ⅳ砂组和Ⅴ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玉 王雅春 +2 位作者 关晓强 林晓海 彩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1,78,共5页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吉林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Ⅳ砂组和Ⅴ砂组的沉积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一前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了水下...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吉林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Ⅳ砂组和Ⅴ砂组的沉积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一前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了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重力流等沉积微相,储油砂体以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微相为主。编制了Ⅳ砂组和Ⅴ砂组10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对砂体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环境为以西南保康水系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以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为主,其中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呈南西一北东向展布,向东逐渐减薄,河道的侧向摆动造成了砂体的叠置或切割,形成了条带状和断续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情字井地区 白垩系青山口组二段 砂组 沉积微相分析 三角洲前缘 砂体展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9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世瑞 彭苏萍 +2 位作者 凌云 王晓平 吴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9-184,共16页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钻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的描述,确定了拐19井区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出油层段附近的沉积环境由湖泊相—三角洲前缘相—河流相—湖泊相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的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目标区的沉积环境变迁,并且与区域地质、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为寻找油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可以进行沉积环境分析,为寻找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地震属性 三工河组 下侏罗统 沉积相 沉积环境分析 岩性圈闭 区域地质 岩性油气藏 三角洲前缘 资料处理 研究成果 演化过程 环境变迁 测井解释 湖泊相 实质性 数据为 方位角 层拉平 标准层 高保真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