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洲内前缘地区岩性油藏探明储量井网密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3,共3页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近年提交的探明储量主要位于三角洲内前缘沉积末端,以岩性油藏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储量落实程度低、开发动用难度大.以开发油田密井网砂体解剖结果为基础,结合探明储量规范,应用井网抽稀法,认为三角洲内前缘地区岩性油...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近年提交的探明储量主要位于三角洲内前缘沉积末端,以岩性油藏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储量落实程度低、开发动用难度大.以开发油田密井网砂体解剖结果为基础,结合探明储量规范,应用井网抽稀法,认为三角洲内前缘地区岩性油藏探明储量主要取决于井网密度.结果表明,要控制50.0%以上的砂体,井网密度应不小于6.25口/km2.研究成果为客观认识探明未动用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内前缘 岩性油藏 探明储量 井网密度 井网抽稀 储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振奎 高白水 +4 位作者 李桂仔 刁丽颖 闫伟 李燕 张淼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关于教科书中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和一些相关概念,很少有人质疑过。但研究发现,该模式及一些相关概念存在许多问题...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关于教科书中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和一些相关概念,很少有人质疑过。但研究发现,该模式及一些相关概念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的定义含糊不清,各亚相之间缺乏明确的、具可操作性的界限。由于海(湖)平面是波动的,模式中未明确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究竟以哪种海(湖)平面为界。三角洲平原与正常河流冲积平原的边界、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边界、前三角洲与正常海(湖)的边界均未明确,也没有系统总结它们各自的识别、区分标志,致使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代同一地层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三角洲有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特征不同,应有各自的沉积模式,但许多研究者将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用于所有三角洲亚相、微相划分。经典沉积模式中,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和水下天然堤,但笔者等研究表明这2个微相不存在。而三角洲平原上普遍发育的砂体——汊口滩与并口滩,在经典三角洲沉积模式中未提及。作者针对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现代沉积,系统总结了能用于古代沉积不同亚相和微相的识别、区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三角洲上平原 三角洲下平原 三角洲内前缘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异常高孔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文奇 昝春景 +5 位作者 张莹 王涛 史朝文 巴李霞 陈亮 季汉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0,共11页
通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特征、异常高孔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 通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特征、异常高孔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②研究区异常高孔带主要发育在2400~3400m的深度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颗粒溶蚀孔和微裂缝。③研究区东营组储层物性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的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储层分选性好、粒径中等、胶结物含量低,具有优良的储集性能。④研究区东营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期,因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0.5%≤Ro≤1.0%),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等不稳定组分被溶蚀而形成了大量溶蚀次生孔隙;硫酸盐的热氧化还原反应(TSR反应)生成的H2S也形成了少量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和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沉积微相中TSR反应区和胶结—溶蚀相分布区为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次生溶孔 沉积环境 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 TSR反应 东营组 古近系 西次洼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细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忠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基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葡一组沉积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密闭取心井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相、泛滥平原相曲流河、分流平原相的孔隙度模型。模型精度达到生产井测井解释标准及地质储量规范的计... 基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葡一组沉积特征,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密闭取心井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相、泛滥平原相曲流河、分流平原相的孔隙度模型。模型精度达到生产井测井解释标准及地质储量规范的计算要求,使三维地质建模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葡一组储层非均质性,为进一步挖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多元回归 三角洲内前缘 曲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英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在大庆长垣G地区P油层重构反演中,利用波阻抗的低频分量和自然电位的高频分量,融合、重构了拟波阻抗曲线,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参数重构反演以及反演后处理工作,拓宽了地震频带的重构反演方法,极大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较好... 在大庆长垣G地区P油层重构反演中,利用波阻抗的低频分量和自然电位的高频分量,融合、重构了拟波阻抗曲线,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参数重构反演以及反演后处理工作,拓宽了地震频带的重构反演方法,极大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较好地界定了砂体对接关系及其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不仅能够识别出大于5 m的厚砂层,而且能够识别出约2 m的薄砂层;砂体呈窄条带状断续分布。研究区储层平面、层间矛盾突出,不同相带吸水变化较大,间歇性吸水,甚至不吸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田边部储层及井间河道砂。该研究充分挖掘了地震资料的潜力,对已开发油田的构造和储层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储层分布特征和剩余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内前缘 剩余油预测 曲线重构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