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双还原法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赖文忠 赵威 +1 位作者 杨容 李星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7-1183,共7页
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和保护剂,水浴加热制备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进... 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和保护剂,水浴加热制备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角形银纳米片产物为立方相金属银,边长为(100±40)nm,厚度为(10±5)nm;产物表现出与球形银纳米粒子完全不同的吸收光谱;柠檬酸根在银晶核不同晶面的选择吸附、PVP的包覆作用及Ag(111)晶面的层错对产物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与球形纳米颗粒相比,三角形银纳米片膜对吡啶(Py)分子有显著的SER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还原法 三角形银纳米片 生长机理 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苯胺化学还原法合成三角形银纳米片 被引量:6
2
作者 何爱山 云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以硝酸银、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采用苯胺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三角形银纳米片.考察了硝酸银与苯胺和PVP的摩尔比对试样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 以硝酸银、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采用苯胺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三角形银纳米片.考察了硝酸银与苯胺和PVP的摩尔比对试样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三角形银纳米片的平均边长和厚度分别约为750和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银纳米片 合成 化学还原法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形银纳米片构建高性能汞离子光热传感器 被引量:1
3
作者 章艳松 郑照婷 +2 位作者 李静 李红波 王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14-1619,共6页
汞离子生物累积性强,难降解,对人体及环境具有极大危害,因此及时、快速、准确地检测汞离子有重要意义。基于汞离子对合成的三角形银纳米片的高选择性保护作用,我们构建了一种高性能汞离子光热传感器。当汞离子存在时,它能够和三角形银... 汞离子生物累积性强,难降解,对人体及环境具有极大危害,因此及时、快速、准确地检测汞离子有重要意义。基于汞离子对合成的三角形银纳米片的高选择性保护作用,我们构建了一种高性能汞离子光热传感器。当汞离子存在时,它能够和三角形银纳米片形成银-汞合金,该合金可以有效保护三角形银纳米片,避免其被碘离子刻蚀;而常见的其他金属离子和染料分子不能够阻止三角形银纳米片被碘离子刻蚀,从而三角形银纳米片在808 nm处的等离激元特征峰会发生蓝移。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三角形银纳米片就被保护得越好,则会产生更强的光热效应。基于该机理构建的光热传感器已成功地用于污水中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为50 nmol·L^(-1),线性范围为80 nmol·L^(-1)~2.0μmol·L^(-1)。该传感器还具有选择性好、响应快、成本低、便携、操作简便以及无需大型贵重仪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三角形银纳米片 光热传感器 等离激元 高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用于硫离子检测
4
作者 白珊 欧阳振中 +1 位作者 罗慧玲 龙云飞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4,共4页
本文合成了蓝色三角形银纳米片(TAg-NPs)。利用S2-能改变TAg-NPs的颜色、形状,且吸光度随S2-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S2-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pH、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 本文合成了蓝色三角形银纳米片(TAg-NPs)。利用S2-能改变TAg-NPs的颜色、形状,且吸光度随S2-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S2-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pH、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H值为2.56,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100℃条件下,测定S2-的线性范围为0.024~0.48mg/L,检出限为0.01mg/L。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样中S2-的检测,获得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银纳米片 S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氰酸铵增敏可视化检测微量铜离子
5
作者 宋雪瑞 张玲玲 +1 位作者 陈述 龙云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0-985,共6页
NH4SCN能将三角形银纳米片(TAg-NPs)腐蚀。利用微量Cu2+与抗坏血酸(Vc)发生反应生成的Cu+进而被歧化为铜原子后,能有效覆盖在TAg-NPs活性银原子的表面,该覆盖层能阻止NH4SCN对TAg-NPs的腐蚀。导致TAg-NPs的形貌、颜色、最大吸收波长等... NH4SCN能将三角形银纳米片(TAg-NPs)腐蚀。利用微量Cu2+与抗坏血酸(Vc)发生反应生成的Cu+进而被歧化为铜原子后,能有效覆盖在TAg-NPs活性银原子的表面,该覆盖层能阻止NH4SCN对TAg-NPs的腐蚀。导致TAg-NPs的形貌、颜色、最大吸收波长等特性随Cu2+浓度(6.0×10-8~1.0×10-6mol·L^(-1)范围)的改变而改变。基于TAg-NPs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值与铜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检测微量Cu2+的快速、简便的分光光度分析法。且基于Cu2+浓度不同引起的溶液颜色不同,建立了更为快速、简便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铜离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银纳米片 铜离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