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瑞瑞
张岳桥
+2 位作者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许多学者对构造三角带的演化提出了多种运动学模型和成因解释,本文介绍了2个运动学模型和单斜推进模式。影响构造三角带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滑脱层、地层能干性差异、同构造沉积、剥蚀等。由于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三角带的地震剖面品质一般较差。而利用地震模拟和生长地层的方法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帮助识别出构造三角带。国内的地震勘探表明,中国西部挤压盆地中广泛发育三角带构造。文中列举了中国西部盆地中发育的构造三角带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三角带
双重
构造
褶皱冲断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
21
2
作者
吴李泉
郑玉梅
+1 位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扇和反冲断层构成的三角带内幕构造 ,抬升受侵蚀形成潜山主体 ,喜马拉雅期的两次右旋拉张使潜山掀斜定型 ,晚第三纪以来发生整体热沉降 ,潜山两侧凹陷沙三段生成油气向潜山侧向运移成藏。图 4参 4(吴李泉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构造
特征
油气成藏
途径
逆冲断层
三角带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瑞瑞
张岳桥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专项(编号:SinoProb-8)资助
文摘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许多学者对构造三角带的演化提出了多种运动学模型和成因解释,本文介绍了2个运动学模型和单斜推进模式。影响构造三角带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滑脱层、地层能干性差异、同构造沉积、剥蚀等。由于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三角带的地震剖面品质一般较差。而利用地震模拟和生长地层的方法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帮助识别出构造三角带。国内的地震勘探表明,中国西部挤压盆地中广泛发育三角带构造。文中列举了中国西部盆地中发育的构造三角带的实例。
关键词
构造
三角带
双重
构造
褶皱冲断带
油气勘探
Keywords
triangle zones
duplex structure
fold-thrust belts
petroleum exploration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
21
2
作者
吴李泉
郑玉梅
曹代勇
魏迎春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文摘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扇和反冲断层构成的三角带内幕构造 ,抬升受侵蚀形成潜山主体 ,喜马拉雅期的两次右旋拉张使潜山掀斜定型 ,晚第三纪以来发生整体热沉降 ,潜山两侧凹陷沙三段生成油气向潜山侧向运移成藏。图 4参 4(吴李泉摘 )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构造
特征
油气成藏
途径
逆冲断层
三角带构造
Keywords
Qianmiqiao buried hill
thrust fault
delta structure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王瑞瑞
张岳桥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吴李泉
郑玉梅
曹代勇
魏迎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