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帆蚌在菹草腐败过程中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1
作者 李雅文 莫凯 +2 位作者 史澳银 金磊 张亚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195-9202,共8页
沉水植物菹草腐解会向水体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探究滤食性底栖动物三角帆蚌对沉水植物腐解后水质恶化的减缓作用,于2023年5—7月以不同规格、不同密度的蚌与菹草组合进行了45 d试验箱模拟实验,监测水质指... 沉水植物菹草腐解会向水体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探究滤食性底栖动物三角帆蚌对沉水植物腐解后水质恶化的减缓作用,于2023年5—7月以不同规格、不同密度的蚌与菹草组合进行了45 d试验箱模拟实验,监测水质指标的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经三角帆蚌的滤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以及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为探究其三角帆蚌的密度效应与规格效应,投放低、中、高密度的三角帆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规格密度的三角帆蚌均可以显著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且三角帆蚌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投放小规格(壳长4 cm)低密度(1 g/L)的三角帆蚌对水体的改善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控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 三角帆 水质指标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建立及其应用
2
作者 李长志 吴玉扬 +1 位作者 王贺 白志毅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均为我国主要淡水育珠蚌,其所产珍珠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建立两种蚌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对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优化冷冻保护剂、平衡时间、精子包装、精子稀释剂及降温程序等关键技术参数... 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均为我国主要淡水育珠蚌,其所产珍珠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建立两种蚌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对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优化冷冻保护剂、平衡时间、精子包装、精子稀释剂及降温程序等关键技术参数,以精子活力和存活率作为保存效果评价指标,建立了三角帆蚌与褶纹冠蚌精子最优冷冻保存技术方案。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DMSO)在5%和8%浓度下分别对两种蚌精子具有最佳保护效果,添加0.05 mol/L海藻糖保护效果显著提升;0.5 mL麦管为两种蚌精子的最适容器,优于0.25 mL冷冻麦管及0.5 mL的冻存管;平衡50 min为三角帆蚌精子在5%DMSO浓度下最佳平衡时间,而褶纹冠蚌则在8%DMSO平衡10~30 min表现最佳。D溶液(稀释10倍的HBSS溶液)作为两种蚌精液稀释剂的效果均优于生理盐水和任氏液,并发现过滤后的养殖池塘水对褶纹冠蚌精子稀释效果与D溶液相当。通过对比6种降温程序,确定三角帆蚌精子保存最优降温程序为:4℃平衡30 min,-7℃/min降至-30℃,再平衡2 min,-12℃/min降至-80℃,最后平衡2 min后迅速浸入液氮中;褶纹冠蚌精子保存最优降温程序为:4℃平衡30 min,-7℃/min降至-80℃,平衡2 min后迅速丢入液氮。两种蚌冷冻精子在40℃水浴中解冻复苏8 s均获得最佳活力和存活率,三角帆蚌复苏精子最佳活力和存活率分别为28.57%±2.02%和71.64%±3.04%,褶纹冠蚌复苏精子最佳活力和存活率分别为33.38%±3.80%和64.04%±2.40%。利用冻存后的三角帆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实验,受精率达43.93%±3.40%。该研究创新了蚌精子冷冻保存方法,助力杂交育种及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褶纹冠 精子冷冻保存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开闭壳频率与心率的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对摄食和免疫应激的响应
3
作者 陈扬 吕雪峰 +4 位作者 陆婷婷 王志炎 傅百成 袁屹平 白志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0,共8页
为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开闭壳频率作为机体健康指征的科学性,本研究评估了三角帆蚌(体质量为25.50 g±3.32 g)的开闭壳频率和心率的昼夜变化特征,比较了其开闭壳频率和心率对摄食和免疫应激的响应特点,并分析了正常养... 为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开闭壳频率作为机体健康指征的科学性,本研究评估了三角帆蚌(体质量为25.50 g±3.32 g)的开闭壳频率和心率的昼夜变化特征,比较了其开闭壳频率和心率对摄食和免疫应激的响应特点,并分析了正常养殖条件下同群体三角帆蚌开闭壳频率差异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夜间开闭壳频率和心率均高于白天,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昼夜投饵后1 h的开闭壳频率和心率均显著高于投饵前(P<0.05),且心率振幅增大,表明三角帆蚌开闭壳频率能响应摄食行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3 h,三角帆蚌开闭壳频率达到最高值18.75次/h,为感染前频率的1.52倍(P<0.05),感染后15 h已降低至感染前开闭壳频率的31.29%;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5 h,心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并达到峰值14.65 bpm,为感染前心率的1.25倍(P<0.05),随后频率缓慢降低,1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开闭壳频率能对细菌感染做出响应,且开闭壳频率响应较心率更为敏感;试验还发现,正常养殖条件下同群体三角帆蚌存在开闭壳频率差异,可分为高、中、低开闭壳频率组,4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均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除高开闭壳频率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仅显著高于低频率组外,高开闭壳频率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频率组(P<0.05)。研究表明,开闭壳频率较心率对环境变化响应更敏感,高开闭壳频率组的上述免疫相关酶活性较高,本研究对将开壳频率这一计数指标作为三角帆蚌新的健康指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对推动贝类健康养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开闭壳频率 心率 免疫相关酶活性 健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研究
4
作者 王宏春 孟丽华 +2 位作者 史艳伟 赵满义 刘方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目的]利用三角帆蚌的滤水滤食特性,监测并提升河道的水质,为X河的水质提升提供生态治理方法。[方法]选择X河城区中段作为试验地点,试验期为7个月。在试验区域内设置多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投放一定数量的三角帆蚌,定期对试验区域的水质... [目的]利用三角帆蚌的滤水滤食特性,监测并提升河道的水质,为X河的水质提升提供生态治理方法。[方法]选择X河城区中段作为试验地点,试验期为7个月。在试验区域内设置多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投放一定数量的三角帆蚌,定期对试验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评估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经过7个月的养殖,试验区域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均有所下降。150 d后,试验区的下游区域的化学需氧量由25.6 mg/L(120 d)下降至22.0 mg/L(210 d),氨氮由0.99 mg/L(120 d)下降至0.18 mg/L(210 d),总磷由0.17 mg/L(120 d)下降至0.07mg/L(210 d),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结论]利用三角帆蚌进行水质监测可以解决该河道浮游生物较为丰富和水体透明度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生态渔业 环保 河道治理 水质 水污染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的三角帆蚌酪氨酸酶抑制肽筛选及活性评价
5
作者 林海生 康佳傲 +6 位作者 李菲 谢绍河 曾堉斯 秦小明 曹文红 陈忠琴 郑惠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层蛋白酶解产物中的酪氨酸酶抑制肽,为美白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三角帆蚌珍珠层粉为原料,基于其蛋白组成特性,采用物理改性和可控酶解技术制备珍珠层活性肽(Peptides ... 【目的】筛选和鉴定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层蛋白酶解产物中的酪氨酸酶抑制肽,为美白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三角帆蚌珍珠层粉为原料,基于其蛋白组成特性,采用物理改性和可控酶解技术制备珍珠层活性肽(Peptides from nacre powder,P-NP),通过测定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对紫外线B(UVB)辐照损伤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影响,探究其体外活性。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和分子对接技术从P-NP中鉴定并筛选出三角帆蚌酪氨酸酶抑制肽,并进行固相合成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P-NP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较佳,肽质量浓度为1.00、14.00 mg/mL时,两者清除率分别为41.58%和11.23%;P-NP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良好,其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7.51 mg/mL。P-NP质量浓度在83.22μg/mL时,显著提高UVB损伤HaCaT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P-NP经LC-MS/MS鉴定后筛选出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500~1000的61条肽序列作为候选肽库,分子对接筛选出3条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肽,其主要通过氢键与酪氨酸酶活性中心及其以外的位点相结合,从而达到抑制其活性的作用。其中,Tyr-Pro-Asn-Pro-Tyr(YPNPY)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最强,IC_(50)为(0.545±0.028)mmol/L,主要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结论】三角帆蚌珍珠层活性肽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珍珠层粉 酪氨酸酶抑制 活性肽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与育珠蚌生长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金平 李家乐 白志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有核珍珠培育是新兴的珍珠培育技术。为了鉴定影响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本研究以2龄三角帆蚌为育珠蚌,每蚌植入10颗规格为5 mm的珠核,培育19个月至商品珠,对珍珠质量性状(产珠数/成珠...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有核珍珠培育是新兴的珍珠培育技术。为了鉴定影响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本研究以2龄三角帆蚌为育珠蚌,每蚌植入10颗规格为5 mm的珠核,培育19个月至商品珠,对珍珠质量性状(产珠数/成珠率、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质量、壳质量、软组织质量)、珠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该批育珠蚌平均成珠率为(70.00±10.82)%,珍珠平均大小(最小直径)为(6.91±0.67)mm,珍珠平均圆度(直径差百分比)为(6.74±7.78)%。珍珠大小、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的壳宽、活体质量和壳质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育珠蚌的壳高和软组织质量显著正相关(P<0.05);壳宽与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均为0.69;而成珠率、珍珠圆度与育珠蚌各生长性状均不相关(P>0.05)。壳宽对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直接作用(0.69)及直接决定系数(0.50)最大。研究表明,三角帆蚌的壳宽是提升外套膜有核珍珠的大小和珍珠层厚度品质的关键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外套膜有核珍珠 质量性状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宁军 董蓓 +2 位作者 谢康 牧运洋 项贤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I0002,共10页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贝类立体净化系统,选择三角帆蚌作为试验贝类,考察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COD_(cr)(化学需氧量)、NH_(3)-N(氨氮)、...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贝类立体净化系统,选择三角帆蚌作为试验贝类,考察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COD_(cr)(化学需氧量)、NH_(3)-N(氨氮)、TP(总磷)净化效果均能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对COD_(cr)、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2%、56.2%、63.9%,三角帆蚌体质量每生长1 kg所能削减的COD_(cr)、NH_(3)-N、TP污染量分别为91.69、6.42、1.46 g.三角帆蚌主要通过发达的滤食组织系统,将尾水中C、N、P等物质吸收转化为贝壳和软组织生长元素,一方面可以深度净化尾水水质,另一方面贝类可被提取作为生态产品,带来经济效益.进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应用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 城镇污水处理厂 贝类立体净化系统 三角帆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IGF2BP通过AKT通路促进外套膜矿化相关研究
8
作者 陈一格 李文娟 +4 位作者 申晓雅 朱琪 王贺 李家乐 白志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3-1951,共9页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对贝类生物矿化的调控功能,克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IGF2BP基因,构建其插核后组织表达谱,采用活体注射技术研究插核育珠后三角帆蚌外源添...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对贝类生物矿化的调控功能,克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IGF2BP基因,构建其插核后组织表达谱,采用活体注射技术研究插核育珠后三角帆蚌外源添加人源IGF2BP2和抑制IGF2BP2(CWI1-2)处理,对AKT信号通路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矿化相关基因几丁质酶(CHS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分析干预后插核部位组织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IGF2BP基因CDS区1824 bp,编码607AA,含6个结构域,符合IGF2BPs典型的保守结构域特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66.69 kD,理论等电点为8.96;而插核育珠能显著提高HcIGF2BP mRNA表达水平,且在插核后各时间点上呈现显著性的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21d时其表达量最高(P<0.05);外源添加IGF2BP2在14d时能够显著促进HcIGF2BP、CHS1和IGF1R的表达(P<0.05),同时,在14d和28d显著促进AKT1和BMP10的表达(P<0.05),而抑制组在14d时显著抑制HcIGF2BP、CHS1、IGF1R和AKT1的基因表达(P<0.05),在14d和28d时显著抑制下游基因BMP10的表达(P<0.05)。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外源IGF2BP2促进插核部位细胞在珠核表面进行迁移并增殖,促进细胞形态转变。研究表明三角帆蚌IGF2BPs能够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珍珠形成相关关键矿化基因表达,影响珍珠囊结构,为进一步探究IGF系统在贝类矿化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为加速珍珠培育进程、缩短培育时间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2BP AKT通路 表达调控 珍珠囊结构 三角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TLR1通过My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三角帆蚌抗菌免疫应答
9
作者 路俊怡 姜立妍 +3 位作者 龙凯 王韬 吴正理 李艳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0,共12页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家族是一类进化保守的病原体识别受体,在检测和防御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HcTLR1基因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抗菌应答中的作用,使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家族是一类进化保守的病原体识别受体,在检测和防御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HcTLR1基因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抗菌应答中的作用,使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HcTLR1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HcTLR1基因在三角帆蚌不同组织和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利用双链RNA干扰技术分析敲低该基因后MyD88依赖性通路及相关免疫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HcTLR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3687 bp,编码1228个氨基酸。预测的HcTLR1蛋白结构包含多个亮氨酸富集的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1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胞内Toll/白细胞介素-1(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受体。此外,HcTLR1基因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且对维氏气单胞菌GL1(Aeromonas veronii GL1)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刺激呈现出差异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变化。敲低HcTLR1基因后,维氏气单胞菌GL1刺激所激活的MyD88相关通路基因、抗菌肽、溶菌酶、防御素、乳清酸性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2和白细胞介素17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HcTLR1参与了三角帆蚌在微生物感染过程中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促进了血细胞抵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HcTLR1基因 先天性免疫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夏虎 雷婷 +7 位作者 杨品红 刘良国 余嘉 张运生 邓以国 陈福艳 陈秀荔 贺欢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利用PCR与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ypA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序列登录号:MN121742)。三角帆蚌CypA基因cDNA序列全长1237 bp,其5′非编码区(U...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利用PCR与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ypA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序列登录号:MN121742)。三角帆蚌CypA基因cDNA序列全长1237 bp,其5′非编码区(UTR)长度为57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688 bp,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92 bp,编码164个氨基酸,CypA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8.9,相对分子量为17.29 kD。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检索,三角帆蚌CypA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贝类CypA的相似性依次为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99.39%)、青蛤(Cyclina sinensis)(77.44%)、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78.05%)、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78.66%)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75.05%)。通过SWISS-MODEL预测三角帆蚌CypA含有8个β折叠和2个α螺旋,可能形成CypA的活性中心区域。利用MEGA 5.1软件将三角帆蚌CypA与其他物种Cyp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三角帆蚌CypA与池蝶蚌的CypA聚为一支,其与池蝶蚌CypA具有最近的亲源关系。通过qRT-PCR检测CypA基因在三角帆蚌不同组织中表达,发现三角帆蚌性腺中CypA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肝脏、肾和鳃中的表达量次之。对三角帆蚌浸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ypA基因在肝脏、性腺、肠和鳃中的表达水平在感染72h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性腺和鳃中6h最高,肝脏中12h达到峰值,肠中24h达到最高值,表明三角帆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可显著诱导CypA基因的表达。CypA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到达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肠与肝脏,且到达峰值时的相对表达量(14.91)也显著高于肝脏(9.89)、肠(9.78)和鳃(7.53),推测CypA在三角帆蚌性腺中具有防御细菌感染的重要作用,三角帆蚌性腺可能不仅具有生殖的功能,同时在免疫防御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蛋白A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应答 三角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三个优异群体杂交后代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志国 李家乐 +2 位作者 郑汉丰 谢楠 白志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共5页
于2003年5月21日至2004年12月23日,在浙江诸暨的养殖池塘比较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洞庭湖群体(DD)、鄱阳湖群体(PP)和太湖群体(TT)自交F1与其6个杂交F1(DP,PD,DT,TD,TP和PT)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9月龄的9个群体三角... 于2003年5月21日至2004年12月23日,在浙江诸暨的养殖池塘比较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洞庭湖群体(DD)、鄱阳湖群体(PP)和太湖群体(TT)自交F1与其6个杂交F1(DP,PD,DT,TD,TP和PT)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9月龄的9个群体三角帆蚌壳长已趋于相对恒定,但早期各群体间壳长差异明显。壳宽性状从6月龄至19月龄,PP、PD和TD三者均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其余6群体(P<0.01)。特别发现PD从4月龄至19月龄均呈现明显的生长优势。从整个试验阶段来看,PD的体重也具有生长优势;经572 d生长发育,生长最快的依次为PD((0.42±0.07)g/d)、TD((0.37±0.04)g/d)和PP((0.37±0.08)g/d),生长最慢的是TT((0.30±0.08)g/d)、DP((0.32±0.06)g/d)和PT((0.32±0.07)g/d)。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在-1.95%~17.08%之间。对于壳宽性状,PD、TD和PT均产生了杂种优势,且以PD最大,达到7.99%。在体重性状上,PD的杂种优势最大,达到了17.08%,其次为TD(14.10%),因此,PD与TD的养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hyrlopsls cumingii) 杂交 生长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精养鱼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控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军 马楠 +2 位作者 施丽丽 李朝晖 安树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6,共5页
利用三角帆蚌作为调控水质的生物过滤材料,建立蚌单养与鱼蚌混养的两种生物调控系统并与当地传统的精养鱼塘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三角帆蚌对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变化及鱼产量的影响.养殖6个月后,鱼蚌混养生物调控系统水质优良,... 利用三角帆蚌作为调控水质的生物过滤材料,建立蚌单养与鱼蚌混养的两种生物调控系统并与当地传统的精养鱼塘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三角帆蚌对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变化及鱼产量的影响.养殖6个月后,鱼蚌混养生物调控系统水质优良,其中,鱼蚌混养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340万个/m l,蓝藻与绿藻数量之比(蓝绿比)为1:1.8,DO值为7.5 mg/L,氨氮为2.42 mg/L,总氮为2.76 mg/L,磷酸磷为0.06 mg/L,总磷为0.11 mg/L,COD为36.0 mg/L,悬浮物为30.2 mg/L,蚌成活率为75.0%,鱼类成活率为71.0%.蚌单养的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86万个/mL,蓝绿比为2.1:1,DO值为7.5 mg/L,氨氮为2.00 mg/L,总氮为2.14 mg/L,磷酸磷为0.04 mg/L,总磷为0.07 mg/L,COD为20.0 mg/L,悬浮物为8.0 mg/L,蚌成活率为85.0%.但其蓝绿比则表现为蓝藻爆发型.作为无蚌对照组的养鱼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易发生病害,鱼类成活率仅为58.8%.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共养 水质因子 生物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肉酶解液的脱苦脱腥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文鸽 张芝芬 +2 位作者 黄晓春 裘迪红 何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97,共4页
分别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酵母发酵、β-环状糊精(β-CD)包埋、粉末活性炭和β-CD联合法对蚌肉酶解液进行脱苦脱腥。结果显示,粉末活性炭和β-CD联合去苦腥味效果最佳,蚌肉酶解液经0.5%(W/V)粉末活性炭55℃下吸附20min,过滤除去活性炭,... 分别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酵母发酵、β-环状糊精(β-CD)包埋、粉末活性炭和β-CD联合法对蚌肉酶解液进行脱苦脱腥。结果显示,粉末活性炭和β-CD联合去苦腥味效果最佳,蚌肉酶解液经0.5%(W/V)粉末活性炭55℃下吸附20min,过滤除去活性炭,继加1.5%(W/V)β-CD在65℃保温3min,处理后的水解液苦味消失,腥味大大减弱,鲜味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脱苦 脱腥 β-环状糊精包埋 活性炭吸附 肉酶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藻类滤食及消化的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费志良 吴军 +2 位作者 赵钦 唐建清 黄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复杂的外,都能很好的消化。其中,蓝藻门的总消化率为78.8%,消化度为+4;硅藻门的总消化率为90.0%,消化度为+5;隐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1.1%,消化度为+3;裸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6.5%,消化度为+3;绿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9.1%,消化度为+3。研究结果为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Hyriopsis CUMINGII Lea) 藻类 滤食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食性及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爱民 陈文祥 +2 位作者 栾建国 刘家寿 梁少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三角帆 食性 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对三角帆蚌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沈文英 余东游 +2 位作者 李卫芬 罗文 祝尧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地农芽孢杆菌对三角帆蚌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二龄三角帆蚌144只,随机分成4组,按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10^((6))、1.0×10^((6))、2.0×10^((6)) cfu/mL添加芽孢杆菌菌液,每组... 本研究旨在探明地农芽孢杆菌对三角帆蚌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二龄三角帆蚌144只,随机分成4组,按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10^((6))、1.0×10^((6))、2.0×10^((6)) cfu/mL添加芽孢杆菌菌液,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2只蚌,养殖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1.0×10^((6)) cfu/mL组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0.5×10^((6))和2.0×10^((6)) cfu/mL组(P<0.05)。15 d时1.0×10^((6)) cfu/mL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0 d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试验组溶菌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0.5×10^((6))、1.0×10^((6)) cfu/mL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着芽孢杆菌水平的增加,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15 d时1.0×10^((6))、2.0×10^((6)) cfu/mL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0 d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总抗氧化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但0.5×10^((6))c fu/mL组15 d时除外,且1.0×10^((6)) cfu/mL组与2.0×106cfu/mL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10^((6)) cfu/mL芽孢杆菌15 d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0 d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添加芽孢杆菌不影响血清丙二醛的含量(P>0.05)。由此得出,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三角帆蚌消化酶、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活性,促进蚌体生长;最适添加水平和间隔时间分别为1.0×10^((6)) cfu/mL和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三角帆 生长 消化酶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费志良 严维辉 +2 位作者 赵沐子 郝忱 唐建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 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 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函数的拟合,发现在贝类滤食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和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本文提示利用双壳贝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叶绿素A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文祝友 刘晓燕 +2 位作者 金燮理 陈可毅 萧克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三角帆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肠道、鳃、斧足、闭壳肌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病理变化 .病蚌临床症状与自然染病症状相似 ,病变早期 ,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 ,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 ,两壳微...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三角帆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肠道、鳃、斧足、闭壳肌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病理变化 .病蚌临床症状与自然染病症状相似 ,病变早期 ,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 ,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 ,两壳微开 ;病变后期 ,闭壳肌失去功能 ,两壳张开 ,肠道水肿 ,有腹水 ,肠内无食物 ,肝脏呈糜烂状 ,斧足苍白 ,鳃暗黄 .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 ,嗜水气单胞菌对肝脏危害最为严重 ,肝小管肿大破裂 ,管腔变小甚至完全堵塞 ;肝细胞肿大变性 ,胞浆内出现空泡 ,细胞核溶解 ,水肿变性直至坏死 ,间质中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其次是鳃 ,鳃丝细胞排列松散 ,纤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脱落 ,隐窝深处细胞坏死 ,水肿 ,细胞内及细胞间出现空泡 ,粗面内质网扩张 .嗜酸性细胞局部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嗜水气单胞菌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83
19
作者 钱荣华 李家乐 +3 位作者 董志国 郑汉丰 李应森 袁伟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6-443,共8页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个主成分 ,其贡献率 :主成分 1为 2 7 87% ,主成分 2为 1 4 2 6% ,主成分 3为 1 1 91 % ,累积贡献率为 5 4 0 4 %。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5种群及人工群体形态差异显著 (P <0 0 1 )。建立了 5种群及人工群体的判别函数 ,其判别准确率P1 为 73 33%— 86 67% ,P2 为 72 73%— 1 0 0 % ,综合判别率为83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中国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珍珠养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水库水污染的水质调控模型及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彭建华 陈文祥 +2 位作者 刘家寿 韩德举 朱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8,共3页
2001年和2002年,试验水库分3批引进0+龄、1+龄三角帆蚌14.2万只进行"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治理水库水污染的研究"试验。文章从三角帆蚌的滤水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过滤量→氮、磷量这一路线着手,设计了三角帆蚌通过浮游植物和... 2001年和2002年,试验水库分3批引进0+龄、1+龄三角帆蚌14.2万只进行"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治理水库水污染的研究"试验。文章从三角帆蚌的滤水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过滤量→氮、磷量这一路线着手,设计了三角帆蚌通过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的氮、磷利用模型、氮、磷年利用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出第一至第三年度三角帆蚌利用水体的氮、磷量分别为1300、137;6190、654;8786、93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污染 三角帆 模型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