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化技术在三苏祠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
刘扬
刘宇飞
万波
吴攀钰
黄建
张文金
蔡亮红
|
《通讯世界》
|
2024 |
0 |
|
2
|
“三苏”并称与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化历程考论——以公元1127—1279年为中心 |
裴云龙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3
|
三苏父子的蜀道之旅及其影响 |
梁中效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4
|
权利粘性、“三苏同城”与“强富美高”——泛长三角区域内江苏空间生产权利审视 |
王新建
王梦哲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9 |
0 |
|
5
|
三苏论管仲的异同及形成原因 |
蓝慧敏
孙清涌
|
《管子学刊》
CSSCI
|
2008 |
3
|
|
6
|
眉山苏氏家族教育探析——以三苏时代为中心 |
马斗成
李希运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7
|
浅析新时代信息化视域下“三苏文化”文创产品发展路径 |
李薇婷
|
《艺术科技》
|
2019 |
2
|
|
8
|
关于东坡故居——三苏祠空间构成的思考 |
张鲲
|
《华中建筑》
|
2004 |
0 |
|
9
|
眉山三苏祠历史文化片区景观改造 |
黄越
贾玲利
|
《中国城市林业》
|
2020 |
2
|
|
10
|
叙事语境下眉山三苏祠的营构理法 |
孙畅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3 |
1
|
|
11
|
中篇小说改稿会在眉山三苏祠召开 |
院
|
《当代文坛》
|
1986 |
0 |
|
12
|
清初理学视角下的“三苏古文”选评——以张伯行为中心 |
赵豫陇
高凡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文化引领 科研助推 常规立较 特色发展 |
|
《四川教育》
|
2017 |
0 |
|
14
|
秉三苏之志,做有为之人--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特色发展之路 |
陈俊忠
|
《教育家》
|
2022 |
0 |
|
15
|
三台子-协尔苏盆地分析及找煤方向 |
郭亚静
陈桂珍
于在春
|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苏东坡安眠地考略 |
萧鲁阳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6 |
1
|
|
17
|
苏轼书法的公私收藏 |
张家伟
曹建
|
《中国书画》
|
2021 |
0 |
|
18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诗词中气韵与禅意的深情回望 |
李雯星
|
《南腔北调》
|
2018 |
0 |
|
19
|
卢淑侠:以东坡文化涵养“三立”之人 |
周彩丽
|
《教育家》
|
2017 |
0 |
|
20
|
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芳邻常养气,风流看今朝 |
|
《四川教育》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