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合成及胶合板制品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谢恩俊 冯睿 +4 位作者 刘金明 宋少萌 吴程康 潘礼成 甘卫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以葡萄糖为改性剂,与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共缩聚合成了GMUF树脂胶黏剂,探讨了葡萄糖添加量及时间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GMUF树脂胶合板属木质复合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遵循胡克定律。通过胶合强度测试分析了力学性能... 以葡萄糖为改性剂,与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共缩聚合成了GMUF树脂胶黏剂,探讨了葡萄糖添加量及时间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GMUF树脂胶合板属木质复合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遵循胡克定律。通过胶合强度测试分析了力学性能。与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相比,GMUF-1(1.67 wt%葡萄糖)的湿状胶合强度变化不大,为2.00 MPa,甲醛释放量降低了37.70%,为0.190 mg/L(干燥器法),达到了E_(0)级标准;此外,在0.7 MPa应力条件下,GMUF-1应变最小(3.16%),提高了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三聚 脲醛树脂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浸渍改性对人工林红锥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炎 孟素戎 +2 位作者 黄安民 苏莹莹 孙柏玲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目的】利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浸渍人工林红锥木材,以改善红锥木材易开裂变形等问题,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0%、15%、20%和25%)的MUG树脂对人工林红锥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处理(经改性处理的样品分别标记为... 【目的】利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浸渍人工林红锥木材,以改善红锥木材易开裂变形等问题,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0%、15%、20%和25%)的MUG树脂对人工林红锥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处理(经改性处理的样品分别标记为MUG10、MUG15、MUG20、MUG25),探究改性处理前后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变化,并应用氮气吸附、压汞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木材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随着MUG树脂质量分数增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当MUG树脂的质量分数为25%时,改性材的增重率(WPG)达21.1%,绝干密度为762 kg·m^(-3),且其早晚材绝干密度差相比素材降低42.0%,改性后木材密度更加均匀。MUG25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抗胀率(ASE)分别为52.06%、39.96%和44.30%,径向和弦向湿胀率之比为0.70,改性材各向异性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与素材相比,MUG25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和顺纹抗压强度(CS)分别提高35.59%、30.01%和32.78%,径切面、弦切面和横切面硬度分别提高37.13%、13.46%和27.94%。氮气吸附和压汞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孔隙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改性材中导管、木纤维和纹孔等细胞孔隙被树脂填充。【结论】MUG树脂浸渍改性技术可有效改善人工林红锥木材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拓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锥木材 三聚-尿素-乙二醛树脂 尺寸稳定性 力学性能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杨木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浩佳 吕文华 +2 位作者 刘强强 孔静 王小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方法】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 【目的】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方法】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入MUG生物质树脂与硅酸钠的复配溶液中,制备硅烷杂化MUG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剂(GST),对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测试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元素成分和结晶度,利用微型量热仪(MCC)测试其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结果】SEM-EDX分析表明:GST改性剂渗透性好,能有效渗入木材细胞腔和细胞壁中;改性材的C、O、Si元素无规分布于木材细胞腔、细胞壁、细胞间隙等处,导管沉积最为明显;改性剂对木材孔隙的填充以及对纤维素非结晶区的充胀,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GST改性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与改性剂发生了交联反应,减少了C=O、-OH等吸水性基团。XPS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C1最多,C3最少,木材的多糖类物质、木质素醇羟基、酚羟基以及羰基等活性基团与改性剂发生反应,减少了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了C-H、C-C结构含量。XRD分析表明:GST改性材衍射峰无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增大,说明改性剂进入纤维素非结晶区使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MCC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热释放能力、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65.7%、66.2%和6.2%,800℃残炭率提高了122.6%,热释放强度大大降低,火灾危险性减小。【结论】GST复合改性剂可有效渗入杨木内部,与木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糖基等活性基团,使非结晶区排列更为有序,从而提升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树脂 硅酸钠 有机杂化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甲醛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桂琮皓 孙楠 +1 位作者 张弛 周继博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共8页
传统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存在甲醛过量释放问题,影响了其在制革中的应用。为解决该问题,以三聚氯氰(TCT)为交联剂,通过分步控温,依次将其与对氨基苯磺酸钠(SE)和水解胶原蛋白(CH)反应,制得了一类新型无甲醛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TSP。红外... 传统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存在甲醛过量释放问题,影响了其在制革中的应用。为解决该问题,以三聚氯氰(TCT)为交联剂,通过分步控温,依次将其与对氨基苯磺酸钠(SE)和水解胶原蛋白(CH)反应,制得了一类新型无甲醛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TSP。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试表明,TCT成功实现了对SE和CH的交联,制得的TSP1粒径为387.32 nm,且具有两性性质,等电点达到4.29。应用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蓝湿革对TSP1的吸收率为73.23%。使用TSP1复鞣后,牛皮对加脂剂的吸收率达到89.36%。复鞣后坯革的增厚率达到37.50%,且丰满性、纤维分散等物理感官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TSP存放稳定性良好,且不存在游离甲醛释放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树脂 三聚树脂 甲醛 复鞣 三聚 水解胶原蛋白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浸渍改性对杉木压缩吸能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诗雨 胡极航 +2 位作者 孔静 杨志一 吕文华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55,共8页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性材增重率为33.22%时,抗湿胀率达64.44%,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处理未影响杉木的压缩破坏形态,纵向主要为纤维屈曲和撕裂,径向主要为早晚材逐层压溃破坏,弦向主要呈火柴棍状破坏;改性材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提高,横纹平台应力显著增大,顺纹平台应力略有降低,致密化应变减小,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差异减小;改性材径向和弦向的单位体积吸能值分别增加了30%和17%,顺纹压缩吸能值及最大吸能效率则显著降低。低质量分数的MUF树脂浸渍处理可改善杉木的尺寸稳定性,缩小其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能量吸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准静态大变形压缩 破坏模式 吸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杜官本 杨忠 +5 位作者 李君 廖兆明 张建军 储建基 潘德全 徐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5,18,共4页
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而得的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UMF)可有效提高木质人造板的耐水性能。本文介绍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合成机理、树脂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应用 尿素-三聚-甲醛共缩聚树脂 耐水性 人造板 合成机理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改性集成材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 被引量:12
7
作者 席雪冬 雷洪 +3 位作者 杜官本 吴志刚 程志泳 廖晶晶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为降低胶黏剂体系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增加其耐久性,以改性大豆蛋白为改性剂,合成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1,并对其基本性能、胶合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弱酸-弱碱"合成工艺的初始碱性阶段,添加9... 为降低胶黏剂体系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增加其耐久性,以改性大豆蛋白为改性剂,合成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1,并对其基本性能、胶合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弱酸-弱碱"合成工艺的初始碱性阶段,添加9%改性大豆蛋白改性MUF树脂效果最佳,合成树脂黏度适中,操作性好,利于集成材生产,体系中游离甲醛含量较未改性树脂降低52%;用改性后的MUF-1树脂制备的胶合木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能,满足国家结构集成材标准。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大豆蛋白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缩聚反应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亦与之印证。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测试分析表明改性后的MUF-1树脂起始固化温度降低,在固化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之未改性MUF树脂固化更彻底,体现出较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三聚-尿素-甲醛 改性 集成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分数甲醛增强冷固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席雪冬 雷洪 +3 位作者 杜官本 吴志刚 曹明 廖晶晶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05,共6页
为探究高质量分数甲醛对共缩聚合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性能的影响,以高质量分数甲醛(50%)为原料合成树脂(MUF-H),在自制混合固化剂作用下,通过常温(20℃左右)冷压制备胶合木,对比了高质量分数甲醛与普通甲醛合成树脂的物理力... 为探究高质量分数甲醛对共缩聚合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性能的影响,以高质量分数甲醛(50%)为原料合成树脂(MUF-H),在自制混合固化剂作用下,通过常温(20℃左右)冷压制备胶合木,对比了高质量分数甲醛与普通甲醛合成树脂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借助动态热机械性能(DMA),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NMR)等分析手段诠释两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以普通甲醛制备的MUF树脂,以高质量分数甲醛替制备MUF-H树脂能有效提高树脂的固体含量和黏度,缩短固化时间,胶合木干状剪强度增幅为60%,耐水性能和剥离率测试皆能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甲醛制备MUF-H树脂能大幅度增强树脂的弹性模量;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以高质量分数甲醛合成的MUF-H树脂具有较高含量的三聚氰胺与尿素共缩聚产物亚甲基醚键,说明体系有较高的缩聚程度和交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高质量分数甲醛 共缩聚合成三聚-尿素-甲醛 常温固化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固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席雪冬 吴志刚 +3 位作者 雷洪 杜官本 曹明 王洪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实现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C)的常温冷固化,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研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1)的性能特点,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对树脂结构、热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进行... 为实现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C)的常温冷固化,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研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1)的性能特点,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对树脂结构、热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改性树脂在初粘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方面都能满足集成材用胶粘剂相关标准要求,有望作为一种集成材生产用胶粘剂;不同固化剂对树脂固化效果不同,以过硫酸铵为主剂的自制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树脂固化性能最佳;相比于MUF-C,改性后的MUF-1体系中醚键、桥键总含量大,缩聚程度高,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在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MUF-C树脂固化起始温度明显降低,且其弹性模量大幅度增加;加入聚乙烯醇改性后的MUF-1树脂固化起始温度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冷固化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聚乙烯醇 集成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磷酸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与APP协同阻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冰 李凤英 卢献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6-170,共5页
以葡萄糖酸钠,磷酸,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具备良好阻燃性能的葡萄糖酸磷酸三聚氰胺盐(ATDPDP),通过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与聚磷酸铵(APP)以等质量比混合对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ATDPDP/... 以葡萄糖酸钠,磷酸,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具备良好阻燃性能的葡萄糖酸磷酸三聚氰胺盐(ATDPDP),通过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与聚磷酸铵(APP)以等质量比混合对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ATDPDP/APP(1∶1)总量仅为10%时,其氧指数值(LOI)即可达到29.6%,垂直燃烧级别UL-94 V-0;TGA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同为10%的ATDPDP,APP,ATDPDP/APP环氧体系,ATDPDP/APP不仅具有更高的残炭量(28.3%),而且能够提高EP的热稳定性;其氧指数测定后残炭表面扫描电镜图(SEM)显示致密、均匀的膨胀炭层;力学性能测试表明ATDPDP/APP对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相对单独使用均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磷酸三聚 环氧树脂 协同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三聚氰胺胶粘剂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云飞 杨克迪 张勇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8年第4期409-412,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硫酸锰等四种金属离子催化剂与硝酸铵等三种铵盐的不同组合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选出硫酸锰和硝酸铵作为合成葡萄糖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合成反应体系的pH、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硫酸锰等四种金属离子催化剂与硝酸铵等三种铵盐的不同组合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选出硫酸锰和硝酸铵作为合成葡萄糖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合成反应体系的pH、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固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为:葡萄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0.3 g、反应温度为106℃、反应时间为6 h.用邻苯二甲酸酐作固化剂,固化效果较好.较优的固化条件为:固化剂用量为胶粘剂质量的15%、固化时间为1.5 h、固化温度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三聚 胶粘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变化的热机械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苏州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用热机械分析(TMA)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的变化。将少量胶粘剂涂于两个直径为10mm的木片表面,使涂胶面相对组合成一个胶层粘度测量模型,胶层厚度0.15~0.25mm。测量时,将模型加热... 用热机械分析(TMA)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的变化。将少量胶粘剂涂于两个直径为10mm的木片表面,使涂胶面相对组合成一个胶层粘度测量模型,胶层厚度0.15~0.25mm。测量时,将模型加热使温度随时间线性升高(10℃/min),同时在模型上施以恒定的压力。根据胶层厚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胶层的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陈化,由于水分和小分子树脂渗入木材内部以及水分的蒸发,胶层粘度急剧升高,30min后达到104Pa·s以上。在加热过程中,胶层粘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可用二重指数方程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层粘度先降低达到一个最小值,此后由于固化反应速度加快,粘度急剧增加并迅速达到∞。固化剂用量对胶层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加入0.5、1.5和3%的氯化铵,胶层粘度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温度分别为87、76和71℃。加入20%的填料(淀粉),可以增加胶层的初始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 尿素 甲醛树脂 胶层粘度 TMA 木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造板工业对尿素及三聚氰胺市场需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辉 陈磊 +1 位作者 王滔 余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5,共5页
简要论述了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按板种分析了近10年来生产情况。详细分析了我国人造板脲醛树脂消耗情况和工业尿素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人造板工业尿素需求前景。通过分析我国人造板需求三聚氰胺现状,并基于此预测三聚氰胺... 简要论述了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按板种分析了近10年来生产情况。详细分析了我国人造板脲醛树脂消耗情况和工业尿素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人造板工业尿素需求前景。通过分析我国人造板需求三聚氰胺现状,并基于此预测三聚氰胺需求趋势。以期为尿素、三聚氰胺等生产企业进入我国人造板市场提供参考,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证券公司及期货公司等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工业 尿素 三聚 市场需求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辉 杜官本 《胶体与聚合物》 2012年第4期174-175,182,共3页
合成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考察了不同施胶量、固化剂用量及木材种类对胶合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UF共缩聚树脂用量为300g/m2,双面施胶,固化剂用量在1~2%时,生产的胶合木性能最优。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MUF)树脂 胶合木 共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合成及其改性杨木物理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莹莹 孙柏玲 +2 位作者 柴宇博 黄安民 刘君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2,共7页
以乙二醛替代甲醛合成木材浸渍改性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elamine-urea-glyoxal,MUG)树脂,通过对不同温度、p H值、原料配比条件下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进行分析,优选出较佳的合成工艺,并用优化工艺合成的MUG树脂对杨木进行改性。结果表... 以乙二醛替代甲醛合成木材浸渍改性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elamine-urea-glyoxal,MUG)树脂,通过对不同温度、p H值、原料配比条件下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进行分析,优选出较佳的合成工艺,并用优化工艺合成的MUG树脂对杨木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pH值在4~5,反应温度为65℃,M、U、G量比为0.08∶0.40∶1.00时,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较佳,黏度为15.01 s,固体含量为49.89%,水混合性大于10,储存时间大于90 d。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三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合成产物主要为低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同时热分析结果显示,90℃之后树脂开始固化,并在169℃处出现了明显热固化吸热峰。与未处理材相比,当MUG树脂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杨木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幅最大,分别为17.5%和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改性 三聚-尿素-乙二醛(MUG)树脂 合成工艺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改性对橡胶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平立娟 孙柏玲 +2 位作者 邵亮亮 柴宇博 刘君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合成一种环保型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并以6种质量分数(5%、15%、25%、35%、45%、55%)浸渍处理橡胶木,通过加热聚合,在木材内部形成固体疏水树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材的增...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合成一种环保型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并以6种质量分数(5%、15%、25%、35%、45%、55%)浸渍处理橡胶木,通过加热聚合,在木材内部形成固体疏水树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材的增重率和密度均增大,吸水率和浸出率减小,抗胀缩率先增大后减小。SEM-EDX分析表明,MUG树脂分布在改性材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与未改性对照试材相比,25%MUG树脂改性材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大了19.9%、14.3%,顺纹抗压强度增大了19.2%。经MUG树脂改性后,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等物理性能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乙二醛树脂 橡胶木改性 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的固化性能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鑫 李奇恒 +3 位作者 张俊 董春雷 杜官本 邓书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7-1907,共11页
为降低木质人造板产生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论文采用低毒且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与三聚氰胺(M)和尿素(U)进行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采用动态热力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反应p... 为降低木质人造板产生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论文采用低毒且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与三聚氰胺(M)和尿素(U)进行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采用动态热力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MUG树脂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13)C-NMR和XPS等分析手段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不同原料摩尔比的MUG树脂制备胶合板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UG树脂稳定性较好,常温下外观为金黄色透明液体;树脂的固含量及黏度受原料摩尔比的影响较大,均随着M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13)C-NMR和XPS分析证明了体系中M、U、G三者之间的共缩聚反应。当原料摩尔比R=n(M)∶n(U)∶n(G)=0.^(13)∶0.30∶1.0、反应温度70℃、反应pH为5.0~6.0、反应时间50 min时,所合成树脂具有较低的固化温度和较高的储能模量,所制得胶合板的干状剪切强度、冷水24h湿强度和热水3h湿强度均较好,分别为2.11MPa、1.24MPa和0.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 动态热力分析 固化性能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土对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娜 石瑞青 李建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降低可食用面粉在木材胶黏剂行业的使用量同时保证胶合板预压性能,采用价格低廉的白土代替面粉并同时添加增稠剂作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填料,研究白土及增稠剂的添加对MUF树脂黏度、膨胀率及制备胶合板的预压性能、胶... 为降低可食用面粉在木材胶黏剂行业的使用量同时保证胶合板预压性能,采用价格低廉的白土代替面粉并同时添加增稠剂作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填料,研究白土及增稠剂的添加对MUF树脂黏度、膨胀率及制备胶合板的预压性能、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土主要是以物理填充的形式存在于胶黏剂基质中,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可引发银纹效应。添加20 g(占填料总质量的80%)白土作为填料时,MUF3树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到1.17 MPa,甲醛释放量为1.29 mg/L,满足E1级标准;随白土添加量增加,胶黏剂黏度下降,MUF3树脂制备胶合板预压后,单板翘曲面积大于30%,不能满足生产要求;MUF3树脂中加入1 g增稠剂后,胶液膨胀对比率达到102%,制备胶黏剂的黏度提高,保证了胶黏剂的初黏性,制备胶合板预压后,没有出现单板翘曲现象,预压性能良好。同时,所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到1.25 MPa,甲醛释放量为1.03 mg/L,满足E1级标准。白土最高可替代80%(质量分数)的面粉作为MUF树脂填料,同时添加少量的增稠剂,即可满足胶黏剂预压性能,又可提高胶合强度,有望替代可食用面粉在人造板行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 胶合板 白土 增稠剂 预压性能 胶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举庆 谢明君 +5 位作者 杨苏 翁旭 韩书广 兰平 詹先旭 卢晓宁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相比脲醛树脂(UF)具有低甲醛释放和高耐水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环保和防潮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但是,增加三聚氰胺含量会导致MUF树脂脆性变大。制备了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MUF树脂,研究了二乙二醇醚添加量...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相比脲醛树脂(UF)具有低甲醛释放和高耐水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环保和防潮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但是,增加三聚氰胺含量会导致MUF树脂脆性变大。制备了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MUF树脂,研究了二乙二醇醚添加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UF胶液质量2%~8%的二乙二醇醚可延长MUF树脂的固化时间,降低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而胶合板的抗弯破坏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与对照组对比,二乙二醇醚改性MUF树脂可明显提高所制胶合板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优的二乙二醇醚添加量为MUF胶液质量的2%,此时,胶合板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6.7%,71.1%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胶黏剂 二乙二醇醚 增韧改性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2O3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
20
作者 张裕昌 桂鹏策 +2 位作者 余婷 陶娜 汪海平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98,共5页
将纳米Al2O3加入以正十四醇为囊芯、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原位聚合微胶囊体系,合成了具有储热性能的纳米Al2O3改性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 将纳米Al2O3加入以正十四醇为囊芯、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原位聚合微胶囊体系,合成了具有储热性能的纳米Al2O3改性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芯材质量5%的纳米Al2O3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其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加,微胶囊的包裹率略有降低,从54.6%降至46.7%。同时,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从7.47℃降至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正十四醇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纳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