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mics软件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维CT图像中的测量与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勇 张纲 +2 位作者 雷涛 吴小波 谭颖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的三点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患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值,以此为骨折移位数据指导手术。术后复查CT并测量各段距离和角度,评价复位效果。结果1)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移位。术后患侧与健侧比较,骨折段移位距离差值减少至2 mm以内,角度差值减少至1°以内,复位达到三维对称,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效果满意。2)健侧的颧弓突点水平角和颧突点水平角数据呈正态分布,分别为138.50°±1.15°和132.72°±0.89°。结论三维CT测量可以实现对颧骨复合体空间移位的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复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三维ct测量 MIMICS软件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眶径测量在眶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诚 归来 +4 位作者 肖水生 钟大文 何玫 李颖 陈金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眶颧骨折继发复视等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缩小眶腔的有效方法,重建眶腔的参考标准。方法:术前三维CT眶径测量,术中测量、修复重建后测量对比,按测量值复位扩大的眶腔,使用材料衬垫眶壁,缩小眶容积。结果:术前CT测量值能更准确... 目的:探讨眶颧骨折继发复视等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缩小眶腔的有效方法,重建眶腔的参考标准。方法:术前三维CT眶径测量,术中测量、修复重建后测量对比,按测量值复位扩大的眶腔,使用材料衬垫眶壁,缩小眶容积。结果:术前CT测量值能更准确了解骨折移位及眶腔变化,手术前后测量对比是眶修复重建的重要依据。结论:眼球三维CT眶径测量简便实用,准确性高,术后效果好,对眶颧骨折继发畸形治疗、眶重建、缩小眶腔容积,治疗复视、眼球内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颧骨折 眼球内陷 三维ct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患者犁骨发育程度的测量分析
3
作者 付元 罗奕 +1 位作者 周治波 朱洪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评价腭裂及其修复对犁骨生长发育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CT测量的方法测量38例大龄腭裂患者(年龄大于14岁,平均23.4岁)和正常对照组76例(平均22.8岁)的犁骨生长发育程度,选取以下3个指标:犁骨的下缘长度L1,前鼻棘到蝶鞍点的距离... 目的:评价腭裂及其修复对犁骨生长发育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CT测量的方法测量38例大龄腭裂患者(年龄大于14岁,平均23.4岁)和正常对照组76例(平均22.8岁)的犁骨生长发育程度,选取以下3个指标:犁骨的下缘长度L1,前鼻棘到蝶鞍点的距离L2,犁骨近似面积S,将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腭裂患者包括腭裂术前及术后患者其L1、L2和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腭裂术后组(CP1)与腭裂术前组(CP2)相比犁骨面积S差异有显著性(P=0.014),L1差异无显著性(P=0.145),L2差异有显著性(P=0.044)。结论:腭裂患者的犁骨发育程度较差,与上颌骨融合程度降低,与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之间骨缝长度变短,后者受手术创伤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犁骨 三维ct测量 上颌发育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