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雷达、双雷达反演降雹超级单体风暴三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韩颂雨
罗昌荣
+2 位作者
魏鸣
黄美金
陈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7-770,共14页
为研究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厦门、龙岩、梅州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基于动态地球坐标系的双雷达和三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分析了2016年4月8日傍晚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区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的回波强度...
为研究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厦门、龙岩、梅州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基于动态地球坐标系的双雷达和三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分析了2016年4月8日傍晚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区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的回波强度、三维风场及相关物理量分布变化。主要结果为:(1)冰雹云初生、发展阶段,低层水平流场出现气旋性辐合,云体内部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2)冰雹云强盛阶段,回波顶高度达16 km,其中大于60 dBz的回波高度由5.3 km发展至9 km,最强回波达74.5 dBz,伴随出现最长达25 km的三体散射长钉回波和32.7 km的旁瓣回波。低层水平维持气旋性流场的同时,高层出现反气旋性流场。4—8 km高度内,大于20 m/s的强上升气流持续近37 min。最大垂直速度达51.06 m/s,出现在超级单体悬垂部(约7.5 km高度处)。(3)降雹时段,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流。降雹超级单体的三维流场结构表现为:风暴移向前沿低层气旋性气流进入风暴后逐渐倾斜上升,到达风暴顶形成反气旋性气流,并逐渐向下形成下沉气流。(4)系统减弱阶段,出现系统性下沉气流,强回波底及地。双雷达和三雷达能较好地反演降雹超级单体的三维风场精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冰雹云结构的认识进而提高冰雹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
双雷达
风
场
反演
三雷达
风
场
反演
三维风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39
2
作者
罗昌荣
池艳珍
周海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征:(1)强盛阶段,每个强回波中心在前进方向的右侧或右后侧对应于强东偏北风速中心(强风核),其中最强回波中心前侧还存在弱风速中心。这样的水平风场结构从低层一直保持到中层,使得强回波区对应于水平辐合和正涡度区,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强盛阶段云体快速移动。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前侧及后侧中低层气流均指向强回波,在强回波区及后侧水平辐合形成上升气流,最大上升速度出现在强回波中心与北侧强风核之间。同时在强回波上空高层出现辐散,气流主要向后流出。(2)减弱阶段,较强回波中心或其北侧对应于弱风速中心,回波中心出现负涡度区。云体移速变慢。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偏东气流穿过云体。回波区气流辐合较弱,明显的上升区出现在中层较强回波近台风中心一侧。(3)强风核可以将位于带状回波前进方向后侧的处于减弱阶段螺旋云带的动量和水汽向带状回波发展区输送,因此,强风核结构很可能是带状回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
风
带状回波
双雷达反演
三维风场结构
双雷达反演台
风
外围强带状回波
风
场
结构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基地雷达合成风场仿真与莫兰蒂台风的风场试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爽
魏鸣
张培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19-26,共8页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适于构建局域探测网,对于需进行气象保障的局部区域的对流性降水探测尤为重要。利用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网监测其强降水以及风场结构,通过风场反演了解其风场结构,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小尺度天气的演变机理,改进...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适于构建局域探测网,对于需进行气象保障的局部区域的对流性降水探测尤为重要。利用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网监测其强降水以及风场结构,通过风场反演了解其风场结构,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小尺度天气的演变机理,改进短临预报。研究了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可获得大气的辐合辐散、旋转以及上升或下沉等三维风场特征。借助福建厦门和泉州的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实测资料,构成仿真的双基地雷达探测,分析了"莫兰蒂"台风的降水强度与径向风场回波特征,并反演了二维和三维的合成风场。结果表明,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台风的二维和三维风场,为监测台风的精细结构和演变提供了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多普勒雷达
合成
风
场
风
场
仿真
三维风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雷达、双雷达反演降雹超级单体风暴三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韩颂雨
罗昌荣
魏鸣
黄美金
陈磊
机构
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
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气象台
上海中心气象台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7-770,共14页
基金
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K05)
国家973项目(2013CB430102)
+2 种基金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KLGIS2015A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031
41675047)
文摘
为研究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厦门、龙岩、梅州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基于动态地球坐标系的双雷达和三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分析了2016年4月8日傍晚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区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的回波强度、三维风场及相关物理量分布变化。主要结果为:(1)冰雹云初生、发展阶段,低层水平流场出现气旋性辐合,云体内部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2)冰雹云强盛阶段,回波顶高度达16 km,其中大于60 dBz的回波高度由5.3 km发展至9 km,最强回波达74.5 dBz,伴随出现最长达25 km的三体散射长钉回波和32.7 km的旁瓣回波。低层水平维持气旋性流场的同时,高层出现反气旋性流场。4—8 km高度内,大于20 m/s的强上升气流持续近37 min。最大垂直速度达51.06 m/s,出现在超级单体悬垂部(约7.5 km高度处)。(3)降雹时段,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流。降雹超级单体的三维流场结构表现为:风暴移向前沿低层气旋性气流进入风暴后逐渐倾斜上升,到达风暴顶形成反气旋性气流,并逐渐向下形成下沉气流。(4)系统减弱阶段,出现系统性下沉气流,强回波底及地。双雷达和三雷达能较好地反演降雹超级单体的三维风场精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冰雹云结构的认识进而提高冰雹预报能力。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
双雷达
风
场
反演
三雷达
风
场
反演
三维风场结构
Keywords
Hail, Super-cell, Dual and triple Doppler radar retrieval, Three dimensional wind structure
分类号
P40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
39
2
作者
罗昌荣
池艳珍
周海光
机构
福建省气象局
福建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台风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CAMGJ2012M25)
文摘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征:(1)强盛阶段,每个强回波中心在前进方向的右侧或右后侧对应于强东偏北风速中心(强风核),其中最强回波中心前侧还存在弱风速中心。这样的水平风场结构从低层一直保持到中层,使得强回波区对应于水平辐合和正涡度区,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强盛阶段云体快速移动。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前侧及后侧中低层气流均指向强回波,在强回波区及后侧水平辐合形成上升气流,最大上升速度出现在强回波中心与北侧强风核之间。同时在强回波上空高层出现辐散,气流主要向后流出。(2)减弱阶段,较强回波中心或其北侧对应于弱风速中心,回波中心出现负涡度区。云体移速变慢。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偏东气流穿过云体。回波区气流辐合较弱,明显的上升区出现在中层较强回波近台风中心一侧。(3)强风核可以将位于带状回波前进方向后侧的处于减弱阶段螺旋云带的动量和水汽向带状回波发展区输送,因此,强风核结构很可能是带状回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台
风
带状回波
双雷达反演
三维风场结构
双雷达反演台
风
外围强带状回波
风
场
结构
特征研究
Keywords
typhoon banded echoes dual-Doppler radar retrieval three-dimensional wind structure
分类号
P40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基地雷达合成风场仿真与莫兰蒂台风的风场试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爽
魏鸣
张培昌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19-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502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102)
+1 种基金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KLGIS2015A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LASW-B12)资助
文摘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适于构建局域探测网,对于需进行气象保障的局部区域的对流性降水探测尤为重要。利用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网监测其强降水以及风场结构,通过风场反演了解其风场结构,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小尺度天气的演变机理,改进短临预报。研究了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可获得大气的辐合辐散、旋转以及上升或下沉等三维风场特征。借助福建厦门和泉州的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实测资料,构成仿真的双基地雷达探测,分析了"莫兰蒂"台风的降水强度与径向风场回波特征,并反演了二维和三维的合成风场。结果表明,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台风的二维和三维风场,为监测台风的精细结构和演变提供了丰富信息。
关键词
双基地多普勒雷达
合成
风
场
风
场
仿真
三维风场结构
Keywords
bistatic Doppler radar
synthetic wind field
wind field simulation
three dimensional wind field structure
分类号
P415.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雷达、双雷达反演降雹超级单体风暴三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韩颂雨
罗昌荣
魏鸣
黄美金
陈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罗昌荣
池艳珍
周海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基地雷达合成风场仿真与莫兰蒂台风的风场试验
冯爽
魏鸣
张培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