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非静力二阶闭合PBL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 燕
徐玉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7,共9页
采用二阶距湍流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复杂地形下的三维非静力边界层预报模式。通过该模式,细致地模拟了北京地区的风、温时空变化和湍流场变化。结合地面、探空和气象塔的实测资料,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案在三维空间上对平均场和湍流场的预...
采用二阶距湍流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复杂地形下的三维非静力边界层预报模式。通过该模式,细致地模拟了北京地区的风、温时空变化和湍流场变化。结合地面、探空和气象塔的实测资料,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案在三维空间上对平均场和湍流场的预报模拟效能。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进行平均量和湍流量的模拟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矩湍流闭合
边界层
模式
地形
三维非静力边界层预报模式
空气污染
风场
温度场
湍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迎春
刘凤辉
+4 位作者
张小玲
张朝林
孟燕军
托亚
梁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 ,分别使用统计和动力释用方法进行局地温度、风和北京市区空气污染状况的预报。试预报...
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 ,分别使用统计和动力释用方法进行局地温度、风和北京市区空气污染状况的预报。试预报结果表明 ,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的温度和风的预报效果高于中尺度数值预报直接输出结果 ;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结果作为一个简单的污染预报动力模式的气象背景场 ,进行了污染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该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其中SO2 、NO2 、CO浓度的预报准确率在夏、秋、冬三季中均可达到 6 5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中尺度
非
静
力
数值
预报
释用技术
卡尔曼滤波
污染
预报
动
力
模式
温度
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曾凡辉
郭凤霞
+3 位作者
廉纯皓
甘明骏
黎奇
刘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3,共9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高原雷暴的特殊性,基于以往高原雷暴存在范围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的观测及模拟事实,利用三维完全可压缩非静力(WRF)模式对2017年6月20日一次内陆高原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高原雷暴成熟阶段的底部正电荷结构特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高原雷暴的特殊性,基于以往高原雷暴存在范围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的观测及模拟事实,利用三维完全可压缩非静力(WRF)模式对2017年6月20日一次内陆高原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高原雷暴成熟阶段的底部正电荷结构特征;并从微物理和动力角度对其形成机制进行讨论。模拟结果表明,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成熟阶段主要呈倾斜的三级性电荷结构;其中底部正电荷区的范围和电荷密度均较大。底部正电荷区主要是由霰和冰雹等固态大粒子与冰晶、雪晶等固态小粒子非感应碰撞起电携带的正电荷以及霰粒子与云滴之间的感应碰撞起电携带正电荷组成;此外霰粒子与雹粒子降落过程中融化成携带正电荷的雨滴也对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存在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高原
雷暴
三维
完全可压缩
非
静
力
模式
电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非静力二阶闭合PBL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 燕
徐玉貌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7,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
文摘
采用二阶距湍流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复杂地形下的三维非静力边界层预报模式。通过该模式,细致地模拟了北京地区的风、温时空变化和湍流场变化。结合地面、探空和气象塔的实测资料,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案在三维空间上对平均场和湍流场的预报模拟效能。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进行平均量和湍流量的模拟和预报。
关键词
二阶矩湍流闭合
边界层
模式
地形
三维非静力边界层预报模式
空气污染
风场
温度场
湍流场
Keywords
nonhydrostatic
2nd-closure
PBL model
分类号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迎春
刘凤辉
张小玲
张朝林
孟燕军
托亚
梁丰
机构
北京市气象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8981 0 0 1资助
文摘
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 ,分别使用统计和动力释用方法进行局地温度、风和北京市区空气污染状况的预报。试预报结果表明 ,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的温度和风的预报效果高于中尺度数值预报直接输出结果 ;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结果作为一个简单的污染预报动力模式的气象背景场 ,进行了污染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该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其中SO2 、NO2 、CO浓度的预报准确率在夏、秋、冬三季中均可达到 6 5 %以上。
关键词
北京地区
中尺度
非
静
力
数值
预报
释用技术
卡尔曼滤波
污染
预报
动
力
模式
温度
风
Keywords
Mesoscale NWP products Interpretation Kalman filtering Air pollution
分类号
P458.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曾凡辉
郭凤霞
廉纯皓
甘明骏
黎奇
刘泽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537209
+1 种基金
9164422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Z002)资助
文摘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高原雷暴的特殊性,基于以往高原雷暴存在范围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的观测及模拟事实,利用三维完全可压缩非静力(WRF)模式对2017年6月20日一次内陆高原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高原雷暴成熟阶段的底部正电荷结构特征;并从微物理和动力角度对其形成机制进行讨论。模拟结果表明,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成熟阶段主要呈倾斜的三级性电荷结构;其中底部正电荷区的范围和电荷密度均较大。底部正电荷区主要是由霰和冰雹等固态大粒子与冰晶、雪晶等固态小粒子非感应碰撞起电携带的正电荷以及霰粒子与云滴之间的感应碰撞起电携带正电荷组成;此外霰粒子与雹粒子降落过程中融化成携带正电荷的雨滴也对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存在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内陆高原
雷暴
三维
完全可压缩
非
静
力
模式
电荷结构
Keywords
inland plateau
thunderstorm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harge structure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非静力二阶闭合PBL模式的初步研究
张 燕
徐玉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
王迎春
刘凤辉
张小玲
张朝林
孟燕军
托亚
梁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的形成机制
曾凡辉
郭凤霞
廉纯皓
甘明骏
黎奇
刘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