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大兴安岭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伟克
舒立福
+6 位作者
苑尚博
宋佳军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王亚惠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0,共10页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闪电发生规律,为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范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2019—2021年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大兴安岭闪电(云闪、地闪、负闪、正闪)数量、峰值电流强度、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闪电发生规律,为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范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2019—2021年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大兴安岭闪电(云闪、地闪、负闪、正闪)数量、峰值电流强度、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2019—2021年,大兴安岭共探测到闪电710487次(其中,黑龙江大兴安岭321667次,内蒙古大兴安岭388820次),平均每年236829次。大兴安岭闪电以负地闪为主,其中云闪∶地闪比例和正闪∶负闪的比例均大致为1∶5。大兴安岭正、负闪峰值电流强度的范围分别为4.5~371kA和-501.7~-4.5kA,大多数闪电峰值电流强度的绝对值集中在4.5~50kA之间。大兴安岭平均云闪高度为4.72 km,其中88.09%的云闪高度在10 km以下;2)大兴安岭平均闪电日数为每年127天,闪电从4月末开始至10月中下旬结束,多发生于5—8月,其中7月是集中高发期。闪电发生单日呈单峰变化规律,10:00起闪电开始增多,12:00—17:00是高发时段,18:00后闪电数量逐渐减少,午夜至凌晨阶段闪电总量明显减少;3)大兴安岭闪电呈空间聚集性分布,整体看黑龙江大兴安岭闪电密度明显高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密度闪电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呼中、塔河、韩家园、新林、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和加格达奇等地;4)低强度负地闪这类容易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西林吉和图强南部,塔河大部及呼中北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满归北部和汗马、金河等小部分地区。【结论】大兴安岭闪电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闪电发生规律和易引发火灾的特定类型闪电开展针对性的监测预警和提前部署,是防范重大雷击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云闪和地闪
正闪和负闪
时空分布
雷击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重点林区闪电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司莉青
李威
+6 位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苑尚博
李伟克
张慧
史一凡
周暖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目的】明确全国范围内重点林区的闪电时空变化特征,以提高雷击火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全国2023年甚低频/低频(very low frequency/low frequency,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全国7个重点林区(四川凉山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
【目的】明确全国范围内重点林区的闪电时空变化特征,以提高雷击火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全国2023年甚低频/低频(very low frequency/low frequency,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全国7个重点林区(四川凉山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新疆阿尔泰林区、北京市、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闪电(云闪、云地闪、负闪、正闪)数量、电流、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四川凉山林区闪电次数最多,其次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最少。各地区的负闪占比均远高于正闪。四川凉山林区的总闪密度和云地闪密度最多,分别达到9.12和5.03次·km^(−2)a^(−1);新疆阿尔泰林区的总闪密度和与云地闪密度最少,分别只有0.16和0.11次·km^(−2)a^(−1)。2)北京市、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闪的电流分布范围更集中,绝大多数集中在0~40 kA,累计占总闪次数的比例分别为93.91%、91.50%和87.83%,而其他4个地区则分布范围较广,尤其是新疆阿尔泰林区。3)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京市、四川凉山林区的云闪高度集中在16000 m以下,新疆阿尔泰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云闪高度集中在22000 m以下,在1250 m高度处云闪的比例在各林区均最高。4)不同地区的闪电数量最大值出现在不同的月份,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京市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出现在7月,新疆阿尔泰林区和河北塞罕坝林区出现在8月,而四川凉山林区出现在9月。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天内闪电高发时段更久,12:00—19:00时段的闪电数量均处于高位。四川凉山林区闪电数量日变化表现为在15:00—24:00时段闪电数量处于高位,闪电在夜间发生较多;除四川凉山林区外,其他林区闪电数量日变化分布均呈单峰型特点,且闪电发生在白天。5)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金河与汗马交界、甘河北附近;北京市的闪电集中分布在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和门头沟区;河北塞罕坝林区的闪电集中于三道河口与千层板区域;四川凉山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冕宁县和喜德县3个地区;新疆阿尔泰林区的闪电主要集中于哈巴河西与布尔津西北、阿勒泰;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闪电则集中于东南部与中南部的一般控制区以及西南部的核心保护区。【结论】我国闪电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闪电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应多关注各地7—9月山区的闪电活动,在雷击火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四川地区夜间的雷击火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
特征
闪电
活动
雷击火
时空异质性
重点林区
夜间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密集雷电引发大兴安岭群发雷击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明玉
苑尚博
+8 位作者
李威
李伟克
宋佳军
司莉青
王亚惠
赵凤君
田晓瑞
李笑笑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0,共11页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密集型雷电过程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引发雷击火的闪电的数量化特征,以及雷电定位精度和雷击火潜伏期。【结果】2022年大兴安岭春防期共发生了22起雷击火,其中18起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地闪和云闪在正负电流区间各有1个峰值,地闪的高频峰值在负电流区,云闪的高频峰值在正电流区。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82.82%,地闪在-8~-50 kA形成高频次区间,引发雷击火的数量最多,占负地闪数量的84.5%,占地闪总数的70%。在10~30 kA形成正地闪高频区间,占正地闪数量的74.2%,占地闪总数的12.7%,数量远低于负地闪区间。春防期引发雷击火的电流强度平均值为-22.72 kA,最强电流为-48.34kA,最弱电流为-8.70kA。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相对集中,雷击火多由中午前后的地闪引燃。引发雷击火的密集型闪电发生前有快速升温,伴随空气湿度下降、风速增大的过程,日最高气温和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也是相对湿度最低、风速最高的时间段。春防期雷击火潜伏期从0.56 h至17.62 h。雷电探测定位精度为165~884 m,平均精度为394.5 m。有两起雷击火有雷击木定位坐标,定位精度达到165 m和170 m。【结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群发雷击火占雷击火数量的多数,群发雷击火的发生由密集雷电过程耦合极端天气条件,在干旱和可燃物易燃的的条件下发生。雷电过程和降水过程不同步或降水偏少,前期有快速升温过程,密集型雷电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雷击火多发生在此天气转折期间。在雷击火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干旱条件下的密集雷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雷电
全波形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电流强度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机场雷灾事件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简析
4
作者
余海蓉
陆茂
张远扬
《建筑电气》
2019年第11期58-61,共4页
通过对某机场雷灾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气候状况、雷达回波、雷电活动强度等因素的调查分析,运用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雷达回波数据,结合闪电监测网实况资料,分析此次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雷电防护措施。
关键词
雷灾
雷电防护
三维
闪电
监测
定位系统
浪涌保护器
引下线
雷达回波
闪电
监测网
机场塔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大兴安岭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伟克
舒立福
苑尚博
宋佳军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王亚惠
王明玉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0,共10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FYBB2021ZB00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
文摘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闪电发生规律,为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范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2019—2021年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大兴安岭闪电(云闪、地闪、负闪、正闪)数量、峰值电流强度、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2019—2021年,大兴安岭共探测到闪电710487次(其中,黑龙江大兴安岭321667次,内蒙古大兴安岭388820次),平均每年236829次。大兴安岭闪电以负地闪为主,其中云闪∶地闪比例和正闪∶负闪的比例均大致为1∶5。大兴安岭正、负闪峰值电流强度的范围分别为4.5~371kA和-501.7~-4.5kA,大多数闪电峰值电流强度的绝对值集中在4.5~50kA之间。大兴安岭平均云闪高度为4.72 km,其中88.09%的云闪高度在10 km以下;2)大兴安岭平均闪电日数为每年127天,闪电从4月末开始至10月中下旬结束,多发生于5—8月,其中7月是集中高发期。闪电发生单日呈单峰变化规律,10:00起闪电开始增多,12:00—17:00是高发时段,18:00后闪电数量逐渐减少,午夜至凌晨阶段闪电总量明显减少;3)大兴安岭闪电呈空间聚集性分布,整体看黑龙江大兴安岭闪电密度明显高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密度闪电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呼中、塔河、韩家园、新林、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和加格达奇等地;4)低强度负地闪这类容易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西林吉和图强南部,塔河大部及呼中北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满归北部和汗马、金河等小部分地区。【结论】大兴安岭闪电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闪电发生规律和易引发火灾的特定类型闪电开展针对性的监测预警和提前部署,是防范重大雷击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云闪和地闪
正闪和负闪
时空分布
雷击火
Keywords
Daxing’anling Mountains
3D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intra-cloud lightning and cloud to ground lightning
positive lightning and negative lightning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lightning fire
分类号
S76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重点林区闪电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司莉青
李威
王明玉
舒立福
苑尚博
李伟克
张慧
史一凡
周暖阳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2005,2023YFD22020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雷击火防控-揭榜挂帅项目(2023132032)。
文摘
【目的】明确全国范围内重点林区的闪电时空变化特征,以提高雷击火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全国2023年甚低频/低频(very low frequency/low frequency,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全国7个重点林区(四川凉山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新疆阿尔泰林区、北京市、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闪电(云闪、云地闪、负闪、正闪)数量、电流、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四川凉山林区闪电次数最多,其次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最少。各地区的负闪占比均远高于正闪。四川凉山林区的总闪密度和云地闪密度最多,分别达到9.12和5.03次·km^(−2)a^(−1);新疆阿尔泰林区的总闪密度和与云地闪密度最少,分别只有0.16和0.11次·km^(−2)a^(−1)。2)北京市、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闪的电流分布范围更集中,绝大多数集中在0~40 kA,累计占总闪次数的比例分别为93.91%、91.50%和87.83%,而其他4个地区则分布范围较广,尤其是新疆阿尔泰林区。3)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京市、四川凉山林区的云闪高度集中在16000 m以下,新疆阿尔泰林区、河北塞罕坝林区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云闪高度集中在22000 m以下,在1250 m高度处云闪的比例在各林区均最高。4)不同地区的闪电数量最大值出现在不同的月份,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京市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出现在7月,新疆阿尔泰林区和河北塞罕坝林区出现在8月,而四川凉山林区出现在9月。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天内闪电高发时段更久,12:00—19:00时段的闪电数量均处于高位。四川凉山林区闪电数量日变化表现为在15:00—24:00时段闪电数量处于高位,闪电在夜间发生较多;除四川凉山林区外,其他林区闪电数量日变化分布均呈单峰型特点,且闪电发生在白天。5)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金河与汗马交界、甘河北附近;北京市的闪电集中分布在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和门头沟区;河北塞罕坝林区的闪电集中于三道河口与千层板区域;四川凉山林区的闪电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冕宁县和喜德县3个地区;新疆阿尔泰林区的闪电主要集中于哈巴河西与布尔津西北、阿勒泰;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闪电则集中于东南部与中南部的一般控制区以及西南部的核心保护区。【结论】我国闪电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闪电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应多关注各地7—9月山区的闪电活动,在雷击火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四川地区夜间的雷击火事件。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
特征
闪电
活动
雷击火
时空异质性
重点林区
夜间火
Keywords
3D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lightning activity
lightning fir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key forest areas
night fire
分类号
S76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集雷电引发大兴安岭群发雷击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明玉
苑尚博
李威
李伟克
宋佳军
司莉青
王亚惠
赵凤君
田晓瑞
李笑笑
舒立福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0,共11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FYBB2021ZB00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
文摘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密集型雷电过程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引发雷击火的闪电的数量化特征,以及雷电定位精度和雷击火潜伏期。【结果】2022年大兴安岭春防期共发生了22起雷击火,其中18起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地闪和云闪在正负电流区间各有1个峰值,地闪的高频峰值在负电流区,云闪的高频峰值在正电流区。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82.82%,地闪在-8~-50 kA形成高频次区间,引发雷击火的数量最多,占负地闪数量的84.5%,占地闪总数的70%。在10~30 kA形成正地闪高频区间,占正地闪数量的74.2%,占地闪总数的12.7%,数量远低于负地闪区间。春防期引发雷击火的电流强度平均值为-22.72 kA,最强电流为-48.34kA,最弱电流为-8.70kA。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相对集中,雷击火多由中午前后的地闪引燃。引发雷击火的密集型闪电发生前有快速升温,伴随空气湿度下降、风速增大的过程,日最高气温和引发雷击火的闪电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也是相对湿度最低、风速最高的时间段。春防期雷击火潜伏期从0.56 h至17.62 h。雷电探测定位精度为165~884 m,平均精度为394.5 m。有两起雷击火有雷击木定位坐标,定位精度达到165 m和170 m。【结论】密集型雷电过程引发群发雷击火占雷击火数量的多数,群发雷击火的发生由密集雷电过程耦合极端天气条件,在干旱和可燃物易燃的的条件下发生。雷电过程和降水过程不同步或降水偏少,前期有快速升温过程,密集型雷电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雷击火多发生在此天气转折期间。在雷击火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干旱条件下的密集雷电过程。
关键词
雷击火
雷电
全波形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电流强度
气象
Keywords
lightning fire
lightning
full waveform VLF/LF Lightning Location Monitoring System
electric current intensity
meteorology
分类号
S76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机场雷灾事件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简析
4
作者
余海蓉
陆茂
张远扬
机构
四川省防雷中心
出处
《建筑电气》
2019年第11期58-61,共4页
基金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四川省雷电灾害隐患调查及风险区划研究,项目编号:省重实验室2017-重点-02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四川省三维闪电监测网数据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省重实验室2018-青年-22
文摘
通过对某机场雷灾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气候状况、雷达回波、雷电活动强度等因素的调查分析,运用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雷达回波数据,结合闪电监测网实况资料,分析此次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雷电防护措施。
关键词
雷灾
雷电防护
三维
闪电
监测
定位系统
浪涌保护器
引下线
雷达回波
闪电
监测网
机场塔台
Keywords
lighting disaster
lighting protection
three-dimensional lighting detec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surge protector
down-conductor system
radar return
lighting monitoring network
approach tower
分类号
TU895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大兴安岭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李伟克
舒立福
苑尚博
宋佳军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王亚惠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国重点林区闪电时空变化特征
司莉青
李威
王明玉
舒立福
苑尚博
李伟克
张慧
史一凡
周暖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密集雷电引发大兴安岭群发雷击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王明玉
苑尚博
李威
李伟克
宋佳军
司莉青
王亚惠
赵凤君
田晓瑞
李笑笑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某机场雷灾事件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简析
余海蓉
陆茂
张远扬
《建筑电气》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