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投影栅相位法和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的强反射表面轮廓检测
被引量:
9
1
作者
雷经发
陆宗胜
+2 位作者
李永玲
张淼
赵汝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95-2204,共10页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式、分辨率高和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测量技术之一,但对于具有强反射表面的被测物,所采集的图像会出现局部过明或过暗的现象,导致测量的点云缺失,影响测量精度。为了实现强反射表面物...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式、分辨率高和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测量技术之一,但对于具有强反射表面的被测物,所采集的图像会出现局部过明或过暗的现象,导致测量的点云缺失,影响测量精度。为了实现强反射表面物体三维轮廓的精确测量,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利用白光投射下不同曝光时长的图像制作掩模,分别与光栅投射下相应曝光时长的条纹图像相乘,将所得图像进行线性变换后叠加,再对其灰度值归一化后进行伽马变换和灰度值还原,最后利用所得条纹图像解相并计算被测物体表面三维点云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物体局部高光而导致的点云缺失,对于法兰片、标准块和U型卡三种具有强反射表面的被测物,分别能计算出99.8%、99.1%和99.3%的点云数据,实现了强反射金属表面较为完整的三维轮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反射表面
三维轮廓检测
投影栅相位法
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自适应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范围表面测量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雷经发
谢浩然
+3 位作者
李永玲
吴东
张淼
赵汝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为解决结构光测量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时出现局部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曝光融合方法,利用自适应曝光代替手动曝光,并对图像融合过程进行优化。首先,将初始曝光时间下拍摄的图像利用直方图进行分析,将被测物体表面...
为解决结构光测量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时出现局部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曝光融合方法,利用自适应曝光代替手动曝光,并对图像融合过程进行优化。首先,将初始曝光时间下拍摄的图像利用直方图进行分析,将被测物体表面反射率不同的区域分为若干组,分别计算出每个组别的最佳曝光时间;在此基础上,拍摄不同组别对应最佳曝光时间下投射白光和条纹的图像,并去除图像中超过设定阈值的高灰度值区域,再将投射白光处理后的图像制作成掩模图,与相同曝光时间下投射条纹处理后的图像相乘,进而对多组相乘后的图像进行亮度压缩与融合;最后,通过CLAHE算法提高融合后所生成条纹图的对比度与清晰度,并对条纹解相后进行点云重建和尺寸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中自适应曝光相较于手动曝光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U型卡、连接块、圆盘三个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的点云重建率分别高达99.98%、99.74%、99.76%,测量出的标准块阶梯高度差绝对误差为0.062 mm,相对误差仅为0.69%,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测量时点云缺失的问题,提高了三维轮廓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
自适应曝光时间
多曝光融合技术
三维轮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力学在航空领域的一些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世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5-1191,1241,共8页
实验手段,特别是光测技术,在解决航空领域的某些特殊问题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用云纹干涉法测量了残余应力分布,并由此确定增加疲劳寿命的工艺参数.用投影栅线法和数据拼接,测量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大型部件的三维形状,为数字加工提供了基...
实验手段,特别是光测技术,在解决航空领域的某些特殊问题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用云纹干涉法测量了残余应力分布,并由此确定增加疲劳寿命的工艺参数.用投影栅线法和数据拼接,测量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大型部件的三维形状,为数字加工提供了基本数据.发展了测量残余应变的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并研究了残余应变与疲劳循环次数的相关性,为剩余寿命估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力学
云纹干涉
三维轮廓检测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
疲劳变形
检测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投影栅相位法和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的强反射表面轮廓检测
被引量:
9
1
作者
雷经发
陆宗胜
李永玲
张淼
赵汝海
机构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95-2204,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No.1804a09020009)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KJ2019A0790)
+3 种基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GK202101)
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KJ2020JD18)
安徽建筑大学引进人才及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2018QD38)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No.GXXT-2019-003)。
文摘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式、分辨率高和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测量技术之一,但对于具有强反射表面的被测物,所采集的图像会出现局部过明或过暗的现象,导致测量的点云缺失,影响测量精度。为了实现强反射表面物体三维轮廓的精确测量,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利用白光投射下不同曝光时长的图像制作掩模,分别与光栅投射下相应曝光时长的条纹图像相乘,将所得图像进行线性变换后叠加,再对其灰度值归一化后进行伽马变换和灰度值还原,最后利用所得条纹图像解相并计算被测物体表面三维点云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物体局部高光而导致的点云缺失,对于法兰片、标准块和U型卡三种具有强反射表面的被测物,分别能计算出99.8%、99.1%和99.3%的点云数据,实现了强反射金属表面较为完整的三维轮廓检测。
关键词
强反射表面
三维轮廓检测
投影栅相位法
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
Keywords
high reflective surface
three-dimensional contour measurement
projection grating phase method
multi-exposure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自适应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范围表面测量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雷经发
谢浩然
李永玲
吴东
张淼
赵汝海
机构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804a0902000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K202101)
+2 种基金
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2-019)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KJ2021ZD0068,2023AH040036)
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019)。
文摘
为解决结构光测量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时出现局部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曝光融合方法,利用自适应曝光代替手动曝光,并对图像融合过程进行优化。首先,将初始曝光时间下拍摄的图像利用直方图进行分析,将被测物体表面反射率不同的区域分为若干组,分别计算出每个组别的最佳曝光时间;在此基础上,拍摄不同组别对应最佳曝光时间下投射白光和条纹的图像,并去除图像中超过设定阈值的高灰度值区域,再将投射白光处理后的图像制作成掩模图,与相同曝光时间下投射条纹处理后的图像相乘,进而对多组相乘后的图像进行亮度压缩与融合;最后,通过CLAHE算法提高融合后所生成条纹图的对比度与清晰度,并对条纹解相后进行点云重建和尺寸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中自适应曝光相较于手动曝光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U型卡、连接块、圆盘三个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的点云重建率分别高达99.98%、99.74%、99.76%,测量出的标准块阶梯高度差绝对误差为0.062 mm,相对误差仅为0.69%,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测量时点云缺失的问题,提高了三维轮廓的测量精度。
关键词
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
自适应曝光时间
多曝光融合技术
三维轮廓检测
Keywords
high dynamic range surface objects
adaptive exposure time
multi-exposure fusion technology
3D contour detection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力学在航空领域的一些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世平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5-1191,1241,共8页
文摘
实验手段,特别是光测技术,在解决航空领域的某些特殊问题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用云纹干涉法测量了残余应力分布,并由此确定增加疲劳寿命的工艺参数.用投影栅线法和数据拼接,测量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大型部件的三维形状,为数字加工提供了基本数据.发展了测量残余应变的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并研究了残余应变与疲劳循环次数的相关性,为剩余寿命估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光力学
云纹干涉
三维轮廓检测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
疲劳变形
检测
残余应力
Keywords
photomechanics
moire interferometry
3D profile detection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technique
fatigue deformation detection
residual stress
分类号
TH74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投影栅相位法和多曝光图像融合技术的强反射表面轮廓检测
雷经发
陆宗胜
李永玲
张淼
赵汝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自适应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范围表面测量方法
雷经发
谢浩然
李永玲
吴东
张淼
赵汝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力学在航空领域的一些应用
何世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