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分子体系[Cu(C_5H_7NO_2)·H_2O]·H_2O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旋光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应臣 卓立宏 +1 位作者 段玉芳 黄群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将醋酸铜、L-谷氨酸和无水醋酸钠按1∶2∶4摩尔比经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u(C5H7NO2)·H2O]·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热-热重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含... 将醋酸铜、L-谷氨酸和无水醋酸钠按1∶2∶4摩尔比经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u(C5H7NO2)·H2O]·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热-热重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含有1分子结晶水和1分子配位水。晶体结构解析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244(2)nm,b=1.0330(3)nm,c=1.1075(3)nm,Z=4,V=0.8288(4)nm3,Dc=1.961g/cm3,μ=2.635mm-1,F(000)=500,R1=0.0307,wR2=0.0696,GOF=1.012。该化合物由L-谷氨酸中C1羧基上氧原子、氨基氮原子、C5羧基上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与中心Cu(Ⅱ)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四方锥之间通过羧基氧原子与结晶水或配位水形成分子间氢键,这种氢键及弱相互作用相互连接构成了L-谷氨基酸铜配合物的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旋光活性测定表明,配合物为左旋体,比旋光度为[α]1D5=-38.5°(水),其旋光方向与配体相反,这是由于氨基氮及羧基氧参与配位形成五元环,改变了手性碳原子周围环境,从而使旋光方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分子体系 L-谷氨酸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旋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