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卫亚 凌凤香 +2 位作者 张会成 王少军 沈智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3,共6页
采用铝溶胶晶种引入、结合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的大孔氧化铝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压汞、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测试方法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氧化铝材料具有200-6... 采用铝溶胶晶种引入、结合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的大孔氧化铝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压汞、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测试方法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氧化铝材料具有200-600 nm的均匀分布且贯通的连续大孔孔道,经550℃焙烧即可得到结晶态γ-氧化铝。大孔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66 m2/g,具有以5 nm及400 nm为中心的较为集中的介孔-大孔多级孔道分布。焙烧后的样品中,铝具有四、六两种配位状态。制备过程中,聚环氧乙烷(PEO)作为诱导剂引发固-液两相分离,形成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大孔氧化铝,而凝胶中引入铝溶胶时,Al OOH晶粒与铝交联水合物均相伴生,在凝胶过程诱导铝交联水合物转变为Al OOH,最终使大孔氧化铝在较低的焙烧温度即可转化为γ-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 多级孔道 大孔氧化铝 晶种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贯通大孔Al_(2)O_(3)载体及其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隋宝宽 王刚 +4 位作者 袁胜华 杨卫亚 凌凤香 王少军 何海龙 《燃料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1207,共7页
采用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大孔结构的Al_(2)O_(3)载体,载体的大孔尺寸为250 nm,比表面积174 m^(2)/g,具有21 nm及250 nm集中的双重孔分布,抗压强度达到16.5 N/mm。采用该载体制备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仍然保持与载体接近的双... 采用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大孔结构的Al_(2)O_(3)载体,载体的大孔尺寸为250 nm,比表面积174 m^(2)/g,具有21 nm及250 nm集中的双重孔分布,抗压强度达到16.5 N/mm。采用该载体制备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仍然保持与载体接近的双峰孔分布、三维贯通大孔结构及较大的抗压强度等特性,Ni、Mo金属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催化剂的片层状活性相的长度为3−10 nm,堆垛层数1−7层,其中,大于4层的活性相分布约占40%,形成非均匀形态的活性相结构。与现有工业催化剂相比,三维贯通大孔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脱金属率、脱硫率及脱残炭率分别提高6.2%、6.0%及6.8%,孔结构、表面性质、活性相结构及其协同作用是三维贯通大孔催化剂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 大孔氧化铝 加氢脱金属 渣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贯穿结构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卫亚 王刚 +2 位作者 凌凤香 隋宝宽 张会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1-665,共5页
以聚环氧乙烷为诱导剂引发固-液两相分离形成以无定形水合羟基铝为骨架的三维贯通大孔氧化铝,经水热处理使水合羟基铝转化为拟薄水铝石(AlOOH),在温和焙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贯穿大孔孔道的高结晶度γ氧化铝材料。采用 XRD、SEM、N2 吸附... 以聚环氧乙烷为诱导剂引发固-液两相分离形成以无定形水合羟基铝为骨架的三维贯通大孔氧化铝,经水热处理使水合羟基铝转化为拟薄水铝石(AlOOH),在温和焙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贯穿大孔孔道的高结晶度γ氧化铝材料。采用 XRD、SEM、N2 吸附-脱附和 27Al MAS NMR 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大孔氧化铝材料的性质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所得材料不但具有 300 ~ 600 nm 之间的连续大孔孔道,大孔具有空间分布均匀且三维贯穿的结构特点,大孔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79 m2/g;而且孔壁含有 9.5 nm 的介孔孔道,说明所得材料具有介孔/大孔多级孔道分布;焙烧后的试样铝物种具有四配位、五配位及六配位三种配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500 ℃常规焙烧条件下即可转变为高结晶度的γ氧化铝,且抗压强度较高,基本满足多相催化对载体强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 大孔 氧化铝 水热处理 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贯穿大孔氧化铝的孔道改性、表征及转化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卫亚 凌凤香 +3 位作者 王刚 隋宝宽 张会成 王少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5-750,共6页
利用相分离技术制备了非晶三维贯穿大孔氧化铝初始材料,然后通过氨水水热改性处理,使其大孔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孔壁边缘生长有尺寸为50-300nm的片状聚集体,大孔尺寸由430nm下降到250nm,但仍然保持蠕虫状三维贯穿且空间分布均匀的特性... 利用相分离技术制备了非晶三维贯穿大孔氧化铝初始材料,然后通过氨水水热改性处理,使其大孔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孔壁边缘生长有尺寸为50-300nm的片状聚集体,大孔尺寸由430nm下降到250nm,但仍然保持蠕虫状三维贯穿且空间分布均匀的特性。改性后的氧化铝材料经550℃焙烧转化为高结晶度γ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31m^2/g,具有8.9nm及250nm两种集中的孔径分布,L酸度及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研究表明,无定形水合羟基铝离子聚合物与氨水发生再水合反应生成薄水铝石中间物,因此,可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转晶为γ态;大孔孔壁边缘的AlOOH晶粒受NH4^+模板诱导作用从里向外重排形成片状聚集体,从而改变了大孔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 大孔 氨水 水热处理 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弯道超车”的五大突破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岳瑞凤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实现'弯道超车',需对标未来人才核心素养,开启新一轮创新创业教育赶超战略,基于创生理论的认知基础,突破创新方法;基于'三维贯通'理论,突破思维壁垒;基于中国特色双创教育生态种子培育,突破... 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实现'弯道超车',需对标未来人才核心素养,开启新一轮创新创业教育赶超战略,基于创生理论的认知基础,突破创新方法;基于'三维贯通'理论,突破思维壁垒;基于中国特色双创教育生态种子培育,突破机制体制障碍;基于元创新驱动,突破双创教育痛点;基于使命感学习,突破文化育人困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 创新创业素养 “弯道超车”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