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机转子系统自激失稳的“三维”计算法及试验结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 黄步玉 黄文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3-49,8,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充液离心机转子系统自激失稳的“三维”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简单的质量-弹簧系统的振动来代替具有无限自由度的液体轴向非定常振动,保留解析解中代表液体二维非定常运动的项,从而克服了解析解出现密集奇点给稳定性判断... 本文主要讨论充液离心机转子系统自激失稳的“三维”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简单的质量-弹簧系统的振动来代替具有无限自由度的液体轴向非定常振动,保留解析解中代表液体二维非定常运动的项,从而克服了解析解出现密集奇点给稳定性判断带来的困难,获得了悬臂型离心机转子系统的自激失稳边界,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三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 转子系统 三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地形料场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秋丰 范文东 +2 位作者 刘杰 高静 常文娟 《西北水电》 2021年第4期31-34,39,共5页
传统的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方法由于受地形起伏、有用层厚度不均、勘探点布置不规则等影响,在使用时存在多种限制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模型计算法以准确、快捷和高效的优势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以某人工骨... 传统的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方法由于受地形起伏、有用层厚度不均、勘探点布置不规则等影响,在使用时存在多种限制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模型计算法以准确、快捷和高效的优势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以某人工骨料场为例,在满足相关规程的条件下,将传统平行断面法与三维模型储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陡地形料场储量计算中,虽然平行断面法增加断面数量能够提高料场储量的计算精度,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断面间距的加密,平行断面法的计算结果有向三维模型计算法计算结果收敛的趋势,三维模型计算法相比平行断面法计算结果更接近料场实际储量,验证了三维模型计算法储量计算具有可行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计算 平行断面 NWH-GeoBIM 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全站仪三维方向观测法数据处理模块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苏罗 陈继红 +2 位作者 乔永杰 孙燕国 王一博 《物探装备》 2016年第6期412-416,共5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应用三维方向观测法的背景、概念、观测方法及其计算公式,并用VB以类模块为对象变量编程,实现基于方向观测法数据处理模块的研制。利用TPS2000全站仪采集室外相机检校场标识控制点的原始数据作为本模块的应用实例,与SSoff... 本文简单介绍了应用三维方向观测法的背景、概念、观测方法及其计算公式,并用VB以类模块为对象变量编程,实现基于方向观测法数据处理模块的研制。利用TPS2000全站仪采集室外相机检校场标识控制点的原始数据作为本模块的应用实例,与SSoffice软件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模块数据处理的精度准确可靠,可以满足相机检校标识控制点的三维坐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方向观测 三维方向观测计算公式 模块研制方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的研发
4
作者 黎如雁 贾莲莲 +1 位作者 田小雄 王小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8,共3页
为提高淤地坝工程坝体工程量计算的效率、解决淤地坝工程设计图自动绘制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在假定坝体横断面均匀的前提下,开发了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该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各个计算断面坐标的确定、三维计算... 为提高淤地坝工程坝体工程量计算的效率、解决淤地坝工程设计图自动绘制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在假定坝体横断面均匀的前提下,开发了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该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各个计算断面坐标的确定、三维计算法和微分法计算坝体工程量、自动绘图各个坐标数据的确定等。该系统与以往的横断面法手工计算淤地坝工程量和手工制图相比,具有高效性、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工程量 横断面 三维计算法 微分 自动绘图 自动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hybrid brattice for improved dust control in underground mining faces: A computational study 被引量:8
5
作者 Kurnia Jundika C. Sasmito Agus P. +1 位作者 Hassani Ferri P. Mujumdar Arun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537-543,共7页
A prop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ust dispersio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safe and productive underground working environment. Brattice installation to direct the flow from main shaft to the mining face was found to b... A prop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ust dispersio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safe and productive underground working environment. Brattice installation to direct the flow from main shaft to the mining face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disperse dust particle away from the mining face. However,it limits the movement and disturb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mining fleets and operators at the tunnel. This study proposes a hybrid brattice system- a combination of a physical brattice together with suitable and flexible directed and located air curtains- to mitigate dust dispersion from the mining face and reduce dust concentration to a safe level for the working operators. A validate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odel utilizing Eulerian–Lagrangian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track the dispersion of dust particle. Several possible hybrid brattice scenario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improve dust management in underground min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plementation of hybrid brattice is beneficial for the mining operation: up to three times lower dust concentration is achieved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physical brattice without air curt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dispersion Hybrid brattice Underground mine Vent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