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49
1
作者 尹成 吕公河 +2 位作者 田继东 尚应军 徐锦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98,509,共5页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中炮检距分布的合理性又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有的地震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为此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中炮检距分布的合理性又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有的地震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为此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及其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提出了采用面元内相邻炮检距的变化率大小来判断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炮检距变化率的方差最小化作为观测系统参数优化选择的目标函数,这在一定程度和部分环节上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观测系统 炮检距 优化设计 三维观测系统 最优化设计 属性分析 地震数据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狄帮让 孙作兴 +2 位作者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角 窄方位角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分辨率 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碗学俭 葛雪钦 +4 位作者 张松平 郭立杰 王广智 杨波 张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6期42-48,共7页
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均衡性,以及对后续资料处理(叠前偏移)和综合解释至关重要。在此提出应用三维观测系统均匀性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和炮检... 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均衡性,以及对后续资料处理(叠前偏移)和综合解释至关重要。在此提出应用三维观测系统均匀性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和炮检点分布均匀情况,从整体上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系统的资料采样均匀性差异,使三维观测系统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覆盖次数 炮检距 方位角 炮检覆盖 均匀性 非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的三维观测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城亮 杨萌萌 +2 位作者 刘学伟 刘继红 卢良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857,1024+837,共9页
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是三维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面元属性。本文用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定量评价面元内的炮检距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分析对造成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影响。通过计算不同参数观测系统的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发现炮... 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是三维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面元属性。本文用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定量评价面元内的炮检距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分析对造成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影响。通过计算不同参数观测系统的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发现炮线距(纵向滚动距)、横向滚动距对采集脚印周期性影响较大,道间距、炮间距对其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炮检距均匀性 相关系数 采集脚印 采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浅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赢 贾烈明 +3 位作者 朱艳保 张翔利 王金兴 张光照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可在较大道间距和激发点距条件下形成"子面元"(小面元),但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最小炮检距增大、方位角分布不均,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跳跃等问题,影响地震数据采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通...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可在较大道间距和激发点距条件下形成"子面元"(小面元),但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最小炮检距增大、方位角分布不均,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跳跃等问题,影响地震数据采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通过2个实例,阐述了两种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和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子面元"形成原理,分析讨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其对资料品质的影响,认为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小投入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 子面元 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双聚焦方法 被引量:28
6
作者 狄帮让 王长春 +1 位作者 顾培成 倪成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9,共7页
双聚焦法是一种面向特定勘探目标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新方法 ,它可以定量预测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振幅精度和 AVP特性。常规的 CMP面元属性分析法是宏观的、全局性的 ,它强调获得最佳的水平叠加效果 ;而双聚焦特性分析法是面向指... 双聚焦法是一种面向特定勘探目标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新方法 ,它可以定量预测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振幅精度和 AVP特性。常规的 CMP面元属性分析法是宏观的、全局性的 ,它强调获得最佳的水平叠加效果 ;而双聚焦特性分析法是面向指定目标的、局部性的 ,它强调获得最佳的偏移成像精度。因此 ,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 ,提高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效果。由于不同介质模型的双聚焦计算方法差异较大 ,因此本课题研究分三步进行 ,即均匀介质算法、层状介质算法、复杂介质算法。本文完成了第一步均匀介质的双聚焦算法研究和软件研制 ,目前可作为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优化设计 双聚焦方法 点散射 分辨率函数 聚焦孔径角 地震资料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碗学俭 张松平 +3 位作者 孙德福 杨汝超 吴小延 郭立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5,12,共9页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的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排列长度、检波点远近等因素对聚焦分辨率和聚焦清晰度的影响,从整体上评价了观测系统聚焦性能,为采集的资料具有最佳叠前偏移成像效果提供了保证。马场实际资料处理分析结果与应用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聚焦性能 聚焦清晰度 聚焦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秦广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6-8,共3页
当炮点和检波点采样不足时,叠前偏移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声,从而制约叠前偏移的成像精度。本文应用散射点叠前偏移响应和射线追踪模型技术分析了观测系统类型、排列片宽度和线束滚动距离等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斜... 当炮点和检波点采样不足时,叠前偏移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声,从而制约叠前偏移的成像精度。本文应用散射点叠前偏移响应和射线追踪模型技术分析了观测系统类型、排列片宽度和线束滚动距离等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斜交和砖墙式相比,正交观测系统更有利于获得好的成像;在空间采样密度和线束滚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较宽的排列片有利于减小偏移噪声;在采样密度和排列片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线束滚动距离有利于改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叠前成像 偏移噪声 叠前偏移响应 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线束状特殊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振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2期1-9,共9页
采用多线、多道规则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有利于水网、桥梁、河流、油井、管线、村庄密集地方的采集。对于大障碍物造成的地下反射点资料盲区,可同时采用调头炮、加长排列、加大非纵距方法解决。调头炮野外施工简单,它是增加障碍区地下... 采用多线、多道规则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有利于水网、桥梁、河流、油井、管线、村庄密集地方的采集。对于大障碍物造成的地下反射点资料盲区,可同时采用调头炮、加长排列、加大非纵距方法解决。调头炮野外施工简单,它是增加障碍区地下反射点中、深目的层覆盖次数和使炮检距均匀的有效方法。它不改变束状三维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炮检距 地震勘探 规则线束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奇偶小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国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在国内是一种新的三维勘探方法。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是在单奇偶观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炮线间炮点的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该方法与常规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相比,有炮检距和方位角更加均匀及施工投入少的优点,并可通过... 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在国内是一种新的三维勘探方法。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是在单奇偶观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炮线间炮点的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该方法与常规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相比,有炮检距和方位角更加均匀及施工投入少的优点,并可通过变面元处理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剖面。该方法适于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应用。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叠加剖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 单奇偶三维观测系统 接收线 炮线 纵向 横向 面元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在委内瑞拉Caracoles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永民 李勤学 蒋连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1-660,共10页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观测系统 ,与常规的规则束状观测系统相比 ,它具有使炮检距、方位角等分布更加合理的特点。这种观测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和推广 ,而在国外则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的特点进...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观测系统 ,与常规的规则束状观测系统相比 ,它具有使炮检距、方位角等分布更加合理的特点。这种观测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和推广 ,而在国外则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结合在委内瑞拉Caracloes三维工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实际获得的资料信噪比高、层次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好。此项技术在今后的地震勘探中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式 三维观测系统 炮检距 方位角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 被引量:10
12
作者 碗学俭 杨波 +2 位作者 孙德福 葛雪钦 吴小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7-363,500+324,共7页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振幅保真度及处理和解释效果。本文论述的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可定量描述三维观测系统接收、激发参数及施工方式与...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振幅保真度及处理和解释效果。本文论述的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可定量描述三维观测系统接收、激发参数及施工方式与采集脚印的关系,综合考虑道距、接收线距、炮点距、炮线距、排列滚动线数、地层深度及变观方式等因素对形成采集脚印的影响,提供了从设计源头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在地震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地震数据采集 接收参数 激发参数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线理论面向层状介质的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束分辨率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萌萌 刘学伟 +2 位作者 谢城亮 刘继红 杜百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9-674,836+659,共6页
本文用射线理论简化了观测系统双聚焦束分辨率的计算,即首先根据射线理论求得由目标点激发的地表响应——CFP道集,再将CFP道集向下延拓聚焦到目标层,得到聚焦束。观测系统中检波点和震源分布密集时成像效果更好。当存在较大倾角构造时,... 本文用射线理论简化了观测系统双聚焦束分辨率的计算,即首先根据射线理论求得由目标点激发的地表响应——CFP道集,再将CFP道集向下延拓聚焦到目标层,得到聚焦束。观测系统中检波点和震源分布密集时成像效果更好。当存在较大倾角构造时,成像点周围的能量团会向构造倾向偏离,且在观测系统(检波点和震源点分布)稀疏时更明显。理论和实际模型试算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符合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束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射线理论 分辨率 双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时差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何宝庆 王秋成 +2 位作者 吴迪 穆志平 蔡锡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400,共5页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 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时差校正 DMO覆盖次数 DMO脉冲响应 三维观测系统 采集脚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永国 尹吴海 +4 位作者 何永清 李国顺 宁宏晓 章多荣 蒲青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1-365,353+518,共5页
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等直接影响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若相邻面元内覆盖次数相同、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则面元内的叠加振幅就存在差异。目前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分析多以定性分析图表示,本文... 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等直接影响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若相邻面元内覆盖次数相同、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则面元内的叠加振幅就存在差异。目前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分析多以定性分析图表示,本文在借鉴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均值、方差及加权因子概念,改进了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改进方法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炮检距均匀性的影响,还通过模型正演评估了观测系统参数对叠加成像剖面的振幅和频率均匀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均匀性与振幅或频率均匀性吻合较好,因此本文改进方法能有效分析和评价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属性均匀性 定量分析 炮检距 覆盖次数 方位角 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生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中 ,接收线间距是震源间距的倍数 ,震源线间距是接收器间距的倍数 ,这使得在震源线和接收线的每个交点处震源和接收器是重合的。这种布置理论上使得所有 CMP点都在每个面元的中心。可分面元观测系统排列的几何结构简... 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中 ,接收线间距是震源间距的倍数 ,震源线间距是接收器间距的倍数 ,这使得在震源线和接收线的每个交点处震源和接收器是重合的。这种布置理论上使得所有 CMP点都在每个面元的中心。可分面元观测系统排列的几何结构简单 ,便于野外施工。震源线的间距为道间距的非整数倍 ,接收线间距也不是炮点距的整数倍。接收线间距与震源线间距之比的余数决定了接收线方向和震源方向所期望的次反射面元。CMP点均匀分布在一个共反射面元内 ,面元具有可分性 ,地震处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选择面元大小 ,增加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可选性。由于在共反射面元内增加了来自不同共中心点的地震资料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覆盖次数 可分面元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光德 丁伟 +2 位作者 胡立新 杜清怀 于小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城镇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如何避开障碍物,选择什么参数确保面元属性均匀、最佳压制噪声,以得到好的反射资料。鉴于现有的勘探装备和技术潜力,本文提出一套从物理点优化调整到辅助检测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高... 城镇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如何避开障碍物,选择什么参数确保面元属性均匀、最佳压制噪声,以得到好的反射资料。鉴于现有的勘探装备和技术潜力,本文提出一套从物理点优化调整到辅助检测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照片和地震测量成果,对设计的规则观测系统进行反复调整,尽量避开障碍物,计算出调整后的覆盖次数、炮检距及方位角分布情况,设计出适用于障碍区的不规则观测系统。文中总结了几条设计原则,并给出相应的调整方法和辅助检测手段。通过合理调整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成功地解决了穿越大型障碍区时有效接收和安全激发的问题,确保了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等属性均匀,在多块三维资料采集应用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障碍物 三维观测系统 炮点调整 检波点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数据处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实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学伟 尹军杰 +1 位作者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5-380,387,共7页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情况下,确定了每一排列片线数、满覆盖测线长度、面元尺度、纵横向覆盖次数及排列类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陡坡带 地震数据处理 泌阳凹陷 覆盖次数 静校正 地震资料 排列 要求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的共聚焦分辨率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魏伟 符力耘 蒋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0-1317,共8页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共聚焦分辨率特性分析突破传统以点论证为基础的观测系统分辨率分析方法,面向地质目标定量预测三维观测系统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振幅精度.基于Fourier有限差分(FFD)大步长波场延拓和Born-Kirchhoff小步长波场插值递...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共聚焦分辨率特性分析突破传统以点论证为基础的观测系统分辨率分析方法,面向地质目标定量预测三维观测系统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振幅精度.基于Fourier有限差分(FFD)大步长波场延拓和Born-Kirchhoff小步长波场插值递推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复杂介质条件下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共聚焦分辨率特性快速分析方法.对给定的速度模型,该方法能够分析拟采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对复杂构造的成像分辨率与AVP属性,从而为进一步的偏移成像与储层分析提供保证.最后本文以SEG/EAGE三维盐丘模型为例设计满覆盖为16次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并实施三维共聚焦分辨率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复杂介质共聚焦分辨率分析 Fourier有限差分大步长波场延拓 Born—Kirchhoff小步长波场插值递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的优度选择各向异性成像有利区域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增庆 霍全明 +2 位作者 彭苏萍 胡朝元 勾精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是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进行地质构造勘探 ,而且可以进行岩性及各向异性介质勘探。鉴于三维三分量的野外作业更加复杂 ,采集成本更高 ,因此野外采集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分析更为重要。为此 ,本文引入优...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是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进行地质构造勘探 ,而且可以进行岩性及各向异性介质勘探。鉴于三维三分量的野外作业更加复杂 ,采集成本更高 ,因此野外采集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分析更为重要。为此 ,本文引入优度分析概念。优度不仅与炮检距分布、方位角分布、面元尺寸大小及覆盖次数分布有关 ,更重要的是 ,优度分析参数可用来研究介质各向异性的有利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 各向异性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炮检距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