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机械制造中的三维立体光刻加工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哲俊 胡忠辉 谢大纲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3-47,共5页
文章介绍了微机械和微机电系统制造的一种重要方法%D三维立体光刻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同时还介绍了立体光刻技术结合抗腐蚀层、牺牲层工艺加工微器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微机 微机电系统 三维立体光刻技术 各向异性刻蚀 牺牲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凹槽织构微机械加工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立光 马文锁 +5 位作者 高飞 李继锋 邓明 刘昭林 马磊 孟鸿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76,共4页
作为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织构化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在摩擦表面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介绍了0Cr17Ni7Al表面织构微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了相同载荷及转速工况条件下的光滑表面与凹槽织构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发现,精... 作为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织构化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在摩擦表面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介绍了0Cr17Ni7Al表面织构微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了相同载荷及转速工况条件下的光滑表面与凹槽织构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发现,精雕JDGR200T高速加工中心可以加工0.8mm宽度0Cr17Ni7Al表面凹槽织构,且凹槽槽底圆滑平整,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凹槽织构表面,但二者的磨损量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微机加工 凹槽 织构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机械加工的高长宽比矩形薄膜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敏 王权 李昕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5,19,共3页
设计了表面微机械加工的高长宽比矩形薄膜压力传感器芯片,采用由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制备的低应力氮化硅(LS SiN)薄膜作为压力传感器芯片的核心结构层,多晶硅薄膜淀积在LS SiN薄膜上,通过结构和位置的优化设计,干法腐蚀制作形成... 设计了表面微机械加工的高长宽比矩形薄膜压力传感器芯片,采用由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制备的低应力氮化硅(LS SiN)薄膜作为压力传感器芯片的核心结构层,多晶硅薄膜淀积在LS SiN薄膜上,通过结构和位置的优化设计,干法腐蚀制作形成力敏电阻条。制作了压力量程从60 kPa到1 MPa的传感器芯片。试验测试了量程60 kPa压力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室温环境下时,压力传感器显示了较稳定的长时输出,且用LPCVD低温二氧化硅密封的真空参考压力腔没有泄漏问题出现。该超小型传感器制造成本低,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压力传感器 表面微机加工 矩形膜 压阻 芯片 长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窄带水平集算法的三维表面工艺模拟系统(英文)
4
作者 李宁 周再发 +1 位作者 黄庆安 余嘉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0-505,共6页
表面工艺是MEMS制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实现其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可以为相关MEMS工艺研究和器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减少相关MEMS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其开发周期。基于窄带水平集算法完成了表面加工工艺的三维表面工艺模拟系统。窄带水平... 表面工艺是MEMS制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实现其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可以为相关MEMS工艺研究和器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减少相关MEMS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其开发周期。基于窄带水平集算法完成了表面加工工艺的三维表面工艺模拟系统。窄带水平集算法稳定,计算速度快处理拓扑变形非常灵活,本文将其应用于该软件仿真系统中,并进行了一列的仿真实验,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的流片电镜图对比,验证了仿真系统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仿真系统 三维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 窄带水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模型的表面微加工MEMS工艺层模型生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建华 高曙明 刘玉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6-1131,共6页
现有微机电系统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工艺和版图设计来完成几何设计,因此难以用于复杂器件的设计。研究了表面微加工MEMS几何模型到工艺层模型的自动转化,旨在实现MEMS器件几何设计和工艺规划的分离,给出了表... 现有微机电系统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工艺和版图设计来完成几何设计,因此难以用于复杂器件的设计。研究了表面微加工MEMS几何模型到工艺层模型的自动转化,旨在实现MEMS器件几何设计和工艺规划的分离,给出了表面微机械加工的工艺特征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工艺特征的自动识别过程,重点研究了基于工艺特征模型的工艺层模型自动生成方法。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几何模型 表面加工 MEMS 工艺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力传感器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庆祥 徐毓娴 +1 位作者 薛实福 刘永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力传感器微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对KOH腐蚀硅的硅膜厚度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以SIO2为掩膜,SF6刻蚀硅,实现了悬臂梁探针一次成形,并用湿法腐蚀对探针进行初步锐化,针尖半径约50nm。
关键词 力传感器 微机加工 加工技术 湿法腐蚀 针尖半径 悬臂梁探针 加工工艺 表面质量 腐蚀自停止 反应离子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体硅工艺的微机械可调节椭圆低通滤波器 被引量:2
7
作者 缪旻 卜景鹏 赵立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6-48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椭圆低通可调滤波器的调谐方法,即通过调节第一传输零点(FTZ)来改变3dB截止频率Tc。解析计算表明,小范围内改变FTZ既可调节Tc和滚降速率,又能保证通带和阻带的特性基本不变。作者提出FTZ的移动可由串联谐振支路处容性MEMS开... 提出了一种椭圆低通可调滤波器的调谐方法,即通过调节第一传输零点(FTZ)来改变3dB截止频率Tc。解析计算表明,小范围内改变FTZ既可调节Tc和滚降速率,又能保证通带和阻带的特性基本不变。作者提出FTZ的移动可由串联谐振支路处容性MEMS开关的分布加载来实现,并基于微扰法求出器件中心谐振频率及特性的变化规律。本文相应设计了Tc为16GHz的7阶步进式滤波器。高频有限元全波仿真表明,每加载一个MEMS开关,Tc改变约1.5GHz,损耗特性则几乎不变。这证明了理论分析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器件设计具有数字化调节能力和较出色的微波性能。这种方法也可用于高通和带通滤波器。论文还介绍了器件的体硅微加工流程及MEMS开关的初步加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微机电系统 可调谐滤波器 椭圆低通滤波器 第一传输零点 频率移动 体硅微机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加工MEMS器件工艺层模型可制造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华 刘玉生 高曙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9-1674,1681,共7页
针对基于实体模型生成的微电机系统(MEMS)器件工艺层模型难以完全保证可制造性的问题,结合标准的表面微加工工艺,从可释放性、上下可结合性和腐蚀可制造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可制造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可制造性评价... 针对基于实体模型生成的微电机系统(MEMS)器件工艺层模型难以完全保证可制造性的问题,结合标准的表面微加工工艺,从可释放性、上下可结合性和腐蚀可制造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可制造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可制造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生成改进建议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工艺层模型可制造性评价方法提高了MEMS器件的可制造性评价质量与效率,并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早地发现与更改设计中存在的可制造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艺层模型 可制造性评价 表面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三维机械加工的最新技术──LIGA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揭景耀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74-877,共4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LIGA技术,总结其特点。
关键词 LIGA技术 微机加工 X射线光刻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表面微加工工艺的微器件设计框架的研究
10
作者 闫向彤 江平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以微器件设计为对象,对微硅表面制造驱动的微器件并行设计方法学及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开发逻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基于三层Web-ASP集成框架实现e-CAD原型工具的编程方案。其中,并行任务流管理与控制、微器... 本文以微器件设计为对象,对微硅表面制造驱动的微器件并行设计方法学及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开发逻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基于三层Web-ASP集成框架实现e-CAD原型工具的编程方案。其中,并行任务流管理与控制、微器件实例及设计资源库、微加工工艺规划及仿真、微器件设计评价等是该系统实现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网上微器件设计中心,并通过应用服务机制,实现对微器件设计工具使用的商务化,以达到降低设计成本、加快MEMS产业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加工工艺 微器件 并行设计 应用服务 WEB-ASP 微机电系统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拴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5-49,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机电系统制作用的基本腐蚀技术,包括各向同性腐蚀,各向异性腐蚀、牺牲层腐蚀、干法腐蚀、HF阳极腐蚀等。重点介绍了为制作三维微结构而开发出的LIGA工艺、磁控反应离子腐蚀、深冷干法腐蚀、干法分离、IH工艺...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机电系统制作用的基本腐蚀技术,包括各向同性腐蚀,各向异性腐蚀、牺牲层腐蚀、干法腐蚀、HF阳极腐蚀等。重点介绍了为制作三维微结构而开发出的LIGA工艺、磁控反应离子腐蚀、深冷干法腐蚀、干法分离、IH工艺和SCREAMI等三维加工技术。最后给出了个别加工、键合及MEMCAD等不可缺少的微机械微米/纳米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表面微机加工 反应离子腐蚀 各向异性腐蚀 纳米加工 各向同性腐蚀 牺牲层 加工技术 腐蚀技术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加工技术发展概况(二)
12
作者 鲍敏杭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共2页
微机械加工技术发展概况(二)鲍敏杭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传感技术国家实验室上海市2002337表面平整化技术表面平整化技术是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的一种工艺技术。它是利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将因金属化加工而变得起伏的硅片表... 微机械加工技术发展概况(二)鲍敏杭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传感技术国家实验室上海市2002337表面平整化技术表面平整化技术是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的一种工艺技术。它是利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将因金属化加工而变得起伏的硅片表面变得平整,为进一步加工提供更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微机加工技术 表面平整化
全文增补中
微机械加工技术──倒装焊接法
13
作者 张光照 刘焱 张德利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7年第5期59-60,64,共3页
简要介绍了倒装焊接技术的用途、工艺过程和应用.
关键词 微机加工技术 倒装焊接法 微封装工艺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微机械振动陀螺振子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荣丽梅 常嗣和 +1 位作者 姬红 阮世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微机惯性器件 振动惯性技术 微电子技术 石英微机振动陀螺振子 晶体表面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装微构件吸附用玻璃针尖规范化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路敦武 黄惠杰 +3 位作者 沈蓓军 杨良民 刘增水 何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4-57,共4页
建立了组装微构件吸附用玻璃针尖规范化加工装置,研究了有特定要求吸附针尖的规范化加工工艺,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微机 组装用 玻璃针尖加工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共烧陶瓷的微机械差分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义川 缪旻 +4 位作者 方孺牛 唐小平 卢会湘 严英占 金玉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73,共7页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高密度集成化的主流封装/组装集成技术,可适用于耐高温、耐受恶劣环境下的特性要求。报道了以LTCC为结构材料设计、制作的一种MEMS差分电容式加速度计。该器件的敏感质量、4根悬臂梁结构...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高密度集成化的主流封装/组装集成技术,可适用于耐高温、耐受恶劣环境下的特性要求。报道了以LTCC为结构材料设计、制作的一种MEMS差分电容式加速度计。该器件的敏感质量、4根悬臂梁结构都内嵌于LTCC多层基板,质量块和上下盖板之间通过印刷电极组成差分电容对;高精度电容检测芯片表贴于LTCC基板表面,将差分电容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论文讨论了微机械LTCC加速度计的设计与制备、检测电路和性能测试。LTCC的高密度多层布线减小了互连线的长度和相关耦合寄生电容;基于集成芯片的检测电路解决了分立式检测电路的引起噪声大、电路复杂等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加速度计结构灵敏度较高,小载荷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约为30.3 m V/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加速度计 微机加工 三维集成 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齿轮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新安 苏毅 +2 位作者 张熙 谭淞生 王渭源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60-365,共6页
微机械加工技术是在IC平面工艺结合牺牲层腐蚀工艺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在八十年代中应用了这种准三维加工技术,出现了尺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的微型传感器.从而,传感器的性能和成品率得到提高,而成本下降.同时,为微电子机械集成奠定了一... 微机械加工技术是在IC平面工艺结合牺牲层腐蚀工艺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在八十年代中应用了这种准三维加工技术,出现了尺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的微型传感器.从而,传感器的性能和成品率得到提高,而成本下降.同时,为微电子机械集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1988年美国加里弗尼亚大学采用这种工艺成功地制成了直径仅为头发丝粗细的硅静电马达,从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齿轮 微机加工 加工工艺 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型平面微电机及其制作工艺 被引量:23
18
作者 郭占社 吴一辉 +1 位作者 宣明 王淑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得到一种尺寸小、输出力矩大、转速高的直流可调速微电机,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微电机的方法。定子和转子都做成平面结构,定子线圈采用了平面型、无槽式集中绕组;线圈之间采用了三相星形连接方式,采用了微机械LIGA工艺和... 为得到一种尺寸小、输出力矩大、转速高的直流可调速微电机,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微电机的方法。定子和转子都做成平面结构,定子线圈采用了平面型、无槽式集中绕组;线圈之间采用了三相星形连接方式,采用了微机械LIGA工艺和硅微机械加工工艺;转子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轴向充磁,成辐射状间隔分布。装配时转子分布于定子两侧,不但减小了电机尺寸,还有利于定子的散热。把装配完毕的微电机接通三相半控控制电路对其转速和力矩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机运转平稳,输出力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型平面微电机 制作工艺 LIGA工艺 微机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表面的可控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亮 冯焱颖 +2 位作者 叶雄英 武雁斌 周兆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709-1712,共4页
本文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微观几何结构,研究材料表面微结构对于表观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设计尺寸的表面微柱阵列结构的亲水表面的表观接触角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材料表面... 本文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微观几何结构,研究材料表面微结构对于表观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设计尺寸的表面微柱阵列结构的亲水表面的表观接触角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微结构,在亲水的本征表面上,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更加符合Wenzel的理论预测.文章也通过在微柱表面利用化学腐蚀方法制作多孔硅结构的方法,形成了具有阶层结构的粗糙表面.具有多孔硅结构和微柱阵列的疏水表面(OTS)上,测得最大接触角是157.18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粗糙度 润湿性 微机加工 多孔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复杂微器件的微立体光刻成形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涛 陈运生 +3 位作者 舒延春 侯丽雅 朱丽 王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4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更高加工分辨率且可直接成形三维复杂微型器件的一次曝光型微立体光刻成形装置。重点给出了经薄膜晶体管阵列编址的液晶显示光阀表盘 ,即可控透光模板的构造、性能及其对微立体光刻成形装置层面加工分辨率和截面曝光尺寸... 介绍了一种具有更高加工分辨率且可直接成形三维复杂微型器件的一次曝光型微立体光刻成形装置。重点给出了经薄膜晶体管阵列编址的液晶显示光阀表盘 ,即可控透光模板的构造、性能及其对微立体光刻成形装置层面加工分辨率和截面曝光尺寸的影响。为证明微立体光刻工艺在成形三维复杂微结构时的优越性 ,给出了所加工出的微机械部件、微型件浇铸模、微流体系统部件等实物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及相关的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杂微器件 立体光刻 加工分辨率 微机 微成形 R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