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肤色上的参数设置
1
作者 高芳照 张俞 +1 位作者 周楫 钟仁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验证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皮肤颜色上参数的设置。方法选用从等级Ⅰ到Ⅳ的4种颜色(非常浅、浅、中间色、褐色)。通过调节增益(Gain)和整合时间(IT),以获得清晰的表面图像。所获得的图像可分为3种类型,没有图像a类(不能显示出... 目的验证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皮肤颜色上参数的设置。方法选用从等级Ⅰ到Ⅳ的4种颜色(非常浅、浅、中间色、褐色)。通过调节增益(Gain)和整合时间(IT),以获得清晰的表面图像。所获得的图像可分为3种类型,没有图像a类(不能显示出表面图像)、模糊图像b类(能够部分显示表面图像,但图像存在缺损,轮廓不全)、清晰图像c类(显示清晰的表面轮廓)。记录每种颜色不同类型时的Gain与IT的数值。结果膜体Ⅰ级肤色,很低的Gain和IT(Gain超过100%,IT超过2 800μs)就能获得c类图像,随着Gain的增高,获得c类图像的IT所需的值慢慢降低。过高的IT就会出现b类图像。膜体Ⅱ级肤色和膜体Ⅰ级肤色相差不多,只是c类图像出现和消失的阈值有所变化。膜体Ⅲ级肤色,Gain为100%、IT大于5 600μs时才能获得c类图像;Gain为400%,IT也要大于3 200μs才会获得c类图像;当Gain为400%时和IT大于6 600μs、Gain为500%时和IT大于6 200μs、Gain为600%时和IT大于5 800μs时,都会出现b类图像。膜体Ⅳ级肤色,只有在很高的Gain和IT时,才能看到c类图像,且范围很小。结论三维表面光学图像引导系统能够降低患者的额外剂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摆位误差。对于亚洲人中肤色可以选择IT在5 000μs及Gain范围为300%左右可以在相对广谱的扫描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 亚洲人肤色 三维表面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