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铁山坡飞仙关组膏盐层控气非均质性三维表征
1
作者 彭先 欧成华 +5 位作者 肖富润 王蓓 郭培培 和宇博 彭仕轩 刘俊延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膏岩层控气是重要的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现有膏岩层控气研究集中于实验测试与定性描述,缺乏对膏盐层分布的三维表征。为此,研发了膏盐层与气水层井震结合相控三维建模新技术,具体包括膏盐层测井解释及相控三维建模、膏盐层地震遗传反演... 膏岩层控气是重要的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现有膏岩层控气研究集中于实验测试与定性描述,缺乏对膏盐层分布的三维表征。为此,研发了膏盐层与气水层井震结合相控三维建模新技术,具体包括膏盐层测井解释及相控三维建模、膏盐层地震遗传反演三维建模、膏盐层井震结合三维建模、沉积微相控制的气水层三维建模及膏盐层与气水层三维融合建模5个关键技术环节,应用于分析四川盆地铁山坡飞仙关组膏盐层的控气性,建立了膏盐层与气水层井震结合相控三维模型,定量刻画了研究区内膏盐层的控气非均质性,实现了对膏盐层控气的三维可视化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铁山坡飞仙关组膏盐层平面上除Ⅰ区和Ⅱ区中部局部范围外,其余大部分区域呈连续片状分布,纵向上具有多层、薄层、厚度强非均质分布等特征;呈现出封盖控气性、降储控气性和使气藏复杂化3类控气特征模式,显示了研究区膏盐层控气的强非均质性。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天然气非均衡规模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基础与地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层控气非均质性 井震结合 相控建模 铁山坡飞仙关组 三维表征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
2
作者 王泽宇 欧成华 +5 位作者 肖富润 李航 郭培培 权昊森 闫博 彭仕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分阶段分类研究,包括基于5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然后,实施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包括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驱油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埋存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将提出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某典型低孔、特低渗油藏,先后建立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标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模型、每个阶段各类储集体的驱油量与埋存量三维模型,计算出实例区三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量648.24 t、埋存量2956.84 t,表征了各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CO_(2)捕获、利用和存储(CO_(2)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项目精细化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分阶段分类评价 三维表征 驱油量 埋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3DC:基于三维表征建模的篇章级关系抽取模型
3
作者 王宇 王震 +2 位作者 温立强 李伟平 赵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50-2960,共11页
篇章级关系抽取任务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档的多个句子中提取事实,是构建领域知识库和知识问答应用的关键环节,相较于句子级关系抽取,该任务既要求模型能够基于文档结构特征捕获实体间的复杂交互,还要应对严重的关系类别长尾分布问题.现有... 篇章级关系抽取任务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档的多个句子中提取事实,是构建领域知识库和知识问答应用的关键环节,相较于句子级关系抽取,该任务既要求模型能够基于文档结构特征捕获实体间的复杂交互,还要应对严重的关系类别长尾分布问题.现有基于表格的关系抽取模型主要对文档进行“实体/实体”二维建模,采用多层卷积网络或局部注意力机制提取实体间的交互特征,由于未显式对关系语义进行解耦建模,使得模型无法避免类别重叠影响和捕获关系的方向性特征,导致缺乏实体交互的充分语义信息.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表征建模的篇章级关系抽取模型DRE-3DC(Document-Level Relation Extrac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Combination Modeling),对二维表格建模方式进行扩展,形成“实体/实体/关系”三维表征建模,采用基于形变卷积的三重注意力机制有效区分和聚合不同语义空间下的实体间及实体与关系的交互表征,自适应地增强模型对文档结构特征的聚合.同时,采用多任务学习方法增强模型对文档整体关系类别组合的感知来缓解篇章级关系抽取任务中的关系类别长尾分布问题.在DocRED和Revisit-DocRED两个篇章级关系抽取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DRE-3DC模型性能良好,并通过消融实验、对比分析和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级关系抽取 三维表征 三重注意力 形变卷积网络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B的三维表征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志宏 王雪丽 +2 位作者 邢远 刘莹莹 刘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35-741,751,共8页
聚焦离子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微纳尺度制造能力和优势,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随着新型FIB硬件设备的多功能化,FIB三维表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FIB三维表征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其他三维表征技术相... 聚焦离子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微纳尺度制造能力和优势,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随着新型FIB硬件设备的多功能化,FIB三维表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FIB三维表征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其他三维表征技术相比,FIB三维表征技术具有控制精度高、分析微观区域大、分辨率高等特点。FIB技术与SIMS、SEM、EDX、EBSD等系统的结合,可对不同材料进行三维空间状态下的形貌、成分、取向等信息的分析。文章简要概述了3DSIMS、3D-Imaging/EDX、3D-EBSD 4种基于FIB的三维表征技术,具体包括FIB三维表征技术的成像-切割的原理及过程。综述了几种不同表征手段在各种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后指出FIB三维表征技术在应用中的些不足并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三维表征技术 3D-SIMS 3D—Imaging 3D—EDX 3D—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胰酶水解历程分子量变化模拟与三维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苏荣欣 邹龙花 +2 位作者 齐崴 王梦凡 何志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6-351,共6页
食源性活性多肽的生物活性功能具有很强的分子量依赖性,不同分子量的多肽有不同的功能。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了酪蛋白在胰酶作用下酶解全过程的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基于此模型进行了酶解历程三维表征。使用BP神经网络模拟,隐含层为2... 食源性活性多肽的生物活性功能具有很强的分子量依赖性,不同分子量的多肽有不同的功能。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了酪蛋白在胰酶作用下酶解全过程的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基于此模型进行了酶解历程三维表征。使用BP神经网络模拟,隐含层为2层,每层含30个节点时拟合效果最好,回归系数R2可达0.9922。将预测数据用于复杂酶解历程的三维表征,可通过该三维表征图迅速判断各集总分子量多肽区的最佳制备水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 胰酶 酶促水解 神经网络 三维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的三维表征参数与耐磨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强 余真泷 崔凤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1-765,共5页
从微观几何特征方面分析了三维表面表征参数中影响耐磨性的5种主要指标参数,并以此作为反映零件表面耐磨性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评价零件表面耐磨性指标的灰关联分析模型.通过对5种不同三维表面表征参数... 从微观几何特征方面分析了三维表面表征参数中影响耐磨性的5种主要指标参数,并以此作为反映零件表面耐磨性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评价零件表面耐磨性指标的灰关联分析模型.通过对5种不同三维表面表征参数对耐磨性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得出三维表征参数与耐磨性的内在相关性,并计算出三维表面表征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权重,从而得出影响耐磨性的主要敏感参数,为建立三维表面功能表征参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征参数 耐磨性 灰色关联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煤(长焰煤)孔隙结构三维表征及渗流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笑乐 杨甫 +6 位作者 韩磊 宁星 李瑞宇 董凌霄 曹虎生 邓磊 车得福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78-5087,共10页
采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仪对富油煤(长焰煤)进行了三维表征,建立了统计孔径分布(PSD)的等效孔隙网络模型(PNM),研究了压力梯度和流动方向对渗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矿物和基质分别占总体积的11.30%、1.03%和87.6... 采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仪对富油煤(长焰煤)进行了三维表征,建立了统计孔径分布(PSD)的等效孔隙网络模型(PNM),研究了压力梯度和流动方向对渗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矿物和基质分别占总体积的11.30%、1.03%和87.67%,连通孔隙率为5.13%。孔隙等效半径在3~8μm内的数量占89.23%,平均配位数为2.87,孔隙连通性较差。等效半径小于2μm的喉道数占73%,喉道的等效长度主要分布在10~30μm之间。在相同压力梯度下,三个方向的孔隙压力、渗流速度和流动路径分布不同,表现出各向异性。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渗流速度逐渐增大,且渗流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三个方向上的调和平均渗透率为0.1403 mD,这与前人测得的榆神府矿区富油煤渗透率(0.1345 mD)相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多孔介质 X射线成像仪 三维表征 渗透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封洞库围岩质量的空间变异性分析与三维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凯 晏鄂川 陈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77,共15页
空间变异性是地质体的固有性质,岩体质量不可避免地具有空间变异性。依托宁波百地年地下水封洞库项目,以围岩质量的空间变异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对场区岩体质量Q值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高斯模拟(S... 空间变异性是地质体的固有性质,岩体质量不可避免地具有空间变异性。依托宁波百地年地下水封洞库项目,以围岩质量的空间变异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对场区岩体质量Q值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高斯模拟(SGS)对场区岩体质量Q值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表征,并构建岩体质量Q值的三维随机场,通过对多次SGS随机实现结果的统计分析,以概率统计的手段预测了研究区岩体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滞后距变差函数图大体相同,大滞后距下会使变差函数图丧失局部特征;Q值在竖直方向上的结构性比水平面上的好;相关性最好的方向为NE35°水平方向;通过SGS随机实现的平、纵、横剖面以及三维视图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场区岩体质量Q值的空间分布特征;SGS随机模拟较好地表征了场区岩体质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异性、各向异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岩体质量Q值 空间变异性 三维表征 区域化变量 序贯高斯模拟(S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错三维表征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符锐 冯宗强 黄晓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7-426,共10页
位错的三维表征是准确认识位错特性和行为的基础。综述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聚焦离子束-电子通道衬度成像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位错三维重构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子分辨率位错三维重构、体视学原理位错三维重构和... 位错的三维表征是准确认识位错特性和行为的基础。综述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聚焦离子束-电子通道衬度成像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位错三维重构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子分辨率位错三维重构、体视学原理位错三维重构和系列倾转位错三维重构方法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实例,对比讨论了上述技术在分辨率、定量表征和参量信息耦合能力方面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一种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实现位错几何和晶体学特征参量高精度耦合表征的位错三维定量集成表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了未来各类位错三维表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 三维表征 同步辐射X射线 电子通道衬度成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 体视学成像 三维位错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铣削及喷丸加工残余应力测试与三维表征
10
作者 梁巧云 蔺治强 +1 位作者 张吉银 姚倡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4-1804,共11页
为了研究具有典型薄壁结构特征的叶片铣削及喷丸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叶片具体结构特征,进行针对钛合金叶片对象的三维残余应力测试;依据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进行叶片表面... 为了研究具有典型薄壁结构特征的叶片铣削及喷丸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叶片具体结构特征,进行针对钛合金叶片对象的三维残余应力测试;依据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进行叶片表面残余应力及表层残余应力的分析,发现叶片叶背及叶盆表面的残余应力都是残余压应力,且分布没有一致的规律,但叶背及叶盆的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趋势大体是一致的;最后在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获得了基于叶片三维坐标(x-y-h)分布的残余应力预测经验公式;根据特定测量点残余应力测试结果,验证了喷丸叶片残余应力三维表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铣削 喷丸 残余应力 数值拟合 三维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云平台的环境监测数据三维表征设计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维 蒋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三维可视化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环境监测数据是空间数据场,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科学表达。监测数据的表征,可结合相关环境要素共同还原场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监测数据具... 三维可视化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环境监测数据是空间数据场,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科学表达。监测数据的表征,可结合相关环境要素共同还原场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监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可分别进行表征方式的设计。通过研究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数据场的三维表征设计,探索了三维可视化在深度数据挖掘、说明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场 可视化 三维表征 GIS云平台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三维表征参数的研究与测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晓芬 俞建卫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8-90,共3页
本文在参考了一维、二维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表面微观轮廓的三维评定参数。研究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平均平面的计算方法和三维参数适合于计算机直接运算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实现测量的方法与装置,并通过实测数据证... 本文在参考了一维、二维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表面微观轮廓的三维评定参数。研究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平均平面的计算方法和三维参数适合于计算机直接运算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实现测量的方法与装置,并通过实测数据证实了这些参数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三维表征参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冲走滑断层分区分级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
13
作者 欧成华 王泽宇 +2 位作者 柳金城 李兆亮 梅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4,共15页
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广泛分布在含油气盆地富油二级构造带中,定量表征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受水平挤压应力与压扭剪切应力叠加耦合作用,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内同时发生逆冲推覆位移与走滑位移,造成体系内地层破碎、断层体系复杂、测井与地... 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广泛分布在含油气盆地富油二级构造带中,定量表征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受水平挤压应力与压扭剪切应力叠加耦合作用,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内同时发生逆冲推覆位移与走滑位移,造成体系内地层破碎、断层体系复杂、测井与地震响应杂乱,断层识别、组合、表征与建模困难。围绕逆冲走滑断层成生机制特点及断层体系复杂性解析与表征,研发出分区分级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技术,成功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油砂山断层下盘逆冲走滑断层体系的定量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依靠分区对比,建立关键标志层交叉引层与分区标定技术,有效解决了逆冲走滑断层体系破碎地层层位标定多解性强的难题,实施了对研究区油砂山断层下盘6个关键标志层的有效标定与全区满覆盖追踪。应用多尺度多类型逆冲走滑断层褶皱阶梯状网格建模与全景可视化表征技术,实现了对研究区油砂山断层下盘逆冲走滑断层剖面平面三维立体空间多视域全景可视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走滑断层 断层识别与组合 分区分级解析 三维全景表征 油砂山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ud Sphere:一种基于渐进式变形自编码的三维模型表征方法
14
作者 王宗继 刘云飞 陆峰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5-1388,共14页
针对大数据时代三维模型形状多样性激增的挑战,致力于从形状形成过程中发现独特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球表面逐步变形对三维模型的形状进行统一表征的方法。输入任意三维模型,通过逐步变形自编码网络将一个模板球面点云逐步变形拟合该输... 针对大数据时代三维模型形状多样性激增的挑战,致力于从形状形成过程中发现独特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球表面逐步变形对三维模型的形状进行统一表征的方法。输入任意三维模型,通过逐步变形自编码网络将一个模板球面点云逐步变形拟合该输入形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建模三维模型变形过程,从多阶段变形中挖掘独特的形状特征,避免了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对人工标注的依赖。通过显式编码形状生成过程中的变形残差,不仅捕捉了最终形状,还记录了形状的渐进变化过程。在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方面,采用了多阶段信息监督的方式,提高了变形重建的精度。与当前技术水平代表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多阶段监督训练方式能够增强变形重建结果的细节精度。丰富的消融实验验证了多阶段监督方式的有效性。变形表征方法适用于模型分类、形状迁移、共编辑等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具有泛用性,可为三维模型几何属性自动解析与高效编辑提供底层的数据表征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征 三维模型变形 球面点云模板 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微观组织模拟及其表征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伟 楚志兵 +4 位作者 王环珠 李玉贵 帅美荣 苏辉 薛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5-1042,共8页
多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宏观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的三维仿真及其表征对于预测和研究材料内部真实组织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维模拟方法与表征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叙述... 多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宏观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的三维仿真及其表征对于预测和研究材料内部真实组织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维模拟方法与表征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叙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三维模拟方法及表征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以及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模拟 微观组织演变 三维表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晶粒三维尺寸的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明波 彭晓东 +1 位作者 潘复生 丁培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30,共4页
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的尺寸大小对薄带的性能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薄带铸造过程中由于晶粒的生长具有三维特征 ,采用传统表征方法无法实现对薄带凝固组织中晶粒三维尺寸大小的表征 ,本文运用定量金相和概率论知... 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的尺寸大小对薄带的性能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薄带铸造过程中由于晶粒的生长具有三维特征 ,采用传统表征方法无法实现对薄带凝固组织中晶粒三维尺寸大小的表征 ,本文运用定量金相和概率论知识 ,在对晶粒形状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建立了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三维尺寸的表征表达式 ,实现了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三维生长特征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薄带 凝固组织 晶粒 三维表征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表面粗糙度的表征和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何宝凤 魏翠娥 +2 位作者 刘柄显 丁思源 石照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4-2011,共18页
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耐磨性、密封性以及抗腐蚀性等,是评定机械加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零件表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表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三维表... 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耐磨性、密封性以及抗腐蚀性等,是评定机械加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零件表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表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三维表面粗糙度由于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工件表面的状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发展历史,系统地介绍了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表面形貌与功能特性的联系,概述了三维粗糙度参数在制造业、生物医疗、摩擦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表征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相关研究(比如,三维测量的溯源性、重复性、参数表征体系等问题)的深入以及三维表面测量手段的发展,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也将不断完善和推广,并更多地与实际功能相结合来预测并指导生产,确保工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参数 三维表面粗糙度表征 表面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小层水平井对比及其构造三维可视化表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欧成华 杨晓 +2 位作者 梁成钢 黄毅 朱海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0,共7页
页岩气建产区是以平台+水平井的井工厂模式运营的,利用水平井开展页岩小层对比及其结构与构造建模,在目前还是一项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在解析页岩小层结构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小层分层模式和水平井测井多井三维可视化对比方法,依靠井... 页岩气建产区是以平台+水平井的井工厂模式运营的,利用水平井开展页岩小层对比及其结构与构造建模,在目前还是一项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在解析页岩小层结构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小层分层模式和水平井测井多井三维可视化对比方法,依靠井-震结合,实现了页岩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的三维建模,形成了井工厂模式下页岩气建产区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三维可视化表征新技术。成功完成了四川盆地W页岩气田某典型建产区6个页岩小层分层模式的建立、水平井多井可视化对比,以及页岩小层结构与7个小层层面构造模型的建立。在证实该技术实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还为研究区后期的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了构造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小层 井工厂模式 水平井小层对比 三维可视化表征 构造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涂布纸张三维结构表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益 刘寅 沈文浩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64,共11页
本研究以X射线断层扫描(CT)为测试手段,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表征纸张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的方法,研究了涂布对纸张三维结构的影响,从结构角度阐释了涂布影响纸张性能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涂布后纸张的孔隙率、孔径和配位数减小... 本研究以X射线断层扫描(CT)为测试手段,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表征纸张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的方法,研究了涂布对纸张三维结构的影响,从结构角度阐释了涂布影响纸张性能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涂布后纸张的孔隙率、孔径和配位数减小,孔隙迂曲率升高,使得流体流经孔隙时的阻力增大从而增加其阻隔性;另外,涂布还改变了纸张的表面微观形貌,使纸张表面轮廓均方根偏差降低,减小纸张表面起伏,提高纸张平滑度。基于X射线CT技术对涂布纸张进行三维结构表征有助于明晰纸基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推动新型纸基材料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CT 涂布纸张 三维结构表征 孔隙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体不连续面三维分形维岩体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福军 陈剑平 +1 位作者 徐黎明 谭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15-2322,共8页
岩体内部不连续面分布具有随机性、不规则性,但又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基于三维随机不连续面网络模拟技术,对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内的不连续面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分形维数。岩体不连续面分布分维数具有... 岩体内部不连续面分布具有随机性、不规则性,但又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基于三维随机不连续面网络模拟技术,对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内的不连续面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分形维数。岩体不连续面分布分维数具有尺寸效应,随着岩体尺寸增大分维数减小,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这一稳定的分维值称之为表征分维数,用此值描述不连续面分布特征。将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表征分维数与按传统岩体分类标准所得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以岩体不连续面分布表征分维数为指标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在岩体分类基础上,提出基于表征分维数的岩体等效抗剪强度指标的折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三维表征分维数 岩体质量 等效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