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1
作者 李济民 杨雪丽 陈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数共110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所有患者均进行3D-CTA与3D-DSA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瘤体最大直径与瘤颈径和3D-CTA对确诊的瘤体位置检出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AN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2,P<0.05),采用3D-CTA检出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检出符合率为100.00%,大脑中动脉66.67%,大脑后动脉为75.00%,前交通动脉为74.12%,后交通动脉为95.65%,颈内动脉颅内段为89.47%;3D-DSA与3D-CTA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DSA检查相比,3D-CTA其一致性较高,且对于瘤体不同位置的检出率均表现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2
作者 刘博 杨金花 肖月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组(n=43)及非MVI组(n=5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四格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参数、MSCT参数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Kappa检验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评估HCC患者MVI发生情况的一致性。与非MVI组比较,MVI组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的占比较高(χ²=6.626、7.79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病灶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动脉期瘤周强化的占比较高(χ²=36.539、26.255、28.33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动脉期CT值较低(t=4.733,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较高(t=4.617、5.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OR=3.529)、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2.756)、动脉期瘤周强化(OR=2.917)、门静脉期CT值(OR=1.235)及延迟期CT值(OR=1.401)为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期CT值(OR=0.928)为其保护因素(P<0.05)。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动脉期瘤周强化三项参数联合预测HCC患者MVI的敏感度为93.02%,准确度为82.98%。ROC曲线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联合预测MVI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90.20%。Kappa检验显示,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诊断MVI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3、0.653)。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对HCC患者MVI发生情况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助于术前MVI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78-780,864,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结果: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均显著高于CT血管成像或多层螺旋CT单独诊断(P<0.05)。CT血管成像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12,多层螺旋CT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07,两者联合诊断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796,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红梅 余建群 +2 位作者 张优仪 原珍团 褚志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34例AD中显示真假腔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34例AD中显示真假腔34例,内膜片27例,壁内血肿7例;27例典型夹层三维成像均显示明确破口,主动脉弓部破口以矢状位显示最佳,降主动脉破口以轴位及冠状显示最佳,VRT显示病变全程较清晰,但对破口及内膜片的显示不如MIP、MPR及轴位。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能全面清晰显示AD解剖病理改变,尤其是对破口的显示,是AD的重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 64层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志国 宋玲玲 胡春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三维血管重建及HR-MRI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对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Ⅰ期21例,Ⅱ期59例,Ⅲ期2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一般(Kappa=0.585,0.689,P<0.001);而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29,P<0.001);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度为90.00%(90/100),高于CT三维血管重建、HR-MRI单独诊断的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血管重建联合HR-MRI诊断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的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好、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ct三维血管重建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覃星悦 陈圣昌 +1 位作者 秦柱贵 陈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测量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对比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后诊出64例单发颅内动脉瘤,经MRA检查后诊出61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瘤体<3 mm时CTA检出率93.33%高于MRA 60.00%(P<0.05);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3.33%、敏感度83.56%、特异度82.35%、Kappa值=0.548;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2.22%、敏感度80.82%、特异度88.24%、Kappa值=0.543;CTA联合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95.56%、敏感度95.89%、特异度94.12%、Kappa值=0.861。结论CTA与MRA均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其中CTA可明显提高<3 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诊出率,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能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楚建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92-593,共2页
目的评价MRP、CPR、VR、MIP和SSD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对拟3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MPR、CPR、VR、MIP和SSD重建... 目的评价MRP、CPR、VR、MIP和SSD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对拟3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MPR、CPR、VR、MIP和SSD重建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PR、CPR、VR和SSD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1.9%、84.9%、22.4%和10.9%,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和SSD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75%。结论MRP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和SSD次之,MIP最差。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三维成像 血管疾病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及其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1 位作者 周翔平 严志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对脐静脉开放的诊断价值以及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患者行全肝扫描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 )重建。结果 :脐静脉呈细管状开通 18例 ,...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对脐静脉开放的诊断价值以及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患者行全肝扫描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 )重建。结果 :脐静脉呈细管状开通 18例 ,粗管状 9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连续点状、结节或条管状增强血管影 ,SCTA显示肝圆韧带裂内一粗或细管状扭曲增强血管 ,向前与脐周曲张静脉相通 ;腹壁静脉曲张 2 1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腹壁小点状或小条形血管影 ,曲张静脉越近脐部越明显 ,SCTA示“海蛇头样”(Caputmedusae)改变。结论 :门脉高压时与门脉左支相连的侧支静脉为脐静脉 ,SCTA可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其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脐静脉再通 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系及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螺旋CT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崇永 周翔平 +5 位作者 刘荣波 起亚平 杨诚 黄娟 李真林 杨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优化肝硬化门静脉SCTA扫描延迟时间,探讨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SCTA征像,评价前二者与肝功能关系。材料与方法 76例中的21例行同层动态扫描,55例行全肝扫描,最大强度投影(MIP法)重建。结果 1.肝硬化Ⅰ级门脉... 目的优化肝硬化门静脉SCTA扫描延迟时间,探讨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SCTA征像,评价前二者与肝功能关系。材料与方法 76例中的21例行同层动态扫描,55例行全肝扫描,最大强度投影(MIP法)重建。结果 1.肝硬化Ⅰ级门脉主干于55.1秒达峰值强化,Ⅱ级57.0秒。2.肝硬化I级门脉分支平均级数为4.0级,Ⅱ级为2.6级,Ⅲ级为1.2级。3.SCTA可显示门脉1-2级分支增粗、扭曲扩张,食管周围等静脉曲张及脾肾、胃肾侧支开放。结论 1.肝硬化门静脉SCTA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50秒左右。2.门脉主干与肝实质强化峰值、峰值时间及门静脉分支显示与肝硬化分级有统计学差异。3.门静脉SCTA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门静脉血管树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延迟时间 螺旋ct血管成像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振家 郝桂兰 +2 位作者 杨春波 刘海涛 谭宝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 (3D -sCT)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13例上尿路梗阻行肾输尿管 3D -sCT检查 ,用遮盖表面显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处理 ,获得立体三维图像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立体...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 (3D -sCT)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13例上尿路梗阻行肾输尿管 3D -sCT检查 ,用遮盖表面显示法和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处理 ,获得立体三维图像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 ,可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 ,可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观察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88例手术后诊断与 3D -sCT诊断结果完全相符 ,2 4例上尿路结石经 3D -sCT确诊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治愈 ,1例腹膜后转移癌压迫输尿管经 3D -sCT确诊后保守治疗。诊断正确率 10 0 % (113/113)。 结论  3D -sCT可以准确反映上尿路梗阻的部位、病因、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尤其适于IVU不显影及不能插管行逆行肾盂造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成像 上尿路梗阻 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辅助Hookwire钉定位肺磨玻璃样结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一 钱帮伟 +2 位作者 陆熠 盛波 谢鑫杰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指导下采用Hookwire针对肺磨玻璃样结节进行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60例,随机分为3D-CTBA组32例、对照组28例。3D-CTBA组在3D-CTBA指导下确定穿刺角度和深度,使用Hookwire针穿刺... 目的探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指导下采用Hookwire针对肺磨玻璃样结节进行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60例,随机分为3D-CTBA组32例、对照组28例。3D-CTBA组在3D-CTBA指导下确定穿刺角度和深度,使用Hookwire针穿刺及留置;对照组直接行CT平扫后进行Hookwire针穿刺及留置。两组均于置钉当日在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除。统计两组Hookwire针定位时间,成功置入Hookwire针例数,置钉过程中出现气胸(肺压缩30%以上)、置钉部位出血(>50 m L)、针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中转开胸情况。结果两组定位时间及定位成功率比较P>0.05。3D-CTBA组置钉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3D-CTBA指导下Hookwire针定位肺磨玻璃样结节可减少定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样结节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家臣 刘学静 +1 位作者 田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开发,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侧支血管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2 位作者 熊明辉 喻敏 徐家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统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方法 :6 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 ,造影剂剂量 2 .0ml/kg ,速率 2 .0~ 2 .5m1/s,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进行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 目的 :探讨统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方法 :6 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 ,造影剂剂量 2 .0ml/kg ,速率 2 .0~ 2 .5m1/s,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进行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 (SSD)作CTP成像 ,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别。结果 :延迟时间 45~ 5 0s、自足端向头侧方向扫描MIPCTP能显示门静脉 4~ 6级分支及肝静脉 2级以上分支 ,3.0和 5 .0mm准直组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后者的覆盖范围较大。MIPCTP有利于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 ,SSD有较强的立体感 ,但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结论 :准直为 3.0~5 0mm ,延迟时间 45~ 5 0s,自足端方向扫描MIPCTP成像 ,能同时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图像 ,必要是作SSDCTP观察血管的空间立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成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岩心裂缝观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军 孟英峰 +2 位作者 李皋 李永杰 杨从武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储层裂缝研究是裂隙性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难点。图像重建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主要优势功能之一,它集显微技术、高速激光螺旋分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在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CT技术在石油地质及开发研究... 储层裂缝研究是裂隙性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难点。图像重建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主要优势功能之一,它集显微技术、高速激光螺旋分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在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CT技术在石油地质及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含裂缝岩心,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岩心裂缝进行扫描,把获得的储层含裂缝岩心的图像容积数据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设备附带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导入数据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储层岩心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储层裂缝形态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具有原位、快捷、准确、无损岩样等特点,是观测、描述、评价储层岩心裂缝形态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技术 三维成像 图像处理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雪霞 严肃 宋金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MS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3D-MSCTA检查与3D-DSA(... 目的 :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MS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3D-MSCTA检查与3D-DSA(三维血管造影)检查,比较用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本组患者颅内动脉进行诊断的效果。结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3D-MS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低于进行3D-DSA检查,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3D-DSA检查可诊断长径更短的瘤体,其诊断肿瘤数量的低水平平均值及高水平平均值明显高于进行3D-MS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结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3D-DSA造影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高于使用3D-MS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但进行3D-MSCTA检查时为患者注入造影剂的剂量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小,进行该检查的费用比进行3D-DSA检查低廉,且进行该检查的成像速度比进行3D-DSA检查成像的速度快。临床上可优先选择3D-MSCTA检查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若需诊断该病患者颅内长径<3mm的动脉瘤再对其进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心脏静脉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锡海 蔡祖龙 +1 位作者 杨立 徐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近端直径,心中静脉、侧静脉、后静脉及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并测定心脏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3±2mm、6.8±2.2mm、4.9±1.1mm、3.6±0.9mm、2.5±0.8mm,冠状窦近端上下径明显大于前后径(P<0.05),横截面积为71.4±29.2mm2,冠状窦瓣显示率75%。心脏静脉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图像表现为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对比噪声比。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脏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3 位作者 刘丹 刘晓峰 王克礼 张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血管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锷 翁泽生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检查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