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三维微图案加工的转移微模塑新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哲 邢汝博 +1 位作者 韩艳春 李滨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6-948,共3页
光刻蚀技术[1]是微电子加工技术中最成功的一种, 但由于受到光学衍射等的限制, 100 nm是光刻蚀的极限, 为此人们探索了许多先进的刻蚀技术[2,3], 如超紫外线刻蚀(EUV)、软X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和聚焦离子束刻蚀(FIB)等, 可制作尺寸小于... 光刻蚀技术[1]是微电子加工技术中最成功的一种, 但由于受到光学衍射等的限制, 100 nm是光刻蚀的极限, 为此人们探索了许多先进的刻蚀技术[2,3], 如超紫外线刻蚀(EUV)、软X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和聚焦离子束刻蚀(FIB)等, 可制作尺寸小于100 nm的图形, 但普遍存在加工速度慢及成本高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微模塑 弹性软模板 聚合物三维微图案 加工 光刻蚀技术 微电子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三维有序超分子和共价有机聚合物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丹维 王辉 黎占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9-1150,共12页
总结了近年来在水溶性三维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有机框架、超分子-金属有机框架杂化结构、超分子-共价-金属有机框架杂化结构及共价有机框架合成\,催化和输送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序三维聚合物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今后的发... 总结了近年来在水溶性三维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有机框架、超分子-金属有机框架杂化结构、超分子-共价-金属有机框架杂化结构及共价有机框架合成\,催化和输送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序三维聚合物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聚合物 超分子有机框架 杂化框架结构 共价有机框架 孔道有序性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a[Cu_2(malonate)_2]·(ClO_4)·(H_2O)_2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军 张中 +2 位作者 徐伟 宋友 王志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通过Cu(ClO4)2和丙二酸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3D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X鄄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2565(3),b=1.05943(2),c=1.07556(14)nm,V=1.4317(4)n... 通过Cu(ClO4)2和丙二酸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3D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X鄄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2565(3),b=1.05943(2),c=1.07556(14)nm,V=1.4317(4)nm3,Z=4)。该聚合物的空间堆积在沿b轴和c轴方向分别形成大小为0.98nm×0.83nm和0.40nm×0.40nm的方形孔洞,在沿a轴方向形成大小为0.85nm×0.40nm的砖墙形孔洞。磁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显示出铁磁性。导电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它是一个半导体,经拟合得到其活化能为0.80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配位聚合物 合成与表征 磁性测试 测试实验 导电性能 自组装 水溶液 丙二酸 空间群 分析表 线结构 铁磁性 化合物 半导体 活化能 孔洞 正交 C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配位聚合物[Co(pda)(SCN)(H_2O)]_n[pda=3-(3-吡啶基)丙烯酸]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秋香 王延吉 +1 位作者 宋海斌 赵新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以CoCL_2、3-(3-吡啶基)丙烯酸(pda)和KSCN为原料,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三维配位聚合物[Co(pda)(SCN)(H_2O)_n]晶体,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热重分析。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 以CoCL_2、3-(3-吡啶基)丙烯酸(pda)和KSCN为原料,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三维配位聚合物[Co(pda)(SCN)(H_2O)_n]晶体,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热重分析。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309(5)nm,b=0.8799(6)nm,c=0.9634(6)nm,α=68.128(10)°,β=73.241(11)°,γ=71.218(12)°,V=0.5343(6)nm^3,Z=2,d_c=1.760g/cm^3,μ=1.792mm^(-1),F(000)=268,R1=0.0450,wR2=0.1035。X射线单晶衍射显示形成一个三维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配位聚合物 [Co(pda)(SCN)(H2O)]n 3-(3-吡啶基)丙烯酸 合成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网络结构 钴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配位聚合物[La(C_5H_4NCOO)_3(H_2O)_2]_n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秋香 王延吉 赵新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4,共5页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维配位聚合物 [La(C5H4NCOO) 3 (H2 O) 2 ]n 的单晶体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 ,P2 (1) /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 =0 .974 7(4)...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维配位聚合物 [La(C5H4NCOO) 3 (H2 O) 2 ]n 的单晶体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 ,P2 (1) /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 =0 .974 7(4)nm ,b =1.990 4 (7)nm ,c =1.16 13(4)nm ,α =90° ,β =111.76 1(6 )°,γ =90°,V =2 .0 92 5 (13)nm3 ,Z =4 ,dc=1.718g/cm3 ,μ =2 .0 90mm-1,F(0 0 0 ) =10 6 4 ,R1=0 .0 374 ,wR2 =0 .0 6 83。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La3 + 离子之间以4 氰基吡啶的羧基为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通过 4 氰基吡啶的吡啶基与配位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形成三维的网络结构。热重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在 2 30℃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配位聚合物 [La(C5H4NCOO)3(H2O)2]n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镧有机配位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大孔道配位聚合物创制
6
作者 朱龙观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5期9-10,共2页
近几年来配位聚合物是配位化学家极为关注的领域,高维配位聚合物在气体储存、离子交换、化学传感和催化以及电子学等方面可作为潜在的功能材料加以应用[1].
关键词 储气材料 骨架结构 配位化学 功能材料 三维大孔道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三维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酶解性能比较
7
作者 张金哲 朱晓琳 +3 位作者 张巍 李淼 郭晶 杨立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0,114,共4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酶解性能。结果表明:BTB可有效促使PTMC或PCL发生交联反应,得到性能良好的三维网络聚合物,且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酶解明显快于PTMC三维网络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聚己内酯 交联 三维网络聚合物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大孔间规聚苯乙烯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惠芳 张旭 闫卫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9-1162,共4页
利用通过种子乳液的方法制备的粒径为1100nm的二氧化硅胶体晶为模板,采用配位聚合方式制备了孔径为1000nm的三维有序大孔间规聚苯乙烯材料,进而对其进行了氯甲基孔壁功能化。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 利用通过种子乳液的方法制备的粒径为1100nm的二氧化硅胶体晶为模板,采用配位聚合方式制备了孔径为1000nm的三维有序大孔间规聚苯乙烯材料,进而对其进行了氯甲基孔壁功能化。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骨架结构表面引入了氯甲基基团,并且氯甲基化以后依然保持了原有大孔材料孔径均一、结构有序的特点。采用热重-滴定分析测定了相对氯含量为2.3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聚合物 间规聚苯乙烯 功能化 氯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结构亚硒酸盐{CuSeO_3}_∞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红外光谱分析
9
作者 吴东兵 甄延忠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4-47,5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例结构新颖的亚硒酸铜{CuSeO3}∞(1),其产率为90%.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的结构中含有2DCu-O层,其通过{Cu(2)2O4}基团的连接形成了三维的Cu-O-Cu...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例结构新颖的亚硒酸铜{CuSeO3}∞(1),其产率为90%.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的结构中含有2DCu-O层,其通过{Cu(2)2O4}基团的连接形成了三维的Cu-O-Cu框架结构,三角锥形的{SeO3}嫁接在框架中构成了含有十二元环隧道的三维无机聚合物,其隧道孔径大小为10.364(27)×8.589(2)×10-2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水热法 亚硒酸盐 三维无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