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淀粉基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畅 段江波 +2 位作者 樊丽曼 陈梦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碳源,利用其凝胶化性质,综合采用常压冰冻、真空冷冻干燥和高温炭化技术成功制备出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研究玉米淀粉凝胶化工艺,如玉米淀粉浓度和电解质乙酸镍浓度对淀粉海绵前驱体和三维网状炭质整体材料形貌和结... 以玉米淀粉为碳源,利用其凝胶化性质,综合采用常压冰冻、真空冷冻干燥和高温炭化技术成功制备出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研究玉米淀粉凝胶化工艺,如玉米淀粉浓度和电解质乙酸镍浓度对淀粉海绵前驱体和三维网状炭质整体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凝胶化处理,玉米淀粉的结晶度降低,结晶区的特征衍射峰完全消失;淀粉海绵前驱体和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与淀粉浓度和电解质乙酸镍浓度密切相关,三维网状结构淀粉海绵前驱体形成的适宜淀粉质量浓度为10%,掺乙酸镍淀粉海绵前驱体三维网状结构形成的适宜乙酸镍浓度为0.1 mol/L;乙酸镍具有调变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宏观体积和孔结构的功能,可使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的宏观体积收缩近80%,贯通的大孔结构转变成封闭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化 真空冷冻干燥 淀粉海绵 三维网状结构炭质整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三维网状纳微米纤维的强伸性能
2
作者 西鹏 李永康 +2 位作者 程博闻 夏磊 舒登坤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实现高密度聚乙烯三维网状纳微米纤维(PENFs)的自主化规模化生产,以高密度聚乙烯和二氯甲烷为原料,通过高压闪喷纺丝设备成功制备了性能优异的PENFs,采用响应面法对纺丝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进行分析。... 为实现高密度聚乙烯三维网状纳微米纤维(PENFs)的自主化规模化生产,以高密度聚乙烯和二氯甲烷为原料,通过高压闪喷纺丝设备成功制备了性能优异的PENFs,采用响应面法对纺丝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NFs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176.3℃、纺丝压力8.6 MPa、纺丝溶液质量分数8.0%,此时制得的PENFs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到29.1 cN/dtex和99.9%,优于芳纶和涤纶等常规纤维;定伸长和定载荷条件下,PENFs的弹性回复能力随着拉伸次数和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拉伸伸长为5%时PENFs纤维的弹性回复率可达到92.8%且拉伸10次后降低至75.5%,拉伸载荷为1.2 N时PENFs纤维的弹性回复率为84.6%;放置在室外20 d内PENFs纤维的强伸性能损失较小,30 d后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但纤维外貌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纳微米纤维 三维网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状有机-无机杂化型DABCO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吕美霞 胡宏志 +2 位作者 刘洋 夏合娜孜·吐尔逊江 刘尊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5,共7页
室温下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甲基氯化物[DABCO-CH_(2)Cl]^(+)·Cl^(-)、MnCl_(2)·4H_(2)O和氢溴酸为原料,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以缓慢蒸发方式,得到一种氢键三维网状结构有机-无机杂化型锰配合物[HDABCO-CH_(2)Cl]&#... 室温下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甲基氯化物[DABCO-CH_(2)Cl]^(+)·Cl^(-)、MnCl_(2)·4H_(2)O和氢溴酸为原料,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以缓慢蒸发方式,得到一种氢键三维网状结构有机-无机杂化型锰配合物[HDABCO-CH_(2)Cl]·MnBr_(4)(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介电性能测试仪对晶体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电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其中[HDABCO-CH_(2)Cl]^(2+)阳离子和[MnBr_(4)]^(2-)四面体阴离子在晶体内部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随着温度的改变,[HDABCO-CH_(2)Cl]^(2+)阳离子发生扭动、[MnBr_(4)]2-四面体阴离子发生伸缩变形,引起晶体在240~270K范围内产生显著的可逆介电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氢键 三维网状结构 锰配合物 介电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状形貌的SBA-15净化新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仕禄 吕健 +9 位作者 徐海涛 盛志艺 董永智 刘丽丽 马强 肖协忠 周瑜 杨菁 王英 朱建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了拦截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粒相物并去除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介孔材料SBA-15-fib尝试用于去除卷烟烟气中的粒相物和亚硝胺。实验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使得SBA-15材料能够有效地拦截卷烟烟气中的粒相物,减少焦油含量,... 为了拦截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粒相物并去除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介孔材料SBA-15-fib尝试用于去除卷烟烟气中的粒相物和亚硝胺。实验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使得SBA-15材料能够有效地拦截卷烟烟气中的粒相物,减少焦油含量,同时将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在主流烟气中减少40%以上,其中NNN和NNK被去除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特有的亚硝胺 焦油 三维网状结构的SBA-15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9
5
作者 肖路军 黄小忠 +1 位作者 杜作娟 唐秀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5-1008,1016,共5页
以3D打印多孔PLA结构为模板,采用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在1 250℃,氩气氛围下烧结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 以3D打印多孔PLA结构为模板,采用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在1 250℃,氩气氛围下烧结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β-SiC和C两种晶相组成,随着3D打印件的骨架直径增大,所制备的3D-Cf/SiC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减小,而其表观密度、骨架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逐渐增加;当3D打印件的骨架直径从1.0mm增加到2.5mm时,3D-Cf/SiC的孔径从1.0mm增加到2.5mm,孔隙率从63%增加到82%,表观密度和骨架密度分别从0.85g/cm3降低至0.45g/cm3,1.52g/cm3降低至0.92g/cm3,压缩强度从8.00 MPa降低至4.20 MPa,导热系数从2.00 W/(m·K)降低至1.20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状结构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 压缩强度 导热系数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NTO)_2(CHZ)]·2H_2O}_n的合成、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同来 吕春华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志刚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镉与碳酰肼(NH2NHCONHNH2,CHZ)反应制备出了新型配合物狖犤Cd(NTO)2(CHZ)犦·2H2O狚n,研究了其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8623(1)nm,b=1.8259(4)n...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镉与碳酰肼(NH2NHCONHNH2,CHZ)反应制备出了新型配合物狖犤Cd(NTO)2(CHZ)犦·2H2O狚n,研究了其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8623(1)nm,b=1.8259(4)nm,c=1.9997(3)nm,Z=8。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1=0.0517,wR2=0.0655。中心Cd离子为六配位、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TO-作为二齿配体同时与2个镉离子形成配位键,三齿配体CHZ的2个配位原子与一个镉离子形成五元螯合环、另1个配位原子与第二个镉离子形成配位键,依次无限延伸,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酰肼 镉配合物 分子结构 热分解机理 合成 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 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钴磷酸盐配合物Co(μ_3-O_3P)·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晨霞 薛东旭 +3 位作者 程小宁 樊耀亭 侯红卫 卢会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5-958,共4页
A new layered cobalt phosphate complex, Co( μ3-O3P)·H2O, was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 A new layered cobalt phosphate complex, Co( μ3-O3P)·H2O, was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contains two different infinite PO3 chains linked by CoO6 octahedra with infinite 1-D tunnels. It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m with a=0.790 12(16) nm, b=0.900 25(18) nm, c=1.016 1(2) nm, β=90°, V=1.245 3 nm3, Z=4. Refinement gave R1=0.068 5, wR2=0.175 1 for 2 133 unique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title complex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TG-DTA and chemical analysis. CSD: 413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磷酸盐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三维网状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氧化铁/石墨烯的构建及其对CL-20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婷 李翠翠 +3 位作者 王伟 郭兆琦 庞爱民 马海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5,共9页
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铁(棒状rFe2O3和颗粒状pFe2O3),然后采用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两种具备高比表面积和三维网状结构的氧化铁与石墨烯的复合物(rFe2O3/G和pFe2O3/G)。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 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铁(棒状rFe2O3和颗粒状pFe2O3),然后采用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两种具备高比表面积和三维网状结构的氧化铁与石墨烯的复合物(rFe2O3/G和pFe2O3/G)。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相态、组成及结构性质进行确证。根据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A-IR)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对CL-20的催化热分解活性进行评估。通过逻辑选择法对Cl-20、Fe2O3/Cl-20和Fe2O3/G/CL-20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其均遵循相同的机理函数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棒状氧化铁/石墨烯复合物(rFe2O3/G)对CL-20的热分解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以rFe2O3及rFe2O3/G为样本,研究其对CL-20撞击感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rFe2O3/G比rFe2O3更能有效降低Cl-20的撞击感度。综合分析可知,rFe2O3与石墨烯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Cl-20的热分解,且能同时提高Cl-20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石墨烯 三维网状结构 催化活性 热分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对三维通孔不锈钢泡沫性能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向阳 龙波 李劼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448,452,共5页
研究了烧结制度对具有三维通孔网状结构泡沫不锈钢的线收缩率、开孔孔隙度、抗弯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制品的线收缩率增大,开孔孔隙度减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制品抗弯强度先是增大,然后... 研究了烧结制度对具有三维通孔网状结构泡沫不锈钢的线收缩率、开孔孔隙度、抗弯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制品的线收缩率增大,开孔孔隙度减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制品抗弯强度先是增大,然后有所降低,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抗弯强度,但影响没有烧结温度强烈。前驱体在1 260℃温度下烧结30min,可制得孔径大小为1mm左右、具有良好三维通孔结构的不锈钢泡沫,该泡沫的开孔孔隙度为81.2%,抗弯强度为51.7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不锈钢 三维通孔网状结构 抗弯强度 开孔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纤结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开发
10
作者 秦毓辰 刘光利 +2 位作者 毛继平 宋业恒 张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5,共6页
开发了两种以铝纤维为骨架,分别担载Cu-ZSM-5和Cu-SSZ-13分子筛的新型微纤结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_3-SCR)催化剂。微纤整体型催化剂拥有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增加了反应的传质能力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活性评价... 开发了两种以铝纤维为骨架,分别担载Cu-ZSM-5和Cu-SSZ-13分子筛的新型微纤结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_3-SCR)催化剂。微纤整体型催化剂拥有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增加了反应的传质能力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微纤整体型催化剂较单纯分子筛催化剂均展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抗硫稳定性。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微纤整体型催化剂上反应动力学常数均高于相对应的纯分子筛催化剂,从动力学方面解释了其活性较高的原因。本研究为NH_3-SCR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微纤整体型催化剂在NH_3-SCR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 分子筛 三维网状结构 NH 3-SCR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制备LiCo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11
作者 田文燕 胡洪瑞 +2 位作者 刘富亮 刘江涛 石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电极的制备工艺对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干法电极工艺制备钴酸锂(LiCoO_(2))电极,通过SEM、X射线能谱、电阻率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干法电极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导电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纤维化的聚四氟乙烯... 电极的制备工艺对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干法电极工艺制备钴酸锂(LiCoO_(2))电极,通过SEM、X射线能谱、电阻率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干法电极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导电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纤维化的聚四氟乙烯(PTFE)广泛、均匀地分布在LiCoO_(2)活性物质颗粒的周围,在干法电极内部形成一个完整、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电阻率和EIS测试表明,干法电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以1.0 C在2.5~4.2 V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80.28%,优于湿法电极的72.85%,表明由纤维状的PTFE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LiCoO_(2)) 锂离子电池 干法电极 纤维化 三维网状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物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娟荣 刘丽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对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的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地质聚合物的热分析(DSC和TG)表明,经65℃干燥1 h的地质聚合物还保存14%的水,其中12%的水在300℃脱去,剩余的化学结合水在600℃才脱去;地质聚合物的XRD分析表明,在20℃~800℃间,地质聚合物... 对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的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地质聚合物的热分析(DSC和TG)表明,经65℃干燥1 h的地质聚合物还保存14%的水,其中12%的水在300℃脱去,剩余的化学结合水在600℃才脱去;地质聚合物的XRD分析表明,在20℃~800℃间,地质聚合物呈无定形状态,到1 000℃时开始形成KAlSiO4、SiO2和Al2O3;地质聚合物在高温作用后脱水或三维网状结构的解聚会使地质聚合物胶凝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高温后物相变化 三维网状结构 XRD DSC和T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名楠 刘海芳 +1 位作者 韩亚丽 冯玉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2,417,共5页
以海南椰子水为主要培养体系,实验室自行筛选的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菌种,采用静态培养方法制备了细菌纤维素(BC)。对该BC和商业B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观察BC的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制备的BC和商业BC在结构和一些... 以海南椰子水为主要培养体系,实验室自行筛选的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菌种,采用静态培养方法制备了细菌纤维素(BC)。对该BC和商业B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观察BC的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制备的BC和商业BC在结构和一些性能方面是相似的,都是无色透明膜,呈三维网状结构和孔洞结构,具有良好的纳米纤维网络特征,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极佳的持水能力,该实验制备的BC生产成本低,可根据需要大量制备,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三维网状结构 持水能力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长链双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春鹏 宋昭峥 +4 位作者 胡智渊 赵建凯 汪洋 宋望天 蒋庆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08-213,共6页
为了丰富耐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以来自于植物的芥酸为主要起始原料,嵌入酰胺基团,合成超长链双子表面活性剂(JS)作为稠化剂;并复合NH_4Cl助剂配制清洁压裂液体系。考察了JS的表面活性;并对JS/NH_4Cl体系进行配方优化。评价了优化体系的... 为了丰富耐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以来自于植物的芥酸为主要起始原料,嵌入酰胺基团,合成超长链双子表面活性剂(JS)作为稠化剂;并复合NH_4Cl助剂配制清洁压裂液体系。考察了JS的表面活性;并对JS/NH_4Cl体系进行配方优化。评价了优化体系的耐温耐剪切性、SEM和cryo-TEM形貌、黏弹性及压裂性能。结果表明:JS的CMC值低,优化的JS/NH_4Cl体系配方为2.0%JS+1.0%NH_4Cl,该体系耐温耐剪切性良好,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呈现弹性流体性质,与油可自动破胶,能够满足120℃地层的压裂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清洁压裂液 三维网状结构 耐温耐剪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氟苯胺苹果酸氢键型有机晶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洋 秦刘磊 +1 位作者 朱春立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3,共7页
苹果酸(D-malic acid)和2-氟苯胺(2-fluoroaniline)在乙腈溶液中常温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单晶材料(2-FAni^+)(D-Ma^-)(1)。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变温单晶X-射线衍射对... 苹果酸(D-malic acid)和2-氟苯胺(2-fluoroaniline)在乙腈溶液中常温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单晶材料(2-FAni^+)(D-Ma^-)(1)。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变温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1的成分及热能进行表征。在化合物1中,苹果酸分子产生明显碳原子无序,2-FAni﹢和D-Ma-通过氢键N-H…O和O-H…O及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的超分子结构。DSC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在253 K附近产生明显的吸热峰和放热峰,表明该化合物为可逆型结构相转移材料。在200-270 K范围内,变温介电常数也出现明显阶梯状异常,与DSC结果一致。化合物1可作为新型阶梯状介电异常功能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异常 氢键 三维网状结构 苹果酸 2-氟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TC4-B_(4)C原位反应制备TiC+TiB增强TC4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少龙 李树丰 +6 位作者 张鑫 潘登 刘磊 陈彪 贾磊 Umeda JUNKO Kondoh KATSUYOSHI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9-1783,共15页
以TC4和B_(4)C粉末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并结合热挤压制备不同含量TiB和TiC增强TC4基复合材料,研究以TC4-B_(4)C为原位反应体系生成不同含量TiB和TiC对TMCs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 以TC4和B_(4)C粉末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并结合热挤压制备不同含量TiB和TiC增强TC4基复合材料,研究以TC4-B_(4)C为原位反应体系生成不同含量TiB和TiC对TMCs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TiC和TiB与基体结合牢固,TiC呈类球形颗粒状,TiB呈晶须状;增强相在基体中呈现出沿一次颗粒边界分布的三维网络状形貌;与未增强TC4合金相比较,复合材料基体晶粒显著细化,并存在较高的位错密度,TC4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室温拉伸下,当B_(4)C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5%时,基体的连通性较好,表现出较高的强度(抗拉强度1246 MPa)和较好的伸长率(12.4%);在400℃下进行拉伸时,当B_(4)C的含量为1.64%时,TC4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12 MPa和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TIC TIB 三维网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配比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刚 李文超 +4 位作者 蒋超杰 邱健 葛孚宇 李利 宋维浩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83-11188,共6页
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经常被用来合成具有优良导电导热性能的橡胶复合材料。将GO和MWCNTs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添加到天然橡胶中得到GO/MWCNTs/NR复合材料,分析了GO/MWCNTs配比对复合材... 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经常被用来合成具有优良导电导热性能的橡胶复合材料。将GO和MWCNTs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添加到天然橡胶中得到GO/MWCNTs/NR复合材料,分析了GO/MWCNTs配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与GO分子协同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GO/MWCNTs/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物理机械性能、分散度和动态力学性能提高,硫化时间和体积电阻率大幅降低;随着G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进一步增加,硫化时间不断减小,物理机械性能、分散度和体积电阻率逐渐降低且变化幅度逐渐减小,Tg和抗湿滑性先升高后降低,滚动阻力呈现小幅度变化。综合看来,在GO/MWCNTs/NR复合材料中GO/MWCNTs的配比为3/6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MWCNTs/NR复合材料 协同作用 三维网状结构 分散度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托弟 王毅 +2 位作者 张宇 王建君 沈玉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54,60,共6页
黏土矿物具有孔隙结构突出,吸附性能和导热性能良好等特性,将其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能够有效抑制相变材料的相变泄露,改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然而,原始黏土矿物对相变材料的吸附能力仍较弱,形成的黏土矿物基定形... 黏土矿物具有孔隙结构突出,吸附性能和导热性能良好等特性,将其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能够有效抑制相变材料的相变泄露,改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然而,原始黏土矿物对相变材料的吸附能力仍较弱,形成的黏土矿物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还有待提高。综述了改性黏土矿物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黏土矿物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复合相变材料 三维网状结构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昆 赵梓年 +3 位作者 候冰娜 沈惠玲 刘祯浩 李征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水凝胶的骨架增强水凝胶的强度)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氢/维生素C混合溶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HEC–AA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HEC–AA水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水凝胶的骨架增强水凝胶的强度)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氢/维生素C混合溶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HEC–AA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HEC–AA水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水凝胶内部存在氢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HEC–AA水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EC–AA水凝胶内部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其孔径尺寸随着HEC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HEC–AA水凝胶的吸水和Cu^(2+)吸附性能测试表明,当HEC用量为0.3 g时,HEC–AA水凝胶的吸水性能和对Cu^(2+)吸附能力最好。对盐溶液敏感性的测试表明,HEC–AA水凝胶的吸水性能会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u^(2+)的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影响的测试结果表明,当HEC用量为0.3 g,pH值为5,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水凝胶的吸附容量最大为82.3 mg/g。HEC–AA水凝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水凝胶 三维网状结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不同时间体外矿化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方 王健 +2 位作者 仇越秀 郭创洲 刘明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42-146,共5页
本工作以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体外矿化,采用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和矿化前后物相进行了分析;通过体外矿化试... 本工作以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体外矿化,采用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和矿化前后物相进行了分析;通过体外矿化试验和建立贵州猪皮肤创面模型对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进行了统计以及HE染色分析,探讨了生物活性玻璃在不同时间体外矿化后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的原始比表面积为186.8 m^2/g,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 h即可形成规则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三维网状结构,其比表面积可达250.45 m^2/g,经48 h处理的三维网状结构比表面积为472.30 m^2/g,是未处理材料的2.5倍。原始生物活性玻璃促使5 cm×5 cm×4 cm创面在(19.33±0.37)d新生组织填充整个创面,经过24 h和48 h矿化后修复创面分别需要(22.16±0.65)d和(25.5±0.25)d,未经矿化的生物活性玻璃组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未经过矿化处理的生物活性玻璃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快速有序生长,新生组织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三维网状结构 比表面积 体外矿化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