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编织炭纤维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玉果 王玉林 +2 位作者 万怡灶 李群英 宋伟夫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用 MM-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并用 XL30 ESEM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磨屑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干摩擦条件下 ,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 用 MM-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并用 XL30 ESEM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磨屑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干摩擦条件下 ,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提高 ;当 pv值低于 63N· m/s时 ,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高 ,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 ;当 pv值大于 63N· m /s时 ,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明显降低 ,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在润滑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炭纤维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摩擦摩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方向对编织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裴晓园 孙晴 +2 位作者 贾志坤 刘思琦 徐志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为了提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微观结构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 为了提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微观结构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横向截面中的碳纤维面积占比低于纵向;其横向的硬度和导热系数高于纵向;纤维体积分数由0增加至57.5%时,复合材料横向的平均摩擦因数降低了34.37%,磨损率降低了99.36%,纵向的摩擦因数降低了31.29%,磨损率降低了98.95%;复合材料横向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在纤维体积分数为57.5%时最高,而纵向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在纤维体积分数为50.5%时最高;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磨损表面的损伤程度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润滑膜的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纤维 摩擦滑动方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三维编织/单向织物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燕荣 孙琳 +7 位作者 王晓明 张仁航 查一斌 李哲瑞 刘勇 程亚男 孙厚礼 张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研究层间混杂碳纤维三维编织/单向(3D/UD)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混杂比、铺层角度以及铺层顺序对混杂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 为研究层间混杂碳纤维三维编织/单向(3D/UD)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混杂比、铺层角度以及铺层顺序对混杂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碳纤维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静态力学性能,其层间剪切性能随织物铺层分散性的增加而提升。而随着UD织物铺层比例的增加,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储能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压缩性能则不断下降。单向碳纤维的铺层角度对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较大,0°单向铺层混杂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均优于30°单向铺层混杂复合材料;在相同混杂比下,铺层顺序的不同对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影响,0°单向铺层的三明治结构U6/3D/U6,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最高,分别为1210 MPa和117 GPa。此外,混杂复合材料3D编织层的失效以丝束与树脂的界面破坏为主,而单向层的失效以纤维断裂和分层破坏为主,不同的失效形式导致了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层间混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果 王玉林 万怡灶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5-67,共3页
采用真空浸渍工艺 ,成功地制备了三维编织炭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并用金相显微镜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 ,发现基体与纤维间浸润良好。力学试验表明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复合材料。
关键词 真空浸渍 三维编织 炭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果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7-871,共5页
为了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利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3D/EP)复合材料.通过吸水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吸湿规律、温度对吸湿的影响以及吸湿过程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3D/EP复... 为了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利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3D/EP)复合材料.通过吸水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吸湿规律、温度对吸湿的影响以及吸湿过程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3D/EP复合材料吸湿初期符合Fick扩散定律,但整个吸湿行为可用Sigmoidal曲线来描述;温度可加速C3D/EP复合材料的吸湿速率,并使平衡吸湿量提高;在吸湿过程中,C3D/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吸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先快后慢,与吸湿曲线相对应,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越明显,表明吸湿量的大小决定了力学性能的降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炭纤维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吸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芳纶纤维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备与冲击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王晓明 王晓波 +6 位作者 程亚男 张晨 权震震 张辉 刘勇 孙厚礼 俞建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0,共6页
混杂是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三维编织预制件纱线运动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层内混杂和层间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根据上述研究,制备了层内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采用树脂共固化法制备了两层... 混杂是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三维编织预制件纱线运动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层内混杂和层间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根据上述研究,制备了层内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采用树脂共固化法制备了两层和四层层间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并对三种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低速冲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杂方式是影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重要因素,在面内冲击和轴向冲击下,冲击性能由强至弱排序为层间混杂(4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间混杂(2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内混杂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混杂复合材料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体积含量对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试验模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晓园 李嘉禄 何玉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7-270,275,共5页
通过试验方法对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的振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固有频率增大,阻尼比减小... 通过试验方法对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的振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固有频率增大,阻尼比减小;纤维体积含量越大,传递函数的共振峰值越高,加速度衰减曲线越衰减缓慢,材料的阻尼特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 试验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嘉禄 魏丽梅 杨红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7,共5页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拉伸模量可达95.6GPa,弯曲强度可达829.03MPa、弯曲模量可达67.5GPa。同时,编织角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三维五向结构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高于四向结构;在纤维体积含量相近的情况下,通过对编织角的设计,可以设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编织结构 编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谢征芳 肖加余 +3 位作者 陈朝辉 王兴业 郑文伟 江大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以Al(NO3)3和AlCl3为起始物,制备得到Ⅰ#、I#复合材料。研究表明,以Al(NO3)3为起始物配制的溶胶粘度较小,利于材料的致密化。经过溶胶浸渍、凝胶、裂解13个周期后,Ⅰ#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86g/cm3和145.2MPa,而II#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63g/cm3和104.1MPa,材料均呈典型的韧性断裂模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的断口形貌,发现断口表面有大量的纤维拔出,纤维表现了较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三维编织 氧化铝 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结构的径向轴纱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波 张昇雨 +1 位作者 杨兴林 张俊苗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共13页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模型,对花节长度分别为0.6、0.7、0.8 mm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并与复合材料力学刚度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花节的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4.94%、23.33%、22.04%,纤维体积分数、编织角与花节长度呈负相关;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分别为16.42、15.63、14.83 GPa,理论计算结果分别为16.96、16.25、15.34 GPa,纵向刚度与花节长度负相关;单胞几何模型考虑了复合材料成型后纱线的相互挤压,使得单胞模型中的纤维体积含量略小于理论计算方法,造成理论计算结果略大于单胞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提高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刚度预测精度,扩展了细观单胞法的应用领域,为今后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 圆形编织 三单胞法 刚度体积平均法 复合材料 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走向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嘉禄 刘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文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重点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中纤维束的走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呈直线状态。并计算了内部编织角与表面编织角的关系式。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纤维束走向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纤维束细观结构拓扑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颖 李嘉禄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中近似空间网格状的纤维束增强骨架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件的性能提供了灵活的可设计性,为充分利用这类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选用遗传算法优化纤维束拓扑结构、纤维束线密度和节矩长度,使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既满足轴向...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中近似空间网格状的纤维束增强骨架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件的性能提供了灵活的可设计性,为充分利用这类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选用遗传算法优化纤维束拓扑结构、纤维束线密度和节矩长度,使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既满足轴向弹性模量的下限要求,又能使材料的质量和横向泊松比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复合材料空间桁架结构单胞模型与其细观结构几何等价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不断调用单胞模型刚度有限元计算子程序,可以在满足弹性要求的前提下,为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找到最优的纤维束拓扑结构和细观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多向编织 复合材料 细观结构 弹性性能 遗传算法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辅助车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付建 康仁科 +2 位作者 郭东明 方胜 任宇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根据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其车削加工表面分为四类典型表面。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刀具对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超声辅助车削和普通车削加工试验,分析了四类典型表面的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三维编... 根据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其车削加工表面分为四类典型表面。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刀具对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超声辅助车削和普通车削加工试验,分析了四类典型表面的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质量评价方案,并对超声辅助车削和普通车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和刀具磨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车削加工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对于普通车削,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件表面质量,降低切削力,延长刀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车削 三维编织纤维复合材料 表面粗糙度 切削力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体积分数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模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欢 李嘉禄 樊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86,共7页
采用悬臂梁自由衰减振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碳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模态性能,分析了纤维体积分数对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的影响。将实验得到的固有频率结果与有限元得到的固有频率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 采用悬臂梁自由衰减振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碳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模态性能,分析了纤维体积分数对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的影响。将实验得到的固有频率结果与有限元得到的固有频率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模态性能与激振点位置无关。且其固有频率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阻尼性能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通过阵型可以准确判断T型梁固有频率的阶数。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四向编织 复合材料T型梁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的预测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忠辉 孙秦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纤维体积含量是决定编织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 ,纤维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材料性能。通过细致研究三维四向 1 x1编织体编织工艺过程 ,提出了更为精确的纤维体积含量预测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实际编织体预测 ,其结果与... 纤维体积含量是决定编织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 ,纤维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材料性能。通过细致研究三维四向 1 x1编织体编织工艺过程 ,提出了更为精确的纤维体积含量预测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实际编织体预测 ,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纤维束直径、纤维束弯曲半径、携纱器单步运动形成编织体高度等主要细观结构参数 ,对代表单元编织体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敏感度及关系曲线 ,为编织复合材料性能及纤维含量的细观优化设计奠定了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四向编织 复合材料 细观结构参数 代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宗强 王玉林 +2 位作者 万怡灶 贾志刚 李建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了纤维体积比对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简称K_(3D)/P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K_(3D)/PA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芳纶纤维体积比的增大,K_(3D)/PA的力学性能提高;芳纶纤维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表面含... 研究了纤维体积比对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简称K_(3D)/P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K_(3D)/PA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芳纶纤维体积比的增大,K_(3D)/PA的力学性能提高;芳纶纤维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表面含氧量有所提高,并出现新的官能团。纤维经表面处理后,K_(3D)/PA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剪切强度均比未处理的高,但冲击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芳纶纤维增强 尼龙复合材料 性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取向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与层合复合材料振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晓园 李嘉禄 何玉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23,共8页
通过实验方法对不同纤维取向角度的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和层合复合材料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纤维取向角度对两种结构复合材料振动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随着纤维取向角度的增... 通过实验方法对不同纤维取向角度的炭纤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和层合复合材料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纤维取向角度对两种结构复合材料振动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随着纤维取向角度的增加,两种结构的同阶次固有频率都减小,同阶次损耗因子都增大。但在纤维取向角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固有频率比层合复合材料同阶次的固有频率高,层合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比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同阶次的损耗因子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 层合复合材料 实验模态分析 纤维取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立允 赵立新 +1 位作者 王玉林 万怡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2-14,共3页
根据碱催化阴离子聚合原理,用液态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尼龙/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PA/C_(3D)),介绍其成型工艺过程,测试并分析了PA/C_(3D)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A/C_(3D)复合材料具有比长碳纤维增强尼龙(PA/C_L)复... 根据碱催化阴离子聚合原理,用液态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尼龙/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PA/C_(3D)),介绍其成型工艺过程,测试并分析了PA/C_(3D)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A/C_(3D)复合材料具有比长碳纤维增强尼龙(PA/C_L)复合材料高的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其弯曲性能低于PA/C_L复合材料。碳纤维空气氧化处理后制备的PA/C_(3D)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平面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纤维 尼龙 复合材料 研究 原位聚合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三维编织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宗强 王玉林 +2 位作者 万怡灶 李建 赵伟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3,共4页
选择液态原位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性能较好的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尼龙 6复合材料 (C3D/PA6)及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 6复合材料 (K3D/PA6) ;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 ,C3D/PA6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K3D/PA6。
关键词 原位聚合法 制备 三维编织 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弯曲模量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PE-UHMW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朵 王玉林 +1 位作者 黄远 万怡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3-36,共4页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三维编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PE UHMW3D)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材料 ,重点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湿前后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表明 ,PE UHMW3D/PMM...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三维编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PE UHMW3D)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材料 ,重点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湿前后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表明 ,PE UHMW3D/PMMA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纤维经表面处理后 ,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横向和纵向剪切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冲击强度略有下降。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 ,横向剪切强度增加 ,纵向剪切和弯曲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而下降。吸湿平衡后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