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拉拔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伟 高文华 +2 位作者 赵璞 刘顺凯 龙诚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针对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力学机理和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人为区分浅埋、深埋,但界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其开展了破坏机制分析和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的研究。通过板前四棱锥土核在垂直于板平面的竖直面和水平面投影三角形的... 针对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力学机理和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人为区分浅埋、深埋,但界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其开展了破坏机制分析和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的研究。通过板前四棱锥土核在垂直于板平面的竖直面和水平面投影三角形的形状演化来分别反映竖向和水平向破坏机制随土性、埋深比等因素变化的对称性;构建了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的三维统一力学模型;依次取不同受力体进行极限力学平衡分析;推导了拉拔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与其他理论方法、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新的力学模型很好地实现了一个模型来反映不同埋深比范围破坏机制的连续变化规律,无需再人为区分浅埋和深埋;统一理论解计算结果不仅与室内模型试验数据符合的很好,也和现场、大尺寸室内试验数据吻合;较3种国外方法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测值,且具有更小的离散性,平均值总体上偏于安全,在4种方法中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正方形锚板 水平拉拔 破坏机制 三维统一力学模型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统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邢海晶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本质上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三维层面上两次飞跃的基本规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现"三维统一"的制约因素包括:感性认识维度上的"西化&...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本质上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三维层面上两次飞跃的基本规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现"三维统一"的制约因素包括:感性认识维度上的"西化"挑战,理性认识维度上的非科学化误区,实践维度面临的诸多挑战。克服三个维度上存在的现实障碍,就要在感性认识维度,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权;在理性认识维度,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在实践维度,由自为向自觉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统一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三维统一的实践方法
3
作者 陈和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共6页
实践的三个维度是重点性、协调性和价值性。三维结构是我党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本范式。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的论述,概括了三维结构系统性质功能发挥的基本特征,提供了整体把... 实践的三个维度是重点性、协调性和价值性。三维结构是我党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本范式。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的论述,概括了三维结构系统性质功能发挥的基本特征,提供了整体把握三维结构的科学向导,从而完善了三维统一的实践方法论体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大众化、实用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古代"三生万物"思想的伟大升华,也是对辩证法进行全面革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三维统一 实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范式转变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4
作者 董四代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命题。这一命题意味着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要实现外源与内源的互动;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要实现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转...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命题。这一命题意味着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要实现外源与内源的互动;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要实现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转型。三个维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体现着概念、理论、原则、方法的创新,即范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则揭示了三重转变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外源与内源 传统与现代 范式转变 三维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解的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土体变形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纲 朱德涵 +2 位作者 赵得乾麟 王哲 郭丙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6,共8页
针对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问题,综合考虑了土体损失、开挖面附加推力、盾构机侧壁摩擦力和注浆压力4种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对于掘进过程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修正了统一土体移动模型三维解,考虑了掘进过程中土质条件对纵... 针对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问题,综合考虑了土体损失、开挖面附加推力、盾构机侧壁摩擦力和注浆压力4种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对于掘进过程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修正了统一土体移动模型三维解,考虑了掘进过程中土质条件对纵向土体变形的影响,采用叠加法得到由于土体损失产生的重叠隧道施工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对于开挖面附加推力、盾构机侧壁摩擦力和注浆压力3种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采用Mindlin解进行计算,并根据重叠隧道计算模型将上下线的计算公式进行叠加,得到考虑以上3种因素产生土体变形的计算公式;将公式进行组合,最终推导出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土体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工程案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对比发现:修正后的三维统一解适用的土质条件范围更广,且预测值更为吻合;考虑多种因素比仅考虑土体损失的预测结果更贴合实测值,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盾构施工 土体变形 三维统一 MINDLIN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D的飞机结构件检验规划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段桂江 岑荣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9期62-67,共6页
针对飞机结构件检验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融合MBD思想的飞机结构件三维检验规划技术应用体系,并从检验工艺模型定义、数据组织、检验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在CATIA二次开发平台CAA和Eclipse RCP环境开发了三维检验规... 针对飞机结构件检验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融合MBD思想的飞机结构件三维检验规划技术应用体系,并从检验工艺模型定义、数据组织、检验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在CATIA二次开发平台CAA和Eclipse RCP环境开发了三维检验规划系统和检测数据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案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 飞机结构件 三维检验规划 检验工艺模型 三维检验统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路基动应力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2
7
作者 薛富春 张建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设计度速350km/h的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建立轨道-路基-地基大系统的全尺寸精细化非线性真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考虑底座板底面和基床表层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非线性、路基土和地基土的材料非线性,模拟路基和轨道系统的施工过程和8列编组的... 以设计度速350km/h的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建立轨道-路基-地基大系统的全尺寸精细化非线性真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考虑底座板底面和基床表层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非线性、路基土和地基土的材料非线性,模拟路基和轨道系统的施工过程和8列编组的CRH3型动车组的运行过程,开展大规模计算揭示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动应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荷载的移动过程中,动应力具有时空瞬变特性;沿路基断面横向,从轨道板底面到底座板底面,竖向动应力波动较大,基床表层底面及以下波动很小,可视为均匀分布;沿深度方向,不同时刻的竖向动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但数值大小有所差别;沿线路纵向、竖向动应力峰值出现的位置与该时刻荷载作用位置相对应;与20%、10%、5%竖向自重应力相等的竖向动应力深度分别为轨道板顶面以下约1.6、2.8、3.8m,相邻荷载的叠加效应影响深度为轨道板顶面以下约7.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移动荷载 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 叠加效应 影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based on tri-prism(TP)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荣春 李浩 +1 位作者 吴铭飞 王亚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19-1426,共8页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modeling methods,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both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objects based on tri-prism(TP) model was presented. Through the lossless correction algorithm of deviated drill holes contained in this method, the real deviated drill holes could be corrected into the equivalent virtual vertical ones. And the correction accuracy fu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unified modeling. With the virtual vertical drilling data, TIN construction of both cover layer and other stratums w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The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data w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for achieving unified modeling. For this process, the volume subdividing and restructuring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ineering object and geological 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fied model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N based on constraint information was also applied in this method. At last,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ation of the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as well as its relevant key algorithms were verified by specific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of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rism(TP) model unified modeling deviated drill holes correction volume subdividing constraint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