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敏 贾晓青 狄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三维细胞模型借助特殊材料或载体在体外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使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迁移和分化。三维细胞模型为细胞提供接近体内生存的体外环境,使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传递更具生理学相关性。本文从三维细胞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入手,... 三维细胞模型借助特殊材料或载体在体外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使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迁移和分化。三维细胞模型为细胞提供接近体内生存的体外环境,使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传递更具生理学相关性。本文从三维细胞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入手,综述了近几年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应用与进展。基于三维细胞模型目前存在的不足,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细胞模型 肿瘤研究 肿瘤微环境 药物研发 癌症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肠道细胞模型的宿主与食源性致病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晓庆 夏雪娟 +2 位作者 宋仪洋 董庆利 李卓思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8-389,共12页
体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传统二维肠道细胞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培养模型,但是由于其不能有效模拟人体的生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型三维肠道细胞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结构、生理功能和... 体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传统二维肠道细胞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培养模型,但是由于其不能有效模拟人体的生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型三维肠道细胞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结构、生理功能和微环境,已逐渐成为研究肠道生理病理、肠道微生物群、病原体与宿主互作的有力工具。该文首先介绍肠道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细胞亚型的特征;其次,分析并讨论了典型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重点综述并讨论了多细胞球体、肠道类器官、器官芯片和三维生物打印4种3D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该文将为食源性致病菌感染肠道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最优模型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食源性致病菌 三维细胞模型 肠道类器官 器官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肿瘤细胞模型在纳米载体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于翀立 张裕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纳米载体能够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或主动靶向识别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介导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载体的尺寸、形状、表面电荷、表面配体修饰等自身特性对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渗透具有重要的... 纳米载体能够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或主动靶向识别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介导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载体的尺寸、形状、表面电荷、表面配体修饰等自身特性对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渗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相较于二维单层培养的肿瘤细胞,三维肿瘤细胞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组织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点,近年来被较多地应用于纳米载体瘤内渗透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研究。综述三维肿瘤细胞模型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总结其应用于研究纳米载体渗透肿瘤组织的影响因素、载药纳米颗粒的治疗效果以及纳米载体毒性评价的进展,探讨其在纳米载体性能评价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肿瘤细胞模型 纳米载体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 靶向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序贯吉非替尼对三维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鞠立霞 周彩存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序贯或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G)和紫杉醇(paclitaxel,P)对三维细胞模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超低黏附表面细胞培养板培养人NSCLC细胞株A427、Calu-3,使其形成三维... 目的:探讨序贯或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G)和紫杉醇(paclitaxel,P)对三维细胞模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超低黏附表面细胞培养板培养人NSCLC细胞株A427、Calu-3,使其形成三维细胞模型;分别采用磺酸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Cell Titer-Blue法检测紫杉醇序贯吉非替尼(P-G)、吉非替尼序贯紫杉醇(G-P)及紫杉醇联合吉非替尼(P+G)处理对贴壁和三维培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GFR和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的水平。结果:单层细胞培养时,P-G、G-P和P+G处理后,A427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9.5±0.07)%、(57.7±0.03)%和(53.7±0.05)%,Calu-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3.9±0.02)%、(58.2±0.05)%和(48.8±0.07)%,以P-G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三维细胞模型中,P-G、G-P和P+G处理后,A427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9.9±2.89)%、(43.2±8.64)%和(36.6±9.79)%,Calu-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2±0.76)%、(50.0±3.45)%和(31.4±6.15)%,也以P-G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而且,P-G对这两细胞的抑制作用,三维培养细胞显著强于单层培养细胞(P<0.05)。P-G治疗可提高subG1期细胞比例,并诱导细胞阻滞在G1期;P-G治疗可明显下调三维培养细胞中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GFR的水平。结论:三维细胞模型中,P-G较P+G或G-P对NSCLC细胞的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磷酸化Akt、EGFR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 紫杉醇 吉非替尼 三维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亚油酸对二维和三维培养模式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媛媛 李大彪 +1 位作者 李子南 金亚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7-4674,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亚油酸(LA)对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式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形态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P3代的BMECs接种在铺有基质胶(Matrigel)的6孔板中,培养至第3天时,...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亚油酸(LA)对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式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形态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P3代的BMECs接种在铺有基质胶(Matrigel)的6孔板中,培养至第3天时,然后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40和80μmol/L)的LA作用48 h。在2D和3D培养模型的BMECs中添加相同浓度的LA,比较2D和3D培养模型中BMECs的细胞形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BMECs在2D培养模型中呈现鹅卵石的形态,而在3D培养模型中呈现腺泡样结构。2)BMECs中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在3D培养模型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2D培养模型中的表达量(P<0.05)。3)α-酪蛋白(CSN1S1)、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5(STAT5A)、真核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IF4EBP1)和核糖体p70s6激酶(RPS6K1)的基因表达量在2D和3D培养模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而κ-酪蛋白(CSN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的基因表达量在2D和3D培养模型中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综上,对于CSN3、mTOR和AKT1的基因表达量的研究,3D培养模型为更适宜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三维细胞培养模型 亚油酸 乳蛋白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作用NLRP3/ASC/caspase-1通路对肺癌A549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关冀弛 杨金雨 +3 位作者 刘丹 李磊 李东华 汪海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5,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对A549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超低吸附培养法建立肺癌A549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建立模型后采用不同浓度丙... 目的探讨丙泊酚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对A549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超低吸附培养法建立肺癌A549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建立模型后采用不同浓度丙泊酚作用肺癌A549细胞,CCK-8法检测丙泊酚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上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IL-1β、IL-6表达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焦孔素蛋白N端(GSDMD-N)、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三维培养下,A549细胞间有聚拢黏附趋势,培养12 h即可清晰观察到细胞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丙泊酚浓度增加,肺癌A549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P<0.05);肺癌A549细胞上清炎性细胞因子IL-18、IL-1β、IL-6、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N、IL-1β表达水平依次增加(P<0.05)。结论超低吸附培养法成功建立肺癌A549细胞三维培养模型,丙泊酚通过激活NLRP3/ASC/caspase-1通路促进细胞焦亡,进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超低吸附培养法 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模型 肺癌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的瘤内转运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妍 刘嘉莉 +3 位作者 贾元威 周芳 王广基 张经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51-1159,共9页
肿瘤组织异质性高、结构复杂,存在众多屏障使得抗肿瘤药物很难到达肿瘤组织中心部位,进而影响疗效。现阶段,各种提高药物瘤内转运的策略层出不穷,但是临床转化效率低,因此完善肿瘤内药物转运早期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合理的药物瘤内转运... 肿瘤组织异质性高、结构复杂,存在众多屏障使得抗肿瘤药物很难到达肿瘤组织中心部位,进而影响疗效。现阶段,各种提高药物瘤内转运的策略层出不穷,但是临床转化效率低,因此完善肿瘤内药物转运早期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合理的药物瘤内转运评价可以基于三维细胞模型、体内成像技术及合适的数学模型来全面揭示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转运过程,进而预测和筛选各种影响因素,并反馈指导优化药物的瘤内递送。本文综述了抗肿瘤药物瘤内转运评价的方法,旨在更为准确、合理地评价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转运,为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剂型设计、药物联用以及临床用药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转运 三维细胞模型 体内成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