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边接触的三维离散数值计算模型
1
作者 郭易圆 李世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采用边 -边 (面 -面 )接触离散元模型 ,研制了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 .计算了集中载荷作用下弹性基础的沉降和应力场 ,通过与解析解的比较 ,基本验证了该程序的可靠性 .当单元之间的位移和变形相对于单元本身的尺度较小时 ,采用边 -边接触... 采用边 -边 (面 -面 )接触离散元模型 ,研制了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 .计算了集中载荷作用下弹性基础的沉降和应力场 ,通过与解析解的比较 ,基本验证了该程序的可靠性 .当单元之间的位移和变形相对于单元本身的尺度较小时 ,采用边 -边接触模型研究不连续介质问题和颗粒散体问题比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数值计算模型 边-边接触模型 离散元法 应力场 弹性基础 地基沉降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元模型及计算参数选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龙海 陈春光 +1 位作者 王明年 陈炜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618-621,629,共5页
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物理模型试验及一定的理论分析,改进了三维离散元模型,利用速度时程曲线分析了计算模型的稳定性;根据速度分布的方差时程曲线探讨了各计算参数与速度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散粒体堆积的等值线图进一步验证... 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物理模型试验及一定的理论分析,改进了三维离散元模型,利用速度时程曲线分析了计算模型的稳定性;根据速度分布的方差时程曲线探讨了各计算参数与速度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散粒体堆积的等值线图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 计算参数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三维离散缝洞数值试井模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万义钊 刘曰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发育着大尺度的溶洞和裂缝,非均质性极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问题的研究成为了世界级难题之一.由于大尺度溶洞和裂缝对储层的流体流动起主导作用,因此,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双重介质或三重介质模型已不适合其中流体流...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发育着大尺度的溶洞和裂缝,非均质性极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问题的研究成为了世界级难题之一.由于大尺度溶洞和裂缝对储层的流体流动起主导作用,因此,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双重介质或三重介质模型已不适合其中流体流动的描述.根据大型缝洞分布地质特征,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板块组合的复合架构离散缝洞模型描述该类油藏中的流体流动,将三维空间大裂缝用板块描述,溶洞用高渗透率和高孔隙度不规则多面体团块描述.将裂缝面用二维三角形单元离散,溶洞和基质用三维四面体离散,利用三维混合单元有限元法对建立的不定常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三维渗流条件下的试井理论曲线及压力场分布.通过对试井理论曲线特征的分析,获得了各敏感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规律.通过对1口井的实际测试资料解释结果的分析,并与实际地震反射资料及生产实际资料的对比,发现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裂缝和溶洞的地质动态状况,并与实际生产状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结果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三维离散缝洞模型 混合单元有限元 数值试井 压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传播辐射模型的理论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建达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的理论,并且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三维立方腔体中的两种辐射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模拟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这表明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是目前解决辐射问题... 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的理论,并且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三维立方腔体中的两种辐射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模拟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这表明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是目前解决辐射问题中热流量和温度分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辐射模型 数值模拟 离散传播 热辐射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国翔 姚约东 +2 位作者 王链 唐康 吴文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裂缝建模困难、传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EDFM)对三维空间中裂缝复杂的立体分布及复杂形状难以准确刻画、体积压裂致密油藏开发动态模拟及产能评价困难等问题,基于三维笛卡... 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裂缝建模困难、传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EDFM)对三维空间中裂缝复杂的立体分布及复杂形状难以准确刻画、体积压裂致密油藏开发动态模拟及产能评价困难等问题,基于三维笛卡尔网格及裂缝面的参数化表征方法,考虑重力、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应力敏感特征,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形状倾斜裂缝面的网格剖分方法及三维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通过与商业软件Eclipse计算结果对比和对新疆油田一口井的实际生产数据拟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该模型,进行了体积压裂致密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能较好地表征流体在具有复杂空间分布形态及复杂裂缝形状缝网中的渗流过程,可以应用于体积压裂致密油藏的开发动态模拟。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压模拟的三维模型及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纪禄军 郭大立 +1 位作者 赵金洲 吴刚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针对地层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层、盖层、底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地应力互不相同时,建立了包括三维裂缝延伸模型和酸液运移分布模型的酸压模拟三维模型,并编制了酸压设计软件。该软件全面考虑了温度场、同... 针对地层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层、盖层、底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地应力互不相同时,建立了包括三维裂缝延伸模型和酸液运移分布模型的酸压模拟三维模型,并编制了酸压设计软件。该软件全面考虑了温度场、同离子效应、反应活化能变化等影响,能模拟碳酸盐岩油气层各种应力分布和酸压裂缝延伸及酸液运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三维模型 数值模型 计算 油层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模型的柔性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辛业春 王拓 +2 位作者 李国庆 江守其 王威儒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7,共8页
为计算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后的短路电流,提出基于离散模型的柔性直流电网短路电流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电网,分析直流侧短路故障后的等效电路;建立基于后退欧拉法和梯形积分法的换流器电感、电容和线路的... 为计算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后的短路电流,提出基于离散模型的柔性直流电网短路电流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电网,分析直流侧短路故障后的等效电路;建立基于后退欧拉法和梯形积分法的换流器电感、电容和线路的离散化模型,以及不同故障类型下换流站的离散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直流电网不同类型故障电流数值求解算法。基于RT-lab平台搭建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所提出方法的求解计算数值与详细模型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准确获得故障电流值,与详细模型仿真结果相比误差小于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短路电流计算 离散模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燃气流场的三维数值计算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用求解三维 Navier- Stokes方程的方法 ,对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导弹时燃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 ,紊流模型采用标准 k- ε二方程模型 ,计算方法为有限体积法 ,计算网格为结构化网格 .计算出了导弹点火后未动、导弹运动至发射箱 1/ 4 ,1/ ... 用求解三维 Navier- Stokes方程的方法 ,对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导弹时燃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 ,紊流模型采用标准 k- ε二方程模型 ,计算方法为有限体积法 ,计算网格为结构化网格 .计算出了导弹点火后未动、导弹运动至发射箱 1/ 4 ,1/ 2 ,3/ 4高度和导弹尾部刚出发射箱时等 5种典型状态下的燃气流场分布规律 ,并给出了一些特性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发射系统 燃气射流 有限体积法 计算流体力学 舰载导弹 三维数值计算 紊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复杂计算域的三维非静压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彪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8,共5页
建立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表层静压假设的三维流动非静压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半隐式分步法求解Navier-Stokes控制方程。运用满足自由表面运动学边界条件的水位演化方程来计算自由表面,动量方程中的对流项和水平扩散项采用Semi-Lagrang... 建立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表层静压假设的三维流动非静压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半隐式分步法求解Navier-Stokes控制方程。运用满足自由表面运动学边界条件的水位演化方程来计算自由表面,动量方程中的对流项和水平扩散项采用Semi-Lagrangian方法离散。模型能有效求解正压的、斜压的、静压和非静压三维流动问题,并具有质量守恒、无条件稳定等优点。通过孤立波在缓变底坡上的传播和渤海潮流运动两个算例对模型进行检验,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能够准确的模拟具有强三维流动特性的自由表面流动问题的能力和具有良好的复杂边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型 复杂计算 非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任意形状倾斜裂缝面的三维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前处理算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饶翔 程林松 +2 位作者 曹仁义 安小平 雷征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5-1043,共9页
为了实现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的维度升级,使EDFM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形状的倾斜裂缝面,提出一个适用于任意形状裂缝面的三维EDFM前处理算法,提供了解决EDFM维度升级关键困难的一种具体思路,继而依据该前处理算法实现了能够适用于任意... 为了实现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的维度升级,使EDFM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形状的倾斜裂缝面,提出一个适用于任意形状裂缝面的三维EDFM前处理算法,提供了解决EDFM维度升级关键困难的一种具体思路,继而依据该前处理算法实现了能够适用于任意形状倾斜裂缝面的三维EDFM,并在本文中给出了具体的数值案例,说明了所提前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前处理算法 任意形状倾斜裂缝面 三维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柱状模型冰弯曲强度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刚旭皓 田于逵 +2 位作者 余朝歌 季少鹏 寇莹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149,共7页
[目的]冰区航行船舶在平整冰层中破冰航行时,弯曲破坏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因而对弯曲强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利用CSSRC冰水池冰力学试验获得计算参数;然后,应用矩形单元对冰层进行离散... [目的]冰区航行船舶在平整冰层中破冰航行时,弯曲破坏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因而对弯曲强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利用CSSRC冰水池冰力学试验获得计算参数;然后,应用矩形单元对冰层进行离散,引用元胞数组控制力的传递对柱状模型冰的弯曲强度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并利用盐水柱状模型冰弯曲强度试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以确保数值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通过该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了弯曲强度随速度、宽厚比、长厚比改变的变化规律,由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得到了冰样弯曲强度的基本范围。[结论]所提方法可为模型冰力学特性的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柱状模型 弯曲强度 力学试验 离散元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压室阻抗孔修圆三维数值计算
12
作者 凡家异 鞠小明 +2 位作者 陈云良 张玉润 吴旭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51,共5页
为实现物理模型与数值计算的互补,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阻抗孔修圆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得到阻抗孔与调压室底板连接处和与底部流道连接处不同修圆半径时流入、流出大井的阻抗系数,并将阻抗孔未修圆时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 为实现物理模型与数值计算的互补,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阻抗孔修圆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得到阻抗孔与调压室底板连接处和与底部流道连接处不同修圆半径时流入、流出大井的阻抗系数,并将阻抗孔未修圆时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阻抗孔未修圆时水流进入阻抗孔后发生突缩,流速分布不均,中间大、周边小,阻抗系数相对较大;阻抗孔修圆后突缩效应明显减弱,水流较为平顺、均匀,阻抗系数明显减小。阻抗孔修圆优化减小了突缩损失,能够有效减小阻抗系数,即可增大阻抗孔的流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压室 阻抗孔 阻抗系数 修圆优化 k-ε紊流数学模型 三维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弯管间距对弯管冲蚀磨损影响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刘明颢 刘旭煜 +2 位作者 上官杨沁 廖锐全 刘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07-6716,共10页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数值模拟方法,对含砂天然气在不同间距下串联弯管冲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弯管串联安装时,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和速率受两个弯管之间距离的影响较大。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上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均呈V字形,但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则由三角形逐渐变化为V字形。此外,因重力对砂粒运移轨迹产生的影响,下游弯管冲蚀磨损最严重区域相较于上游弯管要靠后5°~8°。通过对下游弯管多角度切面流场进行分析,气流经过中间段后在下游弯管处产生了较复杂的二次流,因此下游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双弯管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冲蚀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弯管 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模型(CFD-DPM)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粒子间碰撞的超音速火焰喷涂粒子飞行与沉积行为的数值分析
14
作者 林国锭 丁坤英 +1 位作者 樊金虎 姬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25-235,共11页
目的考虑粒子间碰撞对粒子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粒子飞行行为。方法建立超音速火焰喷涂流场中WC-10Co4Cr粒子飞行的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模型,通过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 目的考虑粒子间碰撞对粒子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粒子飞行行为。方法建立超音速火焰喷涂流场中WC-10Co4Cr粒子飞行的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模型,通过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粒子飞行速度和温度特征以及撞击基板时的沉积行为。随后应用该模型研究不同粒径粒子的飞行行为,并结合热喷涂粒子状态和涂层高度分布,测量分析粒径分布对飞行和沉积行为的影响。结果利用考虑粒子间碰撞的DEM模型计算粒子沉积时的平均速度为658 m/s(误差为3.9%),平均温度为1697 K(误差为3.3%)。DEM模型对小粒径粒子平均速度的计算结果更精确,其中,小、中、大粒径粒子在撞击基体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683、630、587 m/s,误差分别为3.8%、6.7%、8.0%。DEM模型对于大粒径粒子的速度预测结果相对较差,小、中、大粒径粒子平均温度分别为1659、1720、1666 K,误差分别为6.5%、0.9%、0.5%。粒子间的相互碰撞使撞击基板的粒子分布更均匀,其中,小粒径粒子受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大,沉积涂层相比粗粒子更平坦,更利于涂层沉积。结论CFD-DEM模型可以有效地计算WC-10Co4Cr粒子在超音速火焰流场中的飞行行为,分析粒子在撞击基板时的速度、温度和撞击位置,预测粒子的沉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化钨 计算流体动力学 离散模型 多粒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微气候影响的模拟
15
作者 郑飞 王燕珍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6-94,共9页
为了可视化了解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温度与气流分布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标准仿真用的人体及冲锋衣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并对比实验数据偏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分析各部位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空气层气流流场与... 为了可视化了解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温度与气流分布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标准仿真用的人体及冲锋衣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并对比实验数据偏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分析各部位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空气层气流流场与人体皮肤热分布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腋下通风开口显著促进腋下区域空气流通与散热,对流速度最大值2.87 m/s,温度可降至31.57℃;胸部与腹部开口对躯干前部的空气循环与散热有明显效果,但对腋下、侧腰和背部的作用较弱;腹部和侧腰区域的温度变化较为均衡,其中腹部和侧腰开口对这两个区域的降温效果最为显著;背部通风开口主要影响背部和侧腰的气流循环与散热,其他开口对背部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冲锋衣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服装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开口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三维数值模型 气流流场 热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艏新型附体减阻减纵摇的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研究
16
作者 赵港全 刘志华 刘文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1-1623,共13页
为了减小高速船舶运动阻力和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本文提出一种可以抑制船舶艏部兴波、增大船体在波浪中纵摇运动阻尼的新型三维船艏附体技术。以某高速船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船艏平板附体基础上,根据船模在0.41、0.45、0.494三种弗劳德... 为了减小高速船舶运动阻力和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本文提出一种可以抑制船舶艏部兴波、增大船体在波浪中纵摇运动阻尼的新型三维船艏附体技术。以某高速船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船艏平板附体基础上,根据船模在0.41、0.45、0.494三种弗劳德数下的船艏兴波现象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新型三维船艏附体的设计。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弗劳德数为0.41~0.494高航速范围内新型附体具有减阻效果。同时,进一步计算船体在六种规则波中的纵摇运动响应,计算结果显示,加装新型船艏附体的船模具有减小船体在波浪中纵摇幅值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速船模拖曳水池进一步开展加装新型船艏附体的船模减阻减摇效果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新型船艏附体的船模在弗劳德数为0.45时阻力减小10.6%;在弗劳德数为0.41、船长波长比为1时,垂荡幅值、纵摇幅值分别减小38.07%、48.14%。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改善船舶阻力性能和耐波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三维船艏附体 减阻减摇 高航速 数值计算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魏新利 张海红 王定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别采用k-ε标准模型、RNGk-ε模型和RSM模型湍流模型及不同离散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的对比,确定出了适合旋风分离器的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湍流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别采用k-ε标准模型、RNGk-ε模型和RSM模型湍流模型及不同离散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的对比,确定出了适合旋风分离器的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湍流模型采用各向异性的RSM模型,离散方式采用对流项的QUICK格式和压力梯度项的PRESTO格式,才能获得合理的流场模拟结果该结论为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ICK格式 离散 RNG 数值计算方法 RSM 标准模型 湍流模型 实测结果 结构优化设计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盾构衬砌结构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鞠杨 徐广泉 谢和平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结合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和ANSYS程序分析了上部和周围土体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应变分布与开裂规律。模型考虑了衬砌与周围土体的共同作用、土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通过刚度折减考虑了管... 结合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和ANSYS程序分析了上部和周围土体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应变分布与开裂规律。模型考虑了衬砌与周围土体的共同作用、土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通过刚度折减考虑了管片接头不连续性对衬砌应力、应变与开裂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衬砌结构 数值计算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比序列的离散GM(1,1)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保华 方志耕 张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5-718,共4页
针对离散GM(1,1)模型的模拟序列未能反映出原始数据序列的级比动态变化这一问题,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的级比序列进行建模,建立基于级比序列的级比离散GM(1,1)预测模型。该模型较好地保留了原始序列级比的动态性,结合原始序列与级比序列... 针对离散GM(1,1)模型的模拟序列未能反映出原始数据序列的级比动态变化这一问题,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的级比序列进行建模,建立基于级比序列的级比离散GM(1,1)预测模型。该模型较好地保留了原始序列级比的动态性,结合原始序列与级比序列的关系,获得原始序列的模拟值。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级比序列的离散GM(1,1)预测模型,无论在相对误差还是平均相对误差的变动幅度方面,都优于离散GM(1,1)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比序列 离散GM(1 1)模型 数值计算 相对模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鲍献文 陈波 +1 位作者 侍茂崇 邱绍芳 《广西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375-378,384,共5页
采用潮流控制方程和湍流封闭方程构建完整的三维浅海潮波定解方程组 ,通过建立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计算钦州湾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 .模拟结果与同步进行的岸边潮位及海上潮流的观测值校验结果表明 ,实测潮位资料与对应时间的... 采用潮流控制方程和湍流封闭方程构建完整的三维浅海潮波定解方程组 ,通过建立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计算钦州湾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 .模拟结果与同步进行的岸边潮位及海上潮流的观测值校验结果表明 ,实测潮位资料与对应时间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潮位变化为 1d中出现 1次高潮和 1次低潮 ,1个月内出现2次大潮和 2次小潮 ,大潮潮流约 4 0m ,小潮潮流约 1 0m .实测潮流与对应时间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最大流发生时刻、转流时间以及潮流性质与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潮流速度和潮流方向也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模拟计算结果真实地反映钦州湾的潮位变化和潮流运动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潮流模型 潮位 潮流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