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民 李海歌 +1 位作者 吴亚红 朱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8-1431,1436,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现,上述患者确诊为AIS病例。在患侧DWI高信号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在同一层面勾画同样大小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患侧区与镜像区ADC、CBF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以比较不同参数及参数组合对AIS诊断的效能。结果患侧DWI信号增高,ADC值较对侧下降:0.50±0.15 VS.0.80±0.13um^2/ms,P<0.001;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较对侧下降:17.04±6.97 VS.(34.14±13.53)ml·100g^(-1)·min^(-1),P<0.001。ADC及CBF呈统计学正相关,(r=0.583,P<0.001)。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联合ADC及CBF值对AIS诊断效能最高(特异性=93.3%,敏感性=86.7%,曲线下面积=0.955)。结论供血中断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表现ADC值降低,联合DWI和3D-PCASL成像有利于AIS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连续动脉自标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血流量 缺血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梦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分析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TIA患者的血管异常检出率及诊断TIA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TIA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TIA患者的93例;MRA联合3D-ASL诊断TI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92%、94.44%,均高于MRA、3D-ASL单独诊断(P<0.05);MRA联合3D-ASL检查TIA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83.87%)高于MRA、3D-ASL单独检查(P<0.05)。结论采用MRA联合3D-ASL诊断TIA,能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断TIA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在胶质瘤术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玉琴 徐海东 +5 位作者 董海波 王波 李晖 胡斌 王莹莹 梁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值;观察全脑灌注情况。结果 45例均获得高质量全脑灌注图。高级别胶质瘤于脑血流量图上显示不同程度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灌注正常或减低,高低级别胶质瘤TBFmax/健侧比值分别为3.11±1.45、0.86±0.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高级别胶质瘤出现瘤体周围血管较健侧扩张,CBF值升高征象。结论 3D-ASL可在术前安全无创地提取胶质瘤灌注信息以判断其级别,并且可评估患者全脑血流量情况,有助于术前制定周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与动脉到达伪影评分评估患者脑功能状态的价值:基于3D TOF MRA与3D-ASL成像
4
作者 何艺琳 邓耿颖 +3 位作者 何念慈 宋诗倩 陈伟 张慧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部T1WI、T2WI、T2 FLAIR、3D TOF MRA、3D-ASL检查的48例患者,根据rLMC评分和ATA评分对患者软脑膜侧支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作为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rLMC分级的组别之间在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rLMC评分和AT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MC评分和ATA评分均可作为评估脑功能受损的重要影像学指标,良好的侧支循环能为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其中二级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变化可用以预测或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以期在临床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侧支循环 脑功能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动脉到达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53-2254,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3D-ASL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A、3D-ASL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病理诊断106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阳性、阴性各78例、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D-ASL诊断准确率(93.40%)、特异度(92.86%)、敏感度(93.59%)均高于MRA(67.92%、64.29%、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穿过伪影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体积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云 许开喜 +4 位作者 顾宝东 卞光荣 徐行茹 陈隐漪 张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467-1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的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的动脉内穿过伪影(arterial tansit rtifact,ATA)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AMCAO)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梗死区体积大小... 目的探讨三维的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的动脉内穿过伪影(arterial tansit rtifact,ATA)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AMCAO)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梗死区体积大小的预测研究。方法选取41例AMCAO的患者根据有无ATA分为ATA组(n=25)和无ATA组(n=16)。比较有、无ATA两组分别在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大小是否有差异。结果41例AMCAO患者中,有、无ATA组梗死体积分别为4.9 cm^(3)、104.1 cm^(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经柱形图判断两组梗死体积数据分布不同,有、无ATA两组梗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MCAO患者ATA的出现代表梗死区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与AIS梗死体积有一定相关性,ATA又能定量分析CBF,有助于预测AI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穿过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三维的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川胜 郑召龙 +4 位作者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0.577,P<0.01)。PLD为1 525 ms时,rCBF<4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PLD=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D pCASL中,1 525 ms和2 525 ms的PLD均可用于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并且不同PLD时的rCBF阈值不同:短PLD(1 525 ms)应选择较高的rCBF阈值(<50%),而长PLD(2 525 ms)的rCBF阈值则要高于短PLD(1 5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连续动脉自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相对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录玲 史纲 +2 位作者 王润强 高井海 谢春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TOF MRA、3D-ASL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D-TOF MRA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58,P<0.05);3D-ASL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92,P<0.05);3D-ASL诊断TI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3D-TOF MRA(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技术诊断TIA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有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并及时进行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敏 房海燕 +1 位作者 杨斯嘉 李兆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 目的 :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ASL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然后比较其梗死侧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梗死侧和健侧脑组织的CBF(脑血流量)及r CBF(梗死侧脑组织的脑血流量/健侧脑组织的脑血流量),总结磁共振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梗死侧的脑组织表现为低灌注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梗死侧脑组织的CBF低于对照组患者,其rCBF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磁共振ASL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比较其梗死侧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梗死侧脑组织的CBF及r CBF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超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灌注成像和血清Hcy、NPY水平与癫痫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芳芳 杨素君 +1 位作者 高云云 王巍巍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选取我院108例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3D-ASL灌注成像检查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肽(NPY)水平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平均脑血流量(CBF)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 选取我院108例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3D-ASL灌注成像检查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肽(NPY)水平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平均脑血流量(CBF)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Hcy、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患者CBF、Hcy、NPY与发作类型、脑电图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患者病程、发作频率、发作类型、痫性放电、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类、癫痫持续状态史、受教育程度、Hcy、NPY、CBF均是癫痫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可见,早期共同检测3D-ASL灌注成像、血清Hcy、NPY,可为癫痫的临床诊治、病情程度评估、预后改善提供循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灌注成像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肽Y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cASL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文明 闻彩云 支海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4例超急性与3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梗死最大层面测量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和3D-pc ...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4例超急性与3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梗死最大层面测量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和3D-pc ASL序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灌注面积(SCBF),分析理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选取梗死核心(infarct core,IC)、SCBF和SDWI不匹配区(MACD)、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分析梗死侧-对侧相对CBF值(rCBF)、相对FA值(rFA)、相对DCavg值(rDCavg)。结果在IC/对侧中,超急性组患者的rFA、rDCavg值明显高于急性组,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ACD/MACD对侧中,超急性组患者的rCBF、rDCavg值明显低于急性组,rFA值明显高于急性组,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超急性脑梗死与MACD的rCBF、rDCavg水平成反比,与MACD的rFA和IC的rFA、rDCavg水平成正比。结论可采用3D-pcASL获取CBF,并结合FA、DCavg值变化水平,进而鉴别诊断患者处于超急性还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连续动脉自标记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