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生物膜电极的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宝山 陈晓杰 +1 位作者 赵培宇 张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59-3373,共15页
近年来,难降解有机化工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膜电极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领域应用前景日渐广阔。对此,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3D-B... 近年来,难降解有机化工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膜电极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领域应用前景日渐广阔。对此,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3D-BERs)反应器构建方法,阐述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分析了电化学催化氧化与电活性微生物(EAMs)的协同降解作用,从电子迁移强化角度解析了污染物强化降解机制,并概述了3D-BERs的构建方法与运行参数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3D-BERs在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与优势,提出了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为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物电极 电活性微生物 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强度对硫/碳混合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还原高氯酸盐的影响
2
作者 常庆波 高孟春 +2 位作者 胡波 张健 王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本研究考察了电流强度变化对硫/碳混合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自养还原高氯酸盐的影响。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和进水高氯酸盐浓度为9.3~14.8mg/L时,电流强度在0~50mA范围内高氯酸盐去除率随着电流强度增加而增大。电流强度在50mA时高氯... 本研究考察了电流强度变化对硫/碳混合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自养还原高氯酸盐的影响。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和进水高氯酸盐浓度为9.3~14.8mg/L时,电流强度在0~50mA范围内高氯酸盐去除率随着电流强度增加而增大。电流强度在50mA时高氯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9.9%,出水的pH范围为7.98~8.93,出水中SO2-4浓度低于常规的硫自养高氯酸盐处理系统出水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强的高氯酸盐还原能力,能同步实现硫自养和电化学氢自养还原水源水中的高氯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强度 高氯酸盐 三维电极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唐书娟 王志伟 +3 位作者 吴志超 王新华 陆继来 夏明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MBR处理后,荧光峰的强度降低了16%~35%,同时类蛋白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好氧段滤液相比,溶解性膜污染物中类腐殖质含量较低,主要的荧光物质为分子量较小、共轭性较弱的类蛋白质.AAO工艺中厌氧段加强了对荧光峰A和C的去除,处理过程中类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与MBR工艺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生物反应器 溶解性有机物 污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电极反应器降解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康博 黄卫民 +2 位作者 张应玖 张雪娜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558,共3页
4-Amino-d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wastewater from vanillin production plant. So it is used for the target contamination to be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electrochemical oxidat... 4-Amino-d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wastewater from vanillin production plant. So it is used for the target contamination to be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bio-electro reactor in this paper. We found out a economical, efficient and non-pollute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vanillin production pl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special microbes and bacteria eating 4-amino-d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after 20 days′ incub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stable bio-filmed electrode was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5 ℃, pH=6—7. The use of bio-electro reactor not only increased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decreased the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solved the problem which the second pollu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hlorine in the process of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n the organic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生物电极反应器 降解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新工艺生物膜-电极反应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少辉 郑平 华玉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6-98,共3页
介绍了新型反硝化工艺 -生物膜 电极反应器 (BER)的作用机理 ,综述了影响BER处理能力的因素 ,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生物-电极反应器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废水的强化脱氮性能
6
作者 杨群 杨昌柱 濮文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自制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低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废水进行了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碳氮比较低时,碳氮比和电流密度均对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氮比小于3.0时,出水的ρ(NO-3-N)随进水... 利用自制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低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废水进行了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碳氮比较低时,碳氮比和电流密度均对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氮比小于3.0时,出水的ρ(NO-3-N)随进水碳氮比的增大而减小;当进水COD为70 mg/L、ρ(NO-3-N)为35 mg/L、碳氮比为2.0、电流密度为0.025 mA/cm2、反应时间为8 h时,出水的ρ(NO-3-N)达到最低值11.2 mg/L,NO-3-N去除率为68.0%。在适宜的碳氮比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具有显著的强化脱氮作用,其对NO-3-N的去除率与单纯生物膜反应器相比可提高6.0~15.0个百分点。保持碳氮比不变,提高进水COD会导致所需电流密度的提高和脱氮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活性碳纤维电极 电极-生物反应器 强化脱氮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对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郝瑞霞 王建超 +3 位作者 孟成成 任晓克 王润众 赵文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25,共7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TN去除问题,研究了电流对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脱氮工艺(3DBER-S)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7.0~7.5,ρ(NO_3^--N)为35 mg/L,ρ(C)/ρ(N)为1,HRT为12h条件下,电流由60 mA增大到800 mA,NO_...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TN去除问题,研究了电流对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脱氮工艺(3DBER-S)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7.0~7.5,ρ(NO_3^--N)为35 mg/L,ρ(C)/ρ(N)为1,HRT为12h条件下,电流由60 mA增大到800 mA,NO_3^--N和TN去除率变化不明显,分别稳定在87%和76%左右;随电流增大,体系氢自养反硝化作用所占比例由22.8%逐渐上升到74.4%.基于nirS基因的克隆文库结果表明:3DBER-S中与异养、硫自养和氢自养反硝化功能菌属相似的细菌均占有一定比例;随电流增大,与氢自养反硝化功能菌属相似的细菌所占比例增大.该体系中存在异养、氢自养和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去除硝酸盐氮的作用,维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且增大电流利于氢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氢自养反硝化 硫自养反硝化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间距下自生电场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行为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印霞棐 李秀芬 +2 位作者 华兆哲 任月萍 王新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85-4492,共8页
以自制铜纳米线(Cu-NWs)导电微滤膜为膜组件兼阴极,构建自生电场膜生物反应器(SEF-MBR),研究不同电极间距下自生电场强度、跨膜压差(TMP)与膜污染行为的变化规律,可为MBR技术升级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从4c... 以自制铜纳米线(Cu-NWs)导电微滤膜为膜组件兼阴极,构建自生电场膜生物反应器(SEF-MBR),研究不同电极间距下自生电场强度、跨膜压差(TMP)与膜污染行为的变化规律,可为MBR技术升级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从4cm减小到2cm时,自生电场强度从0.7mV/cm提高到1.2mV/cm,TMP的上升速度从0.15kPa/d降低到0.08kPa/d。缩短电极间距有利于缓解膜污染。随电极间距减小,静电斥力提高了40.5%,阴极产生的H_2O_2和·OH浓度也大大增加。电极间距对SEF-MBRs好氧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含量影响不大,但均低于对照MBR系统。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CLSM)观察发现,与对照系统相比,导电微滤膜表面的污染层厚度减小了20.2%,膜表面污染物以微生物总细胞和β-D-glucopyranose多糖为主。缩短电极间距可提高系统自生电场强度,进而提高静电斥力及H_2O_2和·OH产生量,减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间距 电场强度 自生电场生物反应器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废水处理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金晶 曹渊 +1 位作者 胡宝山 鲜晓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7,共4页
氨氮是一种新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其超标率最大,严重污染环境。对低C/N比氨氮废水,传统生物技术需额外投加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脱氮,导致出水残留有机物。新研制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将电化学技术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负载... 氨氮是一种新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其超标率最大,严重污染环境。对低C/N比氨氮废水,传统生物技术需额外投加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脱氮,导致出水残留有机物。新研制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将电化学技术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负载在三维电极体系表面,利用电化学作用产生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脱氮提供电子供体和碳源。长期稳定运行表明,新研制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氨氮的转化率为95.8%,TN去除率为82%,出水基本无亚硝氮积累,每去除1 kg TN所需能耗小于5.9 kW·h。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脱氮过程中无需额外投加有机物和碳源,废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 三维电极 废水处理装置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荧光物质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宇峰 王志伟 +2 位作者 吴志超 唐书娟 王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EEM)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进出水、膜面溶解性污染物、溶解性微生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并对各运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膜污染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工况膜污染顺序为工况1(0.55kPa/d)<工况3... 采用三维荧光(EEM)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进出水、膜面溶解性污染物、溶解性微生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并对各运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膜污染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工况膜污染顺序为工况1(0.55kPa/d)<工况3(1.37 kPa/d)<工况2(1.71 kPa/d)<工况4(3.69 kPa/d),SMP中的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以及EPS中的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均与各工况膜污染速率呈一致的变化趋势,而膜面溶解性污染物中的类蛋白质荧光峰则与膜污染速率没有明显的关系,说明在膜表面积累的荧光物质可能与其他有机物共同作用影响了膜污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污染 三维荧光 溶解性微生物(SMP) 胞外聚合物(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恒亮 段亮 +2 位作者 姚美辰 魏健 黄宇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针对再生水的高品质化和污泥的减量化问题,构建一套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MBR-DF)中试装置,以零排泥的方式运行处理城镇污水,同时建立一套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CAS),进水COD及NH_4^+-N、TN、TP浓度分别为87.0~165.7、14.0~3... 针对再生水的高品质化和污泥的减量化问题,构建一套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MBR-DF)中试装置,以零排泥的方式运行处理城镇污水,同时建立一套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CAS),进水COD及NH_4^+-N、TN、TP浓度分别为87.0~165.7、14.0~31.0、14.2~32.4和2.5~3.3 mgL。结果表明:浓水零排放MBR-DF系统对COD、NH_4^+-N和PO_4^(3-)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7%、99.0%和68.5%。总溶解固体(TDS)和HCO_3^-的去除率分别为13.5%和31.1%,并能有效地降低出水总硬度。DF膜对PO_4^(3-)和SO_4^(2-)具有明显的截留作用,对NO_3^-截留效果较差,对HCO_3^-无截留作用。进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经MBR-DF后,出水中仅剩少量的类色氨酸类物质,且MBR-DF系统对进水DOM的UV_(254)消减率达到94.9%,对DOC的去除率在98.0%以上,出水DOM的腐殖质向非腐殖质转化的程度较高。MBR-DF系统和CAS系统对17-β雌二醇(E2)的去除率分别为99.9%和70.8%,MBR-DF系统可有效降低出水回用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系统(MBR-DF)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17-Β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三维电极-生物膜法去除污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胡传侠 杨昌柱 +1 位作者 杨群 田寸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研究将固定化细胞技术用于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阴极微生物挂膜,对现有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同时,以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系统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固定化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反硝化深度脱氮试验。... 本研究将固定化细胞技术用于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阴极微生物挂膜,对现有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同时,以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系统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固定化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反硝化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了电流强度、HRT、不同C/N值等因素对硝态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证实了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使用可提高反应器的反硝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30mA,进水流量9mL/min时,COD的去除率为50%,硝态氮的去除率可达82.03%,反应器NO3--N负荷为0.297mg NO3--N(/cm2.d);同等操作条件下,采用固定化方法挂膜的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可比普通反应器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PVA 三维电极-生物 二级生化出水 耦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莉娜 李进 +2 位作者 闫志斌 苏柏懿 王春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69-4777,共9页
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凭借其低能耗、效果好、易控制、清洁性等优势应运而生,在污水处理领域颇具应用前景。分析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three-dimensional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3D-BER)技术特点、反应器结构和启动情况;综述了3D-BE... 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凭借其低能耗、效果好、易控制、清洁性等优势应运而生,在污水处理领域颇具应用前景。分析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three-dimensional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3D-BER)技术特点、反应器结构和启动情况;综述了3D-BER在电极材料、处理对象、生物菌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大3D-BER微观反应机理、厌氧菌耦合、工程适用性的研究力度,并对3D-BER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物电极反应器(3D-BER) 电极材料 生物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生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1,50,共4页
针对常规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脱氮除磷时难以达到高效、同步的脱氮除磷效果,将海绵铁、硫磺与活性炭填料复合用于常规工艺中以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强度下,新型反应器对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0%和92%,分别比常... 针对常规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脱氮除磷时难以达到高效、同步的脱氮除磷效果,将海绵铁、硫磺与活性炭填料复合用于常规工艺中以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强度下,新型反应器对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0%和92%,分别比常规反应器要高出15%和32%左右。综合经济、运行效果等因素,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在300 m A电流条件下,选择6 h的水力停留时间为适宜运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极生物 填料微电凝聚 脱氮除磷 复合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粒子电极催化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15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8-578,共1页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粒子电极催化剂填料(简称催化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填料由改性活性炭和涂膜活性炭组成,按质量分数计,其中改性活性炭为60%~70%,涂膜活性炭为30%~40%。
关键词 三维电极反应器 电极催化剂 制备方法 填料 粒子 改性活性炭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未红 袁兴中 +1 位作者 曾光明 李文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7,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得到了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即C/N比为3,温度为35℃,电流100mA,HRT8h。考察了该方法在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当在进水硝酸氮负荷≤30mg/L时,在HRT8h内均可取得... 本文研究了用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得到了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即C/N比为3,温度为35℃,电流100mA,HRT8h。考察了该方法在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当在进水硝酸氮负荷≤30mg/L时,在HRT8h内均可取得93%以上的总氮去除率,而且随着负荷的升高,总氮去除速率升高。同时,经实验得到应用时的最经济碳氮比(C/N=1.07)。最后,地下水应用实验说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彻底、清洁、经济地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地下水 生物 电极 生物反应器 最佳工艺条件 C/N比 处理能力 去除速率 应用实验 水负荷 氮负荷 去除率 碳氮比 总氮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极膜内脱氮速率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平 袁兴中 +1 位作者 渡智秀 黑田正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考虑了膜内物质迁移、扩散等对脱氮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时去除硝酸氮的动力学方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定生物膜厚度和反硝化菌脱氮活性不受生物浓度、时间和电极位置影响,并且认为生物膜内各反应物质的有效扩散系数约为其在水中分子扩散系数的80%。采用Runge Kutta法和ShaotingMathal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极反应器 生物模型 电子供体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在污水生物处理生物膜微观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浩 彭永臻 +4 位作者 李夕耀 张亮 张方斋 王众 任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2-420,共9页
生物膜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于生物膜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和难点.微电极技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因其测量精度高且响应时间快,成为研究生物膜内部物质传质与降解规律的重要手段.主要阐述微电极的分类与特... 生物膜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于生物膜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和难点.微电极技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因其测量精度高且响应时间快,成为研究生物膜内部物质传质与降解规律的重要手段.主要阐述微电极的分类与特点,测量微反应器的建立,分类介绍近年来微电极技术在生物膜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微电极直接穿刺测定指标变化是基础,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是认识生物膜的关键,将微电极技术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微电极技术的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污水生物处理 生物 填料 脱氮除磷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技术的生物膜载体MBBR脱氮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6-251,共6页
研究了采用以聚氨酯海绵和沸石粉为单体制备的新型载体与普通聚氨酯海绵载体的MBBR体系的脱氮效果,并利用微电极技术对2种载体内部的DO和ORP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载体MBBR体系具有更高效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同步硝化反硝... 研究了采用以聚氨酯海绵和沸石粉为单体制备的新型载体与普通聚氨酯海绵载体的MBBR体系的脱氮效果,并利用微电极技术对2种载体内部的DO和ORP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载体MBBR体系具有更高效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性能比聚氨酯海绵载体MBBR体系高约10%;新型载体内部的DO和ORP比聚氨酯海绵载体下降快,其内部具有更大范围的缺氧区域,从而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发生,提高了体系的SND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生物载体 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 电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BER反应器极板面积和布置形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瑞霞 任晓克 徐忠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7-453,共7页
为提高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BER)脱氮效率及出水水质,通过增大极板面积、减少极板间距、改变电极布置形式,构建了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3BER-NC)用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处理,研究了电流、进水p H和ρ(C)/ρ(N)对其运行效果的影... 为提高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BER)脱氮效率及出水水质,通过增大极板面积、减少极板间距、改变电极布置形式,构建了新型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3BER-NC)用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处理,研究了电流、进水p H和ρ(C)/ρ(N)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中反硝化菌群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极板间距能减缓碳棒阳极电解,出水色度低,能在较高的电流下运行,3BER-NC最佳运行电流为200 m A,比3BER反应器高出100m A.增大极板面积和改变极板位置分布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TN平均去除率提高约37.74%.电流强度、进水p H和ρ(C)/ρ(N)对系统脱氮效果均有较大影响,在不同运行条件下3BER-NC体系的脱氮效率均优于3BER.在3BER-NC体系中β变形菌起主导作用,脱氮主要是由异养和自养反硝化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脱氮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电流 PH ρ(C)/ρ(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