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热反算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魁榜 韩江 +1 位作者 张丽慧 夏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80-2484,共5页
首先使用热电偶测量平面磨削时CBN砂轮与工件接触区下方处不同位置点温度;然后基于传热反问题理论,优化实际测量温度值与理论仿真温度值间的目标函数,反算出进入工件的热量,从而得出进入工件的能量比例;最后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计算出... 首先使用热电偶测量平面磨削时CBN砂轮与工件接触区下方处不同位置点温度;然后基于传热反问题理论,优化实际测量温度值与理论仿真温度值间的目标函数,反算出进入工件的热量,从而得出进入工件的能量比例;最后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计算出不同磨削时刻工件表面温度。实验结果表明,CBN砂轮进入工件的能量比例与实际值相吻合,基于传热反算方法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三维热模型 反算 能量比例 CBN砂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传热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刚 雷鸣 +3 位作者 阮班义 周凡 李应宏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恒定与阶跃电流的实验,讨论了电流、电缆敷设环境与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是决定轴向温度梯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空气中电缆的线芯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土壤中电缆次之,水中电缆最慢。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比了空气中电缆中间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线芯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电缆径向传热的二维热路模型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的误差,而考虑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电缆 轴向传 三维模型 线芯温度 实时计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玉涛 何小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三维稳态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号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对流系数下的电池三维温度场分... 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三维稳态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号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对流系数下的电池三维温度场分布,为电池组温度场分析及其冷却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电池 安全性 三维热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及地质埋存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鹏 朱海燕 张丰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存在不足。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对象,以考虑CO_(2)和CH_(4)竞争吸附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页岩非均质储层CO_(2)增强CH_(4)开采及地质埋存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最后通过CO_(2)驱替CH_(4)室内实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注入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随着开采井埋深增加,各小层内CH_(4)剩余量呈增加趋势,CO_(2)埋存量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②当开采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各小层内CH_(4)的剩余量随注入井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各小层内CO_(2)的埋存量随注采井纵向间距的增加而提高;③增加注采井纵向距离能够提高CH_(4)增产量和CO_(2)埋存量。结论认为,页岩对CO_(2)和CH_(4)有较强的竞争吸附特性,相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流—固耦合过程,该基础理论模拟研究对注CO_(2)置换CH_(4)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具有现实意义,且研究认识对今后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 CO_(2)地质埋存 储层非均质性 —流—固多场耦合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高频变压器三维温升计算及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骆仁松 汪涛 +2 位作者 文继峰 王子龙 虞晓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994-5005,5016,共13页
三维温升计算是大功率高频变压器(HFT)建模中的难点问题,准确、快速的热模型对于HFT的优化设计和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普遍采用降维方式建立集总参数热网络模型,其计算精度易受结构参数影响,在宽参数范围寻优中难以实现准确的热... 三维温升计算是大功率高频变压器(HFT)建模中的难点问题,准确、快速的热模型对于HFT的优化设计和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普遍采用降维方式建立集总参数热网络模型,其计算精度易受结构参数影响,在宽参数范围寻优中难以实现准确的热点预测。该文基于有限差分方法(FDM)构建了HFT三维热模型,并对离散化误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借助有限元仿真对三维热模型的参数适应性进行详细校验,包括结构尺寸、损耗密度及散热条件,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宽参数范围内的最大误差小于10%。以10 kHz、150 kW变压器为例进行优化设计,单次三维温升计算平均耗时2.8 ms,最优设计边界上的最高温升计算误差低于5.5%。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加工150 kW变压器原型样机并进行额定功率测试,最高温升计算误差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变压器 三维热模型 有限差分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化柴油机组合活塞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哲树 姚寿广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油机活塞的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 温度场 三维分析模型 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7
作者 齐创 朱艳丽 +4 位作者 高飞 王松岑 杨凯 聂建新 焦清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8-1055,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过充电流(1C、2C、3C和4C)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了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三维电-热耦合模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时间,临界温度以及热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过充电流(1C、2C、3C和4C)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了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三维电-热耦合模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时间,临界温度以及热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各个测试点处的温度和热失控临界点的误差小于8%.过充电流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临界温度、临界时间以及电池内外部温差有较大影响:过充电流越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越短,临界温度越高,区域温差越大,内外部温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控 三维-电耦合模型 过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级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轴向通风冷却系统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晟 谭茀娃 金如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对 1 0 0 0 MW级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各匝导体通风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以一台 93 0 MW汽轮发电机为例 ,建立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节点单元热阻等效网络的准三维热模型 ,从... 对 1 0 0 0 MW级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各匝导体通风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以一台 93 0 MW汽轮发电机为例 ,建立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节点单元热阻等效网络的准三维热模型 ,从而可以计算出转子各匝导体的风量、流速和每匝导体各单元的温度 ,以及转子绕组本体部分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 .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级汽轮发电机 转子绕组 轴向通风冷却系统 阻力系数 三维热模型 风量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参数对单体能量与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左安昊 方儒卿 李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0-482,共13页
以模型化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正向设计方法可替代大量制样、实验选优的试错方法,从而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成本消耗、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本文基于热-电化学耦合的三维跨尺度模型,在单体尺寸与容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 以模型化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正向设计方法可替代大量制样、实验选优的试错方法,从而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成本消耗、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本文基于热-电化学耦合的三维跨尺度模型,在单体尺寸与容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探究了电极结构参数如电极涂层厚度、孔隙率等对单体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能量、单位质量与体积比功率、单位质量与体积比能量的影响,并基于过电压分解方法揭示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池电极结构参数对电池多类性能存在不同的影响趋势,应重点权衡以下设计关系:第一,厚涂、少孔的电极结构提高了电池能量,但由于增大了液相传输阻力,使得电池功率降低;第二,薄涂、多孔的电极结构提高了电池功率,但由于可能增加电池总质量,反而诱发单位质量比功率下降;第三,薄涂、多孔设计方案对于功率性能改善的效用逐步递减,到达一定临界值后,其对液相传输的改善效用几乎消失,不再是设计改进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电化学耦合模型 电极结构 功率性能 能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祥宁 朱苗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18-325,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hot surface is mainly governed by cooling structure and heat-transfer conditions. For hot surface centricity,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promotions are 30 ℃and 15 ℃ with thickness increments of copper plates of 5 mm and nickel layers of 1 ram,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out nickel layers is depressed by 10 ℃ when the depth increment of water slots is 2 mm and that with nickel layers adjacent to and away from mold outlet is depressed by 7℃ and 5 ℃,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trend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ransverse sections of copper plates is nearly free of cooling structure, but temperature is changed and its law is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copper plate cooling structure thermal behavi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Joule heating of double-loop channel induction furnaces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涛 周孑民 +1 位作者 熊家政 李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851-856,共6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Joule heating power,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Joule heating power in the channels of double-loop inductor.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Joule heating power,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Joule heating power in the channels of double-loop inductor.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rom low load trials for a 400 kW inductor. The results,such as power factor and Joule heating power,show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experimental data,and Joule heating rate reaches the maximum at the corners and the minimum at the centre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iron core,length of coils,current frequency and resistivity of metal melt,the power factor and Joule heating power change. It is concluded that current frequency,the resistivity and length of the coi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ower factor and Joule heating power,where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magnetic core show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channel induction furnace Joule heating power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rmal regime in double-loop channel inductor
12
作者 赵涛 欧少端 +1 位作者 周孑民 熊家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80-186,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emperature regime in the channels of double-loop inductor,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emperature regime in the channels of double-loop inductor,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rom low load trials of a 400 kW inductor.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uch as the temperature and Joule heating rate, show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Joule heating rate and the temperature reach the maximum at the comers and the minimum at the centre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let and outlet is in an inverse proportion to mass transport. Joule heating rate and the temperature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power frequency. It is concluded that mass transport and power frequenc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regime and Joule heating rate,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magnetic core show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emperature regime and Joule heating rate, when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varies from 5 000 to 10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U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Joule heating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