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M-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库的高热损失建筑感知方法
1
作者 李剑桥 段盛文 +1 位作者 郑海超 赵立华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我国北方建筑采暖能耗在全国建筑运行总能耗中占比较大,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不同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使用传统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很难对一定区域内... 我国北方建筑采暖能耗在全国建筑运行总能耗中占比较大,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不同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使用传统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很难对一定区域内的既有建筑群开展热工性能诊治工作,大规模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时,缺乏科学和量化的筛查方法以确定不同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优先级及节能改造潜力。借助无人机红外热像技术,研究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库的搭建方法,并基于此提出采暖建筑高热损失的快速筛查方法,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实现对既有采暖建筑运行热损失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信息模型 无人机 红外 三维重建 三维红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
2
作者 蔡洪彬 殷浩文 +2 位作者 魏瑛杰 郑海超 赵立华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0期79-85,共7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我国城市信息模型(CIM)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从多维度完善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模型建设是CIM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CIM中尚缺失建筑热红外数据,借助摄影测量学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城市更新背景下,我国城市信息模型(CIM)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从多维度完善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模型建设是CIM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CIM中尚缺失建筑热红外数据,借助摄影测量学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技术,基于无人机获取的红外图像,研究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建立CIM建筑三维热红外底层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可以提供全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为北方采暖地区研究既有建筑的热损失、南方湿热地区研究城市热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利于从节能减排、热环境优化的视角实现对既有建筑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信息模型 无人机 红外 三维重建 三维红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玉涛 何小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三维稳态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号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对流系数下的电池三维温度场分... 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三维稳态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号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对流系数下的电池三维温度场分布,为电池组温度场分析及其冷却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电池 安全性 三维热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及地质埋存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鹏 朱海燕 张丰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存在不足。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对象,以考虑CO_(2)和CH_(4)竞争吸附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页岩非均质储层CO_(2)增强CH_(4)开采及地质埋存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最后通过CO_(2)驱替CH_(4)室内实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注入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随着开采井埋深增加,各小层内CH_(4)剩余量呈增加趋势,CO_(2)埋存量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②当开采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各小层内CH_(4)的剩余量随注入井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各小层内CO_(2)的埋存量随注采井纵向间距的增加而提高;③增加注采井纵向距离能够提高CH_(4)增产量和CO_(2)埋存量。结论认为,页岩对CO_(2)和CH_(4)有较强的竞争吸附特性,相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流—固耦合过程,该基础理论模拟研究对注CO_(2)置换CH_(4)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具有现实意义,且研究认识对今后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 CO_(2)地质埋存 储层非均质性 —流—固多场耦合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化柴油机组合活塞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哲树 姚寿广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 在对PA6—280柴油机的钢顶铝裙组合式活塞的热负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型活塞的三维热分析模型,并借助于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 5计算分析了活塞的热负荷,得到了与测量结果相吻合的三维温度场。数值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柴油机活塞的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 温度场 三维分析模型 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级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轴向通风冷却系统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晟 谭茀娃 金如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对 1 0 0 0 MW级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各匝导体通风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以一台 93 0 MW汽轮发电机为例 ,建立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节点单元热阻等效网络的准三维热模型 ,从... 对 1 0 0 0 MW级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各匝导体通风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以一台 93 0 MW汽轮发电机为例 ,建立了转子绕组本体部分节点单元热阻等效网络的准三维热模型 ,从而可以计算出转子各匝导体的风量、流速和每匝导体各单元的温度 ,以及转子绕组本体部分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 .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级汽轮发电机 转子绕组 轴向通风冷却系统 阻力系数 三维热模型 风量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参数对单体能量与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左安昊 方儒卿 李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0-482,共13页
以模型化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正向设计方法可替代大量制样、实验选优的试错方法,从而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成本消耗、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本文基于热-电化学耦合的三维跨尺度模型,在单体尺寸与容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 以模型化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正向设计方法可替代大量制样、实验选优的试错方法,从而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成本消耗、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本文基于热-电化学耦合的三维跨尺度模型,在单体尺寸与容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探究了电极结构参数如电极涂层厚度、孔隙率等对单体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能量、单位质量与体积比功率、单位质量与体积比能量的影响,并基于过电压分解方法揭示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池电极结构参数对电池多类性能存在不同的影响趋势,应重点权衡以下设计关系:第一,厚涂、少孔的电极结构提高了电池能量,但由于增大了液相传输阻力,使得电池功率降低;第二,薄涂、多孔的电极结构提高了电池功率,但由于可能增加电池总质量,反而诱发单位质量比功率下降;第三,薄涂、多孔设计方案对于功率性能改善的效用逐步递减,到达一定临界值后,其对液相传输的改善效用几乎消失,不再是设计改进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电化学耦合模型 电极结构 功率性能 能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