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处理的破片场三维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见升 孙浩 +2 位作者 李超 杨雪林 胡云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针对靶板法人工检靶效率低、人为误差大以及无法实现破片场三维测试的问题,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提出灰度加权重心法计算破片穿孔位置坐标,采用基于单点标志的靶板轮廓识别和编码标志的大范围、位姿改变靶板三维拼接,二维坐标到三维空间坐... 针对靶板法人工检靶效率低、人为误差大以及无法实现破片场三维测试的问题,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提出灰度加权重心法计算破片穿孔位置坐标,采用基于单点标志的靶板轮廓识别和编码标志的大范围、位姿改变靶板三维拼接,二维坐标到三维空间坐标转换,实现了破片场的三维空间测量,通过设计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破片尺寸大于3 mm识别率为100%,且准确获取了破片相对于爆心位置的三维坐标,实现了破片场三维测试,与人工检靶比较测试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此结论可为破片战斗部爆炸威力场的精确测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破片场 三维测试 摄影测量 重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YF-3型织物悬垂三维测试仪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毅 周华 尹红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介绍ZYF-3型织物悬垂三维测试仪测试原理及其结构设计,仪器为光机电一体化结构,采用环形结构光法测量原理,由抛物镜面和光栅生成环形结构光,CCD摄像头获取织物表面形成的明暗相间等高线条纹,测试软件实现等高条纹及织物边缘的识别并完... 介绍ZYF-3型织物悬垂三维测试仪测试原理及其结构设计,仪器为光机电一体化结构,采用环形结构光法测量原理,由抛物镜面和光栅生成环形结构光,CCD摄像头获取织物表面形成的明暗相间等高线条纹,测试软件实现等高条纹及织物边缘的识别并完成数据处理,不仅可得到表征织物悬垂性能的各项评价指标,且可实现织物悬垂三维形态的仿真重建,为织物悬垂性能的测试评定及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悬垂 三维测试 结构光 图像处理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特殊条件下的三维应力计算
3
作者 李顺群 张春伟 +4 位作者 周燕 张凯 李有兵 井乐炜 王英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9-1428,共10页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力测试过程中,局部损伤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从而引起现有三维应力计算方法失效。为准确还原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间段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基...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力测试过程中,局部损伤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从而引起现有三维应力计算方法失效。为准确还原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间段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基于三维应力测试原理,结合轴对称和一维压缩状态的受力特点,建立了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时三维应力计算方法。计算了某砂土地基在一维压缩条件下不同数据缺失时的三维应力、主应力、应力第一不变量I_(1)、应力第二不变量J_(2)和应力罗德角,并与数据完整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随荷载增大,相对误差减小并趋于收敛。各主应力、应力第一不变量I_(1)、应力第二不变量J_(2)和应力罗德角与一维压缩力学响应相符,表明该计算方法支持高级数据挖掘。该研究为充分利用测试数据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应力测试 传感器数据缺失 转换矩阵 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机构三维动态特性测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向军 许雄 兰太寿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08-2215,共8页
为寻求电器电磁机构动态过程的规律,提出一种单相机三维测试新方法,将单台高速摄像机和光学成像系统相结合,对电磁机构进行了三维动态特性测试,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电磁机构三维动态特性曲线。对三维动态特性测试数据样本函数的最佳估计值... 为寻求电器电磁机构动态过程的规律,提出一种单相机三维测试新方法,将单台高速摄像机和光学成像系统相结合,对电磁机构进行了三维动态特性测试,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电磁机构三维动态特性曲线。对三维动态特性测试数据样本函数的最佳估计值和不确定度等重要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了测试引起的不确定度与测试次数的关系,根据不确定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样本容量。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多组三维动态特性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电磁机构的三维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电磁机构三维运动过程和机构运动分散性,为电器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机构 三维测试 数理统计 动态特性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毛织物悬垂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婷 洪剑寒 +1 位作者 査神爱 宋浩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61,共4页
以羊毛织物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伞式悬垂法测试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以三维扫描仪作为三维形态的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对获得的织物三维形态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织物悬垂性能的三维测试指标,并与传统伞式悬垂法的二维指标进行... 以羊毛织物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伞式悬垂法测试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以三维扫描仪作为三维形态的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对获得的织物三维形态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织物悬垂性能的三维测试指标,并与传统伞式悬垂法的二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新型方法在悬垂性差异小的情况下更能精准的评价织物的悬垂性能,避免了因为忽略悬垂三维形态物悬垂性能评价出现的偏差,对于优化织物的悬垂性能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织物 悬垂性能 三维扫描 三维测试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芯片多层与多核并行测试调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田 汪加伟 +1 位作者 安鑫 任福继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95-1800,1808,共7页
针对测试环节在三维(3D)芯片制造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TDM)的协同优化各层之间、层与核之间测试资源的调度方法。首先,在3D芯片各层配置移位寄存器,通过移位寄存器组对输入数据的控制,实现对各层之间以及同一层... 针对测试环节在三维(3D)芯片制造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TDM)的协同优化各层之间、层与核之间测试资源的调度方法。首先,在3D芯片各层配置移位寄存器,通过移位寄存器组对输入数据的控制,实现对各层之间以及同一层的各个芯核之间的测试频率的合理划分,使位于不同位置的芯核能够被并行测试;其次,使用贪心算法优化寄存器的分配,减少芯核并行测试的空闲周期;最后,采用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DBPSO)算法求出最优3D堆叠的布图,以便充分利用硅通孔(TSV)的传输潜力,提高并行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功耗约束下,优化后整个测试访问机制(TAM)利用率平均上升16.28%,而3D堆叠的测试时间平均下降13.98%。所提方法减少了测试时间,降低了测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试 时分复用 测试调度 芯核布图优化 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应力测试系统及其在深部软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纪杰 刘泉声 +1 位作者 朱元广 蒋景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8-94,共7页
深部围岩大多软弱破碎,传统地应力测试方法难以成功实施。为满足深部软岩工程需要,采用基于流变应力恢复理论的三维测试系统进行地应力测试。该系统根据深部软岩在高应力下的强流变特点,辅以配套研发的孔内推送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采用... 深部围岩大多软弱破碎,传统地应力测试方法难以成功实施。为满足深部软岩工程需要,采用基于流变应力恢复理论的三维测试系统进行地应力测试。该系统根据深部软岩在高应力下的强流变特点,辅以配套研发的孔内推送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采用埋设压力传感装置的方法来测得岩体的应力状态。依托平煤五矿开展测试系统的试点应用,与空心包体应变计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并在十一矿实施了分布式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测得应力相较对比测值基本一致,且符合孔周岩体流变应力恢复规律,所选测试区域自重应力场均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明测试结果准确有效,系统具备一定的长期稳定监测围岩应力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工程 岩石力学 三维测试系统 围岩应力场 多点分布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断路器触头系统的三维动态测试 被引量:4
8
作者 邱才元 许雄 刘向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前对断路器触头的动态测试主要在一维和二维的基础上,只能单一反映断路器触头在主运动方向上的动态过程。为还原断路器触头系统的三维动作过程,利用一台高速摄像机与两面呈一定角度摆放的平面镜,设计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三维测试系统,... 目前对断路器触头的动态测试主要在一维和二维的基础上,只能单一反映断路器触头在主运动方向上的动态过程。为还原断路器触头系统的三维动作过程,利用一台高速摄像机与两面呈一定角度摆放的平面镜,设计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三维测试系统,对ZN86A(VEB)-12型中压真空断路器的触头运动进行动态测试。通过特征点提取、立体匹配及三维重建获得触头的三维运动特性曲线,对三相触头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断路器触头在分合闸过程中存在左右和前后偏移运动且三相触头的偏移运动存在差异。三维测试结果可为断路器的优化设计和装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断路器 触头系统 动态特性 三维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三维微振动测试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子娟 尤传富 《中国测试》 CAS 2011年第5期83-85,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在研究机械振动分析理论与常用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机械微振动三维测试与分析系统。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实现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存储、回放和故障诊断... 为进一步提高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在研究机械振动分析理论与常用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机械微振动三维测试与分析系统。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实现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存储、回放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利用小波分析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故障特征信号,解决了复杂机械微振动的技术分析,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性能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三维测试 小波分析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三维漏风路径示踪测试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汝祥 陈凯 +1 位作者 戴广龙 郁亚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8,共5页
采用SF6示踪气体探测技术,对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三维裂隙场漏风路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示踪气体在采空区内发生弥散,采样点采集到的示踪气体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具有拖尾现象;距工作面155 m范围内,采... 采用SF6示踪气体探测技术,对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三维裂隙场漏风路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示踪气体在采空区内发生弥散,采样点采集到的示踪气体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具有拖尾现象;距工作面155 m范围内,采空区裂隙带上部漏风速度较小,示踪气体体积分数高,裂隙带下部及冒落带漏风速度较大,示踪气体体积分数低;155 m后,冒落带、裂隙带下部和裂隙带上部示踪气体体积分数相差不大;采空区漏风路径是经顶板裂隙绕流后下降至冒落带的曲线渗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三维漏风测试 示踪气体 漏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电器电磁机构三维动态测试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兰太寿 李炜荣 刘向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29-35,共7页
对电器电磁机构进行准确的动态测试是电器优化设计的基础。由于电器电磁机构动态过程的复杂性及受研究方法、测试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过去对电器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测试是二维的,而三维图像具有空间真实感,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电磁机... 对电器电磁机构进行准确的动态测试是电器优化设计的基础。由于电器电磁机构动态过程的复杂性及受研究方法、测试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过去对电器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测试是二维的,而三维图像具有空间真实感,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电磁机构的动作过程,因此有必要对电磁机构进行三维动态测试。利用两面成一定角度的平面镜与1台高速摄像机相结合组成虚拟双目视觉测试系统,提出利用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试方法对电器电磁机构进行三维动态特性测试。采用虚拟双目视觉的原理,标定了高速摄像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利用三维重建描绘出了磁保持继电器衔铁的三维动态特性曲线,通过3D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提出的基于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的特征点检测和提取方法,极大地简化了立体匹配的约束条件和算法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镜 高速摄像机 虚拟双目视觉 电磁机构 三维动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德为 庄煜祺 黄航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168,共7页
利用图像序列对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是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分析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直接线性变换和刚体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智能交流接触器运动部件动态过程的二维序列图像研究三维动态特... 利用图像序列对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是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分析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直接线性变换和刚体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智能交流接触器运动部件动态过程的二维序列图像研究三维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从序列图像中获取智能交流接触器运动部件的特征标记点,得到其二维动态特性。根据特征标记点的二维坐标值,以及刚体的运动方程和投影关系的约束方程,联合求解出智能交流接触器的三维空间运动参数。在大量测试的基础上,对智能交流接触器的三维空间动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该测量技术和三维运动参数的算法是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特性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智能电器动态特性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流接触器 刚体模型 序列图像 三维动态特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曝光数字全息三维变形测试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俊叶 尹博超 王文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2-1586,共5页
全息三维变形测试在军事、工业测试中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全息术由于记录、显影、定影、再现、复位等条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文中应用CCD实现了数字全息,不仅避免了传统全息显影、定影等过程,也避免了全息材料非线性记录等缺点,并基于... 全息三维变形测试在军事、工业测试中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全息术由于记录、显影、定影、再现、复位等条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文中应用CCD实现了数字全息,不仅避免了传统全息显影、定影等过程,也避免了全息材料非线性记录等缺点,并基于双曝光全息干涉术和四步相移法原理,实现了数字相移,取代了传统的应用压电位移器等机械相移法,实现了物体的三维变形测试。由物体变形的二维等高线图和三维立体图,可判读物体变形的大小、变形的方向和变形的形状。大量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化了全息干涉测试的光学装置,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其精度容易达到1/10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形测试 双曝光全息干涉术 数字全息 四步数字相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板180BH三维表面轮廓测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晶 吴长江 李志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9-253,共5页
目的测试汽车板的三维表面轮廓及表面结构参数波纹度和粗糙度,判定汽车板表面是否符合汽车厂标准的要求。方法利用白光干涉的三维光学轮廓仪,在15~30℃、湿度小于80%、无凝结的条件下,依照相关国际标准,测量汽车板表面三维轮廓及波纹度... 目的测试汽车板的三维表面轮廓及表面结构参数波纹度和粗糙度,判定汽车板表面是否符合汽车厂标准的要求。方法利用白光干涉的三维光学轮廓仪,在15~30℃、湿度小于80%、无凝结的条件下,依照相关国际标准,测量汽车板表面三维轮廓及波纹度和粗糙度。通过分析汽车板表面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分类,介绍了基于白光相移干涉法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结果以180BH汽车板为例,厚度为0.8 mm,测试得到其表面最大高度可达到20μm,中间的高度较低,最低高度为-13μm。取样长度50 mm,水平方向经过一次多项式处理,然后经过5次多项式拟合,去除取样长度内的形状误差,最后利用高斯滤波器去除λc=0.8mm短波部分,得到取样长度内的波纹度Wa为0.404μm,表面粗糙度Ra为1.089μm。结论测试结果显示汽车板180BH的波纹度小于0.5μm,表面粗糙度小于1.2μm,均符合汽车厂产品的要求。白光相移干涉三维光学轮廓仪能够清晰地测量汽车板的表面轮廓,得到表面结构参数,为汽车板表面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板 白光干涉 三维测试 表面轮廓 波纹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整体编织物表面工艺状态测试仪的研制
15
作者 姚承照 冯志海 +2 位作者 万振凯 李嘉禄 李学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44,共5页
阐述了利用面阵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及影像采集卡的视频影像数据化等原理 ,结合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多功能复合材料增强体三维整体编织物表面工艺参数的较高精度测量。论述了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原理、影像采集卡工作原理及计算机... 阐述了利用面阵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及影像采集卡的视频影像数据化等原理 ,结合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多功能复合材料增强体三维整体编织物表面工艺参数的较高精度测量。论述了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原理、影像采集卡工作原理及计算机数据处理、信号采集、信息转换等有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整体编辑物表面角测试 多功能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位移场测试理论及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建海 王卫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研究建立了可同时进行三维位移场测试的新型光测力学实验系统。平面位移测试基于云纹干涉方法 ,但采用与普通云纹干涉不同的光路系统 ,利用试件光栅和平面反射镜组形成的两次衍射 ,使平面位移干涉条纹倍增 ,测量灵敏度是普通云纹干涉的 ... 研究建立了可同时进行三维位移场测试的新型光测力学实验系统。平面位移测试基于云纹干涉方法 ,但采用与普通云纹干涉不同的光路系统 ,利用试件光栅和平面反射镜组形成的两次衍射 ,使平面位移干涉条纹倍增 ,测量灵敏度是普通云纹干涉的 2倍。采用泰曼 /格林干涉光路测量离面位移。整个系统具有构造新颖、便于调节、位移场条纹对比度高等特点。用波前干涉理论 ,建立了位移条纹方程式 ,与由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的位移条纹方程式取得了一致的表达结果。通过微电子器件三维热变形的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位移场测试 条纹倍增 光测力学 干涉条纹 激光云坟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场地的三维应力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顺群 蔡田明 +4 位作者 张勋程 张丙坤 杨长松 周光毅 周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7-484,共8页
由于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突变性,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变化特征与静力荷载和常规动力荷载显著不同。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应力状态,采用三维应力测试技术对某非饱和土路基进行了原位测试。三维土压力盒分别设置在地面以下0... 由于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突变性,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变化特征与静力荷载和常规动力荷载显著不同。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应力状态,采用三维应力测试技术对某非饱和土路基进行了原位测试。三维土压力盒分别设置在地面以下0.3 m和0.6 m处,在埋点地面投影处施加连续竖向冲击荷载,实时采集应力测试数据,并利用应力变换方法得到了相应的三维应力、主应力和主方向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一维应力测试方法和成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了三维应力测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测试数据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冲击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应力分量瞬时增长明显且其增量为正值,而y方向上的正应力增量为负值。主应力方向角α、β和γ在冲击过程中发生明显偏转,α变化范围在90。以内,而β和γ由初始值快速减小至其补角,且3个方向角在一次冲击持续时间内发生多次往复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冲击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的应力反应和演变过程具有理论意义,可为地震或其他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本构模型、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冲击荷载 三维应力测试 主应力 主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降雨侵蚀时空分布特征测试与评估
18
作者 杨榆璋 但路昭 +2 位作者 袁刚烈 张涛 车爱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7,187,共9页
为了测试及评估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降雨侵蚀时空分布特征,选取在建云南墨临高速公路某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某段开展现场测试。首先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测试及电测量技术,获取边坡坡面形态特征参数及边坡电阻率剖面;然后引入高斯分布模... 为了测试及评估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降雨侵蚀时空分布特征,选取在建云南墨临高速公路某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某段开展现场测试。首先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测试及电测量技术,获取边坡坡面形态特征参数及边坡电阻率剖面;然后引入高斯分布模型及分位数图示法实现边坡材料属性定义,通过电阻率差异映射边坡侵蚀状态。结果表明:边坡底部及坡中部(y=0~40 m)区域呈现大面积侵蚀特征,在各级边坡平台处则呈现多点集中高侵蚀特征,侵蚀影响深度达5 m左右;随着植被防护等措施的施加,大面积侵蚀特征变为多点集中侵蚀特征,评估结果与坡面形态信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成果对于该边坡降雨侵蚀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并对同类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路堑边坡 降雨侵蚀 时空分布特征 电测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脉冲电场传感器的建模仿真与设计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严雪飞 朱长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5-281,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脉冲电场传感器只能测量单极化方向电场这一缺点,研制了一种三维全向脉冲电场传感器,传感器由3个互相垂直的三棱锥锥面电小天线构成,同时与光纤传输系统配合,可实现全空间内脉冲电场的测量。通过对全尺寸三维电场传感... 为了克服传统脉冲电场传感器只能测量单极化方向电场这一缺点,研制了一种三维全向脉冲电场传感器,传感器由3个互相垂直的三棱锥锥面电小天线构成,同时与光纤传输系统配合,可实现全空间内脉冲电场的测量。通过对全尺寸三维电场传感器的理论建模,分析了电场传感器对被测电场以及负载阻抗和天线尺寸对测试特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三维电场传感器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制作了三维脉冲电场传感器探头并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宽带性能,测试带宽可达1kHz-1GHz,不失真输出动态范围〉60dB,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三维测试 电场传感器 设计参数 测试宽带 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步数字相移全息干涉术三维变形测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俊 王刚 +2 位作者 孙杰 武凤栖 王文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08-2813,共6页
针对目前相移控制器件费用高、操作复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数字相移方法。并将其与全息干涉术相结合,进行了相移全息干涉术的实验研究。应用MATLAB软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全息干涉条纹精确控制使其定向移动,实现了四步相移,获得4... 针对目前相移控制器件费用高、操作复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数字相移方法。并将其与全息干涉术相结合,进行了相移全息干涉术的实验研究。应用MATLAB软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全息干涉条纹精确控制使其定向移动,实现了四步相移,获得4个干涉图。应用四步相移法原理和相位去包裹方法,最终成功求得物体变形引起的三维位相差,实现物体变形的三维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化了全息干涉测试的光学装置,避免传统相移器件相移精度低、容易造成相移误差的缺点,且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其精度容易达到1/10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干涉术 四步数字相移法 图像处理 相位去包裹 三维变形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