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流场计算的变矩器改型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安林 田华 王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为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变矩器性能,利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变矩器作改型设计,以期得到分布合理的内流场,从而使改型后的变矩器具有更优的外特性.数值仿真表明,变矩器原型涡轮流道... 为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变矩器性能,利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变矩器作改型设计,以期得到分布合理的内流场,从而使改型后的变矩器具有更优的外特性.数值仿真表明,变矩器原型涡轮流道内存在的局部高压区和逆压区在改型后被消除,流场分布更合理.外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改型后的变矩器性能大大提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改型设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三维流场计算 改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剑峰 姚激 武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115,共4页
基于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 基于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内的性能参数及内部流场结构,所得到的结果对进行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或改型优化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无气膜动叶的内流流场和气热耦合计算
3
作者 陈朔 罗磊 王松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31,394,共4页
为了详细设计涡轮动叶冷却结构,采用内流三维流场计算对内部的流动细节进行设计,并将全三维气热耦合计算作为冷却结构最终方案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当调整第三腔隔板倾斜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三腔流动,降低第三腔位置的高温;由于第... 为了详细设计涡轮动叶冷却结构,采用内流三维流场计算对内部的流动细节进行设计,并将全三维气热耦合计算作为冷却结构最终方案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当调整第三腔隔板倾斜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三腔流动,降低第三腔位置的高温;由于第二腔根部冷气流动雷诺数较低,导致第二腔温度较高。通过将肋形式由60°平行肋改为60V型肋能够将最大温度降低10K。三维云图以及流线图可以看出,高温区随着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冷却 内流三维流场计算 气热耦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剑峰 张立翔 +1 位作者 王文全 姚激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7,214,共4页
基于三维时均N—S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模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复杂湍流场分布和尾水管内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 基于三维时均N—S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模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复杂湍流场分布和尾水管内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的湍流运动状态,随时间推移变化剧烈,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非定常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沙河流中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性能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库 刘小兵 +2 位作者 何婷 王忠全 张德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157,共4页
通过对水轮机过流部件内部流动模拟计算,获得了输送含沙两相介质时水轮机过流部件流动不同的规律,分析了水轮机过流部件内部流场的两相流流动机理,并探讨了运行于两相流体(含沙水流)环境下的含沙水流水轮机过流部件的性能及水力损失。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含沙水流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光强 陈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0-1048,共9页
为了提高改型设计效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流道模型并进行三维流场仿真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验证了参数化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相对截面积、扁平率、循环圆径向比和进出口半径等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 为了提高改型设计效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流道模型并进行三维流场仿真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验证了参数化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相对截面积、扁平率、循环圆径向比和进出口半径等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液力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对截面积对失速泵轮能容系数影响最大,但对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影响最小;扁平率、泵轮出口半径和导轮进出口半径对失速变矩比均有较大影响;而泵轮出口半径对最大效率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液力变矩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参数化设计 三维流场仿真计算 液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吻切分析法的乘波构型前体设计与性能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丁毅 肖洪 +1 位作者 刘振侠 廉筱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74,189,共4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析法的高超声速乘波构型飞行器前体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了Ma=6.0具有三道封闭激波适用于匹配矩形高超进气道的乘波前体构型。对前体构型设计、非设计状态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设计状态下,前体... 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析法的高超声速乘波构型飞行器前体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了Ma=6.0具有三道封闭激波适用于匹配矩形高超进气道的乘波前体构型。对前体构型设计、非设计状态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设计状态下,前体构型具有优良的封闭激波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前体在Ma=5.0~7.0、攻角-2°^+8°的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封闭激波性能。所设计的乘波前体在考虑进气道捕获能力的前提下,在-5°攻角下进气道总压恢复达到最大值。并且在-5°^+10°攻角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总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构型 前体 封闭激波 三维流场计算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管网格快速生成及在微推偏喷管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军 武晓松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3期310-312,共3页
探讨了生成火箭喷管网格的一种代数方法,具有喉部网格任意加密、网格间距变化连续、简便快速等特点,既可以直接用于流场数值计算,也可以作为其它更复杂网格生成的初值。通过在微推偏喷管设计中的应用,误差很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关键词 火箭弹 火箭弹总体设计 网格生成 三维流场计算 有限体积 TVD 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偏转角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祥 《农业装备技术》 2020年第3期9-10,14,共3页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三维流道模型并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策略的正确性。基于流场仿真策略分别研究了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和导轮叶片偏转角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叶轮叶片偏转角对液力性能...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三维流道模型并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策略的正确性。基于流场仿真策略分别研究了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和导轮叶片偏转角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叶轮叶片偏转角对液力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导轮叶片偏转角对失速泵轮转矩系数影响最大,且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失速泵轮转矩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缓;涡轮叶片偏转角对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影响最大,且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均趋于减小。研究结果为液力变矩器的改型和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三维流场仿真计算 叶片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