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饶群 芮孝芳 +2 位作者 徐炎华 张宇锋 张雪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713,共4页
针对边界曲折复杂的河川型水库,以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以各生态变量的生态动力过程为核心,并结合水库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的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结合水动力学条件,考虑了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 针对边界曲折复杂的河川型水库,以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以各生态变量的生态动力过程为核心,并结合水库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的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结合水动力学条件,考虑了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富营养化信息,适用于计算区域复杂的水体。结合隔河岩水库的实测数据,用矩阵追赶法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水库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分布。经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叶绿素 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 富营养化 动力学 河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水动力学模型高精度差分格式和解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伟松 陶建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高精度差分格式对三维水动力学问题的时均化Navier Stoke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采用广义共轭剩余法(GCR方法)求解压力泊松方程,并采用显式三级二阶Runge Kutta格式模拟了时间步进过程.傅立叶分析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三阶迎风紧致... 采用高精度差分格式对三维水动力学问题的时均化Navier Stoke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采用广义共轭剩余法(GCR方法)求解压力泊松方程,并采用显式三级二阶Runge Kutta格式模拟了时间步进过程.傅立叶分析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三阶迎风紧致差分格式具有较高的精度.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力学模型 高精度差分格式 时均化Navier-Stokes方程 数值模拟 广义共轭剩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爱平 彭文启 +4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赵进勇 侯蕾 陈学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数据同化可有效结合模型与观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模拟与预测能力,近20年来,伴随数据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数据同化各类方法的特点,简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优化模型参数与初始场、改进模型结构两个方... 数据同化可有效结合模型与观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模拟与预测能力,近20年来,伴随数据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数据同化各类方法的特点,简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优化模型参数与初始场、改进模型结构两个方面总结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伴随同化研究的3个关键影响因素(观测数据、控制变量和模型参数时空变化),探讨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指出了伴随同化在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同化 数据同化 生态动力学模型 参数优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软件开发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卫军 周孝德 +1 位作者 周彬翀 程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1-154,160,共5页
基于河流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和实践的河流健康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河流管理方式。水生态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和水生态系统演变的耦合结果,对其演变趋势分析的科学性是河流和相应的区域管理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本文将采... 基于河流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和实践的河流健康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河流管理方式。水生态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和水生态系统演变的耦合结果,对其演变趋势分析的科学性是河流和相应的区域管理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本文将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方法进行研究,一直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论文重点介绍自主开发的Envsim软件,这套软件考虑到河流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即可独立使用,又可嵌套入综合系统。本文将对这套软件的设计与模拟结果做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生态足迹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
作者 张旭 马巍 +3 位作者 杨燕 韩灵新 王军亮 金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并结合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近年来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69%左右;②水生态足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地呈现水生态盈余状态;④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资源消耗相对稳定,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较好,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两种状态;⑥经济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技术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改善云南省的人水关系、促进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脱钩模型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 时空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水平测度、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分析
6
作者 周小琛 赖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4-737,共14页
农业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农业用水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纳入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集,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 农业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农业用水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纳入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集,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对农业用水生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运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分析农业用水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重庆市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主城新区最高,中心城区最低。(2)重庆市农业用水静态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未能达到有效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聚集性减弱,区域差异显著。(3)重庆市农业用水动态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变化,测度结果与静态效率结果一致,但数值要高于静态结果。中心城区增速最快,主城新区增速最慢。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4)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主要脱钩类型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脱钩关系并不理想。(5)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主要受到经济水平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基于此,建议通过改良土壤与作物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农业用生态效率 Tapio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4.保守物质输移扩散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维平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 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本文所建的保守物质输移扩散模型,可用于冬季太湖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保守物质 输移扩散 三维模型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水动力学方程模拟太湖风生流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卫红 逄勇 姚琪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运用垂直方向分 3层、时步为 1 2 0s、水平网格距离为 1km的三维水动力模型 ,计算了 8种风向下的风生流。选取典型风向比较分析不同风向下的太湖风生流的结构特征 ,得出结论 :湖区风场决定太湖风生流流型及方向 ,且对峙方位风场形成的... 运用垂直方向分 3层、时步为 1 2 0s、水平网格距离为 1km的三维水动力模型 ,计算了 8种风向下的风生流。选取典型风向比较分析不同风向下的太湖风生流的结构特征 ,得出结论 :湖区风场决定太湖风生流流型及方向 ,且对峙方位风场形成的风生流流向几乎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风生流 三维动力学方程 数值模型 物质输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泊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浩亮 杨具瑞 +2 位作者 芦振爱 凌祯 李君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0,共7页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状况,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底泥、水域条件变化,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垂向平均的二维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滇池现有水体、拆除防浪堤水域扩展后水体和滇池湿...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状况,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底泥、水域条件变化,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垂向平均的二维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滇池现有水体、拆除防浪堤水域扩展后水体和滇池湿地建成后总水体3种情况的流场和浓度场,以及入滇河道达标排放后的水质浓度场,分析了湿地植物和水域扩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以及水域扩展、湿地植物、入湖河流达标排放对滇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拓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是局部的,湿地植物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湿地区域。水域拓展对滇池水质具有一定影响,TN、TP平均质量浓度由2.08和0.19 mg.L-1(现有水体)降至1.69和0.16 mg.L-1;人工湿地建设对滇池水体TN、TP浓度影响较大,湿地建成后平均质量浓度降至0.76和0.05 mg.L-1,基本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人工湿地建设完成并且入滇池河流达标排放后,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至0.17和0.01 mg.L-1,水质明显改善。因此,人工湿地建设及入滇池河流的达标排放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泊 生态湿地 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复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雁 黄跃飞 王光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8,133,共4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大连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用水、社会经济等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对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大连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用水、社会经济等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对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复合 系统动力学仿真 模型研究 SYSTEM Dynamics Based COMPOSITE SYSTEM Water RESOURCES Simulation Model 生态环境 系统动力学原理 系统动力学模型 社会经济 模拟和预测 协调发展 统计资料 城市用 实际值 大连市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稳 诸葛亦斯 +2 位作者 欧阳丽 余伟 刘德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817,共6页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入流速渐变环形水槽的不同水动力分区中进行实验,研究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水槽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其中与鲫鱼生长相联系的水动力学细部特征,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流场数据比较分析,结果可靠...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入流速渐变环形水槽的不同水动力分区中进行实验,研究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水槽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其中与鲫鱼生长相联系的水动力学细部特征,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流场数据比较分析,结果可靠。细部特征采用流速、流速梯度和动能梯度3个水动力学特征量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鲫鱼相对日增长率,得到鱼类生长与水动力学特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流速对鲫鱼有一个短期的胁迫作用,0.20m/s流速比较适宜鲫鱼的生长;鲫鱼的体重相对日增长率随着水流动能梯度增大而下降,两者呈现负相关性,0.009J/(kg·m)为鲫鱼生长所需动能梯度的一个阈值。通过量化鱼类生长对水动力学条件的需求,可为生态水利规划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力学 动力学 三维数值模拟 鱼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洪水数值模拟及三维场景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楷文 徐刚 +1 位作者 吴浩 阮全胜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探讨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内涝洪水模拟方法及基于GIS技术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通过将SWMM与OpenFOAM耦合,提出了一种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用于定量模拟洪水过程,获得了城市内涝洪水在不同时间点... 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探讨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内涝洪水模拟方法及基于GIS技术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通过将SWMM与OpenFOAM耦合,提出了一种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用于定量模拟洪水过程,获得了城市内涝洪水在不同时间点的流速、水深和流量网格数据。在城市地形和建筑实景模型方面,提出了一种三维洪水场景构建方法,弥补了传统二维场景模型仅具有单一水平面高程信息的不足。以随州市张家坂桥渠排水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重现期暴雨情况下的城市洪涝模拟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实测降雨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域内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同时,三维洪水场景能够准确反映城市洪涝过程的状态,可为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动力学模型耦合 数值模拟 三维场景构建 城市洪涝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磷循环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兴勇 祖维 钱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862,共5页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TP、PO43-和Chl-a的变化趋势也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表现为:冬季隐藻和硅藻占优势,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磷的内源释放对太湖磷循环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外源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底泥中磷的再悬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Chl-a的浓度,但对水体中TP及PO43-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磷循环 生态动力学模型 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的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刘芳 苗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部分,水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为一项开拓性工作,当前亟须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体系,并给出对系统关键要素进行识别及对系统要素作用机制进行动态性分析的方法。论文整...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部分,水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为一项开拓性工作,当前亟须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体系,并给出对系统关键要素进行识别及对系统要素作用机制进行动态性分析的方法。论文整合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探究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系统要素的类型、存在形式及其传导机理,构建了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六大要素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体系模型。为了验证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模型,并发掘关键要素,论文以山东省淮河流域为例,选择了22项该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模型中的要素,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5项系统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论文选取前2位关键要素水利用因子和水生态环境因子为例,使用Vensim平台模拟绘制出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用因子和水生态环境因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存量、速率变量与辅助变量三种变量的动力学作用关系,对该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关键要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动态视角为区域内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归结为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六大要素体系模型的做法具有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可以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和管理提供方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可用于对特定区域关键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关系分析,进而发现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系统要素 体系模型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及其概念模型 被引量:28
15
作者 谭红武 杜强 +1 位作者 彭文启 李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人类主导下的流域社会-经济-河湖复合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论分析,在对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分区、分期、分级"属性以及"量、质、序"递进综合约束作用等基本内... 通过对人类主导下的流域社会-经济-河湖复合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论分析,在对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分区、分期、分级"属性以及"量、质、序"递进综合约束作用等基本内涵,并提出其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在以二元水循环为驱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社会经济"互动机制基础上,建立了流域社会-经济-河湖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和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分区耦合概念模型,并以"人水和谐"思想为核心提出了水生态承载力承载度的综合评价基本思想,及其"分区、分期、强化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拟评价模型的实现思想。以太子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承载力 复合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分区耦合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灌河口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伟波 魏爱泓 冒士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2,共8页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灌河口海域三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灌河口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灌河口潮流场时空分布。水平...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灌河口海域三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灌河口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灌河口潮流场时空分布。水平潮流以旋转流为主,流速由北到南逐渐增大,近岸余流方向都是由北向南的沿岸流。灌河口和海州湾的水动力交换主要受潮流驱动,余流漩涡形成的主要机理可能是潮波和地形及岸线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与海岸动力学 三维动力模型 灌河口 有限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巢”工程中水动力及水质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谢兴勇 钱新 +2 位作者 钱瑜 张玉超 田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利用三维水动力学模型(ELCOM)模拟了"引江济巢"工程对巢湖的水质影响,并利用2007年6月25~30日的现场调水试验监测成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工程实施中的水动力及水质状况的模拟和... 利用三维水动力学模型(ELCOM)模拟了"引江济巢"工程对巢湖的水质影响,并利用2007年6月25~30日的现场调水试验监测成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工程实施中的水动力及水质状况的模拟和预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调水线路及引江调度方式对调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条件下,西线菜子湖的调水效果优于中线白荡湖.不同的引江调度方式对巢湖东、西半湖及中部湖区的改善效果也不同,可以根据改善水质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调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巢湖 三维动力学模型(ELCOM) 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下藻类动态模拟 被引量:29
18
作者 丁玲 逄勇 +1 位作者 李凌 高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63-1868,共6页
藻类动态变化是其内部生理特征和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藻类自身生理因素及光、温度、营养盐等因素,水动力作用使底泥发生再悬浮所造成的营养盐的内源释放对藻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1999年5月8日~6月24日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 藻类动态变化是其内部生理特征和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藻类自身生理因素及光、温度、营养盐等因素,水动力作用使底泥发生再悬浮所造成的营养盐的内源释放对藻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1999年5月8日~6月24日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生态实验槽中进行了模拟水动力条件下的太湖藻类动态实验,并应用国外先进的PHREEQC软件从生物化学和生态动力学角度建立了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氮循环及磷循环,还考虑了水动力条件引起的内源释放问题,根据2003年4月26~4月30日在河海大学环形水槽所做的底泥释放实验结果建立了水流和各形态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定量化关系.由于目前太湖的野外监测资料存在较明显的时空不一致性,模型参数率定的精度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室内模拟实验出发,通过对生态槽实验结果的模拟,确定和验证了模型的各参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模拟值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测量值,表明所建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藻类及各种营养盐的动态变化,这对揭示藻类'水华'暴发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藻类动态实验 PHREEQC软件 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 参数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环境模型系统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晶晶 张万顺 +4 位作者 王永桂 蔡锋 袁云霏 万晶 彭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维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水生态模型的空-地-水一体化水环境模型体系,实现了大流域尺度水环境系统的高效模拟。通过模型条件节点和应用节点的协调运作,提升了水环境自动监控能力,实现了对全流域水环境状况实时模拟预测的业务化运行和突发事故的快速预警。将系统应用于三峡库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型系统 陆地面源模型 三维动力模型 生态模型 三峡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5
20
作者 蔡庆华 孙志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伴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全面竣工,三峡水库于2010年正式进入年水位落差达30 m的正常运行阶段.水库湖沼学可为环境友好型大坝建设和水库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三峡成库8 a以来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水环... 伴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全面竣工,三峡水库于2010年正式进入年水位落差达30 m的正常运行阶段.水库湖沼学可为环境友好型大坝建设和水库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三峡成库8 a以来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水环境动态的时空异质性、水库纵向分区与群落组成、垂向分布及藻类水华的成因和动态,并对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警与生态-水文调控机制展开了论述.最后,本文尝试给出以下两方面的展望:1)大型水库湖沼学观测研究应有长期的策略;2)近期研究应重点关注水华暴发水动力学机制的量化和水华预警模型及生态水力调度平台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湖沼学 时空异质性 长期观测 藻类 动力学机制 预警模型 生态调度 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