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圆环支撑深基坑三维模拟分析
1
作者 邹家南 杨小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
以武汉一大型圆环支撑深基坑为背景,结合其工程特点,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动态模拟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圆环支撑支护结构有效均衡了基坑周边围护结构的抗侧移刚... 以武汉一大型圆环支撑深基坑为背景,结合其工程特点,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动态模拟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圆环支撑支护结构有效均衡了基坑周边围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大大加强了整体支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有效地限制了围护结构的侧移,进而减小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圆环支撑宽度比改变连续墙厚度能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圆环支撑 支护效果 三维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分析与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55
2
作者 于宁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30-1334,共5页
随着地表建、构筑物密度与日俱增,在地铁建造过程中对地表环境的保护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难题。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铁施工之后,如何合理预测和控制盾构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 随着地表建、构筑物密度与日俱增,在地铁建造过程中对地表环境的保护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难题。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铁施工之后,如何合理预测和控制盾构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盾构隧道工程进行了三维的变形模拟分析,与实测的数据比较计算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变形分析 有限元三维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岩溶区公路隧道衬砌破损机制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清 祝志恒 李林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2-1110,共9页
为揭示岩溶条件下公路隧道雨后结构病害演化过程,依托京港澳高速大宝山隧道水害案例,通过地质勘察、地表调查与雨后水连通试验,探明水害段地质信息与水力连通特性;基于“无人机航飞+三维地质建模”联合技术,构建考虑地形地貌、隧道结构... 为揭示岩溶条件下公路隧道雨后结构病害演化过程,依托京港澳高速大宝山隧道水害案例,通过地质勘察、地表调查与雨后水连通试验,探明水害段地质信息与水力连通特性;基于“无人机航飞+三维地质建模”联合技术,构建考虑地形地貌、隧道结构与地质信息的精细化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强降雨后地层水位骤升时结构受力与变形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地层岩溶发育为雨水向下径流提供了良好的水力通道,由此引发的强降雨后地层水位抬升与结构水压骤增是导致结构压溃的直接原因;2)地形影响下左右线隧道初始应力状态已具有差异性,随着地下水位抬升,结构外水压与内力的不对称式增长使得隧道应力差异性愈发明显;3)至水位上升60 m时,压应力超限、安全系数过低的结构风险出现于左线高山侧边墙、拱脚处,且与现场病害特征、病害位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岩溶 衬砌破损 强降雨 水连通试验 三维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加冕 蒋京名 +1 位作者 王李管 冯兴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5,共5页
根据塘子凹矿段采区实际情况,借助于DIMINE软件三维可视化建模和FLAC-3D三维力学分析软件,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塘子凹采场的3种结构参数和3种开采顺序等五种方案,进行了不同开采时期的优化分析和比较,分析计算了各种... 根据塘子凹矿段采区实际情况,借助于DIMINE软件三维可视化建模和FLAC-3D三维力学分析软件,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塘子凹采场的3种结构参数和3种开采顺序等五种方案,进行了不同开采时期的优化分析和比较,分析计算了各种模拟方案的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得到了采场的最佳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方案优化 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计算模型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B1*02:106鉴定和相关单体型分析及蛋白三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菊 齐珺 +2 位作者 李恒新 王满妮 王小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85-2390,2395,共7页
目的:鉴定分析1例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罕见等位基因DQB1*02:106,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预测分析其氨基酸残基改变在编码蛋白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家系遗传单体型。方法:应用直接测序(PCR-SBT)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 目的:鉴定分析1例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罕见等位基因DQB1*02:106,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预测分析其氨基酸残基改变在编码蛋白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家系遗传单体型。方法:应用直接测序(PCR-SBT)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对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HLA-A/B/C/DQB1/DRB1高分辨确认分型时发现DQB1位点存在模棱两可,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确定HLA-DQB1分型;分析其与同源性最高的HLA-DQB1等位基因氨基酸差异和位置,用Swiss-Model分析差异氨基酸位置,Phyre2软件进行同源建模后FATCAT在线软件对分子间三维结构进行差异比对。结果:该个体HLA-DQB1位点的结果为HLA-DQB1*02:106;与同源性最高的HLADQB1*02:01:01:01相比,在第3外显子619位置G突变为A,并导致相应的175位密码子由GTG变为ATG,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该突变位置为β2链β片层,DQB1*02:106和DQB1*02:01分子β1和β2链均方根偏差(RMSD)为1.65。经家系分析,DQB1*02:106相关的单体型为A*31:01-B*15:18-C*04:01-DRB1*03:01-DQB1*02:106。结论:确认并分析了1个能够稳定遗传的HLA-DQB1罕见等位基因及家系单体型,经同源建模显示罕见等位基因HLA-DQB1*02:106与常见基因型存在氨基酸三维结构差异,提示移植医生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罕见等位基因 单体型 HLA分子三维结构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迹组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齐永安 王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遗迹组构与关键地层界面的识别,不同的遗迹组构区分出了9种关键地层界面,这些关键地层界面上下由于流体运动、缺失、侵蚀、固结、成岩、沉降、上升等作用会发生变化,但可通过生物群落的再殖居表现出来;对复杂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包括遗迹化石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造迹生物行为习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期造迹生物对底质的多重叠加改造;对一些复杂遗迹组构来说,搞清遗迹化石造迹过程、造迹方式、造迹深度及与其他遗迹的世代阶层关系等,特别需要对遗迹组构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践证明,遗迹化石研究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在油气生产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遗迹组构能以多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地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三维可视化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储层评价 关键地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during unsteady flow for low-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s 被引量:3
7
作者 裴吉 王文杰 袁寿其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17-1024,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low-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flow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ST k-ω t... A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low-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flow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ST k-ω turbulence model. The distribution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the impeller and the volute were recorded, and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wa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t the design condition,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along the impeller streamline from the leading edge to the trailing edge. In the impeller passage, the intensity near the shrou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near the hub at thc inlet. However, the intensity at the middle passage is almost equal to the intensity at the outlet.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is the highest at the trailing edge on the pressure side and near the tongue because of the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is symmetrical in the axial cross sections of the volute channel. However, this intens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adial distance. Hence,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can be reduced by modifying the geometry of the leading edge in the impeller and the tongue in the vol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pressure fluctuation intensity STATISTICS low specific speed centrifugal pu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