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梦远 曹海建 +1 位作者 钱坤 张建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3-58,共6页
以玻璃纤维为原料,设计3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机织间隔织物,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制备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压缩、剪切、弯曲等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分析了材料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高度(20 mm)、相同间隔(30 mm... 以玻璃纤维为原料,设计3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机织间隔织物,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制备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压缩、剪切、弯曲等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分析了材料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高度(20 mm)、相同间隔(30 mm)的3种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均表现为:三维纤维间隔复合材料<"X"型间隔复合材料<三维织物间隔复合材料,其压缩强度分别为0.52,0.72,1.66 MPa,剪切强度分别为0.22,0.28,0.36 MPa;3种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基本相同,均为4.30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压缩性能 剪切性能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雪飞 王晶晶 +1 位作者 吕丽华 叶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解决层合间隔复合材料易开裂和整体性差的问题,采用绿色环保的玄武岩低捻长丝作为经、纬纱,合理设计经向截面图和组织图,并在普通织机上织造3种不同间隔高度的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织物。以所织得的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织物作为增强材料... 为解决层合间隔复合材料易开裂和整体性差的问题,采用绿色环保的玄武岩低捻长丝作为经、纬纱,合理设计经向截面图和组织图,并在普通织机上织造3种不同间隔高度的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织物。以所织得的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织物作为增强材料,环氧乙烯基树脂作为基体,利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备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同时对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性能测试,得到弯曲载荷-位移曲线、能量吸收图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纬向是主要承力方向;组织循环个数越多的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弯曲性能;在一定间隔高度范围内,间隔高度越高的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织物承受的弯曲载荷和吸收的能量也越高;锯齿形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是材料上表层受压,下表层受拉,而连接层受压;在作用力下材料只是出现明显的变形,但并未出现材料整体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 玄武岩纤维 弯曲性能 真空辅助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大隔距机织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晓婷 郝恩全 +4 位作者 邵慧奇 邵光伟 毕思伊 陈南梁 蒋金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8,112,共7页
为了探究陆基充气天线用三维大隔距机织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分别对裁剪拼接造成的拼接强力、在酸碱工作环境中的材料强力、经折叠-展开-再折叠的耐折叠性能三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拼接宽度为30 mm,选用胶黏... 为了探究陆基充气天线用三维大隔距机织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分别对裁剪拼接造成的拼接强力、在酸碱工作环境中的材料强力、经折叠-展开-再折叠的耐折叠性能三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拼接宽度为30 mm,选用胶黏剂聚氨酯A584,拼接方向夹网布经向,得到的拼接强力效果最佳,能达到反射面本体材料的断裂强力;在耐酸碱试验中,聚氨酯A584和TPU热熔胶膜均未脱胶,且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表明构成反射面的各部分材料能适应天线的各种工作环境;充气反射面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折叠性,其折叠性能与折叠次数、拼接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拼接用胶关系不大,拼接材料的宽度增加,折叠次数对其作用越小,折痕回复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 拼接强力 耐酸碱腐蚀 折叠次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向层联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及刚度预报
4
作者 郭瑞卿 张一帆 +2 位作者 尹亮 陈利 李桂洋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3,共8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及面内剪切试验,通过建立几何单胞模型,选择合理的边界条件,对该材料进行了刚度预报,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3 GPa,9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6 GPa,两个方向的最大误差均不超过5%;面内剪切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47 GPa,泊松比相差0.01,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有限元法预报的弹性模量与实际的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向 三维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面内剪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向V形机织间隔复合材料压缩性能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刘生杰 邵慧奇 +4 位作者 陈南梁 蒋金华 曾金金 陈骏峰 白一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8,共9页
探究了纬向V形机织间隔复合材料在平压和侧压载荷下的失效机制及破坏模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复合材料多尺度单胞模型,并设置周期性边界条件。针对纤维束进行弹性性能分析,预测宏观材料弹性常数。利用Fortran语言对UMAT子程序进行二次... 探究了纬向V形机织间隔复合材料在平压和侧压载荷下的失效机制及破坏模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复合材料多尺度单胞模型,并设置周期性边界条件。针对纤维束进行弹性性能分析,预测宏观材料弹性常数。利用Fortran语言对UMAT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引入三维Hashin损伤判据和Camanho刚度退化方案,实现对纬向V形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在平压载荷作用下,弯曲振幅较大的V形绒经组先发生断裂,振幅小的绒经组后断裂,出现二次峰值载荷。绒经与纬纱交织处和绒经屈曲处出现应力集中,断裂位置集中在绒经屈曲最大处和与面板衔接处,面板无明显破损;在侧压载荷作用下,树脂面板与树脂内纱线为承力主体,面层纬纱承压较大,而间隔层绒经承压较小。断裂主要发生在两排V形绒经之间,失效模式为树脂渐进式破损、纤维脱黏与纱线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向V形 三维机织间隔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拟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连接性能与失效机制
6
作者 张茜 张一帆 +7 位作者 邹齐 张鹏 焦亚男 安柳絮 刘燕峰 张代军 郝俊杰 陈利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1,66,共8页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多层多向机织结构和层联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建立了开孔连接结构宏细观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失效机制。研究表明:±45°纱所占的比例对复合材料机械...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多层多向机织结构和层联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建立了开孔连接结构宏细观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失效机制。研究表明:±45°纱所占的比例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挤压强度具有重要影响,±45°纱线的引入,可以提高承载纱线的含量,能够有效改善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多层多向机织复合材料主要发生0°纱、90°纱和斜向纱的横纵向的损伤,损伤最初发生在孔边并逐渐扩展且呈对称分布,载荷的传递方向和损伤的传播方向呈现角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开孔连接 宏细观耦合模型 力学行为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压缩渐进损伤分析与失效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秀梅 王坤 +2 位作者 张楠 李超 周光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压缩载荷下的渐进损伤及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材料开展经纬向压缩试验,获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材料的细观表征建立细观有限元单胞模型来模拟其应力-应变响应及损伤机理。仿真... 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压缩载荷下的渐进损伤及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材料开展经纬向压缩试验,获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材料的细观表征建立细观有限元单胞模型来模拟其应力-应变响应及损伤机理。仿真和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沿经向相比,材料沿纬向的压缩模量和强度均更高;纬向压缩载荷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纬纱的压溃断裂与基体的开裂;经向压缩载荷下,经纱是弯曲纱,对基体及纬纱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纱线之间的基体压溃,产生分层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有限元模拟 渐进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高速冲击性能和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根 何泽侃 +2 位作者 宣海军 毛润丰 贾文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抗冲击结构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钛合金圆柱弹和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平板开展了30余次直线打靶试验,弹体速度范围为160~280 m/s,获得了弹回、嵌入、贯穿等不同的冲击试验结果和复合材料靶板损伤形式,...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抗冲击结构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钛合金圆柱弹和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平板开展了30余次直线打靶试验,弹体速度范围为160~280 m/s,获得了弹回、嵌入、贯穿等不同的冲击试验结果和复合材料靶板损伤形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维四向编织、三维五向编织、三维正交机织三种不同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损伤机制,并进行了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靶板受弹体冲击后损伤情况类似,撞击点局部出现纤维断裂拔出和基体开裂,三种结构均没有出现分层。三维四向编织结构损伤区域呈锐角十字形,损伤扩展沿编织方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和三维正交机织结构损伤区域呈菱形,损伤扩展沿90°和0°方向。比较本文三种结构平板试验件,发现三维正交机织结构拥有最高的弹道极限,并且损伤区域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复合材料 打靶试验 冲击性能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故 马崇启 +2 位作者 林国财 吴晓青 吴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对Ⅰ型梁、T型梁、峰窝状板材等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构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产品的性能做了测试分析。并对复合材料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轴向 工业用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光明 王新峰 +1 位作者 王鑫伟 周储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 ,详细研究了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 ,并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三维机织物的复合成型... 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椭圆形纤维束截面假设 ,详细研究了经纱纤维束在织物表面与内部的不同。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 ,并对其弹性常数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三维机织物的复合成型工艺 ,制作了实验件并进行了性能实验。通过实验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力学模型 实验分析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性能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常岩军 矫桂琼 +2 位作者 王波 管国阳 卢智先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采用IOSIPESCU纯剪切试件,考虑纤维的编织结构和失效机理,研究了三维机织碳/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在面内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过程.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应力-应变行为和残余变形等特性.材料主要的损伤机制为基体微裂纹... 采用IOSIPESCU纯剪切试件,考虑纤维的编织结构和失效机理,研究了三维机织碳/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在面内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过程.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应力-应变行为和残余变形等特性.材料主要的损伤机制为基体微裂纹开裂,界面脱粘和纤维断裂,其中界面裂纹是材料应力-应变等力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了简单的损伤演化模型并对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三维 损伤演化模型 临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利 焦伟 +1 位作者 王心淼 刘俊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72,共11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强、复杂构件整体近净成型、冲击损伤容限高等优点,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研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细观建模、性能分析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多轴向...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强、复杂构件整体近净成型、冲击损伤容限高等优点,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研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细观建模、性能分析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多轴向机织结构的开发,精细化建模研究,自动化连续生产是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典型的三维机织预制体的结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制体结构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力学性能,回顾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建模、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三维预制体 细观结构 力学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3
作者 易洪雷 丁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作了综述和归纳.研究表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和基体的性能,而且与三维增强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三维机织增强结构的研究,获得了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主...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作了综述和归纳.研究表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和基体的性能,而且与三维增强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三维机织增强结构的研究,获得了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主要力学特征的关系,强调了增强纤维束轴向几何特征和截面形状对材料细观结构的重要影响.试验研究集中于观测机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以分析三维机织结构对阻止损伤微裂纹扩展的贡献.理论分析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是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线弹性力学性能,其研究基础是层板理论模型、取向平均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而对强度及损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工作.本文对当前研究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发表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 复合材料 细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弹道冲击边缘部分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磊 刘元坤 +2 位作者 刘华 张圣忠 祁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4,共7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于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探讨子弹在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中应力波的传播发生过程,对比分析子弹冲击后边缘部分的实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并对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最终破坏模式与常用层合板进...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于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探讨子弹在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中应力波的传播发生过程,对比分析子弹冲击后边缘部分的实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并对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最终破坏模式与常用层合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子弹在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力峰值随入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来回发生反射,弹头从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下表面射出后其增强纱线的断裂较入射上表面粗糙,分层现象在三维机织增强复合材料内部没有发生,而实际观察的破坏孔洞与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后的图形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复合材料 弹道冲击 有限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圆管复合材料拉伸载荷下损伤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新峰 刘佳 周光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已有三维机织圆管复合材料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建立细观单胞模型模拟三维机织圆管复合材料在轴向拉伸情况下损伤的起始、扩展、直至最终破坏的全过程。采用改进的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ling,RTM)工艺... 在已有三维机织圆管复合材料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建立细观单胞模型模拟三维机织圆管复合材料在轴向拉伸情况下损伤的起始、扩展、直至最终破坏的全过程。采用改进的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ling,RTM)工艺制作了拉伸试件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均是纬向纱线横向首先产生破坏,并且应力-应变曲线都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圆管结构 损伤演变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纱线观测与细观几何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逊 周光明 +2 位作者 刘旭波 蒋云 张建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79,共4页
通过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切片拍照,追踪材料内部纱线各个截面的形状和形心坐标,从而确定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纱线真实细观形态和轨迹。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计算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结果表明:... 通过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切片拍照,追踪材料内部纱线各个截面的形状和形心坐标,从而确定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纱线真实细观形态和轨迹。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新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计算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内部的真实结构,为建立更精确的力学模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复合材料 切片观测 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彩云 胡振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6,共7页
采用碳纤维织造了三维角联锁和三向正交2种不同三维机织物,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使其致密,再采用液相树脂浸渍/碳化的补充增密技术,制备出粗糙层结构热解碳和树脂碳双元基体C/C复合材料;对该C/C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光学... 采用碳纤维织造了三维角联锁和三向正交2种不同三维机织物,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使其致密,再采用液相树脂浸渍/碳化的补充增密技术,制备出粗糙层结构热解碳和树脂碳双元基体C/C复合材料;对该C/C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三维机织物增强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面以及磨屑形貌进行观察,对其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角联锁C/C复合材料比三向正交C/C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低(分别为0.40和0.48),二者的摩擦性能均稳定,后者比前者磨损量小,说明Z向纤维束有利于提高摩擦因数并降低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三维预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预报模型 被引量:18
18
作者 易洪雷 丁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7,共9页
建立了基于等效响应比拟技术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报模型.首先将三维机织物的结构单元分解为4个子元(经纱、纬纱、填充纱和接结纱),用几何模型去估算这些子元的体积分数.然后依据不同的外载形式,将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等效... 建立了基于等效响应比拟技术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报模型.首先将三维机织物的结构单元分解为4个子元(经纱、纬纱、填充纱和接结纱),用几何模型去估算这些子元的体积分数.然后依据不同的外载形式,将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等效地表达为3组诸子元所组成的三维弹簧网络.根据刚度系数的物理意义,采用不同的弹簧网络连接形式,并按体积平均化方法获得材料总体刚度矩阵中相应的刚度系数,进而计算得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9个弹性系数.该模型考虑了层内交织经纱、层间交织接结纱的弯曲以及材料内部纯树脂区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模型的理论预测值进行比较,表明这个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材料 弹性性能 预报模型 几何模型 子元 体积分数 应力-应变关系 等效响应比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雪峰 冯古雨 +2 位作者 曹海建 王新月 钱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8-991,894,共5页
本文通过绘图软件PRO/E5.0构建了用于拉伸性能研究的三层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的数字化结构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复合材料在1mm的拉伸变形下复合材料、纤维增强体及树脂基体的拉伸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行模拟... 本文通过绘图软件PRO/E5.0构建了用于拉伸性能研究的三层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的数字化结构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复合材料在1mm的拉伸变形下复合材料、纤维增强体及树脂基体的拉伸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并对1mm拉伸位移下复合材料的破坏行为和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承受拉伸载荷时,纤维增强体起主要承载作用,树脂基体起次要承载作用;平行于拉伸方向的纬纱比垂直于拉伸方向的经纱承受更大的载荷作用;1mm拉伸位移下,复合材料破坏行为主要为纤维拉伸变形、纤维与树脂间脱粘及树脂的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三维复合材料 浅交弯联 拉伸载荷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厚向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国军 孙颖 +1 位作者 时彬彬 陈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32-335,共4页
采用方柱形试样对UHMWPE/乙烯基酯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了压缩试验。研究了该类材料的厚向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与z向增强纤维细度的关系,并讨论了材料的压缩破坏失效模式。结果表明:z向增强纤维细度的增加导致材料厚向压缩性能的下... 采用方柱形试样对UHMWPE/乙烯基酯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了压缩试验。研究了该类材料的厚向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与z向增强纤维细度的关系,并讨论了材料的压缩破坏失效模式。结果表明:z向增强纤维细度的增加导致材料厚向压缩性能的下降。降低z向增强纤维束的细度,有利于提高材料厚向抗压性能。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具有塑性特征。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主要的破坏模式是z向纤维在试样表面的应力集中、纤维束的剥离和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正交复合材料 z向压缩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