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景观指数的城市景观美学特征定量表达——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健生 袁甜 王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19-4528,共10页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理运用景观指数对城市景观美学特征进行量化表达,是评估景观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整理借鉴景观美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以城市空间内部审美者的角度将城市景观五大美学特征,包括自然性、开阔性、多样性、奇特性和协调性,转化为可定量表达的二维及三维景观指数。量化指标易使用数据进行快速评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美学 三维景观指数 定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景观指数构建——以山东田横岛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珏 郭振 +2 位作者 张志卫 徐文学 许昊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景观指数是用以反映景观生态结构的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的定量指标。当前的景观指数体系普遍建立在对二维空间特性的表征上,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反映真实三维景观系统的格局与构成,亟需一套描述海岛三维景观特征的指标体系及全过程评价方法... 景观指数是用以反映景观生态结构的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的定量指标。当前的景观指数体系普遍建立在对二维空间特性的表征上,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反映真实三维景观系统的格局与构成,亟需一套描述海岛三维景观特征的指标体系及全过程评价方法。以山东省田横岛为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点云,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点云分类处理,构建了一套涵盖类型及景观尺度的6个三维景观基础指标用以定量化描述海岛三维景观特征,并建立了评价人类建设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影响程度的建筑物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景观基础指标分析,田横岛建筑物三维体量较低且空间分布较为密集,高大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隔离度、规律性和空间聚集性,低矮的植被类型则多样性、紧凑性和连通性更大;由于存在维度差异,三维景观指数比二维景观指数包含了更多的空间信息且受地面起伏影响程度较大;同一景观类型下,形状指数TLSI对于高度变化更为灵敏(灵敏度指数为7.480);同一景观指数下,建筑物类型较空间特征不规律的植被变化更大(灵敏度指数为5.861),且受建筑物设计特征的影响;田横岛三维建筑物指数TBI为0.523,其大小随着建筑物的愈加密集、复杂而增加,较建筑物密度指数和空间拥堵指数可更好表达人工构筑物对海岛三维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程度。研究旨在为基于现代测绘技术支持下的三维景观指数构建、发展三维空间景观规划与管理评价体系提供方法学支撑和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指数 倾斜摄影测量 建筑物景观指数 海岛 三维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与3D景观指数测定山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志明 罗亲普 +4 位作者 王文礼 尹梅 孙振华 欧晓昆 柳小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86-5893,共8页
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景观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为案例区,比较分析传统2D景观指数和3D景观指数进行植被变化定... 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景观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为案例区,比较分析传统2D景观指数和3D景观指数进行植被变化定量测定的差异。研究主要选取了基于斑块面积和周长几个常用指数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层次上,除了分维数指数,其他指数的三维方法计算值显著地高于二维方法计算值;在类型层次上,三维的类型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平均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值显著大于二维的相应指数测定变化值,但是二维和三维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测定的植被斑块的平均形状变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在景观层次,只有三维的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显著高于二维的平均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其它指数如形状指数、分维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一度指数等测定出两个不同时期的植被图格局变化结果均无显著差异,主要由于这些指数是采用面积和周长的对数或者比值计算得出,从而缩小了斑块表面面积与平面面积,表面周长与平面周长之间的差异。总体而言,利用二维景观指数在进行定量分析山区植被格局变化时,往往低估了其类型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邻近距离等指数变化量,而三维景观指数得到相对较精确的变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植被格局变化 二维景观指数 三维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福田区三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付凤杰 刘珍环 黄千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99-4308,共10页
城市景观是景观变化最快的类型之一,建成景观与绿地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相互影响及空间配置是城市景观优化的核心。在紧凑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垂直方向增长成为主要扩展方式。如何定量分析三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为城市景观优化提供... 城市景观是景观变化最快的类型之一,建成景观与绿地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相互影响及空间配置是城市景观优化的核心。在紧凑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垂直方向增长成为主要扩展方式。如何定量分析三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为城市景观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待深入。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建筑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连通性等方法定量分析建筑景观和绿地景观变化及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6年,福田区建筑景观主要表现为垂直向的立体扩展模式,新增建筑主要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建筑平均高度增加6.53m,立体空间体积增加135.58×10^6m^3,建筑密度仅增加2.42%,建筑景观高度差异逐渐增大,呈现出明显的三维空间异质性。(2)2003—2016年,建筑景观格局由“阶梯式”转变为“金字塔”形,受益于建筑景观的垂向增长,建成景观与绿地景观比例由1.20∶1调整为0.99∶1,建成景观减少4.03km^2,绿地景观增加2.80km^2。(3)建成景观的三维立体化释放了绿地景观用地空间,同时也限制了绿地景观的外部连通性,绿地景观连通性较低,大型绿地斑块间缺乏廊道连通,呈现孤岛化。研究可为城市景观空间优化和国土规划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指数 建筑景观 绿地景观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