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血管重建评价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谦 程晓青 +4 位作者 周长圣 倪玲 罗松 黄伟 卢光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的烟雾病患者,23例患者共行25侧血管重建术,包括21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STA-MCA+ED...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的烟雾病患者,23例患者共行25侧血管重建术,包括21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STA-MCA+EDMS)和4侧脑-脑膜-动脉-颞肌贴敷术(EDAMS),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3D TOF MRA及DSA检查,术后一周内复查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术前对颞浅动脉的图像显示以3分制计分法(优秀、良好、差)进行影像评分。术后以5分制计分法对搭桥血管成像质量及通畅性进行影像评分。对术后3D TOF MRA显示搭桥血管闭塞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搭桥血管情况。结果:术前46侧经DSA证实通畅的颞浅动脉,3D TOF MRA显示优秀36条(78.26%),良好10条(21.74%)。术后3D TOF MRA对搭桥血管的平均质量评分为3.88±0.44,无明显的伪影出现。搭桥血管的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8±1.26。通过与CTA对照,3例搭桥血管穿颅段出现假性闭塞。结论:3D TOF MR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临床上需要注意搭桥血管在穿颅段可能存在假性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三维时间飞跃法mrn血管成像 颅内外血管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原始图像评估脑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隋滨滨 高培毅 +4 位作者 林燕 薛静 沈宓 王辉 王琼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 目的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者。分别进行T_2~*加权梯度回波(T_2~* weighted gradient echo,T_2~*GRE)序列及3D TOF MRA序列扫描,评估T_2~*GRE图像及3D-TOF MgA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病灶数量、部位及分级。结果 75例患者脑实质内存在微出血病灶,排除9例不符合标准者,剩余66例。T_2~*GRE成像共发现微出血病灶338个,1级50例,2级10例,3级6例;3D-TOF MRA序列原始图像显示微出血病灶242个,0级11例,1级40例,2级12例,3级3例。两种序列发现微出血病灶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皮质和皮质下P=0.000、丘脑P=0.001、小脑P=0.039);对基底节(P=0.581)和脑干(P=0.211)发现的微出血病灶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D-TOF MgA原始图像可显示脑微出血灶。在无T_2~*GRE图像的情况下,观察3D-TOF MRA原始图像有助于了解及初步观察脑微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血管成像 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与标准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在颅内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飞 赵武贻 +4 位作者 李中华 戴懿 朱熠 邓灵波 邹立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 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 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TOF MRA序列进行脑部动脉成像,其中,2例不能同时顺利完成3D Fast-TOF MRA和标准3D TOF MRA扫描,1例由于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差,未纳入统计。共31例检查者(男15例,女16例)顺利完成扫描,采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得原始横断位基底动脉中段和同层脑桥信号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颈内动脉的各级分支显示和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二者的图像质量、血管分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分。结果 3D Fast-TOF MRA组的颈内动脉分支显示评分为(3.21±0.86)分,标准3D TOF MRA组为(2.51±0.64)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D Fast-TOF MRA组显示血管分支优于标准序列。3D FastTOF MRA组图像质量为(4.84±0.58)分,标准3D TOF组图像质量为(4.87±0.56)分,3D Fast-TOF MRA组的SNR、CNR分别为161.17±11.72、124.13±11.28;标准3D TOF组的SNR、CNR分别为149.39±39.91、113.04±29.90;两组间图像质量、SNR、CNR无显著性差异(P>0.05),3D Fast-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3.31 min,标准扫描序列扫描时间5.28 min。结论 3D Fast-TOF MRA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标准3D TOF序列相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快速三维时间飞跃 颅内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MRA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章永强 赵海玲 +4 位作者 江晓勇 应小卫 李灵晓 王希佳 袁芬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在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温岭社区2 124例颅内动脉瘤可疑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3D-TOF MRA和3D-DSA检查。分析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数据,3D-TOF... 目的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在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温岭社区2 124例颅内动脉瘤可疑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3D-TOF MRA和3D-DSA检查。分析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数据,3D-TOF 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其与3D-DSA检查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3D-DSA检查显示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6.87%(146/2 124),其中男71例(48.63%),女75例(51.37%),平均年龄(41.2±11.6)岁;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3D-TOF MRA检查显示149例颅内动脉瘤,其中5例为误诊,2例为漏诊,检查灵敏度为98.63%(144/146),特异度为99.72%(1 773/1 778),准确度为99.67%(2 117/2 124)。两种方法检测颅内动脉瘤纵径及颈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 MRA检查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其无创性优势更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磁共振成像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沛钰 刘晨 +1 位作者 甄志铭 张睿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6,共6页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使用一些反映脑实质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来评估小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超高场(7T)MRI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脑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亦日趋广泛。7T-MRI能够直接评估脑小血管结构、功能,并显著提高微小脑实质病灶的检测敏感性,为脑小血管病机制研究和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基于7T-MRI的脑小血管病研究,并讨论潜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MRA扫描对脑梗死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滔 莫国友 +1 位作者 姚亮平 莫焕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715-717,720,共4页
目的:研究3D-TOF-MRA扫描对脑梗死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3D-TOF-MRA扫描判断患者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将同期在... 目的:研究3D-TOF-MRA扫描对脑梗死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3D-TOF-MRA扫描判断患者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的血脂和血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1)血糖和血脂指标:观察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葡萄糖(BG)、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程度越严重,血清TG、TC、LDL、BG、Lp-PLA2和IGF-1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性因子:脑梗死程度越严重,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扫描能够准确判断脑梗死的狭窄程度且糖脂代谢指标以及炎性因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判断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糖脂代谢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联合3D-TOF-MRA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序列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袁畅 张煜堃 +2 位作者 曹家骏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15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的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 目的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的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的图像质量,选取优化序列。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4例健康志愿者,以PI的AF为3(PI 3)、CS的AF分别为4和6(CS 4、CS 6)以及ACS的AF分别为4、6、8、10(ACS 4、ACS 6、ACS 8、ACS 10)进行头颈联合3D-TOF-MRA扫描。扫描时间:PI 3=8 min 40 s;CS 4=6 min 38 s;CS 6=4 min 9 s;ACS 4=5 min 24 s;ACS 6=4 min 30 s;ACS 8=4 min 13 s;ACS 10=3 min 24 s。分别在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C4段、颈动脉分叉处下5个层面的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以及MCA及ICA同一层面的颞叶白质,CCA同一层面的胸锁乳突肌作为背景区域勾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记录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从而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四分法和五分法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颅内动脉、颈部大动脉进行评分。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客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则选取其中一位医师的客观评分及主观评分进行后续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对客观评分以及主观评分进行总体差异比较,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PI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8的SNR_(L-MCA),ACS 8、ACS 10的CNR_(L-MCA),ACS 4、ACS 6、ACS 10的CNR_(R-MCA),ACS 4~ACS 10的SNR_(R-MCA)、SNR_(L-CCA)、CNR_(L-CCA),ACS 6~ACS 10的SNR_(R-CCA)、CNR_(R-CCA)均高于PI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10的SNR_(R-MCA)、CNR_(L-MCA)及CNR_(R-MCA),ACS 4~ACS 8的SNR_(L-MCA)、SNR_(L-CCA)、SNR_(R-CCA)、CNR_(L-CCA)、CNR_(R-CCA)与CS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 4~ACS 10的SNR_(L-MCA)、SNR_(R-MCA)、CNR_(L-MCA)、CNR_(R-MCA)、SNR_(L-ICA)、SNR_(R-ICA)、CNR_(L-ICA)、SNR_(L-CCA)、SNR_(R-CCA)、CNR_(L-CCA)、CNR_(R-CCA)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S 4、CS 6。ACS技术之间两两比较,ACS 8的SNR_(L-MCA)高于ACS 10(P<0.05),ACS 8、ACS 10的SNR_(R-CCA)、CNR_(R-CCA)均高于ACS 4(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颈部大动脉图像外,主观评分统计结果均为ACS 4~ACS 10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CS 6。结论与PI及CS技术相比,ACS技术拥有更短的扫描时间,更好的图像质量。ACS 8为最优序列,扫描时间比PI 3缩短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采集 压缩感知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A研究后交通动脉变异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围 许乙凯 +4 位作者 陆敏茹 梁耀基 陈峰 胡秋根 刘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形态危险因素,研究后交通动脉变异与后循环梗死的联系。【方法】收集我院776例病历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181例临床确诊后循环梗死者为研究组,另595例无后循环梗死者为对照组。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按后... 【目的】分析血管形态危险因素,研究后交通动脉变异与后循环梗死的联系。【方法】收集我院776例病历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181例临床确诊后循环梗死者为研究组,另595例无后循环梗死者为对照组。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按后交通动脉的影像形态特征归纳为4个临床亚型,并以后交通动脉临床亚型、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后交通动脉的临床亚型构成有显著差异(P=0.004)。对于后循环梗死而言:高血压为危险因素(P<0.001)、高脂血症为危险因素(P=0.015),后交通动脉的临床亚型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0.010),其中B型(仅见单或双侧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为危险因素(P=0.040),发生后循环梗死的风险比D型(无后交通动脉,亦无胚胎性大脑后动脉)高65.4%。【结论】胚胎性大脑后动脉者需要积极预防后循环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形态变异 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后循环梗死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MR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瘤径测量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云升 穆学涛 +2 位作者 牛晓旺 毛更生 王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21-625,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颅内动脉瘤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SA,3D-DS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颅内动脉瘤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SA,3D-DS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 ight MRA,3D-TOF MRA)作对比。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5例。患者首先行3D-TOF MRA及HR-MRI扫描,并于1周内行DSA检查。分别在3D-TOF MRA、HR-MRI和3D-DSA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宽径,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3D-TOF MRA、HR-MRI与3D-DS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分别为(3.16±2.66)mm、(5.15±4.89)mm]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5,P2<0.05),3D-DSA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为(2.53±5.18)mm]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有差异,可能HR-MRI能更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实际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WI 3D-VIST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科 郭大静 +4 位作者 张维 罗银灯 吴伟 周治明 陈维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1-weighted 3D-volumetric isotropic TSE acquisition,T1WI3D-VISTA)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因怀疑...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1-weighted 3D-volumetric isotropic TSE acquisition,T1WI3D-VISTA)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因怀疑MCA狭窄行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和T1WI 3D-VISTA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验证确诊为狭窄的33名患者图像。将所得图像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T1WI 3D-VIS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血管狭窄率。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随机单位组方差分析对比T1WI 3D-VISTA、TOF-MRA和DSA三者的测量结果,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DSA为金标准对比T1WI 3D-VISTA和TOF-MRA对狭窄的显示情况并计算T1WI 3D-VISTA诊断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等参数。结果:33例病人共计37支MCA检出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T1WI 3D-VISTA、TOF-MRA和DSA测得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63.189±16.050)%、(66.014±15.395)%和(61.351±1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3,P=0.006),T1WI 3D-VISTA和TOF-MR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DSA和T1WI 3D-VIST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DSA和TOF-MR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WI 3D-VISTA和DSA诊断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好(κ=0.874,P=0.000),TOF-MRA和DSA诊断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一般(κ=0.593,P=0.000)。结论:T1WI 3D-VISTA技术在诊断MCA狭窄中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对MCA狭窄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加权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成像 磁共振时间飞跃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TE-MRA与TOF-MRA对脑动脉狭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欣 沙琳 +1 位作者 吕建波 潘缘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MR angiography,ZTE-MRA)及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19例拟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 目的探讨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MR angiography,ZTE-MRA)及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19例拟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ZTE-MRA及TOF-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MRA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ZTE-MRA和TOF-MRA的优良图像占比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平均值分别为84%、74%和14.2、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3、0.175);诊断脑动脉狭窄ZTE-M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和98%,TOF-MRA相应为85%和96%,ZTE-MRA的Kappa值为0.898优于TOF-MRA;ZTE-MRA诊断1~2级动脉狭窄和3~4级动脉狭窄准确度分别为57%和81%。TOF-MRA相应为46%和31%。诊断1~2级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3~4级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ZTE-MRA和TOF-MRA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两者对于1~2级脑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无差别,对于3~4级脑动脉狭窄ZTE-MRA较TOF-MRA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动脉狭窄 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穿支动脉病变梗死类型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一轻 刘平国 +1 位作者 沈佳慧 蔡增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876-882,共7页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阻塞会导致脑深部缺血性病变。不同穿支动脉梗死类型不同:豆纹动脉供血区域的梗死类型为腔隙性梗死、穿支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阻塞会导致脑深部缺血性病变。不同穿支动脉梗死类型不同:豆纹动脉供血区域的梗死类型为腔隙性梗死、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型梗死和纹状体内囊梗死;AChA病变可导致AChA综合征;髓质分支梗死会导致半卵圆中心、放射冠部位的边界区梗死。7T二维相位对比MRI、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1WI序列等神经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确定穿支动脉早期病变,并可早期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穿支动脉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纹状体内囊梗死 边界区梗死 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