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督五线针联合三维平衡正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康复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艳杰 蔡子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71-75,共5页
目的 观察通督五线针联合三维平衡正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康复效果,以避免延误治疗。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 目的 观察通督五线针联合三维平衡正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康复效果,以避免延误治疗。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五线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obb角及坐位体前屈长度、腰椎肌力、肺功能指标、骨密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的81.54%(53/65,P<0.05)。治疗后,2组Cobb角均减小,坐位体前屈长度均增加,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腰部前屈与后伸肌力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用力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骨密度百分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通督五线针联合三维平衡正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能通过改善脊柱生理弯曲状态、增强腰椎肌力、提高肺功能、增强骨密度,提高临床疗效,从而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 通督五线针 针刺疗法 三维平衡正脊 COBB角 肌力 用力肺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杨柳 俞鹏飞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李晓春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症状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偏歪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vs 71.05%)(P<0.05)。治疗后,2组CS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6.62±2.54)分vs(13.25±2.32)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31±0.37)分vs(4.7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曲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26±0.46)mm vs(3.86±0.25)mm],棘突偏歪个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46±0.21)个vs(2.07±0.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0.73±3.12)pg/mL、(3.12±0.31)ng/mL]低于对照组[(12.76±2.46)pg/mL、(4.13±0.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4.12±4.12)分vs(18.21±3.93)分],N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12±2.12)分vs(18.12±4.25)]分(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常规治疗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偏歪情况,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 炎症因子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清波 师彬 孙国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7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7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原发性痛经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曹盛楠 王丹丹 +2 位作者 王从安 师彬 孙国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1例CSR患者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力学检测系统监测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变化。利用螺旋CT对...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1例CSR患者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力学检测系统监测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变化。利用螺旋CT对患者颈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DICOM数据,依次运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将各部分力学参数代入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三维平衡正脊”作用下患者的椎体、椎间盘的内部应力变化及位移变形情况。结果:建立的CSR患者C3-C7有限元模型包括5节椎体、4节椎间盘、3种韧带,涉及153471个节点,64978个单元。手法完全加载后,C3-C7椎体应力部位主要在C5棘突前部及根部、椎弓及二者联合处,最大应力达到17.781 MPa;变形部位主要集中在C3椎体关节突、横突前部,以及C4椎体上关节突、横突,C5椎体关节突。C3-C7椎间盘应力主要分布于C3,4椎间盘前部及C4,5、C5,6髓核部;位移情况扩展到C3,4髓核中后部,C4,5、C5,6髓核周围及颈间盘前部。结论: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较能真实地模拟颈椎几何形态及材料属性,亦较准确地反映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验证“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对CSR的内在作用机制,证明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效性,指导更规范的手法操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衡正脊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